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9章 戶政九屯墾(5)

勘報開墾虛實疏乾隆五年

河南巡撫雅爾圖

伏查豫省民生疲困。上宸衷。臣抵豫以來。仰體皇上子惠元元之盛心。凡一切累民之事。前已具摺奏明。次第釐剔。然前摺所指。尚係累在一時之事。其有貽累於永遠者。莫如前督臣王士俊捏報勸墾一事。以田文鏡之刻薄搜求。設果有如許可墾之地。可陞之糧。豈有尚留餘地。以待王士俊之報出。況上蔡縣勒報墾荒。致成大獄。題案可稽。更屬明証。幸蒙皇上特頒諭旨。以王士俊擾亂紛更。借墾地之虛名。成累民之實害。另簡撫臣。徹底查核。并令宣示豫民。咸使聞知。臣聞彼時豫民。跪聽恩綸之下。歡聲動地。即今村夫野老。言之猶有感極涕零者。乃接任撫臣富德。未能上體天心。地方有司。又復回護前非。僅將毫無影響者。略為刪除。以致豫省開墾之案。先後經廷臣史貽直趙殿最論奏從前開墾之地。內有屆乾隆五年應行陞科徵糧者。臣適當其時。不敢不慎終圖始。因細閱舊案。遍察輿情。始知從前諸臣所題奏之處。皆未得寔在情形。分晰指明。以致議論紛紜。徒乖政體。無裨民生。今既屆陞科之期。有不得不備陳於皇上之前者。查王士俊所報開墾之地。共有四項。一曰河灘地畝。此項原議灘漲靡定。且酌分籽粒充公。免其陞科。應毋庸置議外。其一曰鹽磏荒地。此項王士俊亦明知其難以墾治。所以原疏內聲明必俟四五年後。勘明地氣果否盡轉。另議陞科。乃富德不加詳察。反稱內有可以經久裕賦者。竟請按年陞科。然此項共僅存地六百頃九畝。為數甚少。應請俟屆當陞科之年。勘明果否地氣盡轉。另行定議。其一曰夾荒地。查原疏內稱係零星墾闢。荒熟相雜者。夫小民既知此地可耕。豈有墾治一段。拋荒一段。錯綜間雜之理。蓋緣豫省地土。有一種沃野之地。年年可耕。即禹貢所謂厥土惟壤也。又有一種磽瘠之地。樹藝一兩年。則其土無力。不能生發。必另耕一處。將此處培壅一兩年。然後復種。如此更番迭換。始得收穫。即禹貢所謂下土墳壚也。前人立法。不分高下等則。一體納糧。止於弓丈之間。准其獨大。以恤民力。賦役全書。開載弓數。班班可考。俗所謂大弓地是也。乃王士俊即指此項為夾荒地。勒令普例耕治。捏指為新墾。是以此項地畝多至七千餘頃。已經陞科納糧在案。臣查此項。若果大為民累。欣逢堯舜在上。臣亦何敢因循不請減豁。然此地究屬弓丈獨大。小民原有地畝可耕。即每畝報陞分數。亦不失任土作貢之意。況豫民感戴皇上天恩。踴躍輸將。已經數年。不為苦累。亦無庸再議更張。徒滋勘丈之擾。其一曰老荒地。此項地畝。即有現屆陞科者在內。夫當時既謂之老荒。則係自古不毛可知。臣思王士俊之才智。非真遠勝于前人。如果自古拋荒之地。王士俊能使之墾治至數千頃之多。則豫民日見其殷富。乃今反見貧疲。此其欺罔已彰明較著。今臣細加查察。多係村頭溝尾。道左墳旁。沙岡水濱。廟墓屋角。或砂礫之區。或确之處。皆非人力所能施者。開墾本屬虛名。荒蕪不知凡幾。臣若因循玩視。現在尚未徵糧。猶屬紙上空談。將來一成額賦。便屬閭閻永累矣。是王士俊矯誣于前。而臣遂分過于後。雖通計不過一千五百頃。尚非至多。然豫民當此重困之後。力為培養。猶恐不能復其元氣。何堪再加剝削。臣之愚悃。萬不能安。用敢分晰陳明。容臣將此項老荒地畝。設法清釐。一面令民自首。一面委員抽查。不使有絲毫滋擾。其寔在墾熟者。即按年報陞。果係虛捏。則請  旨豁免。嗣後永定章程。不必再言陞科。亦不得復言減豁。庶民心安而元氣復。叨沐  皇上浩蕩之恩。寔非淺鮮矣。

推廣闢荒疏乾隆十年

御史胡蛟齡

奏為請推廣成效。以闢荒土。以裕邊儲事。竊查陜省之榆林延安二府各屬近邊無業貧民。均賴出口種地。以資生計。而苦于牛具籽糧。無力措辦。不得不向富民借貸。富民放債起利。貪得無厭。窮民被其盤剝。終年力作。所獲無幾。乾隆四年。經前任督臣奏明。每年酌動官銀。借給窮民。令于秋收照時價還糧。乾隆八九年。又經前任撫臣先後奏請動項分發借領。照例于秋成還糧交官。共發銀六萬餘兩。共收糧約十餘萬石。造報戶部在案。此陝省借糧收糧已試之成效也。臣愚以為此法不獨陝省可行。凡西北近邊之地。似皆可倣而行之。如直隸之永平宣化等府。晉省之大同朔平甯武等府。甘省之甯夏西甯等府。俱皆鄰接邊疆。隙地曠土。所在多有。而盛京之奉天錦州二府。各屬壤地沃衍。水泉豐溢。一經開墾即為膏腴。若令概照陝省之法領銀交糧。春借秋還。邊民之力能耕種者必無不願。惟是領銀交糧之時。無使勒掯需索。無令守候稽延。而所交之糧。照時價又必須准其略為加增。以勸興之。民情踴躍。而來歲之領銀者。自必雲集矣。夫小民不願與官從事者。懼官府之朘削甚于富民耳。若果體恤民艱。諸弊杜絕。而所交之糧比時價又微有增益。窮民于交官之外。尚有盈餘。以資口食。彼何苦避官府而甘受富民之盤剝乎。至于能自備工本。不願領銀者。則聽其報墾。限年陞科。或官為開墾。而招民承種。照安西哈密佃種官田。官四民六分收之例。變通酌籌。亦似可行。竊謂宜令實心任事之州縣。先試之一鄉一隅。果有明效。再行推廣。其于積粟寔邊之計。或不為無補也。

請廣開墾疏乾隆三十一年

大學士雲貴總督楊應琚

奏為密奏請廣為開墾。以裕生米之源事。切照滇省山多田少。產米有限。且在在皆山。不通舟楫。並無外來之糧。可以接濟。遇有缺乏。即致周章。惟有開未盡之地利。庶可補民之不敷。查滇省水田旱田。大率開墾無餘。而山麓河濱。曠土尚有。第勸墾雖有成規。邊民獨多畏阻。查滇省前于乾隆七年內經題准兵部議覆。凡地角山頭。坡側旱壩。可以墾種在三畝以上者。照旱田十年起科之例。以下則陞科。若係砂石磽确。不成片段。更易無定。或雖成片段。不能引水灌溉者。永免陞科。至水濱河尾。人力可以挑培。或田稍成片段。在二畝以上者。照水田六年起科之例。以下則陞科。如不成片段。零星地土。不能定其有收者。亦准其永免陞科等因。在當年定議原屬從寬。惟是山頭地角。坡側旱壩。究非平原沃壤可比。水濱河尾。挑挖成田。亦必多費工本。其中之成片段不成片段。應陞科與不應陞科。雖有一定章程。仍須在人區別。此等零星地畝。遇報墾時。地方官因有分別陞免之例。必須嚴查。或吏胥從中需索。不免滋累。且有司之能勤民事者。親行踏勘。細為分別。則陞科與不應陞科。尚得公平。倘寄耳目于鄉保。或即親勘。剖斷未能允當。則民夷報墾報陞。既多周折。迨墾後恐難保有收。倘無收又恐難以告免。農民未受墾荒之益。先貽賠賦之虞。此所以畏縮不前。報墾者寥寥無幾。臣伏思  皇上念切民依。凡有惠濟蒼生之事。雖費百萬帑金。尚所不惜。今萬里邊氓。時在  聖心軫念之中。此些微山麓水涯地土。科糧納賦。本屬無幾。可否仰邀  聖恩特降諭旨。將滇省水田旱田。仍照舊例陞科外。其山頭地角。坡側旱壩。水濱河尾。零星地土。聽民開墾。不必從中區別。免陞科。伊等無所畏難。自必踴躍趨事。竭力開墾矣。再查乾隆二年。奉  上諭。雲南跬步皆山。不通舟楫。田號雷鳴。民無積蓄。一遇荒歉。米價騰貴。凡係水利有關民食者。皆當及時興修。不時疏濬。總期有備無患。須要因地制宜。事可謀成。斷不應惜費。欽此。現今凡舊有水利處所。地方官非不按時興修。其餘有可以開築渠壩。引灌田畝之處。農民每因無力開修。因循未辦。如欲請項辦理。必須專摺奏請。地方官未免慎重遲回。是以興修水利之處甚少。應請嗣後凡有可以開築河渠閘壩。灌溉農田者。如民力不繼。聽其具呈地方官。親勘明確。詳請借項興修。統于年底造冊彙題。定限三年還項。至農民內有閒曠之田。苦于無力開墾者。并造冊彙題。俟開墾成田之後。亦分作三年還項。如此則民有鼓舞之心。野無閒曠之土。且水利日興。後可化瘠為腴。生者既眾。而民食可足矣。

請開墾沿海沙坦疏乾隆五十年

廣東巡撫孫士毅

竊惟粵東地方。每歲所產米穀。不敷民食。全賴粵西穀船為接濟。其故緣粵東山多田少。地接海洋。其為山占者十之三。其為水占者又不啻十之四。可耕之土。本屬無幾。而民居繁庶。商賈充盈。就廣州一府而論。需米之多。又數倍于他郡。偶遇粵西穀船稀到。糧價即不免驟昂。臣到任年餘。情形略悉。向來濱海居民。見有漲出沙地。名曰沙坦。開墾成田。栽種禾稻。寔為天地自然之美利。海民藉以資生者甚眾。乾隆元年及乾隆七年。前督臣先後條議。請給農民開墾陞科。均荷允准。民情稱便。至乾隆三十七年。尚書裘曰修。收直隸永定河工程。聲明近水居民。與水爭地之弊。欽奉  諭旨。通飭各省督撫。凡有瀕水地面。除已墾者免禁外。嗣後毋許復行佔耕。維時經前督臣李侍堯撫臣德保奏覆。遂將瀕海坦畝禁墾。不准報承。此粵東沙坦前後開禁之原委也。查自禁墾以後。民間視為官荒。轉生覬覦。其間良懦者畏事退縮。豪強者任意兼并。始則偷種。繼則搶割。逞兇滋事。皆由此起。徒有當官禁墾之名。寔起百姓爭攘之路。並有商民串通瀕海丁。巧借開築鹽漏為名。呈官給照。居然栽種禾稻。並未熬鹽。及被告發。又變為養名色。飾詞搪抵。農民見其有禁有不禁。因此搶案愈多。糾纏不斷。甚至明禁暗墾。民不納賦。而吏則取租。情偽譸張。皆事所有。臣于上年春間。奉  命調任粵東。清查積案。體訪輿情。知沙坦原屬無礙水道。查從前李侍堯等禁民墾築原奏。係專指內河出水要區。恐高築隄有遏水勢者而言。並非為大海之濱漲生沙坦有礙水道也。惟未曾分晰周詳。地方官一時誤會。隨將沿海沙坦。一概禁止。幾同因噎廢食。且粵東傍海沙坦。與他省濱水地面。迥不相同。河湖水勢。利其疏暢順流。若任民佔耕。則地勢日狹。自與水道有礙。若大海之濱。洋面寬廣。一望無涯。并不以坦之有無。形其地之寬窄。正望沙洋多漲一分。即民居多增一分衛護。非但無與水爭地之患而已。伏查粵東沿海州縣。皆有沙坦。其近省之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香山新會六縣為最多。利之所在。爭趨若騖。與其禁之而陽奉陰違。徒滋訟累。似不如開之而給求養欲。俯順民情。 國家休養生息百數十年。嶺表生齒日繁。省會五方雜處。食指尤眾。我  皇上念切民依。凡山頭地角。苟利耕耘。無不准令樹藝。惠此群黎。乃粵東以千百頃無礙水道之沙坦。一旦置為廢壤。寔為可惜。又復毫無限制。似禁非禁。不官不私。以致窮民不甘。紛紛結訟。殊非覈寔辦公之道也。臣愚以為。若將此種沿海無礙沙坦。照舊給民承墾。陞科即以千頃為計。每歲約可添穀十萬餘石。即毋庸全仗粵西穀船之接濟。裨益民食正復不少。再濱海荒地。若嚴禁開墾。則生計寥落。盜匪易于出沒。沙坦一開。悉成沃壤膏腴之地。無業窮民。俱得搭蓋寮舍。盡力南畝。既可潛消其為匪之心。地方亦可甯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