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二何等為十下。徵數列名。釋此十名。有橫有竪。竪通六位。一當十信。二即十住。三通行向。四是初地。五從二地至於七地。以是功用最後邊故。六七皆八地。六即自分。七即勝進。得勸之後。八即九地。九當十地。十即等覺。入如來地。然依行布。竪配定然。二依圓融橫通諸位。故上文云。成就此法。生如來家。下結云。修行此法。成就眾德。即橫意也。若定具十。方得生家。何以文中第二第六皆有生家。第一即云初發心時。第十復言於三世佛已受灌頂。淺深初後。其義歷然。故知須竪。約證分異。不為竪釋。實枉經文。上言橫者。約修觀解。橫竪無[得-彳]。是此法門。
[△@○]第三善男子云何名下。徵名釋義。文各有三。謂徵釋結。文處可知。
今初供養佛藏中。言初發心時者。即十信發心。故賢首品云。常欲利樂諸眾生。莊嚴國土供養佛。受持正法修諸智。證菩提故而發心。以供養為總故立為名。嚴土受授。皆正行供養故。今文云積集功德。
第二發菩提心藏者。即十住發心。釋有十心。皆菩提心相。具有大悲大智願等。結有佛剎極微塵數菩提功德。即是心相。廣如德生慈氏處說。其生如來家。是生十住菩提心家。
第三觀諸法門藏者。謂既已發心。當修勝觀。釋中十句。初二句標。上句標行。下句標向。行相資故合為一。後於諸威儀下。別明皆通行向。十行行此。十向迴此以向三處。
第四淨心藏中。契理斷障。名深淨心。即淨心地。釋中有十四句。初總。餘別。別中。一得佛菩提光明遍照者。明心菩提。故云光明。二證理無著。為入方便海。三得證不退。名如金剛。四大悲為首。能攝眾生。五捨異生性。為超有趣。六分身百剎等為成就神變。七成十大願起信慈悲十種行法。八由證信等五根明利。九後得勝進為長善心。十是證不退。名為不動。願善決定為大願力。十一同佛證如。故得佛護。十二煩惱所知分別頓盡。為壞障山。十三具上諸德。堪與眾生為所依怙。
第五平等光明藏者。二地已上。證如起行。為平等光。釋中。初總明。後一切所有下別顯。初有六度。即從二地至第六地。唯第二地。具初二度。故地經云。遠離慳嫉破戒垢故。以未持戒檀未淨故。其住佛境界。即上攝佛善具足安忍。下四度度各一地。從得一切法差別光明下。皆第七地。文有七句。初句為總。方便增故。為差別光明。餘六句別。一雙明事理為無障[得-彳]眼。二方便涉事偏觀佛相。故彼經云。八如來種種名色身。三得無生忍光明。為甚深法。四入多方便故能化生。五三業善功故見聞必喜。六具菩提分。為勤修差別。能證實際。為如實法門。
第六生如來家藏者。以無生忍。契同法性。為生佛家。無性攝論云。謂佛法界名如來家。於此證會。故名為生。此即通意。亦屬初地。細論生家。乃有多種。一者初住生菩提心家。二第四住生如來教家。三者初地生真如來。四第八地生無生忍家。五者佛地為究竟生佛家也。今即八地。釋中有十一句。初句為總。亦即淨忍分。後成滿下別。十句皆得勝行分中明深行勝。於中。初句又總。謂總下九句皆殊勝行門。以行位玄奧。故云殊勝。餘九唯別。謂二願度增故。具諸佛願。三同無功用故善根純一。四得法身故與佛同體。五同無漏故名白淨法。上三即彼經不可知無差別。以同無漏。如麥在麥聚。不可知異。故同菩薩。亦同如來。皆是境分殊絕德耳。六安住普賢廣大功德。即正行廣大。故彼經云。無量無邊。七入一切佛甚深三昧。即離障寂滅。故彼經云。離諸諠諍。寂滅現前。喻於比丘入滅盡定。後三句即三輪化益。通明無漏行體甚深。
第七佛力光明藏者。即八地勝進發起。勝後所有功行。由佛勸起。頓起眾行。名佛力光明。釋中十句。初總。餘別。光明遍照。屬上總句。以佛七勸。為佛智光之所照故。心不退轉下別。一念不退轉。二遊剎無動。三供佛無疲。此二皆起行速疾。然疾由二因。一者一身為無量身等故。二者無功用故。此二相資。故能不動遍遊普事無厭。如船入海無功而速。四如實了下。皆淨土分中事。謂於三世間。得自在故。初二器世間自在行。次二智正覺世間自在行。後三眾生世間自在行第八普遍智門藏者。第九地中具法師德。於三性等皆遍知故。釋中十五句。初總。餘別。總謂從第八地入於第九。故云住童真位得菩薩儀。種種威儀。即具法師德。後一切功德具足圓滿下別。此一句即法師方便成就。已具無量智慧觀察。復習如來智慧等故。二即智成就。知化法故。及入行成就。知所化生心行等故。此二皆是微細觀察一切智門。三於一一門下。皆說成就。於中。初句口業成就。具無[得-彳]辯。於一一門說無邊故。餘皆法師自在成就。四三昧自在。隨心頓演。五波羅蜜自在。隨門能說。六受持自在。念念普至諸來來所。意在受持。七八皆於法自在故。事理交徹。七即事入理故。於差別境。入無差別定。八即理了事故。於無差境。入差別智。然理本寂寥。義順於定。事隨相別。義順於智。故經互說。理實俱通。又前則事能顯理。後句依理成事。前則不壞假名而說實相。後則不動真際建立諸法。前則動不離寂。後則靜無遺照。九於無量無邊下。皆起說自在。謂九橫遍諸境能說自在。十竪於有無而得自在。故彼經云。有形無形皆令說法。十一十二大小自在。故彼經云。於一一毛端。有廣大眾會。皆能頓說。亦答難自在。知諸世間下三句。即自在之由。由假設故。何以假設。因緣生故。何謂因緣。皆心變故。
第九法界變化藏者。以佛莊嚴而莊嚴故。名種種莊嚴。舊名普現莊嚴受生藏。釋中十句。初句嚴依。普隨已下皆是嚴正並祕密智。初三句身祕密。成就種種方便下五句。皆意祕密。其第五句。兼乘非乘祕密。具足開演成菩提行口祕密。從行無障[得-彳]下三句。得菩薩行祕密。初二句因行。後一句同果。後隨所應下二句。時非時祕密。謂善知化時。方能饒益。
第十踐如來地受生藏者。約其自分即是菩薩。約其勝進即名為佛。故云速疾踐如來地。釋中十句。初總。餘別。總謂已受職位。故得灌頂。同佛體性。正是等覺。所謂下別中多同十定十遍中事。恐繁不配。
[△@○]第四善男子如是菩薩下。結歎勝益。文中二。先總示功能。以酬前問。後若諸菩薩下。別明修德。於中二。先明修行。後則能下成德。有十一句。初句總。後於一莊嚴下別。於中。一者嚴剎。以無嚴嚴故。又總攝三世所有莊嚴。嚴於一剎。一切佛剎皆如是故。二示現下調生不息。三諸佛法海下。現覺佛境。四現不思議下。示佛自在。五於諸眾生下。轉法益生。六普於十方下。常近諸佛。七無量法雲下。圓音演法。八住一切處下。遍修諸行。九以一切下。嚴菩提場。十隨諸眾生心下。顯揚佛境。
[○@△]第二重頌十偈。如次頌前十法。其第四句。皆結讚行名。名雖不同。影略皆具。
[○@、]第二善男子若諸菩薩下。總結可知。
△第二善男子我得下。立法名用。辨其現生。於中二。第一正明現生業用。第二辨現生之意。
[○@△]前中二。先立名。後業用。今初。即指前立名。機感便現。無所擁[得-彳]。故名自在。受生解脫無量劫下。略明境界。義兼自現。二善財白言下。明其業用。於中。先問。後答。答中二。先明乘願受生即是自現。言受生海者。以深廣故。橫周法界處盡塵毛廣也。生即不生無生現生等深也。後經一百年下。如昔願覩。即是證見。名為業用。於中三。初標覩現生。二別顯生相。三結覩周遍。今初可知。第二善男子爾時下。別顯生相。於中二。先覩光瑞。後正覩誕生。前中三。初覩將生之瑞。次善男子時菩薩母下。覩佛母光明。後善男子時摩耶夫人下。覩將生神變。於中三。初結前生後。二徵釋其相。三總結成益。今初。畢洛叉者。亦曰畢鉢羅。此云高顯。二何等下徵釋。先徵。後釋。釋中十者。一集眾息苦。二卷舒無[得-彳]。三毛現佛因。四現佛本事。五現行所依身。六偏現捨行。萬行首故。七現古佛園林。昔同今故。八現今佛宮殿。今同昔故。九出菩薩同類。大道同故。十地現蓮華。將承至聖故。後善男子我見下。結益。增愛敬故。二摩耶夫人下。正覩誕生。於中二。一明生相。二顯生意。今初。右脇生者。順理機故。文有四喻。以顯其相。釋通事理。約事釋者。一逈曜照徹故。二高顯邕容故。三威光赫弈故。四分明可觀故。約理釋者。一依法性空無依現故。二依涅槃山無心出故。三大慈雲中無住化故。四破諸眾生生死長夜無明闇故。二善男子菩薩是時下。明現生意。故天女云。佛化所生。吾如彼生。舍利弗言。佛化所生。非沒生也。天曰眾生猶然無沒生也。此段經意與舊全別。今就本意。舊經就迹。明菩薩初生能了幻等。三善男子我當見佛下。結覩周遍廣大微細。橫竪無窮。皆覩見故。
[○@△]第二爾時善財童子白妙德下。辨現生意。上是經家出現生意。今是善財問答顯耳。此段舊經無。於中。先問。後林神告言下答。於中三。一總明。二別顯。三總結。
[△@○]初中分二。先標。後徵釋。今初示生四姓唯二。時多趍竟。現居剎利。時多憍慢。示生淨行。後何以下徵釋。徵意云。何以要居二姓。釋云。餘二劣故。此二能有三種因果。可調生故。
[△@○]二云何異熟下別顯。就文分二。先別明異熟因果。後合辨福智因果。
[○@、]前中三。初明異熟。二辨異熟因。三明異熟果。此與瑜伽第三十六。文或小異。大旨全同。言異熟者。異時而熟。異因而熟。異類而熟。故名異熟。行能招此。名異熟因。於異熟上所有成益。名異熟果。就初異熟。文分三別。初列名。次釋相。後結示。今初。梵云榮盛。瑜伽云具足。今云圓滿。皆一義耳。勇力圓滿。瑜伽梵本皆名大力。餘義皆同。次善男子云何菩薩壽命圓滿下釋相中。經自徵釋。文甚昭著。有難則解。其信言圓滿。初之二句。合迴在後具下。諸德所有發言人信受故。後如是八法下。結示。二善男子菩薩云何下。明異熟因。於中二。先正明因體。後辨增長。前中有徵釋結。今初可知。次所謂下釋相。經中各先出因。後結屬果。亦顯可知。其信言因即離語四過。謂一不妄語。二不離間。三不惡口。四不綺語。其不變異。瑜伽名無不相應語。謂言不應理。皆綺語故。後如是菩薩修習八種下結。謂結因感果。信若影響。二善男子如是八種異熟之因下。辨能增長。文中亦三。謂標列及釋。今初。標有三節。義有兩重。一由三緣。令因增長。二由此因能感異熟。次云何下列名。後若諸菩薩下釋相。然此三緣遍該八因。瑜伽三名。一心清淨。二加行清淨。三田清淨。初一則同。後二少異。彼釋第三田清淨云。當知略說能正發起。如是加行。及正安住。此加行果。名田清淨。是則第二是加行方便。第三造行正行。七作意中第三。即是加行究竟果作意。謂正行為果。非是趣求究竟佛果。故梵本中。名受者清淨。釋云。謂於彼中。種種作正成就故。及彼種種正作。果中建立。是名受者。清淨文扶。瑜伽但名受者。勝彼名田。正是受行修行者故。三善男子云何菩薩異熟果耶下。明異熟果。有標釋結。今初。即異熟上所有成益。亦如四辯。是說法因。能令物喜。為說法果。次謂由下釋。一一段中。皆先舉異熟。次故字已下。顯其果相。後是為下。結名所屬。並顯可知。其信言果中。成就實語。其言大局。應言菩薩具信言故。又梵本瑜伽。二皆具舉愛語利行同事三攝。後如是名為下結。但合結云。異熟之果。今加因字。總結前三重異熟。
[○@、]第二云何福智下。第二合明福智因果。然准瑜伽。亦有三重。謂一明福智。二辨種智因。三明福智果。今文為二。先辨福智。後合明因果。今初。六度之中。前三為福。後一為智。中二通福智。義甚分明。言蘊善巧等者。略有三義。一者了相。二者了性。三者了無[得-彳]。故名善巧。後是故菩薩下。即合辨因果。文似結勸。瑜伽福智。各有三因。一者於福於智。能得能住。能增長欲。二者於福於智。善能隨順無違背緣。三者於福於智。先已串習。今文含有福智果者。論中不標。下結有四。一云謂諸菩薩依止福故。雖復長時流轉生死。不為極苦之所損惱。二云又隨所欲。引攝眾生。為作義利。上二屬福。智亦有二。一云依止智故。所攝受福。是正非邪。二云又能起作種種無量善巧事業。乃至當證無上正等菩提。上二屬智。今文饒益眾生。即二作義利一切剎中。而為師首者。即長時流轉。橫竪影略耳。轉正法輪。即令福非邪。自調調他。即能起種種善巧事業。
[△@○]第三菩薩成就如是種種下。總結上來三種因果。(下第二十七經)。
△第三爾時善財童子白林神言下。辨法根原。先問。後答。答中。先長行。後偈頌。長行有六。一古佛興世。二彼世界中下。顯昔父母。三善男子時喜光夫人下。攀樹誕生。四時有乳母下。觀佛得法。五善男子於意云何下。結會古今。六善男子我從下。顯用周遍。後偈頌中。二十三頌分四。初一誡聽許說。次八偈半。明最初修證。次十二偈半。歷事增修。末後一偈。結歎無盡。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