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兵政十四海防上(3)
明起南方。大兵所聚。北地置戍犹少。故寇时躏入。然东南犹不免焉。迨防守既密。南北少事。承平日久。士卒生长南方。风土脆弱。兼之卫所军部众不多。兵力散涣。而瀛渤之间。风气坚悍如故。寇来获少。所失亡多。所以日夕垂涎江南北。或比壤一日而破数县。或千里同时而残诸郡。其时召客兵。募土著。征调烦苦。民力大竭。必待督抚重臣。前后弹压而后定。 本朝创业。撤都指莲千百户之兵。而概统于将军提督总镇。分领于城守协镇以下。大者宿兵累万。次亦数千。各城保守要害。清野以困跳踉之贼。如是者三十余年。而卒制其命。贼不能以流劫郡县。生民不至大困者。则兵力出于一故也。时势不同。代各异制。考之于古。三代以前尚矣。秦命南海尉任嚣筑泷口。汉阳嘉中亦诏缘海益屯兵备盗贼。至晋咸和间。赵将刘征帅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杀南沙都尉许儒。南沙今常熟县地。寻寇娄县武进。郗击郄之。此自北而南。寇道之始通。而海上自此渐以多故。及晋末运。恩循道覆。相继倡乱。始入会稽上虞。终于广州始兴。又寇道自浙入广之始也。时谢琰以会稽守督五郡军事。率徐州文武戍海浦。今自龛山而东。至阑风石堰鸣鹤松浦蟹浦定海皆其地。刘裕戍句章。吴国内史袁崧筑沪渎垒。后裕与卢循相持浔阳。潜遣水军。从海道袭其番禺。则其战守皆在吴越之间。史记恩曾一走郁洲。今临朐县东北有郁洲山。而未尝逸出为民害。然则防海之亟于江南旧矣。顾其制不概见。考宋时尝于明州招宝山抵陈钱壁下。置十二水铺。以瞭望声急。然宋终始未尝罹倭患也。至有明之世。建置详矣。谨次明自洪武以来。所设官立军。以防海外海港海岸事宜。各省哨海界。及日本朝贡入寇互市始末。然后备列今制。别为篇如左。呜呼。强弱因乎时也。盛衰本乎治也。明太祖不勤远略。来则抚之。贰则绝之。选将练兵。修备日如寇至。故不庭之国。再世来王。后人反是。卒以招乱。今皇上端拱穆清之上。闇昧幽阻。罔弗耀以光明。以故天威所震。陆詟水栗。犹数谕边吏。慎固封守。毋敢邀功生事。疆场之臣。亦朝夕讨训。以称上德意。今坐享太平。视所经略若纤悉过计。一旦有事。举而措之。成法具在。始知创制者之用意深远不可测量。而以遗万世子孙之久安长治者。岂其微哉。臣所撰次。依海道所经。自广东西路始。福建浙江江南登莱天津卫辽阳以次及之。又括海南北所经各省郡县自为一卷。其沿海山沙。寇入犯分合。日本地舆皆有图。
日本贡市入寇始末拟稿
姜宸英
自汉武帝灭朝鲜。倭驿使始通者三十许国。至建武二年。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倭韩皆近带方种类百余极南方与今建都相近安帝永初元年。复入贡。魏时朝献者一。入贡者二。至晋前后贡使以六。至隋开皇三年。遣使诣阙。大业时亦一至。唐兴。贡献益数。天宝十二年。以新罗道梗。始改贡道由明州。其后使者仍由新罗。考宋端拱元年。倭僧大周然遣弟子表谢。有曰望落日而西行。十万里之波涛难尽。倭开洋至宁波纔五日耳。不得云十万里。此由新罗之征也。至干道九年。始附明州纲首以方物贡。及元至元八年。则复随高丽使入贡。自此元数招谕之。不报。遂至两用兵其地。一航不返。而贡使亦绝矣。自汉魏至元二千余年间。倭未尝一窥中国。至元末方张窃据旁海郡县。败后。豪杰多逸出航海。明洪武初元。稍稍因缘寇窃。议者谓使是时中国潜为边备。而听其自去来于海上不问。一如宋元以前时。亦不至为大患。乃二年。遣同知赵秩赐玺书。盛夸以天子威德。且责其自擅不臣。其王初欲杀秩。继而复礼秩。遣僧随之入贡。然使未至。而寇掠温州矣。是年有诏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秋遣行人杨载赍书往。五年遣僧祖阐往。倭亦屡贡寇不常。其贡也或无表文。诏旨诘责其使。至付三边安插。亦随谢随寇。十三年。始诏绝日本之贡。以僧如瑶来献巨烛。中藏火药。且与故丞相故惟庸有谋故。因发如瑶云南守御。而着为祖训。绝其往来。以其僻在一隅。不足以兴兵致讨云。于是起信国于凤阳。出江夏于闽峤。设城建堡。冠交于海上。终太祖世。不复言贡事矣。永乐二年。命太监郑和从兵下西洋。日本先纳款。献犯边倭二十余人。即命治以其国之法。缚置甑中蒸死。帝嘉其诚。遣通政使赵居任厚赐之。又给勘合百道。令十年一贡。每贡毋过二百人。船毋过二只。限其贡物。若人船逾数。夹带刀鎗。并以寇论。寻命都御史俞士吉。锡王印绶。敕封为日本王。诏名其国之镇山曰寿安镇国山。上亲制文勒石赐之。然倭入寇益不悛。九年寇盘石。十年寇松门金乡平阳。十七年寇王家山岛。都督刘江破之于望海埚。自是不敢窥辽东。而侵掠浙江益甚。西洋之役虽号为伸威海外。而华人炫于外国珍宝瑰丽。倭使来中国。奸阑出入。主客相纠。以故寇盗滋起。而倭贡道自此一由宁波。久之益习。知其岛屿曲折。则吴越之间蠢然骚动。固其宜也。倭之得以为患我中国。一由于明高帝之遣使。再成于成祖之许贡。而成祖以好大喜功之心。置高皇之约束于不用。其祸延及于数传之后。荼毒生灵。几半天下。亦云惨矣。当洪武时。以贡舶之来众。设三市舶司于福建广东浙江。听与民间交易。而官收其利。广以西洋。福以琉球。浙以日本。然独日本之使。号为难御。其来也往往包藏祸心。变起不测。成化初。忽至宁波。守臣以闻。鄞人尚书杨守陈。贻书主客。力言不可。至嘉靖二年。而有宗设之事。故事番贡至。阅货宴席。并以至时先后为序。时倭主源义植失权。诸道争贡大内。艺兴遣宗设。细川高遣僧瑞佐及宋素卿。先后至宁波。素卿潜馈市舶太监宝贿以万计。因令先阅瑞佐货。宴又令坐宗设上。宗设怒。于坐间起与瑞佐相忿杀。太监以素卿故助瑞佐兵。杀都挥刘锦。大掠海乡镇。素卿下狱论死。宗设瑞佐皆释还。给事中夏言奏祸起于市舶。礼部遂请罢市舶司。市舶既废。番舶无所容。乃之南澳互市。期四月终至。去以五月。不论货之尽与不尽也。于是凶党构煽。私市益盛不可止。会有佛郎机船载货泊浯屿。漳泉人争往贸易。总督都御史朱纨获通贩者九十余人。悉斩之。一切货贿。不得潜为出入。内地商贩。因负赀不偿。积逋至千万金。豪家贵官为之拥护。利倭亟返。辄以危言撼官府。令出兵驱之去。而蜚语中纨使得罪死。倭商大恨。不肯归。徜徉海上。
未几而变作矣。时主事唐枢建议。以为宜复互市。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通政唐顺之曰。舶之为利也譬如矿。封闭矿洞。驱逐矿徒。是为上策。度不能闭。则国收其利权。而操之自上。是为中策。不闭不收。利孔泄漏。以资奸萌啸聚其间。斯无策矣。今海贼据浯屿南屿诸岛。公然番舶之利。而中土百姓。交通接济。杀之而不能止。即利权之在也。宜备考国朝设立市舶之意。毋泄利孔。使奸人得乘其便。又疏请许贡。以为朝廷能止其入贡之路。不能止其入寇之路。尚书郑晓论之曰。洪武初设市舶司于太仓。名黄渡市舶司。寻以近京师。改设于福建浙江广东。七年又罢复设。所以通华裔之情。迁有无之货。收征税之利。减戍守之费。又以禁海贾而抑奸商也。当倭乱之时。因夏言疏罢市舶。而不知所当罢者市舶内臣。非市舶也。若必欲绳以旧制十年一贡之期而后许之。彼国服饰器用。多资于中国。有不容一日缺者。安能坐待十年一贡之期。而限以三船所载之数哉。宣德后复改限三船彼既不容不资于我。而利重之处。人自趋之。以禁民之交通。难矣。此皆言市舶之必不可罢也。然犹未揆其本末而论之。夫浙江市舶。专为日本而设。其来时许带方物。官设牙侩。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贡即不许十年。则必十年一至而后可谓之贡。今止言市舶当开。不论其是期非期。是贡非贡。是厘贡与互市为二也。将不必俟贡而常可以互市矣。此政前日之所以招乱者也。可乎哉。且贡舶者。王法之所许。市舶之所司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非市舶之所得司者也。日本原无商舶。所谓商舶。乃西洋贡使。载货至广东之私。官税而市之民。既而欲避抽税。省陆运。闽人导之。改泊海仓月港。浙人又导之改泊双屿。每岁以六月来。望冬而去。嘉靖三年岁凶。双屿货壅。而日本贡使适至。海商遂贩货于倭。倩其兵以自防。官司禁之弗得。西洋船仍回私屿。东洋船布海岸。而向之商舶。悉变而为寇舶矣。
然倭人有贫有富。富者与福人潜通。改聚南澳。乱后尚然。虽驱之寇不欲也。此无待于市舶之开。而其互市未尝不通者也。贫者飘掠为生。每岁入犯。虽令其互市。彼固无资也。亦不欲也。故不知者谓倭患之起由市舶之罢。而其实不然。夫贡者。其国主之所遣。有定期。有金叶。勘合表文为验。使其来也以时。其验也无伪。中国未尝不许也。贡未尝不许。市舶未尝不通。何开之有。使其来无定时。验无左证。乃假贡之名为入寇之计。虽欲许得乎。贡不可许。市舶独可得而开哉。自嘉靖末年。海患既平。贡使亦绝。以至于今。不闻其国之服食器用有缺。而必取资于中国也。亦不闻倭之日为患于中国如前也。三者之言。犹未尽矣。虽然。有贡则商舶宜禁。贡绝则商舶者适所以为中国利也。未见其害也。初自宋素卿刱乱之后。十八年。金子老李光头始作难。句西番。掠浙闽。至二十二年。许栋住囗囗之双屿港。为朱纨所逐。其下王直改住烈港。并杀同贼陈思盼柴德美等。遂致富强。以所部船多。乃令毛海峰徐惟学徐元亮分领之。因而从附日众。倭舶遍海为患。兴贩之徒。纷错于苏杭内地。潜居其国中者。亦不下数千家。为之谋主。挟以入寇。自此致乱。而通番之禁愈严。然近海之民。以海为命。故海不收者谓之海荒。自禁之行也。西至暹罗占城。东至琉球苏禄。皆不得以驾帆通贾。而边海之民日困。以故私贩日益多。而国计亦愈绌。至万历二年。浙江巡抚庞尚鹏。奏请开海禁。谓私贩日本一节。百法难防。不如因其势而利导之。弛其禁而重其税。又严其句引之罪。讥其违禁之物。如人口军器硫黄焰硝之类如此。则赋归于国。奸弊不生然日本欲求贡市。断不可许。过洋自我而往。贡市自彼而来。自彼而来则必有不测之变。自我而往则操纵在我。而彼亦得资中国以自给之利。二者利害大不同也。先是隆庆初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万历初巡抚刘尧诲请舶税充饷。岁以六千两为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