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心痛胃脘痛
金铃子散(《保命》)治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痛止,与枳术丸。枳术丸(见伤食。)煮黄丸(《洁古》)治饮食过多,心腹胀满,胁肋走气,癖刺痛,如神。
雄黄(研,一两)巴豆(五钱,去皮心,研如泥)上入白面二两,同研匀,滴水丸,如桐子大。滚浆水煮十二丸,滤入冷浆水内,令沉冷,每用时用浸药冷浆下一丸,一日十二时尽十二丸,以微利为度,不必尽剂。
本汤(洁古)治大实心痛,大便己利,宜以此撤其痛也。
本(半两)苍术(一两)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半盏,温服。
术附汤(《活人》)治寒厥暴心痛,脉微气弱。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白术(四两)甘草(炙,一两)上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麻黄桂枝汤(《三因》)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去节,汤浸,焙)桂心芍药细辛(去苗)干姜甘草(炙。各七钱半)半夏香附(各五钱)每服五钱,水盏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渣,食前服。大便秘,入大黄,量虚实加减。
九痛丸(《金匮》)治九种心痛。
附子(炮,二两)生野狼牙(炙香)巴豆(去皮心,炒,研如脂。各半两)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蜀椒(一两)乌头(炮,二钱五分)附子(炮,半两)干姜(炮,一两)赤石脂(二两)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疾未已,稍加服。
栝蒌薤白半夏汤(《金匮》)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白酒(一斗)半夏(半升)上同煮至四升,服一升,日三服。
大建中汤(《金匮》)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金匮》)桂枝生姜(各一两)枳实(五个)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五积散(见中寒。)扶阳助胃汤罗谦甫治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五,体本丰肥,奉养高粱,时有热证,友人劝食寒凉物,因服寒药。至元庚辰秋疟发,医以砒霜等药治之,新汲水下,禁食热物。疟病未除,反添吐泻,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医未效,至冬不瘥。延至四月间,劳役烦恼过度,前证大作,请予治之。诊视脉得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冗,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每发作冷汗时出,气促闷乱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冤。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热则已。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此方。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干姜(炮,一钱半)草豆蔻益智仁拣参甘草(炙)官桂白芍药(各一钱)吴茱萸陈皮白术(各五分)《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散寒,故以为君。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热,治客寒犯胃,为佐。脾不足者,以甘补之。炙甘草甘温,白术、陈皮苦温,补脾养气;水挟木气,亦来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热以退寒水,芍药味酸以泻木来克土,吴茱萸苦热泄厥气上逆于胸中,为使。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三服大势去,痛减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以远少丹服之,喜饮食,添肌肉,皮肤润泽。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壮,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气,引气下行。
又以芳香助脾,服育气汤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一年而平复。
草豆蔻丸(东垣)治客寒犯胃,热亦宜用,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煨热,去皮)吴茱萸(汤泡去苦)益智仁僵蚕(炒。各八分)当归身青皮(各六分)神曲姜黄(各四分)生甘草(六分)桃仁(去皮,七个)半夏(汤泡七次,一钱)泽泻(一钱,小便利减半,一作一分,疑误)麦(炒黄,一钱半)炙甘草(六分)柴胡(四分,详胁下痛多少与之)人参黄陈皮(各八分)上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同研匀,汤浸炊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白汤送下,食远,旋斟酌多少用之。
大柴胡汤(见伤寒往来寒热。)大承气汤(见伤寒潮热。)小胃丹(见痰饮。)浓朴丸(见积聚。)紫菀丸(见积聚。)星半安中汤(《统旨》)治痰积作痛。
南星半夏(各一钱半,俱姜汤泡)滑石香附枳壳(麸炒)青皮(醋炒)木香苍术(米泔浸一宿,炒)砂仁山栀(炒黑)茯苓橘红(各一钱)甘草(炙,五分)气攻痛者,去南星、滑石,加浓朴、玄胡索各一钱;痰甚,加白螺狮壳烧灰一钱,临服入。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海蛤丸(丹溪)治痰饮心痛。
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栝蒌仁(带瓤同研)上以海蛤入栝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
清中汤(《统旨》)治火痛。
黄连山栀(炒。各二钱)陈皮茯苓(各一钱半)半夏(一钱,姜汤泡七次)草豆蔻仁(捶碎)甘草(炙,各七分)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妙香散(《良方》)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少睡,夜多盗汗。常服补益气血,安镇心神。
山药(姜汁炙)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远志(去心,妙)黄(各一两)人参桔梗(去芦)甘草(炙。各半两)木香(煨,二钱半)辰砂(三钱,另研)麝香(一钱,另研)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加味七气汤(《统旨》)治七情郁结,心腹痛,或因气而攻痛。
蓬术青皮香附(俱米醋炒,各一钱半)玄胡索(一钱)姜黄(一钱)草豆蔻仁(八分)三棱(炮七分)桂心(五分)益智仁(七分)陈皮(八分)藿香(七分)炙甘草(四分)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死血胃脘痛,加桃仁、红花、各一钱。
沉香降气散正气天香散(并见气。)桃仁承气汤(见伤寒蓄血。)失笑散(《经验》)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
五灵脂(净好者)蒲黄(等分)上为末,每二钱,用黄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煎至七分,热服。
手拈散(《奇效》)治心脾气痛。
延胡索五灵脂草果没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热酒调下。
集效丸万应丸煎红丸(三方并见虫。)乌梅丸(见伤寒蛔厥。)甘草粉蜜汤(《金匮》)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渣,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五苓散(见伤寒渴。)参苏饮(见发热。)二陈汤(见痰饮。)越鞠丸(见郁。)温胃汤(东垣)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白豆蔻(三分)益智砂仁浓朴甘草干姜姜黄(各二分)黄陈皮(各七分)人参泽泻(各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术桂汤(东垣)治寒热所客,身体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黄。
麻黄(一钱)桂枝(五分)杏仁(十粒)草豆蔻仁半夏泽泻炒曲(各五分)苍术(三钱)陈皮白茯苓(各一钱)猪苓黄(各五分)炙甘草(二分)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桂黄散大承气汤小建中汤大柴胡汤(三方,并见《伤寒》。)胃苓汤(见泄泻。)理中汤(见伤寒。)补中益气汤(见劳倦。)温中丸(见黄胆。)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二两,见伤食。)木香槟榔丸(见伤食。)紫雪(见发热。)小胃丹(见痰饮。)左金丸(见发热。)十全大补汤(见虚劳。)五膈宽中散(见反胃。)四七汤(见中气。)挝脾汤(见呕吐。)苏子降气汤(见痰饮。)小半夏茯苓汤(同上。)半硫丸(见大便秘。)附方拈痛丸(《奇效》,下同)治九种心痛。
五灵脂蓬莪术(煨)木香当归(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橘皮煎汤送下。
大沉香丸治冷气攻冲,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干姜(炮)姜黄辣桂檀香(以上各四钱)甘松(洗,焙)白芷天台乌药甘草(以上各八两)香附(一斤)白豆蔻仁(二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生姜汤下。
沉香降气汤加乳香,治阴阳不和,心腹刺痛。(方见气门。)灵脂酒治热气乘心作痛。
五灵脂(去砂石,炒)玄胡索没药(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芜荑散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经云∶虫贯心则杀人。欲验之,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此是蛔心痛也,宜速疗之。
芜荑雷丸(各半两)干漆(捶碎,炒大烟尽,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七分盏,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三服。小儿每服半钱。
蚕砂散治男子妇人心气痛不可忍者。
上用晚蚕砂为末,滚汤泡过,滤清汁服之,不拘时候。
治男妇急心气疼,禁了牙关欲死者,可急救。
上将隔年老葱白三五根,去皮须叶,捣为膏,将病患口斡开,用银铜匙送葱膏入咽喉中,用香油四两灌送葱膏,油不可少用,但得葱膏下喉中,其人即苏,少时将腹内所停虫病等物化为黄水,微利为佳,除根永不再发。
《海上方》治一切心痛,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上用生地黄,随人所食多少,捣绞取汁,溲面作或冷淘食。良久当利出虫,长一尺许,头似守宫,后不复患矣。(食冷淘不用盐。)白螺壳丸(丹溪)治痰积胃脘作痛。
白螺壳(火煨)滑石(炒)苍术山栀子红曲(炒)香附(童便浸)南星(煨裂,各一两)枳壳(麸炒黄)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两)桃仁(炒,去皮尖,三十枚)上为末,春加川芎,夏加黄连,秋冬加吴茱萸,用生姜汁浸蒸并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
麻黄豆蔻丸(东垣)治客寒犯胃,心头大痛不可忍。(见腹痛。)加味枳术丸(《正传》)治清痰、食积、酒积、茶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吐呕,脾疼等证。
白术(三两)枳实(麸炒黄色)苍术(米泔浸三宿,焙)猪苓(去黑皮)麦面(炒黄)神曲(炒微黄)半夏(汤泡透,各一两)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川芎黄连(陈壁土炒,去土)白螺壳(。
各七钱)缩砂仁草豆蔻黄芩(陈壁土同炒)青皮(去白)莱菔子(炒)干生姜(各五钱)陈皮(去白)香附米(童便浸)栝蒌仁浓朴(姜制炒)槟榔(各三钱)木香甘草(各二钱)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半。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莲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百丸,清米饮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