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易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六三之“萃”于四,四与我、与初皆不利也,去而之上,上亦无应; “巽”而纳我者也,故虽“小吝”而“无咎”。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非其位而有聚物之权,五之所忌也;非“大吉”,则有咎矣。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九五“萃”之主也,“萃”有四阴,而九四分其二;以位为心者,未有能容此者也,故曰:“萃有位,无咎。”挟位以忌四为无咎①,而己志不光矣;惟大人为能忘位以任四。夫能忘位以任四,则四且为吾用,而二阴者独何往哉!“匪孚”者,非其所孚也;“元”者,始也;“元永贞”者,始既以从之,则终身为之贞也。自六二之外,皆非我之所孚也;非我之所孚,则我不求聚,使各得永贞于其始之所从,“悔亡”之道也。

【校注】

① 挟位:《苏氏易传》作“存位”,误。

上六:赍咨涕氵夷,无咎。

《象》曰:“赍咨涕氵夷”,未安上也。

“未安上者”,不乐在五上也。

升 卦 (第四十六)

坤上

巽下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象》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

“巽”之为物,非能破坚达强者也。幸而遇“坤”,故能“升”。其升也有时,故曰“柔以时,升”。“坤”既顺之,五又应之,是以“大亨”。大人之于物也,危者安之,易者惧之,下“巽”而上顺,质柔而遇易,志得而轻进,以此见大人所畏者也,故不曰“利”。虽不利,不可不见也。见而知畏,其为利也大矣。利之远者曰“庆”,以其“有庆”,故虽有畏,“勿恤”也。

“南征吉”,志行也。

《彖》曰:“‘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而六五为“升阶”,由此观之,非独“巽”之上即“坤”,亦“坤”之下援“巽”也。“巽”之求“坤”,“坤”之求“巽”,皆会于“南”,“南征吉”,二者相求之谓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所以为“升”者,“巽”也;所以为“巽”者,初也。“升”之制在初,故初六虽阴柔,而其于升也盖诚能之,故曰“允升”。阴升而遇阳,若阳升而遇阴,皆得其所升者也。初六以诚能之资而遇九二,宜其为吉之大者矣。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二升而遇九三,盖升而穷者也。虽穷于三,而配于五,穷而之五,五亦无所升;而纳之,故薄礼可以相縻而“无咎”也。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九三以阳用阳,其升也果矣;六四以阴居阴,其避之也审矣;故曰:“升虚邑,无所疑也。”不言“吉”者,以至强克至弱,其为祸福未可知也,存乎其人而已。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上有所适,下升而避之,失于此而偿于彼,虽不争可也,人或能之①。今六四下为三之所升,而上不为五之所纳,此人情必争之际也。然且不争而“虚邑”以待之,非仁人其孰能为此?太王避狄于豳②,而亨于岐;方其去豳也,岂知百姓之相从而不去哉!亦以顺物之势而已,以此获吉,夫何咎之有?

【校注】

①人或能之:《四库》本无此四字,据《苏氏易传》补。

②太王:《苏氏易传》作“大王”,亦通。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贞”者,贞于九二也。“巽”之所以能升者,以六五之应也;曰:此升之阶也。“阶”者,有可升之道焉,我惟为阶,故人升之;我不为阶,而人何自升哉!木之生也,克土而后能升;而土以生木为功,未有木生而土不愿者也。故阶而升“巽①”;则六五为“得志”矣。

【校注】

① 巽:《苏氏易传》无此“巽”字,亦通。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冥”者,君子之所息也;“升”至上六,宜息也。然而不息,则消之道也。施于不息之正者则可。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在我者,此“不息”之正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求在外者,此“不息”之不正者也。

困卦 (第四十七)

兑上

坎下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揜也。

九二为初六、六三之所揜,九四、九五为六三、上六之所揜,故“困”。“困”者坐而见制,无能为之辞也。阴之害阳者多矣,然皆有以侵之;夫惟侵之,是以阳不能堪而至于战。战者有危道也,而无所谓“困”。“困”之世,惟不见侵,而见揜。阴有以消阳,而阳无所致其怒,其为害也深矣。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刚中者,二也;二之谓大人。“贞”于“大人”而后“吉”者,五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水”,润下者也。在“泽”上则居,在“泽”下则逝矣。故“水”在“泽”下,为“泽无水”,命与志不相谋者也,故各致其极,而任其所至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初六,揜九二者也。揜者非一人之所能,故初六之揜九二,必将有待于六三。六三固以初为“臀”也①,“臀”得其所据而后其身能有所为。今六三之所据者,“蒺藜”也,则臀已困于株木,身且废矣。“株木”也,“蒺藜”也,皆非臀之所据者也。夫以柔助刚,则其幽可明;以柔揜刚,其谁明之?“入谷”者也,有配在四而不善二,是以“三岁”不得见也。

【校注】

① 六三固以初为臀也:《苏氏易传》作“六三则其所谓臀也”,误。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困”之世,利以柔用刚。二与五皆刚者也,二以柔用之,而五以刚用之。天下之易怀者,惟小人也;方其见揜也,争之以力,虽刀锯有不足;而将怀之也,则酒食有馀矣,故九二“困于酒食”,所以怀小人也。九五则不然:揜我下者,我劓之;揜我上者,我刖之;轻用其威,威穷而物不服,乃大困也。既困而无助①,则虽欲不求二不可得矣。“赤绂”者,所以爵命二也,故曰困于“赤绂”。五以赤绂为困,而二以是为方来,言此五之所困,而二之所不求而至也。困而求二,乃徐有说,以其用说为已晚矣。说于未困,则其所以为说者小,故九二之所困者,酒食而已;说于已困,则其所以为说者重,故九五之所困者,爵命也。祭祀者,人之求神而神无求也。祭之者,人也;享之者,神也。五求二,故祭之;二不求五,故享之而已。享之者固不征,而征以求之,故“凶”。虽然,其义则不可咎,以其所从者君也。

【校注】

① 困而无助:《苏氏易传》作“困则无助”,误。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六三,上揜四、下揜二者也。坚而不可胜者,石也;四之谓“石”。伤而不可据者,“蒺藜”也,二之谓“蒺藜”。六三阴也,而居于阳,自以为阳,而求配于上六,“不祥”也。三之应在上,而上六非其应也,“宫”则是矣,而非其“妻”。故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小人易合而难久,故“困”之三阴,其始相与缔交而揜刚,其终初六之“臀”困,六三之“妻”亡。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初六我之配,二之所恶也。二刚而在下,载己者也,故为“金车”。欲下从初六而困于二,故其来“徐徐”,不急于配。配之所怨,刚之所与也,故虽“吝”而“有终”。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其曰“赤绂”,正也;“朱绂”,严之也;下受上之辞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用”,九二也。

上六:困于葛蘲,于臬危 兀危 ;曰:动悔,有悔;征吉。

柔而牵己者,葛蘲也;三之谓“葛蘲”。刚而难乘者,臬危 兀危也;五之谓“臬危 兀危 ”。上六困于此二者而不能去,则谋全之过也。曰:不可动,动且有悔,而不知其不动乃所以有悔也。上无揜我者,则吉莫如征也,而不征,何哉!以柔用刚,则乘之者至以为“蒺藜”;以刚用刚,则乘之者以为“臬危 兀危 ”而已。

《象》曰:“困于葛蘲”,未当也。

上六足以为配,而六三未足以当也。

“动悔有悔”,吉行也。

井卦 (第四十八)

兑上

坎下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食者,往也;不食者,来也。食不食,存乎人。所以为“井”者,存乎己。存乎人者,二;存乎己者,一。故曰“往来井井”。“汔”,燥也。至井而未及水,曰“汔”。至得水而来出井,曰“未繘井”。井未尝有得丧,“繘井”之为功,“羸瓶”之为凶,在汲者尔。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人之于井,未有锢之者也;故君子推是道“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易》以所居为邪、正,然不可必也;惟“井”为可必。井未有在洁而不清,处秽而不浊者也,故即其所居,而邪、正决矣。孔子曰:“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者归焉。”初六,恶之所钟也;君子所受于天者无几,养之则日新,不养则日亡,择居所以养也。《彖》曰“井养而不穷”,所以养“井”者,岂有他哉!得其所居则洁,洁则食,食则日新,日新故不穷。“井泥”者,“无禽”之渐也,“泥”而“不食”,则废矣。“旧井”,废井也;其始无人,其终无禽。无人犹可治也,无禽不可治也。所以为井者亡矣,故时皆舍之。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二居非其正,故无应于上则趋下而已。下趋者,谷之道也;失井之道而为谷,故曰“井谷”。九二之所趋者,初六也;初六之谓“鲋”。井而有“鲋”,则人恶之矣,然犹得志于瓮,何也?彼有利器,而肯以我汙之歟?此必敝漏之瓮,非是瓮,不汲是井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渫”,洁也。九三居得其正,井洁者也。井洁而不食,何哉?不中也。不中者,非邑居之所会也,故“不食”。井未有以不食为戚者也,凡为我恻者,皆行道之人尔,故曰“行恻”。“行恻”者,明人之恻我,而非我之自恻也,是井则非敝漏之瓮所能容矣,故择其所用汲者。曰:孰可用者哉?其惟器之洁者乎?器之洁,则王之明者也;器洁王明,则受福者非独在我而已。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修”,洁也。阳为动、为实,阴为静、为虚。泉者所以为井也,动也实也;井者泉之所寄也,静也、虚也。故三阳为泉,三阴为井。初六最下,故曰“泥”;上六最上,故曰“收”;六四居其间而不失正,故曰“甃”。“甃”之于井,所以御恶而洁井也,井待是而洁,故“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此其“正”,与九三一也,所以食者,“中”也。

上九: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收”者,甃之上,穷也。“收”非所以为井,而井之权在“收”。夫苟幕之,则下虽有寒泉而不达,上虽有汲者而不获,故“勿幕”,则“有孚,元吉”。

革卦 (第四十九)

兑上

离下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曰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

水、火,则有男女之象然后能相生,此非水、火也。“二女同居”而已。“二女同居”则“睽”,所以不“睽”者,“兑”欲下而遇“离”,“离”欲上而遇“兑”,虽欲相违而不能也。既不相得,又不相违,则不能无相攻;攻而不已,必有一胜;胜者斯“革”之矣。火能革金,“离”革“兑”者也,故曰“革”。火者金之所畏也,而金非火则无以就器用,器成而后知火之利也。故夫“革”,不信于“革”之日,而信于已“革”之日,以其始之不信,是以知悔者“革”之所不能免也,特有以亡之尔。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历”者天事也;“时”者,人事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