第7章
十二经脉起止
肝经十四穴分寸
大敦 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后如韭叶许外侧聚毛中一云内侧为隐白外侧为大敦灸三壮行间 从大敦上行足大指次指岐骨缝间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太冲 从行间上行二寸足跗间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中封 从太冲上行足内踝前一寸筋里宛宛中(一名悬泉)灸三壮千金云五十壮蠡沟(一名交仪) 从中封上内联踝上五寸灸三壮中都(一名中 ) 从蠡沟上行二寸当 骨中灸五壮膝关 从中都上行挟鼻下二寸旁陷者中灸五壮曲泉 从膝关上行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横纹头取之灸三壮阴包 从曲泉上行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蜷足取之看膝内侧有槽中灸三壮五里 从阴包上行在足阳明之气冲穴下三寸阴股中动脉应手灸五壮阴廉 从五里上行羊矢下斜里三分直上气冲下二寸动脉陷中灸三壮 羊矢在阴旁股内约纹缝中皮肉间有核如羊矢故名急脉 从阴廉上行阴上中行两旁相去二寸半按之隐指而坚甚按则痛引上下此厥阴之大络故曰厥阴急脉即睾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 经脉篇曰足厥阴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 又曰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然此实厥阴之正脉而会于阳明者也按此穴自甲乙经以下诸书皆无是遗误也今增入之章门(一名长平一名胁 ) 从急脉上行足太阴脾经之大横穴外季胁直脐软骨端脐上二寸两旁开六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 一云肘尖尽处是穴 一云在脐上一寸八分两旁各八寸半季胁端 一云在脐上二寸两旁各六寸寸法以胸前乳间横折八寸约取之灸三壮一云百壮期门 从章门上行足阳明胃经之不容穴旁一寸五分上直乳第二肋端灸五壮七壮
奇经八脉
经论督脉尺寸中央三部俱浮直上直下督脉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极于上齿缝中龈交穴张洁古曰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任脉寸口脉紧细实长至关又曰寸口边丸丸任者妊也为阴脉之海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由关元上咽至承浆下龈交极目下承泣穴为阴脉之都纲也冲脉尺寸中央俱牢直上直下起于气街挟脐左右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之根本故称经脉之海亦称血海阳跷脉寸部左右弹起于足跟中上外踝循胁上肩夹口吻至目极于耳后风池穴阴跷脉尺部左右弹起于足跟上内踝循阴上胸至咽极于目内 睛明穴带脉关部左右弹起于季胁周遭一周如束带然阴维脉尺外斜上至寸起于诸阴之交发于内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胁上胸至顶前而终阳维脉尺内斜上至寸起于诸阳之会发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厌抵少腹循头入耳至本神而止汇辨云奇经者在十二经脉之外无脏腑与之配偶故曰奇夫脏腑之脉寸关尺有定位浮中沉有定体弦钩毛石有定形此则另为一脉形状固异而隧道亦殊病症不同而延医自别李时珍云八脉不拘制于十二经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妄行流于河泽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
奇经八脉
任脉穴歌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关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紫宫华盖运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奇经八脉
任脉二十四穴分寸
会阴(一名屏翳) 穴在前阴后阴之中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灸三壮曲骨 从会阴上行横骨上毛际陷中动脉应手脐下五寸灸三壮七壮中极(一名玉泉一名气原) 从曲骨上行在脐下四寸灸三壮一云百壮关元(一名大中极) 从中极上行在脐下三寸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灸七壮石门(一曰命门一曰精露一曰丹田一曰利机) 从关元上行在脐下二寸灸五壮气海 从石门上行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五壮孕妇忌阴交(一名少关一名横户) 从气海上行在脐下一寸灸五壮一云百壮神关(一名气舍) 从阴交上行当脐之中灸三壮水分 从神关上行脐上一寸灸五壮下脘 从水分上行脐上二寸灸五壮建里 从下脘上行脐上三寸灸五壮中脘 从建里上行脐上四寸灸七壮一云二七壮至百壮上脘 从中脘上行脐上五寸灸五壮巨关 从上脘上行在岐骨下二寸灸七壮鸠尾(一名 一名尾翳) 从巨关上行一寸禁灸一云灸三壮中庭 从鸠尾上行一寸陷中灸五壮膻中 从中庭上行一寸六分横两乳间陷中灸七壮玉堂(一名玉英) 从膻中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壮紫宫 从玉堂上行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华盖 从紫宫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壮璇玑 从华盖上行一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天突(一名玉户) 从璇玑上行一寸在结喉下三寸宛宛中灸三壮廉泉(一名本池一名舌本) 从天突上行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仰而取之灸三壮承浆(一名天池一名悬浆) 从廉泉上行在颐前下唇棱下陷中灸七壮
奇经八脉
督脉穴歌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 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奇经八脉
督脉二十八穴分寸
长强(一名气之阴 一名橛骨灵枢谓之穷骨亦名骨 )穴在脊 骨端督脉之别起于长强者即绕纂后外合大阳循行尾闾间伏地取之灸三壮腰俞 从长强贯脊上行二十一椎下灸五壮阳关 穴在十六椎下灸三壮命门(一名属累) 穴在十四椎下灸三壮悬枢 穴在十三椎下灸三壮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 穴在十一椎下禁灸中枢 穴在十椎下禁灸筋缩 穴在九椎下灸三壮至阳 穴在七椎下灸三壮灵台 穴在六椎下灸三壮神道 穴在五椎下灸五壮身柱 穴在三椎下灸五壮陶道 穴在一椎下灸五壮大椎(一名百劳) 穴在一椎之上灸五壮哑门 穴在顶后入发际五分宛宛中仰头取之禁灸风府(一名舌本) 从哑门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禁灸脑户(一名合颅) 从风府上行一寸五分枕骨上禁灸强间(一名大羽) 从脑户上行一寸五分灸五壮后顶 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灸五壮百会 从后顶上行一寸五分直两耳尖顶陷中灸五壮一曰头顶不得过七壮前顶 从百会前行一寸五分灸五壮囟会 从前顶前行一寸五分灸五壮上星(一名神堂) 从囟会前行一寸灸五壮神庭 从上星至前发际灸三壮素 (一名面王) 从前发际上至鼻端准头前后发际合骨度共一尺二寸禁灸水沟(一名人中) 穴在鼻下人中陷中灸三壮炷如大麦兑端 穴在上唇端灸三壮炷如大麦龈交 穴在唇内上齿缝中灸三壮
奇经八脉
冲脉穴歌
冲脉侠脐起横骨大气四注盲俞同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布任流行
奇经八脉
冲脉十一穴分寸
横骨 穴在少腹下尖阴上大赫 气穴 四海 中注 盲俞 商曲 石关阴都 通谷 幽门 冲脉起于足阳明并于足少阴腹气之街侠脐中行左右各五分通共十一穴每穴上行相去各一寸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是三脉一源也
奇经八脉
带脉穴歌
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 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奇经八脉
带脉三穴分寸
带脉 穴在足少阳经季胁之下一寸八分五枢 从带脉穴下三寸维道 从五枢下行过肝经之章门穴下五寸三分足少阴别脉入跟中上 至 中别走而合太阳上至肾之气穴穴当十四椎内与足少阴冲脉会外与足少阳带脉合而不与冲脉偕行出于季胁属少阳带脉穴
奇经八脉
阳跷脉歌
阳跷脉起申仆阳居 肩 巨骨乡 俞地仓巨 泣终于睛明一穴强阳跷者谓足太阳经之别脉也
奇经八脉
阳跷脉十一穴分才
申脉 穴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外踝下五分陷中仆参 从申脉绕后跟骨下附阳 从仆参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居 从附阳穴又与足少阳会于季胁软骨端下八寸三分肩 从居 又与手阳明会于膊骨头肩端上巨骨 从肩 上行肩尖上两叉骨俞 从巨骨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肩后大骨下胛上廉地仓 从 俞又与手足阳明会于夹口吻旁四分巨 从地仓穴行于鼻孔旁八分承泣 从巨 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目下七分睛明 从承泣又与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会于目内 外一分禁灸
奇经八脉
阴跷穴歌
阴跷起于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本足少阴足之太阳睛明接 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也
奇经八脉
阴跷脉三穴分寸
然谷 起于足少阴肾经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照海 从然谷循内踝之下一寸是穴交信 从照海穴下循太溪穴又 于足内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从交信上循阴股入阴而行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鼻旁属目内 外宛宛中睛明穴合于一阳阳跷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之用矣
奇经八脉
阳维脉歌
阳维脉起穴金门阳 天 肩井深本神阳白并临泣正营脑空风池巡风府哑门此二穴项后入发是其根
奇经八脉
阳维脉十三穴分寸
金门 穴即足太阳膀胱经之足外踝下一寸阳交 从金门行于足少阳胆经足外踝上七寸俞 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天 与手足少阳会于缺盆中上毖骨际肩井 又会于肩上陷中阳白 从肩井穴上头与足少阳会于眉上一寸本神临泣 二穴从阳白上行于目上直入发际正营 从临泣上行二寸脑空 从正营循行枕骨下风池 从脑空下行至耳后大筋外廉风府哑门 二穴与督脉会于项后
奇经八脉
阴维穴歌
阴维之穴起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期门天突廉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
奇经八脉
阴维脉七穴分寸
筑宾 穴在足少阴肾经之足内踝后上 分中府舍 与足太阴交于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大横 平脐去中行三寸半腹哀 上行至乳下二肋端缝之下二寸期门 又与足厥阴交于乳下二肋端缝天突 又与任脉交于结喉下一寸宛宛中廉泉 从天突穴上行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
症治本义
夫症者症也取症于外以验其中必心无疑似病无遁情乃可以云治也苟症有未明而漫为施治其能不误人者寡矣所以古人立四诊之法望以证其形色闻以证其音声问其起居饮食而得所因切其脉象至息而知所病如此内外详审皆有明证然后从而治之无不得心应手故夫医之治病必若禹之治水疏之瀹之决之排之顺水之性而无庸私智穿凿为也凡人身之经隧行有常度一失其平则阴阳不和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经义昭然有条不紊设延医者取证未确必至病在阴而反灸其阳病在阳而反灸其阴宜灸多者反与之少则火力不及而病不能除宜灸少者反与之多则火力太过而病反增剧更有禁灸之穴灸之损人尤不可不慎昔仓公论齐文王病引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三十当疾步四十当安坐五十当安卧六十以上气当大堇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故年二十是谓易质法不当砭灸砭灸至气逐又言齐北宫司空命妇出于病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灸其足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以是知灸有所宜亦有所不宜在施治者具有灼见方可为人决死生拨乱反正而不失为良医然此事诚有未易言者天有四时过不及之气地有东西南北寒热燥湿之不同人有老幼少壮膏粱藜藿之迥异又有先富后贫先贵后贱所遇不遂所欲病机发于隐微治之者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非生有灵敏之质何能尽见人之五脏 结难经曰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由是观之医有脉证不明而能为人全治者乎无有也人所生病奇变百出有一病即有一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古之人所以见垣一方者无他焉明证善治而已矣
十二经主病经文
手太阴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手阳明大肠病则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足阳明胃病则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足太阴脾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手少阴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手太阳小肠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项肩 肘臂外后廉痛足太阳膀胱病则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颠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 足少阴肾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癖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手厥阴心包络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阴跷主病越人曰阳缓而阴急王叔和注云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苦颠痫寒热皮肤淫痹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连阴痛男子阴疝女人漏下带脉主病越人曰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明堂曰女人少腹痛里急螈 月事不调赤白带下阴维脉主病王叔和云苦颠痫僵仆失音肌肉皮痒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又曰阴维脉沉大而实主胸中痛胁下满心痛脉如贯珠者男子胁下实腰中痛女阴中痛或有疮阳维脉主病王叔和曰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不能言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作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