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9章 户政二十三漕运下(4)

四时风信

海船自江南赴天津。往来迟速。皆以风信为准绳。而风信则有时令之不同。春季西北风少。东南风多。自南至北。约二十日。自北至南。逆风不能驾驶。须待秋后北风。方可返棹。秋季北风多南风少。自南至北。约一月。自北旋南。约二十日。冬季西北风司令。自南至北。则不能行。自北旋南。半月可到。此四时风信之常度也。或随路进岛候风。即有差迟。至多不过一月。内河行船。必须顺风。且一遇狂。逼处两岸。尤易损船。外海宽敞。但非子午逆风。均可掉戗驾驶。虽遇狂风。大洋无山岸冲撞之虞。不能为患。惟外国洋船。大较数倍。错过顺风。寸步难行。待次年顺风时候。方可扬帆。至于暴风亦有暴期定日。随路可以守岛回避。假如初十日是暴风期。初一日船在江南。看天气晴明。而有顺风。便可扬帆开驶。三五日间。即可驶至山东石岛。收停岛内。以避暴期。夫风信自南北东西正方之外。兼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计八面。海中设逢风暴。所忌者惟恐单面东风。飘搁西岸浅处为害。此外七面暴风。或飘停北岛。或收泊南洋。或闯至东海。候风定而回。皆可无害。则是四时之风信厥有常度可揆。四时之风暴亦有定期可据。占法可参。而不知者概谓风波莫测。非习练之言也。

趋平避险

夏至后南风司令。海船自南赴北。鲜有疏失。立秋后北风初起。自北旋南。亦鲜疏虞。春季四面花风。不比冬季朔风紧急。设有疏虞。约在千中之二三。冬季西北风当令。自南向北。则不能行。自北向南。或遇东风紧急。飘至浅处。将船中货物。抛弃数成。船载轻松。便可无恙者有之。或至西岸沙脉极浅之处。搁漏损伤者有之。或遇西北狂风。扬至外国。数月而返者亦有之。在百中之一二焉。此惟商贾乘时趋利。重价雇船。不得不冒险赶运。如运漕粮。则不在狂风险阻之时。只须夏季运装。可保万全。谚云。夏至南风高挂天。海船朝北是神仙。言夏至以至立秋。计有四十余日当令之南风。一岁中履险如平。在斯时也。

防弊清源

浙江海船水手。均安本分。非同游手。每船约二十人。各有专司。规矩整肃。其生长海滨。航海经营习以为常。亦犹乡人之务农。山人之业樵焉。又皆船户选用可信之人。有家有室。来历正明。假使伤损一船。商货价值五六千金。船价亦值五六千金。无不协力同心。互相保重。不知者或恐货被盗卖。伪为人船共失。夫货或盗卖。船可藏匿。船册上有名姓年貌箕斗之舵水人等二十名。终不能永匿而不出。或恐捏报船货失于内洋。人自海边登岸。既可登岸。则可就近报明营汛保甲。查验损船形迹。或恐捏报船搁浅沙。将货抛卸海中。以保人船。此惟冬季朔风紧急。偶或有之。亦必有前后众船。消息可稽。若运漕粮。不在冬季狂风险逆之时。万无此事。总之船户各保身家。舵水人等。亦各有家眷保人。递相牵制。倘有情弊。一船二十人之口角行踪。万无不露之理。是以商贾货物。从无用人押运。惟以揽载票据为凭。订明上漏下湿。缺数潮霉。船户照数偿偿。惟风波不测。则船户商家各无赔抵。今如装运漕粮。设有缺数潮霉。即可照商例赔偿。其风波不测一端。夏季顺风赴北。本无此患。然而官事章程。必归画一。方为万全。因思内河运船到北。时日久长。沿途耗米必多。而交卸正米之外。尚有升合盈余。外海运北。毫无耗散。则余米数目。自必更多。万一风波不测。即约以众船余米。均摊赔补。不但轻而易举。亦且有盈无绌。兼可使众船互察弊端。极为周密。至于南装北卸。自有官司弹压。岛址暂停。亦有营汛稽查。各省沿海口岸。皆有关防。海船进出。必验船牌来历。奚容毫发隐瞒。或恐船数众多。散漫无稽。则可册编某户之船。定装某县之粮。分县稽查。尤为简便。更有经过牙行。堪作众船保领。自无虞其散漫无稽也。

海程捍卫

方今圣人敷治。寰海肃清。商贾往来。均沾乐利。某航海经营。窃见南洋营汛。防御森严。北省海程。更资捍卫。以闽浙广东三省。海面悬山丛杂。水不甚深。若战船缉捕。易于躲避。是以昔年洋匪滋扰。皆在南洋。江苏洋面。均有沙脉。匪徒船底。皆有龙骨。一经营船追捕。匪船陷入沙中。寸步不能逃遁。故以前此洋匪未靖。江浙商船赴北运货。皆到江苏运售。不敢载回本籍。此匪船不过江南之明证也。昔年偶有窜北者。非因战舰严追。即被暴风飘至。冒险逃命。苟延旦夕而已。山东洋面。均系深水大洋。东向渺无涯际。无处避风。西岸山岛。统连内地。海船出入。必有营汛稽查。匪船无照。不敢泊停岛内。悬海飘扬。一遇狂风。无从托足。天津则有黄坝。以守门户。利津则有牡蛎嘴。以作咽喉。奉天地势。东抱旅顺。南对登州。堪作海防关键。此四省洋面天然之保障也。或虑外番市舶。潜上北洋游逸。不知外番水土。仰给中华药物以养命者。急于水火。方皆感惧不遑。奚敢潜游犯法。且其所经海面。如七洲沙头清水泻水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皆属海中极险之区。非船身巨大。不能驾驶。而船身既大。行走必迟。我 国家战舰商船。便捷如飞。利钝悬殊。防御尤易。至其分驾散船。在闽广浅洋。犹可齐驱并驾。若至北海大洋。断难鱼贯而行。即如江南。商船同日扬帆出海。虽有百号之多。次日一至大洋。前后左右。四散开行。影踪莫指。直至朝见登州山岛。方能进岛会齐。而巡缉营船。星罗碁布。常在岛外巡查。不容匪船混迹。此海面之辽阔。捍卫之森严。可想而知矣。如运漕粮。必欲筹及万全。祇须江南战舰。在江浙交界之尽山防护。南海悬山。至此而尽。故名尽山。中抱内港。或恐匪类潜藏。此外直至天津。并无悬海山岛。可以潜匿者。即登州紧对之大钦小钦大黑小黑大竹小竹等山。皆系海面孤山。并无环抱内港。四面受风。不能停泊。且与登州近在咫尺。登镇哨船。巡查最密。或谓粮运大事。虽北洋无须为护送之计。而 国家体制。亦宜有官兵押运。为稽查船户之需。似祇须粮道大员。运粮千总。以及各省水师千把百员。各省水师壮兵千名。分船押运。足资弹压。兼可使水师后进新兵。习娴海性。经历波涛。实于海防大有裨益。

水脚汇筹

江浙两省商船。迩年陆续加增。择其船户殷实。摃具坚固者。足有一千余号。大小统计。每船可装仓斛南粮一千余石。至于水脚价目。原有贵廉不齐。大抵随货利之厚薄。定水脚之重轻。数十年来雇船大概情形。极贵之时。每关石计水脚规银三两。每两折实钱六百七十六文。每关担计仓斛二石五斗有零。合计每仓斛水脚实钱八百十文。水脚每石三两。间有是价。而银非足银。斗非仓斗。不可不明辨也。其每年揽载商货。可运三四次不等。今如夏季顺带便装漕米一次。每仓石酌与水脚若干。春秋冬三季。仍可运装商货三次。统计所获水脚价银。仍如统年运商货四次矣。惟必须每年春季。准其先运商货一次。立夏前后必可如期回南。夏至以前将江浙等处粮米。驳至上海。装下海船。陆续开行。至大暑节。必可齐到天津。停泊海口。即用官备驳船。卸存天津北仓。再为转驳通仓。处暑以前。务使海船扫数回空。使其再装秋冬两次商货回南。庶官商并运。两无延误。彼船户之所深虑者。惟恐装卸漕粮。迁延日月。错过顺风时令。以为一年仅行两次。则所获水脚价银。不敷水手辛工。及添补摃具之用。又虑南地兑粮。米色不干。到北交卸。升斗不敷。天津驳运通仓。不知作何经理。一切章程。茫无头绪。此所以有畏难不前之势也。殊不知升斗例有盈余。驳船自有官备。南装北卸。自可刻期赶紧。兑漕米色。定例干圆洁净。海船顺风运北。为日无多。既无耗散。亦不蒸霉。且可安插气筒。露风透气。各令包封样米。可期一色无差。果能立法之初。官事民情。妥为参议。予以平允。则船户莫不踊跃趋从。始终遵奉。且殷商富户。将必有添造海船以觅利者。虽全漕亦可装运。如现在商船。暂时赶运全漕。则须春夏两次装运。方资应用。至于东直两省。所需南省货物。内河减运之后。海船装带南货。趋利如飞。更必易于充裕。即逢北地歉收。南省丰稔之时。更可额外添运川广台湾米石。源源接济。尤为迅速。所虑者。事固难于图始。又更难于成终。如果雇船运粮装卸。日期必须限定节气。勿令逾期。若使日久弊生。南北胥役需索陋规。驳船装卸。辗转延迟。给与水脚扣色减平。种种侵肥。必致公私两误。甚至该船殷户。求为无业之穷民而不可得。又不可不预为防及也。

春夏兼运时日

海船运漕。夏季最为便捷。如欲权时赶运全漕。惟有春夏两次运装。其装粮时日。须在年内兑粮。陆续驳装海船。新正一齐开放。迨天津开冻后。必可到齐。驳卸天津北仓。限以一月卸通。至谷雨节。海船全数回空。赶赴关东。运装客货。至小满节。必可如数回南。再装漕米。夏至后赴北。立秋以前又可到齐。天津交卸。仍限一月卸通。白露即回空。再运关东客货。如能九月内到南。尚可赴山东近处。赶装客货。年底全数回南。再装次年漕米。则海船更有裨益矣。

河海总论

夫四时风信有殊。则平险有别。货物利息不齐。则脚价不同。悬询者未及问以切要。登覆者不能中乎实情。故非明晰剖陈。无从汇合。今如海船运粮。必先将官事民情。通盘筹算。夫商船运货。一岁之中。重在春秋冬三季。其时北省豆粮丰熟。货足价廉。乘顺风运南。商贾获利较重。船户水脚亦增。夏季北省货缺价昂。商贾获利较轻。船户水脚亦廉。其时雇船。乘顺风运粮赴北。正可舍贵就廉。趋平避险。抑或权时赶运全漕。亦不妨春夏兼装。自可裕如。果能通融办理。不惟上下两无格碍。而且商船均有裨益。此海运头绪分明海程今昔异宜之大略也。复思内河漕运情形。偶逢雨泽愆期。河湖浅涸。舳舻衔尾而来。进退有期。不能缓待清流。必至借黄济运。或逢雨水过多。湖黄并涨。黄流倒灌。决坏运河。种种阻碍。在所未免。诚使乘此夏令。兼筹海运。以分其势。则河漕二务均得从容。既可操引清激浊之衡。亦可定河下湖高之则。自不至有治黄不能顾运。利运不能治黄之弊矣。某草莽愚民。何敢妄言 国政。缘事经大宪详查。而船户未陈切要。故窃将上下情形。通融合拟。未识有当于备采否耶。

海运南漕议

齐彦槐

驳海运之说者三。一曰。洋氛方警。适资盗粮。二曰。重洋深阻。漂没不时。三曰。粮艘须别造。柁水须另招。事非旦夕。费更不赀。然三者皆可无虑也。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由通海山东直隶及关东皆为北洋。南洋多矶岛。水深澜巨。非鸟船不行。北洋多碛。水浅礁硬。非沙船不行。鸟船必吃水丈余。沙船大者才吃水四五尺。洋氛在闽粤。皆坐鸟船。断不能越吴淞而北。以争南粮也。沙船聚于上海。约三千五六百号。其船大者载官斛三千石。小者千五六百石。船主皆崇明通州海门南汇宝山上海土著之富民。每造一船。须银七八千两。其多者至一主有船四五十号。故名曰船商。自康熙二十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每年至上海者千余万石。而布茶各南货至山东直隶关东者。亦由沙船载而北行。沙船有会馆。立董事以总之。问其每岁漂没之数。总不过百分之一。今南粮由运河。每年失风殆数倍于此。上海人视江宁清江为远路。而关东则每岁四五至殊不介意。水线风信熟如指掌。关东天津之信由海船寄者。至无虚日。此不得以元明之事为说也。秦汉唐漕粟入关。未尝言官艘。唯刘晏传有宽估之说。谅亦杂雇民船。 国家除南粮之外。百货皆由采办。采办者官与民为市也。且间岁有采买米粮。以民船运通之事。而山东江南拨船皆由雇备。是雇船未尝非政体也。取其便适无他患。何必官艘哉。沙船以北行为放空。南行为正载。凡客商在关东立庄者。上海皆有店。有保载牙人。在上海店内写载。先给水脚。合官斛每石不过三百余文。船中主事者名耆老。持行票店信。放至关东装货。并无客伙押载。从不闻有欺骗。又沙船顺带南货。不能满载。皆在吴淞口挖草泥压船。今若于冬底传集船商明白晓谕。无论其船赴天津。赴关东。皆先载南粮至七分。其余准带南货。至天津卸于拨船。每南粮一石。给水脚银五钱。上载时每石加耗米三升。卸载时以九五折收。合计南粮三百五十万石。不过费水脚一百七八十万两。曾不及漕项十之三四。而陆续开行。二月初。江浙之粮即可抵淀。往返三次。全漕入仓矣。船商以放空之船反得重价。而官费之省者无数。又使州县不得以兑费津贴。旗柁名目藉词浮勒。一举而众善备焉。先期咨会浙江提镇哨招宝陈钱。江南提镇哨大小洋山。会于马迹。山东镇臣哨成山十岛。会于鹰游门。以资弹压护送。而淀津有拨船数千号。足敷过载。由淀津抵通二百里。无粮艘阻滞。挽行顺速。惟装卸及发水脚之时。若任吏胥克扣需索。则船商或畏怯不前耳。然悉心筹划。端意了此一节。亦非甚难之事。至行之有效。然后筹裁撤粮艘。安插柁水。清查屯田。其事皆有条理可循。而兹未遑及也。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