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2章 礼政十五正俗上(1)

风俗策

陆陇其

世运之盛衰。风俗实为之。而所以维持乎风俗。使之而不浇。朴而不侈者。则惟视乎上之政教何如耳。三代之时。非无浇漓侈奢之民也。然而道德一而风俗同者。其政教得也。汉唐宋之时。非尽浇漓侈奢之民也。然而世风渐靡。不能返于隆古者。其政教非也。三代之时。经制定于上。其车服有等。其宫室有度。其饮食器用有制。虽一寸之微。一丝之辨。必为之厘定而颁布之。而又为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日夜以孝弟忠信。摩厉其民人。其有奇邪荡泆之民。则乡大夫州长闾胥之徒。以时纠而去之。故民之生也。所见皆仁俭之风。所闻皆仁俭之训。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一有不如是者。则乡里相与怪之。栗焉而不宁。浇漓侈奢。何自而生乎。若夫汉唐宋之时。其所重者在簿书期会。所急者在钱谷兵师。而凡先王所以导民之具。则以为迂阔而不暇为。间有贤君发愤而行之。亦不能如三代之详密。则其俗之不古若也。岂不宜乎。由斯以观。则政教者。风俗之本原也。不深加意于政教。而徒咎风俗之不古。曰吾民不如三代之。不如三代之朴。噫。是果民之不如三代耶。抑所以导民者。其本原犹未得耶。 国家承明季之衰。其浇侈之习。已非一日。宜执事慨然思欲为之所。愚以为欲反今日之俗而登之隆古。无他。亦惟以三代所以导民者导之而已。愚非敢谓三代之法。可一一施之今也。然其大体。固有不可得而易者。其一则经制宜定也。民之所以不敢厌纵其耳目者。有上之法制为之防耳。苟法制所不及。则何惮而不为。今民间冠婚丧祭之礼。宫室衣服饮食之节。初未尝有定制也。惟其力之能为。则无所不可。富者炫耀。贫者效尤。物力既绌。则继之以贪诈。故靡丽日益。廉耻日消。诚宜画为定制。使尊卑上下。各有差等。不得踰越。庶几俭朴可兴。贪诈可弭。其一则学校宜广也。民之所以不入于淫荡。安其朴素者。以其知礼义之可重耳。苟礼义不足动其心。则朴素必不如奢靡之可乐。忠厚必不如淫荡之可慕。学校者。所以教民礼义也。今惟州县有学。又止及于生徒。而董其任者。亦止掌其册籍。核其进退。未尝有所谓礼义之教。人不知以行谊自重。则惟以服美为荣。何怪风俗之日浇日侈乎。宜选方正有道之士。为州县之师长。重其禄秩。而又仿古里塾党庠之制。以农隙教导其民。使知礼义之可重。而无慕乎浇侈。其一则赏罚宜审也。民之所以从上之令者。以其赏罚行焉耳。赏罚不行。而欲其从令。不可得也。今 朝廷之赏罚。亦綦严矣。而独于奢俭浇之际。未见有赏罚行焉。胥吏被文绣。富贾为雕墙。而有司不问。子弟凌父兄。悍仆侵家长。而有司不问。而其忠厚朴素。不随时好者。则徒为笑于乡里。不闻有所奖励。如此。安望其不为浇侈乎。宜敕有司以时访于境内。举其尤者赏罚之。而即以风俗之疵为考成之殿最。庶有司不敢忽。良民知所劝。而莠民知所惩。凡此者。皆所以导民之具。而风俗之本原也。诚一一举而行之。而皇上以恭俭之德。端化原于上。公卿大臣。树惇守素。奉宣德意于下。寰海内外。有不返朴还。去奢从俭。共登三代之盛者。未之前闻。倘曰簿书期会。钱谷兵师。今日之急务。何暇为此迂阔。愚恐风俗之日浇日侈。所谓今日之急务者。亦将理之不胜理也。

风俗条约

陈宏谋

江苏繁盛。甲于东南。人文之风雅。物产之精良。海内艳称。惟是相尚纷华。徒事巧饰。止顾目前。罔思日后。凡婚丧逾制。男女无别。僧道惑人。地棍滋事。不但耗费财物。易致贫乏。抑且干犯礼法。有玷家风。历任院司。屡经禁处。积习已深。执迷不悟。本部院再兹邦。惩恶安良。法在必行。训俗维风。责难他诿。就其甚者。胪列告戒于后。一嫁娶惟应及时。奢侈徒耗物力。自行聘以及奁赠。彩帛金珠。两家罗列。内外器物。既期贵重。又求精工。迎娶之彩亭灯轿。会亲之酒筵赏犒。富贵争胜。贫民效尤。揭债变产。止图一时美观。不顾八口家计。有女家多索。男家延捱。不但子女怨旷。更至酿成强抢争娶之事。至戚反成仇雠。过门立见贫窘。嗣后富者聘币不得过八端。奁箱不得过六只。有余之家。欲厚赠女。奁田妆资。更有实济。一切摆设繁文。从节省。贫家聘奁。各随其力。所重婚娶成礼。何在炫耀美观。富者为子女惜福。贫家亦免债负。祇闻因嫁娶多费。而家道消乏者。鲜见因嫁娶美观。而从此发达者。何其愚也。

一丧葬大事。重在附身附棺。尤在致哀尽礼。新丧经忏。绵延数旬。佛戏歌弹。故违禁令。举殡之时。设宴演剧。全无哀礼。人兽纸器。拥塞道路。夸耀愚夫。适为有识者窃笑。至于亲死棺殓。入土为安。乃温饱者惑于风水。久厝不葬。反以速葬为耻。甚至数年几代。均不肯葬。满屋停棺。到处浮厝。或惨付火焚。忘亲灭礼。莫此为甚。久奉上谕申饬严禁。嗣后丧葬不许有佛。出殡不许多用纸器。厝棺不许过三年。有子孙之亲棺。毋许火化。地方官一闻佛戏。将乐器取追入官。僧道责处。出殡演剧。立即拏究。省无益之费。为殓葬之用。安葬如期。承祭以礼。宁戚毋易。宁俭无奢。孝子顺孙。岂在繁文之美观哉。

一宴会所以合欢。饮食止期适口。何乃争夸贵重。尚希奇。山珍海错之中。又讲配合烹调之法。排设多品。一席费至数金。小小宴集。即耗中人终岁之资。逞欲片时。果腹有限。徒博豪侈之名。重造暴殄之孽。前抚军徐公。曾与同官绅士。有五簋之约。为民倡率。本部院秉臬时。曾与其会。一时渐有遵从。近复夸多如故。嗣后正事张筵。不得过八菜。费不得过一金。亲朋小集。仍以五簋为度。约丰俭之宜。不尽之福。物薄而情自厚。费省而礼可勤。亦何苦而不为也。

一妇女礼处深闺。坐则垂帘。出必拥面。所以别嫌疑。杜窥伺也。何乃习于游荡。少妇艳妆。出头露面。绝无顾忌。或兜轿游山。或灯夕走月。甚至寺庙游观。烧香做会。跪听讲经。僧房道院。谈笑自如。又其甚者。三月下旬。以宿神庙为结缘。六月六日。以翻经十次可转男身。七月晦日。以点肉灯为求福。或宿山庙。还愿求子。或舍身于后殿寝宫。朔望供役。僧道款待。恶少围绕。本夫亲属。恬不为怪。深为风俗之玷。现在出示庵观。有听从少年妇女入寺庙者。地方官即将僧道枷示庙前。仍拘夫男惩处。

一春祈秋报。例所不禁。聚众赛会。酬神结会。误农耗财。久奉上谕广行劝戒。江南媚神信鬼。锢蔽甚深。每称神诞。灯彩演剧。陈设古玩希有之物。列桌十数张。技巧百。清歌十番。轮流迭进。更有投身神庙。名为执役。首戴枷锁。名为赦罪。神游市。炉亭旗伞。备极鲜妍。阁杂剧。极力装扮。今日某神出游。明日某庙胜会。男女奔赴。数十百里之内。人人若狂。一会之费。动以千计。一年之中。常至数会。地棍藉此饱囊。平民因此揭债。他如拥挤践踏。争路打降。翦绺抢窃。结仇构怨。命盗之案。每酿于此。不止耗钱财于无益之地已也。至于乡民信鬼。疾病不求医药。专事巫祝。竟日彻夜。大排甡醴。舞蹈歌唱。以为禳解。巫师神婆。听其剖判。今日请一神。明日送一鬼。幸而病愈。又须破产酬谢。即或不愈。止云前求未善。不悔前非。身死之后。反致衣棺无出。不能安葬。愚妄至此。殊可哀也。

以上各条。现在一面胪列告戒。一面严饬地方官随处稽查。如再胡行。难瞒耳目。违条犯法。动关身命。惟愿我士庶军民人等。父兄戒其子弟。夫男戒其妇女。老成者戒其后生。贤智者戒其愚鲁。而绅士明理之家。更宜身先作则。严切防闲。式化乡里。以敦礼教。以阜财物。以保身家。以全颜面。法令张而奸宄戢。教化明而风俗厚。本部院实有厚望焉。

乡贤祠议

李良年

乡贤。今非古矣。是封君赠君祠。非乡贤祠矣。贤之为名也。亚于圣。圣之为名也。在上则天子之统称。在下则孔子而后无人焉。夫惟圣者无人。则贤之名至矣。乡贤虽非天下万世之贤。其亦必一乡之善士乃足以当之。若曰其子贵。其父即乡贤也。其身贵其子又贵。是尤宜乡贤也。则是乡贵祠。非乡贤祠也。且夫朝廷之待下也。有私有公。凡其人而贵也。以其爵封赠其父母。若曰彼有子。吾将用之以治天下。若有父母。吾不推其子之爵以报。可乎。是朝廷以孝治天下之心也。则朝廷之于贵也。亦既私之使荣于家矣。乡贤者。则朝廷之公也。其人而贤。韦布可也。其人而未必贤也。贵虽宰辅何益有风示鼓励之义焉。今贵者既被朝廷之私矣。又攘其公者而冒且混焉。殆不可矣。圣人。百世之师也。学宫。至严之地也。历代诸儒。卓卓可传。而或屈于时议。不列于配享者尚多。若启圣祠之四配。止颜路曾伯鱼孟孙氏四贤。而十哲之父即不与。今之博一第居一官者何人。而辄以私情假公地之豆报其亲乎。名之曰幽厉。孝子慈孙不能改。人君且然。于一乡之贵。即可列其父以贤。则是屠沽市贩。皆可与焉。亦足怪矣。今之贤者。其子孙而又皆贤也。其心未始不欲进其祖父于祠也。乃从而瞻视焉。曰是某公。是某公。我祖父之贤。而与之并列乎。必废然以返矣。嗟乎。以至美之名。至荣之典。至隆之地。令识者有轻之之心。不几上负 朝廷设祠之意乎。

与邵子昆学使论乡贤名宦从祀书

宋荦

兹有一事。实关 国家大典。而学政所当问者。敢以商之左右。记曰。乡先生没则祭于社。乡先生。盖即士大夫之贤而归老而教于其乡者。尚书大传曰。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余子皆入学是也。既殁而不忘其德。乃相与尸祝之于社。后世乡贤有祀昉诸此。传曰。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汉元始间。诏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信臣应诏。又朱邑祀桐乡。王涣祀安阳亭。则民自立祠。后世名宦有祀昉诸此。前明之制。凡郡邑乡贤名宦。各附祀于学宫。守令岁以春秋二仲。率官属行礼。典綦重矣。不意沿至末流。冒滥日滋。其弊天下皆然。而江南尤甚。江南之乡贤祠则较名宦尤甚。盖名宦非稍稍遗爱在人。士民莫肯阿好。虽其子孙欲得之于祖父。无可如何。乡贤则皆其子孙之陈乞。与津要之请托。始而荐绅之谨愿者得祀矣。继而荐绅之有遗行者亦或祀矣。始而科甲之貤封得祀矣。既而入赀得官者之貤封亦祀矣。甚至市籍估人。其子列仕宦。刖亦巍然祀矣。求之立德立功立言。一无托足。考之乡评公评史评。略无据依。豆之席。罗立骈填。真伪混淆。是非失实。至使正人君子临殁以此举诫其后人。因而孝子慈孙不忍以虚名奉其祖父。嘻。可也矣。士君子有风教之任者。始未尝不力持。久之而情面所在。稍示圆融。籓篱一破。来者接踵。譬之江河日东。滔滔汨汨。莫知所底。夫以 国家风厉之大典。而凌夷至是。不有大贤。孰持其后哉。执事固荦所素信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庐陵有言。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屈之守。具辨是非之识。毅然决择。而力砥其颓波。非执事任而谁任耶。按乡贤名宦。向有咨部之例。各省今皆行之。故冒滥颇少。近准部咨。江浙两省节孝。照直隶例。学院会同巡抚具题。夫节孝属执事为政。矧兹事体较重。岂可不属执事为政耶。此有通儒亮节。果应祀典其人。伏侯执事核实。会咨内部。然后入祠。虽未澄其源。姑窒其流。冒滥请乞。日渐衰止。其于风教裨补非小。伏读大疏。有不徇情面语。即此亦不徇之一端也。或者轩车所至。慨然澄清。并举从前之真伪杂沓者。确核而厘正之。是又荦所欣然拭目者矣。

乡贤议

王训

祀乡先生。所以上遵王制。旁协舆情。彰往劝来。甚盛典也。古道浸衰。祖父准其子孙之力为贤愚焉。至有德不踰中人。名不发里闬。而烝尝乎胶序之间。夫萧与兰共畹无改其臭。与玉并椟倍损其光。使没而有知。必且望圣人之门而足趄。闻长者之风而心忸怩矣。是宠之适以抑之。俎豆之适以桎梏之也。孝子用心。当如是乎。易称有子考无咎。书曰。尔尚前人之愆。谓显扬本于立身也。彼张汤杜周犹以子孙济美不终埒于酷吏。况越此哉。不征诸人而征诸鬼。不忧子孙不肖而忧祖父不贤。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