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_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章 兵政十七臺防(3)

請移福建巡撫駐台灣疏同治十三年

沈葆楨

奏為臺地善後。勢當漸圖。番境開荒。事關創始。請  旨移駐巡撫。以專責成。以經久遠事。竊臣等於十月二十七日將倭兵盡退收回草房營地各情形。奏明在案。因思洋務稍鬆。即善後不容稍緩。惟此次之善後。與往時不同。臺地之所謂善後。即臺地之所謂創始也。善後難。以創始為善後。則尤難。臣等曩為海防孔亟。一面撫番。一面開路。以絕彼族覬覦之心。以消目前肘腋之患。固未遑為經久之謀。數月以來。南北諸路。縋幽鑿險。斬棘披荊。雖各著成效。卑南岐萊各處。雖分別軍屯。祗有端倪。尚無綱紀。若不從此悉心籌畫。詳定規模。路非不已開也。謂一開之不復塞。則不敢知。番非不已撫也。謂一撫之不復疑。則不敢必。何則。臺地延袤千有餘里。官吏所至。治祗海濱平原三分之一。餘皆番社耳。 國家並育番黎。但令薄輸土貢。永禁侵陵。意至厚也。而奸民積匪。久已越界潛蹤。驅番佔地。而成窟穴。則有官未開而民先開者。入山既深。人囗罕到。野番穴處。涵育孳生。則有番已開而民未開者。囗巘外包。平埔中擴。鹿豕遊竄。草木蒙茸。地廣番稀。棄而弗處。則有民未開而番亦未開者。是但言開山。而山之不同已若此。生番種類數十。大概有三。牡丹等社。恃其悍暴。劫殺為生。睯不畏死。若是者曰凶番。卑南埔裏一帶。居近漢民。囗通人性。若是者曰良番。臺北阿史等社。雕題囗面。向不外通。屯聚無常。種落難悉。獵人如獸。雖社番亦懼之。若是者曰王字凶番。是但言撫番。而番之不同又若此。夫務開山而不先撫番。則開山無從下手。欲撫番而不先開山。則撫番仍屬空談。今欲開山。則曰屯兵囗。曰刊林木。曰焚草萊。曰通水道。曰定壤則。曰招墾戶。曰給牛種。曰立村堡。曰設隘碉。曰致工商。曰設官吏。曰建城郭。曰設郵驛。曰置廨署。此數者孰非開山之後。必須遞辦者。今欲撫番。則曰選土目。曰查番戶。曰定番業。曰通語言。曰禁仇殺。曰教耕稼。曰修道途。曰給茶鹽。曰易冠服。曰設番學。曰變風俗。此數者又孰非撫番之時。必須並行者。雖然。此第言後山耳。其繁重已若此。山前之入版圖也。百有餘年。一切規制。何嘗俱備。就目前之積獘而論。班兵之惰窳也。蠹役之盤踞也。土匪之橫恣也。民俗之慆淫也。海防陸守之俱虛也。械囗囗厝之迭見也。學術之不明。庠序以容豪猾。禁令之不守。囗賭以為饔飧。官斯土者。非無振作有為正己率屬之員。始苦於事權之牽制。繼苦於毀譽之混淆。救過不遑。計功何自。使不力加整頓。一洗浮澆。但以目下山前之規模。推而為他日山後之風氣。雖多一新闢之區。適多一藏奸之藪。臣等竊以為未可也。嘗綜前後山之幅員計之。可建郡者三。可建縣者有十數。固非一府所能轄。欲別建一省。又苦器局之未成。而閩省向需臺米接濟。臺餉向由省城轉輸。彼此相依。不能離而為二。環海口岸。處處宜防。洋族教堂。漸漸分布。居民向有漳籍泉籍粵籍之分。番族又有生番熟番屯番之異。氣類既殊。撫馭匪易。況以刱始之事。為善後之謀。徒靜鎮之非宜。欲循例而無自。使臣持節。可暫而不可常。欲責效於崇朝。兵民有五日京兆之見。儻逾時而久駐。文武有兩姑為婦之難。

臣等再四思維。宜仿江蘇巡撫分駐蘇州之例。移福建巡撫駐臺。而後一舉而數善備。何以言之。鎮道雖有專責。事必稟承督撫而行。重洋遠隔。文報稽延。率意徑行。又嫌專擅。駐巡撫則有事可以立斷。其便一。鎮治兵。道治民。本兩相輔也。轉兩相妨。職分不相統攝。意見不免參差。上各有所疑。下各有所恃。不賢者以為推卸地步。其賢者亦時時存形囗於其閒。駐巡撫則統屬文武。權歸一尊。鎮道不敢不各修所職。其便二。鎮道有節制文武之責。而無遴選文武之權。文武之貪廉。武弁之勇怯。督撫所聞。與鎮道所見。時或互異。駐臺則恃采訪而耳目能周。黜陟可以立定。其便三。城社之巨姦。民閒之冤抑。見聞親切。法令易行。公道速伸。人心帖服。其便四。臺民囗癮本多。臺兵為甚。海疆營制久壞。臺兵為尤。良以弁兵由督撫提標抽取而來。各有恃其本帥之見。鎮將設法羈縻。只求其不生意外之事。是以比戶窩賭。如賈之於市。農之於田。有巡撫則考察無所瞻徇。訓練乃有實際。其便五。福建地瘠民貧。州縣率多虧累。恆視臺地為調劑之區。不肖者玩法取盈。往往不免。有巡撫以臨之。貪黷之風。得以漸戢。其便六。向來臺員不得志於鎮道。及其內渡。每造蜚語中傷之。鎮道或時為所挾。有巡撫則此技悉窮。其便七。臺民游惰可惡。而戇直實可憐。所以常聞蠢動者。始由官以吏役為爪牙。吏役以民為魚肉。繼則民以官為仇。詞訟不清。而械囗囗厝之端起。奸宄得志。而豎旗聚眾之勢成。有巡撫則能預拔亂本而塞禍源。其便八。況開地伊始。地殊勢異。成法難拘。可以因心裁酌。其便九。新建郡邑。驟立營堡。無地不需人才。丞倅將領。可以隨時札調。其便十。設官分職。有宜經久者。有屬權宜者。隨事增革。不至廩食之虛糜。其便十有一。開煤鍊鐵。有第資民力者。有宜參用洋機者。就近察勘。可以擇地而興利。其便十有二。夫以臺地向稱饒沃。久為異族所垂涎。今雖外患暫平。旁人仍耽耽虎視。未雨綢繆之計。正在斯時。而山前山後。其當變革者。其當刱建者。非十數年不可成功。而化番為民。尤非漸漬優柔不能渾然無間。與其苟且倉皇。徒滋流獘。不如先得一主持大局者。事事得以綱舉目張。為我 國家億萬年之計。況年來洋務日密。偏重在於東南。臺灣海外孤懸。七省以為門戶。其關係非輕。欲固地險。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營政。而整頓吏治營政之權。操以督撫。總督兼轄浙江。移駐不如巡撫之便。臣等明知地屬封疆。事關更制。非部民屬吏。所應越陳。而夙夜深思。為臺民計。為閩省計。為沿海籌防計。有不得不出於此者。敢不據實上聞。以為芻蕘之獻。伏乞  聖鑒訓示遵行。

請琅築城設官疏同治十三年

沈葆楨

竊臣等於本年十二月初五日。將臺地招墾開禁情形。奏明在案。臣葆楨前患咳逆。調治稍愈。遂於十三日帶同臺灣府知府周懋琦前署臺灣鎮曾元福由郡登程。十四日抵鳳山。閱淮軍。城西八營。城東三營。結搆精嚴。上囗下濠。周方四角。突起囗壘。分哨扼守。外瞭曠如。內平砥若。屹然偉觀。入營接見統領營官。各加獎勖。並躬奠其病歿將士之墳而去。十五日南行宿東港。十六日宿枋。地本瘠壤。道光間有鳳山令曹瑾者。開水圳以通泉脈。遂為膏腴。至今民食其利。時已殘冬。麥穗秧針。黃綠相間。則內地四月間景象也。該處尚為鳳山壤則之區。過此以往。則皆番社。居民寥寥矣。十七日過剌桐腳。鄉民泣訴。先後為獅頭社番戕者五人。而王開俊營長夫過者。番疑為民。亦斃其二。論起釁之根。番直而民曲。及其仇殺。斷難縱番以殃民。且營夫又何罪也。夕宿風港。適王開俊移營至。臣葆楨即令派汛弁郭占鰲至社。飭交凶犯懲辦。如敢違抗。則不能不示以威。風港倭營俱在。四無牆壁。草屋數十。高僅及肩。王開俊嫌其散不可守。擬合囗而加牆濠焉。十八日抵琅。宿車城。為前大學士福康安征林爽文駐兵之處。接見夏獻綸劉璈。知已勘定車城南十五里之猴洞。可為縣治。臣葆楨親往履勘。所見相同。蓋自枋南至琅。民居俱背山面海。外無屏障。至猴洞。忽山勢迴環。其主山由左迤趨海岸。而右中廓平鋪。周可二十餘里。似為全臺收局。從海上望之。一山橫隔。雖有巨囗。力無所施。建城無踰於此。劉璈素習堪輿家言。經畫審詳。現令專辦築城建邑諸事。惟該處不產巨杉。且無陶瓦。屋材囗甓。必須內地轉運而來。匠石亦宜遠致。城地所用已墾成田。不能不給價以囗貧戶。未免繁費。惟有屬委員等核實估計。不得虛糜。縣名謹擬曰恆春。可否之處。伏候  欽定。如蒙 允准。擬先設知縣一員。審理詞訟。俾民番有所憑依。囗之親勇一旗。以資號召。其餘武員學官佐貳。且置為緩圖。以一事權而節糜費。車城外西南地。曰後灣者。倭人舊營之址也。濱海當風。水泉又惡。當時彼族居之。病亡相繼。且船上囗彈可及。故淮軍之至。棄而不處。一營囗車城附近以囗民居。一營囗統領埔以扼牡丹各社出入之道。淮勇與番眾。均屬相安。惟倭人舊營。雖祗係草屋。然交收後不數月。今無一存。或云火焚。或云風壞。四顧蕩然。現已飭查實在情形稟覆。當臣葆楨自猴洞回車城時。適洋將博郎哥嘉吉德韓德喜等四人到車城。據稱赫德屬於龜仔左近刱建燈樓。隨飭周懋琦與之同往相度。俟歸後定議。臣葆楨遂同夏獻綸劉璈等。於二十日坐輪船歸郡。辰下歲暮。暫且緩工。開春劉璈當赴琅督辦營建諸務。夏獻綸當赴中路主辦開山事宜。臣葆楨思船政累年。動費數百萬。方飭辦報銷。又為臺事所閣。乘此銷曠之時。擬於本月二十四日。由輪船內渡。句稽大數具奏。事畢再至臺灣。續行經理。茲先將履勘琅擇地建城各情由。合詞恭摺由輪船赴滬交上海縣付驛六百里馳奏。伏乞  聖鑒。

臺北擬建一府三縣疏光緒元年

沈葆楨

竊惟臺灣始不過海外荒島耳。自康熙年間收入版圖。乃設府治。領臺灣鳳山諸羅三縣。諸羅即今之嘉義。嘉義以北。未設官也。郡南北各一百餘里。控制綽乎有餘。厥後北壤漸闢。雍正元年。拓彰化一縣。並設淡水同知。主北路捕務。與彰化知縣同城。蓋明知非一縣政令之所能周。特以創建城池。籌費維艱。姑權宜從事焉已耳。雍正九年。割大甲以北刑名錢穀諸務。歸淡水同知。改治竹塹。自大甲溪起至三貂嶺下之遠望坑止。計地三百四十五里有奇。嘉慶十五年。復以遠望坑迤北而東至蘇澳止。計地一百三十里。設噶瑪蘭通判。則人事隨天時地利為轉移。欲因陋就簡而不可復得矣。然由噶瑪蘭上抵郡城。十三日始達。由淡水上抵郡城。亦七日始達。而政令皆統於臺灣府。當淡水設廳之初。不特淡北三貂等處。榛莽四塞。即淡南各社。亦土曠人稀。今則村社毘連。荒埔日闢。舊志稱東西相距僅十有七里。今則或五六十里。或七八十里不等。蘭廳建治以後。由三貂嶺繞至遠望坑。復增地數十里有奇。其土壤之日闢不同有如此者。臺北海岸前僅八里坌一口。來往社船。不過數隻。其餘囗渃支河。僅堪漁捕。今則八里坌淤塞。新添各港口。曰大安。曰後囗。曰香山。曰滬尾。曰雞籠。而雞籠滬尾。港門宏敞。舟楫尤多。年來夾板輪船。帆檣林立。洋樓客棧。闤闠喧囂。其口岸之歧出不同有如此者。前者臺北幅雖廣。新墾之地。土著既少。流寓亦稀。百餘年來。休養生息。前年統計戶口。除噶瑪蘭外。已四十二萬有奇。近與各國通商。華洋雜處。睚囗之怨。即啟釁端。而八里坌一帶。從教者漸多。防範稽查。尤非易易。其民人之生聚不同有如此者。臺地所產。以靛煤茶葉樟腦為大宗。而皆出於淡北。比年荒山窮谷。栽種愈盛。開采愈繁。洋船盤運。客民叢集。風氣浮動。嗜好互殊。淡南大甲一帶。與彰化毘連。習尤獷悍。同知半年駐竹塹衙門。半年駐艋舺公所。相去百二十里。因奔馳而曠廢。勢所必然。況由竹塹而南至大甲。尚百餘里。由艋舺而北至滬尾雞籠。尚各數十里。命盜等案。層見迭出。往往方急北轅。旋憂南顧。分身無術。枝節橫生。公事之積壓。巨案之諱飾。均所不免。督撫知其缺之難。必擇循吏能吏以膺是選。而到任後。往往賢聲頓減。不副所望。則地為之也。其駕馭之難周又有如此者。淡蘭文風。為全臺之冠。乃歲科童試廳考時。淡屬六七百人。蘭屬四五百人。而赴道考者。不及三分之一。無非路途險遠。寒士艱於資斧。裹足不前。而詞訟一端。則四民均受其害。刁健者詞窮而遁。捏情控府。一奉准提。累月窮年。被誣者縱昭雪有期。家已為之破。矯其獘者。因噎廢食。概不准提。則廳案為胥吏所把持。便無可控訴。而械囗之囗。萌囗乎其中。至徒流以上罪名。定讞後解郡勘轉。需費繁多。淹滯歲月。賠累不貲。則消弭不得不巧。官苦之。民尤苦之。其政教之難齊又有如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