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卷六
运气原证
按内经。运气泪出。皆从风热。经云。厥阴司天之政。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是也。
目泪
灵枢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
液道开故涕泣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
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侠头中分也。又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视。肺为之相。肝为之荣。脾为之卫。肾为之主。故五脏六腑之津液。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津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素问解精微论曰。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气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昏盲。是以气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风见则泣下。有喻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东垣云。水附木势。上为眼涩为眵为冷泪。此皆由肺金之虚。而肝木寡于长也。
迎风冷泪。水木俱虚。血液不足。寒药勿施。失治则重。宜早补之。
此症谓见风则冷泪流。若赤烂有障翳者非也。水木二经。血液不足。阴邪之患。久而失治。则有内障视渺等症生焉。与无时冷泪不同。此为窍虚。因邪引邪之患。若无时冷泪则内虚。胆肾自伤之患也。此宜服。
河间当归汤(治风邪所伤。寒中目。泪自出。肌瘦汗不止。)白术(炒)囗白茯苓囗干姜(炮)囗细辛囗川芎囗白芍药囗甘草(炙各五分)囗官桂囗陈皮(各一钱)囗当归身(酒制)囗人参(各二钱)上为剂。水二钟。姜一片。辉枣三枚。煎八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并三服。
阿胶散(治目有冷泪。流而不结者。肝经受风冷故也。)阿胶囗马兜铃(各两半)囗紫菀囗款冬花囗糯米(各一两)囗白蒺藜(炒二钱半)囗甘草(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不拘时服。
枸杞酒(治目视不明。迎风冷泪。)枸杞子(拣肥者一斤杵烂右用绢袋盛贮须浸酒密封勿令泄气候三七日取饮)囗陈无灰酒(十斤)仍用猪肝煮熟切片。蘸花椒盐同食。每饮酒一二杯。勿宜过饮。若或过饮。反佐湿热。为害不浅矣。
按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今肝为劳伤。致目视不明。多出冷泪。经曰。味为阴。味浓为阴中之阴。枸杞子味浓。故足以养厥阴之阴。煮以纯酒。取其浃洽气血而已。
迎风热泪出。肝虚夹火来。水中起隐伏。久则成内灾。
此症不论何时何风。见之则流热泪。若有别症及风气者非也。乃肝胆肾水之津液不足。故因虚窍不密。而风邪引出其泪也。中有隐伏之火发。故泪流而热。久而不治。及有触犯。则有变矣。宜服:羚羊角散(治肝脏受热。眼目昏花。时多热泪。)羚羊角(锉细末)囗羌活囗玄参囗车前子囗山栀仁(炒)囗黄芩囗栝蒌(各五钱)囗胡黄连囗家菊花(各三钱)囗细辛(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竹叶煎汤调下。
白僵蚕散(治冲风泪出)白僵蚕(炒)囗粉草囗旋复花囗细辛囗木贼草囗荆芥(二钱半)囗嫩桑叶(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水煎。食后温服。
珍珠散(治肝虚见风泪出)珍珠(另研)囗丹砂(研各三分)囗干姜(研二分)囗贝齿(火囗水淬干研一两)上共研极细令匀。以熟绢帛箍三遍。每仰卧。以少许点眼中。闭少时为妙。
无时冷泪。水木俱伤。此幽阴之深患。其为病也非常。然斯疾每出不意。非青盲则内障为殃。
此症为目无赤病也。只是时常流出冷泪。久则瞻视昏渺。非比迎风冷泪。因虚引邪之轻者。此盖精液耗伤。肝气渐弱。精膏涩枯。肾水不足。幽阴已甚。久而失治。则有内障青盲之患。精血衰败之人。及悲伤哭泣久郁。妇人产后悲泣太过者。每多此症。且为祸又缓。人不为虑。往往罹其害而祸成也。悔已迟矣。宜服:菊睛丸(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久服补不足强肝肾。)甘菊花(去梗叶四两炒)囗巴戟(去心一两)囗肉苁蓉(酒洗去皮炒切焙二两)囗枸杞子(捣焙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温酒或青盐汤。空心食前送下。
麝香散(治眼冷泪不止。囗鼻。)香附子囗川椒目(各等分)囗苍术囗麝香(各少许)上为细末。令病者噙水一口。将药吹于鼻内。
无时热泪。其祸幽微。此损耗中之伏隐。乃不足中之有余。服寒凉则伤汁损血。服热药则血壅难舒。当以意中求趣。补益当而消除。
此症谓目无别病。止是热泪无时而常流也。若有别病而热泪出者。乃火激动其水。非此病之比。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力。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膏液不足。又哭泣太伤者。每每患此。久而失治。触犯者变为内障。因其为患微缓。罹其祸也多矣。宜服:当归饮子当归身囗人参囗柴胡囗黄芩囗白芍药囗甘草囗大黄(各一钱)囗滑石(五分)上锉剂。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椒囗丸(治目昏多泪)熟地黄(切焙干)囗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囗生地黄(切焙干)上三味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米饮空心送下。
(江陵傅氏。家贫。鬻纸为业。好接待游士。一日。有客方巾布袍。邀傅饮。傅目昏多泪。客教以此方。
服不一月。目能夜视物。享年八九十。聪明不衰。)
丹溪云。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痞塞。浊气不下降。清气不上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积而久也。眼沿因脓渍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用紫金膏。以银钗脚揩去油腻点之。试问若果痒者。又当去虫。以绝根本。盖紫金膏只去湿与去风凉血而已。若前所谓饮食挟怒成痰。又须更与防风通圣散。去硝黄为细末。以酒拌匀晒干。根据法服之。禁诸浓味及大料物。方尽诸法之要。
风沿
帷赤烂。人皆有之。火土燥湿。病有重轻。重则囗帷裂而血出。轻则弦赤烂而难舒。以清润而为治。何患病之不除。
此症专言囗之赤烂。目无别病也。若目有别病而赤烂者。乃因别火致伤其囗。又非此比。赤胜烂者。多于劳心忧郁忿悖。无形之火所伤。烂胜赤者。多于恣燥嗜酒。哭泣过多。冒火冲烟。风热蒸熏。有形之火所伤。病属心络。甚则火盛而生疮于囗边也。要分大小二囗。相火君火。虚实之症。宜服点洗。
防风通圣散(并治中风。一切风热。大便秘结。小便亦涩。眼目赤痛。或热急生风。舌强口噤。
或鼻生紫赤风刺瘾疹。而为肺风。或成风疠。而世呼大麻风。或肠风为痔漏。或肠郁而为诸热。谵妄惊狂。并皆治之。)防风囗川芎囗大黄囗赤芍药囗连翘囗麻黄(去节)囗芒硝囗苏薄荷囗当归囗滑石(飞过)囗甘草囗炒栀仁囗白术囗桔梗石膏(囗)囗荆芥穗囗黄芩(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水二钟煎。食前温服。
按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出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当归。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具悉哉。
如目两睑溃烂。或生风粟。白睛红赤。黑睛生翳障。加菊花、黄连、羌活、白蒺藜。名曰菊花通圣散。人弱。大便不结燥者。减去硝黄。
东垣碧天丸(治目疾屡服寒凉不愈。两目蒸热。有如火熏。赤而不痛。红丝赤脉。满目贯睛。瞀闷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睑赤烂。或不服风土。而内外锐囗皆破。以此洗之。)瓦粉(炒一两)囗铜绿(七分为末)囗枯白矾(二分)上研铜绿、白矾令细。旋旋入瓦粉研匀。热水和之。共为丸。如黄豆大。每用一丸。热汤半盏。浸一二时辰。
洗。至觉微涩为度。少闭眼半个时辰许。临卧更洗之。瞑目就睡。尤为神妙。一丸可洗二三日。可在汤内炖热。此药治其标。为里热已去矣。里实者不宜用此。当泻其实热。
紫金膏用水飞过虢丹。蜜多水少。文武火熬。以器盛之。点。
迎风赤烂邪在肝。因虚被克木相传。久不愈兮成赤烂。赤烂风弦治又难。
此症谓目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好者。与风弦赤烂。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夫风属木。木强土弱。
弱则易侵。则邪引邪。内外夹攻。土受木克。是以有风。其病无风则愈。赤烂者土木之病也。赤者木中火症。烂者土之湿症。若痰若湿甚者。烂胜赤。若火若燥甚者。赤胜烂。心承肺承者。珠亦痛而赤焉。此章专言赤烂之患。与前章迎风冷热泪入内之深者又不同。宜服洗:柴胡散(治眼眶涩烂。因风而作。用气药燥之。)柴胡囗防风囗赤芍药囗荆芥囗羌活囗桔梗囗生地黄囗甘草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水煎。温服。
疏风散湿汤赤芍药囗黄连囗防风(各五分)囗铜绿(另入)囗川花椒囗归尾(各一钱)囗轻粉(一分另入)羌活囗五倍子(各三分)囗荆芥(六分)囗胆矾囗明矾(各三厘)上为一处。水三钟。煎至一半。去滓。外加铜绿泡化。后入轻粉搅匀。汤脚用绵纸滤过澄清。可用手蘸洗目烂湿处。
一方(治烂弦血风眼)覆盆子叶(不拘多寡去梗日晒干)研令极细。薄绵裹之。以男小儿所食之乳浸汁。如人行八九里之时。方点目中。即仰卧。不过三四日。视物如少年。忌酒面油腻物。
(宋宗室赵太尉乳母。苦烂弦风眼近二十年。有卖药老媪过门。云此眼有虫。其细如丝。色赤而长。
久则滋生。乃入山取此药咀嚼之。而留汁滓存于竹筒内。以皂纱蒙乳母眼。取笔画双目于纱上。然后滴药汁渍眼下弦。转囗间虫从纱中出。共数十条。后眼弦肉干如常。太医上官彦诚闻之。有邻妇亦患此症。
试之。无不立瘥。考之本草。陈藏器云。此药治眼暗不明。冷泪淫不止。及青盲等恙。盖治眼妙品也。)治烂弦眼生虫方覆盆子叶(为末一钱)囗干姜(烧灰)囗生矾(各半分)囗枯矾(一分)共研一处。蜜调。用绢片做膏药。贴眼上一夜。次午揭起。其虫自出。粘在绢上。次晚。又将肥猪肉切片贴眼上一宿。即愈。
敷烂弦眼方炉甘石(囗飞过一两)囗飞丹(五钱)囗枯矾(二钱五分)囗明朱砂(研细一钱)囗铜绿(二钱)共为一处。研极细为度。先用荆芥、陈茶叶。煎水洗患处。乘湿将药敷上。二三次立愈。
诸因
内外诸因。种种不一。有郁七情六淫。伤感过度而致者。其症随愈随复。最难调治。有外受风邪燥火克削。致荣卫失调。而淹滞涩翳。朦囗不清。宜散宜和。随症施之。若因他症侵乘。及物伤等症累目。虽内外轻重。各分其类。总之火郁者宜疏之。气滞者宜导之。燥甚风邪。宜审虚实调之。庶不至客邪延久。成痼疾已。
风兮风兮祸何多。未伤人身先损目。有因睥反烂弦红。有致偏囗并振搐。有成内障多囗肉。内外轻重皆不同。比之常症犹难逐。驱风活血养阴精。胜似求仙去问卜。
此症谓患风病患而目病也。盖风属木。木为肝。肝之窍在目。本乎一气。久病则热盛。何也。木能生火也。
火盛则血因风火。久而不熄。遂致耗损矣。况久病必生郁。郁则又生火。火性上炎。火热极而又生风。展转相生。内外障翳皆起于此。故患风木之病。各因其故而发之。有日浅而郁未深。为偏囗歪斜者。有入睥而睥反湿赤胜烂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恣燥嗜热。火邪乖乱清和融纯之气。因郁而为内障者。有风胜血滞。结为外障。如囗肉等症者。再加以服饵香燥之药。耽酒纵辛。不善保养。以致阴愈亏而火愈燥。火愈燥而风愈胜。病变为凝瘀之重者。治当各因其证。而伐其本。且外内常劫不同。大抵若因风病目者。当去风为先。清火次之。不然。源既不清。流何能止。目病今虽暂退。后必复来。治之虽至再至三。风不除而火不熄。目终无痊愈之期矣。宜服:正容汤(治口眼囗斜。仪容不正。服此即能正之。故云。)羌活囗白附子囗防风囗秦艽囗胆星囗白僵蚕囗半夏(制)囗木瓜囗甘草囗黄松节(即茯神心木各等分)上锉剂。白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加酒一杯服之。
上方祛风以羌防。化痰须星夏。生草清热。秦艽荣筋。面部需白附僵蚕。筋舒急资木瓜、松节。姜散风邪。
酒行药势。此方服十剂。平服如故。敢陈一得。愿献知音。
半夏茯苓天麻汤(治痰厥头痛。头旋眼黑。烦闷恶心。气短促。言语心神颠倒。目不敢开。
如在风云中。或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天麻囗黄囗(蜜制)囗人参囗苍术(泔水泡制)囗橘皮囗泽泻囗白茯苓炒曲(各五分)囗白术(炒一钱)囗半夏(姜制)囗麦芽(炒各钱半)囗黄柏(酒制二分)囗干姜(炮二钱一方二分)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服。
此头痛为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苗谓之定风草。
乃治内风之神药。内风者虚风是也。黄囗甘温。泻火补元气。实表虚。止自汗。人参甘温。调中补气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