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戶政十六荒政一(6)

十三年。  諭向來外省有資送流民之例。用意良厚。然至饑饉洊臻。本處米糧乏絕。而鄰封尚可覓食。若必驅還故鄉。豈能坐以待斃。勢又將轉而之他。南北東西。輾轉資送。在鄰省既不勝其煩勞。而於災民轉益流離失所。朕思災輕之地。不可令其拋棄失業。自當照例資送回籍。倘遇積歉之年。本處無以餬口。轉徒他鄉。或倚託親舊。以濟其乏。或傭工種佃。以食其力。且其中有極無倚賴者。國家復有養之例。地方官憫其流離。無分畛域。隨宜安插。俟災氛平復。本地可耕。然後使回故里。亦未始非權宜之道。惟在權其輕重。相其緩急。斟酌辦理。不可執一而論。應令地方有司。酌量妥辦。不必拘定成例等因。十八年  諭御史奏請敕諭江南鄰省督撫。照舊例養流民。春融資送回籍等語。養流民之法。前曾行之。有名無實。轉滋多事。且於災民實無裨益。導之使輕去其鄉耳。近日巡撫已經具奏。故未準行。與其養于異方。何如厚加賑恤。使不流移轉徒之為愈。今年淮徐等處被水。朕疊次籌濟。不惜數百萬帑金。以養資送之費計之。何啻百分之一二。豈有愛焉。若以養資送所需。增為本地賑濟。豈不更霑實惠乎。夫以災地專委多員。挨戶察賑。尚恐不能一無遺漏。鄰省州縣。各有應辦事務。又何從辨其災黎。徒滋姦民在本地則乘機溷冒。及資送則聚眾強搶。去而復返。日不暇給。而實在被災流民。或依傍親屬。或傭工餬口。又必逐一稽安插。于伊等生理。益致拘礙。故停止此例等因。二十八年。  諭御史奏資送貧民回籍議覆一摺。以此例一開。恐致無業之徒。混冒虛糜。于災黎無益。是僅推其流弊。而未深究夫有名無實之本原。無識者。將未免仍疑為節省帑項起見。朕因直屬兩年秋霖過多。加恩蠲賑。不啻再三。即費正供鉅萬。無所靳惜。又何有於區區資送一節。然已洞悉其一無實濟。而猶曲徇陳言。矯情示惠。必不出此也。且流民故鄉既無生計。四出傭趁。即揆之古人無常職轉移執事之條。未始不可俾之並生育。又何至束縛馳驟。強以勢所不能。朕以為與其資送無實濟。不如加賑濟之期。俾民獲實惠為愈也。救荒無奇策。惟以體恤民隱為要。設令被災至重。甚至有田之戶。亦概遠徒。則所以籌撫綏。必更有大設施者。又豈恃此資送虛文。所能濟其萬一哉。將此通諭中外。使明知朕意。欽此。歷觀停止資送養之  諭。可謂深切著明。大抵法積久而生弊。道與時為變通。是以  聖諭一則曰增為本地賑濟。再則曰不如加賑濟之期。良以輯之於既流之後。不如撫之於未流之先。帑不患其多糜。惠必施於實獲。又云設令被災至重。必更有大設施者。想見神明化裁。包括無數經綸。而不沾沾於一時一事也。至於流民之歸。既無庸資送。亦無庸差送焉。嘉慶七年。  諭萬凝等。以現在清苑等縣。有差人領回本處貧民。輒欲令各州縣倣照辦理。勢不能不僉派差役。紛紛押送。竟與遞解人犯無異。是驅之轉於溝壑矣。且各州縣所差人役。豈能於本處饑民。概行指識。彼此認領。徒滋紛擾。此事斷不可行。欽此。此外出趁食之民。當聽其自歸。不必官差認領也。職司民牧。偶逢災祲。預料民或流移。先期出示各鄉村。諭以即有賑恤。令其靜候。毋得遠離。一面設粥平糶。以定民志。其有迫不及待。挈家四出者。查戶時即為登記。以待聞賑歸來。補行賑濟。歸來貸與牛種。以資生理。其流民所至之境。不分此疆爾界。加意拊循。善為措置。則民雖攖蕩析離居之苦。而得勞來還定之方矣。

備雜糧籌濟編

楊景仁

王制民無菜色。註謂無食菜之饑色。誠以耕九餘三。雖逢水旱。而饔常繼。斯菜色不形。然菜不熟曰饉。次於穀不熟曰饑。是其資乎民食。裨益非淺。其在豐年。猶藉以輔穀。況值大祲。或薦饑。粒米如珠。嗷嗷待命。既難謀乎麤糲。復告匱於糟糠。縱在上者賑恤百方。而恩不及周。力難為繼。當一飽之無時。願少緩須臾毋死。非有雜糧。曷充枵腹。而雜糧非可取辦於臨時也。有備無患。濟荒者籌之熟矣。恭讀雍正二年  上諭。舍旁田畔。及荒山不可耕耘之處。度量土宜。種植樹木。桑柘可以飼蠶。棗栗可以佐食。柏桐可以資用。即榛楛雜木。亦足以供炊爨。其令有司課種植。乾隆七年。  上諭如果園圃虞衡藪牧之藏。以次修舉。於民生日用。不無裨益。我國家生齒日繁。凡資生養贍之源。不可不為急講。欽此。仰見  睿慮周詳。雖民間瑣務。靡不殫心。課農之餘。並及果木。為閭閻佐食用。即以備饑荒。計至深遠也。古來循吏究圖民事。固期米穀充盈。然亦未嘗不加意於菜果之植焉。夫人情一日不食則饑。當此急勿能擇。乞命於草根樹皮。溫涼莫辨其性。蒸莫識其方。得一物而皇然下咽。冀以實饑腸。延殘喘。詎知不諳物性。訾昌陽而進豨苓。以虺而代蘼蕪。欲丐餘生。而或轉促其生者多矣。然則上古食草木之實。近世效之。亦足療饑。特須辦其可食者而食之。且須知其可食而早植之。而豫蓄之。明永樂時。周憲王作救荒本草。有圖以肖其形。有說以著其用。首言產生之壤。同異之名。次言寒熱之性。甘苦之味。淘浸烹煮。蒸洒調和之法。共草木米穀果菜。凡四百十四種。其可食者。為葉為花為實為根為為皮為莖。各有幾種。一種而或葉與實皆可食。或根與葉皆可食。或花葉與實皆可食。條分縷晰。彙次成書。嘉靖四年。巡撫畢蒙齋以為有裨荒政。下令重刊。正德間。王西樓磐作野菜譜。因江淮饑民。採摘野菜充食。恐其誤食傷生。歷覽詳詢。得六十餘種。每種圖其象而繫以詩。採風者誦之。怦然感民生之艱苦焉。此二書皆精於格致。而切於恫瘝者也。惟是救荒本草中。如黃耆桔梗之類。半係藥物。則於舊本草。其新增者。如竹節菜出新鄭。紫雲菜生密縣。因周王備藩河南。當時植於圃者。多係中州產。他處未必盡有之。至如百合石榴柿梨梅杏等物。乃尋常果品。人盡知食之。今擇其可磨作餅蒸食者。登載較詳。至野菜譜。如絲屩屩板蕎蕎之屬。世不盡識。今檢其村野所恒有。而便於採捋者。載之。以補救荒本草所未備。近世吳氏儀洛輯本草從新。所收救荒之品。較易取求。而前明徐宗伯光啟農政全書。所載食草木葉法。與辟穀等方。亦附錄焉。屠隆荒政考云。災傷之處。雜置豆粟薷麥蕎蕨粉之類。皆足充饑。今據諸書所誌。酌錄而彙存之。世有心民瘼。知其可食而早植之而豫蓄之。俾得補五榖之缺。而無傷生之嗟。豈非救荒之一助哉。噫嘻。觀於此者。小民艱食之情可以惻然而悲矣。仁人君子所由訪溝洫之遺模。講積貯之成法。競競焉防於未荒之前。稽平糶之舊制。循散賑之良規。肫肫焉援於既荒之後。思其艱以圖其易。惟茲雜糧藉以輔穀。而不恃為延命之資。固有備無患者之上願也。

興工籌濟編

楊景仁

荒歲役民。出于不得已。而未始非良法也。濬河築堤諸務。受其直。救目前之饑荒。藉其勞。救將來之水旱。他如修城垣。葺學校。皆工程之大者。即繕完寺觀。似非急務。而用財者無虛糜之費。就傭者無素食之。勞民而便民。非良法乎。查康熙五十二年覆準。令陝西各州縣修城。俾窮民得傭工度日。雍正四年。  諭朕軫念東省被水窮民。粒食惟艱。特允山東巡撫之請。于大清河興疏濬之工。令乏食小民。得力役之資。為餬口之計。今天氣和暖。土鬆潤。正當畚鍤之時。去秋該撫奏請設廠賑濟。今赴工者眾。粥廠可以停止。但念此就食小民。其中豈無老弱殘疾。不能赴工者。賑既停。麥秋之期尚遠。此輩窮無所歸之人。或仍致失所。朕心深為憫焉。著山東巡撫。將不能赴工之窮民。察明若干。每口仍給與升合之資。候至秋收後停止。所用銀均作正項開銷。該撫嚴飭各州縣官。務實心奉行。以副朕養育百姓之至意。欽此。  聖主憐憫饑民。使壯丁就役。而又念及不能赴工之老弱殘疾。予以口食。德至渥矣。而工程之修舉。在先事豫籌。別其緩急輕重。則遇災欲辦工賑。無難次第舉行。乾隆二年  諭。今年春夏之交。直隸山東兩省。雨澤愆期。二麥歉收。朕已多方籌畫。接濟民食。且令直隸總督。有應興工作。以次舉行。俾小民得藉營繕。以餬其口。今思山東百姓。多仗二麥度日。今歲麥收既薄。雖屢降諭旨。蠲賑平糶。仍恐閭閻尚有艱食之虞。著該撫悉心計議。如開渠築堤修葺城垣等事。酌量舉行。使貧民傭工就食。兼贍家口。庶可免于流離失所也。再年歲豐歉。難以懸定。而工程之應修理者。必先有成局。然後可以隨時興舉。一省之中。工程之大者。莫如城郭。而地方何處為最要。要地又以何處為最先。應令各省督撫一一確查。分別緩急。豫為估計。造冊報部。將來如水旱不齊之時。欲以工代賑。即可按籍而稽。速為辦理。不致遲滯。於民生殊有裨益。欽此仰見  聖主子惠困窮。精神貫徹乎事前事後。思患而防。事豫則立也。乾隆八年奏準。直隸河津兩郡旱災。將滄州改築土城。景州土城。亦于開春修築殘缺。災民俱得傭自給。十三年。山東修沂河兩岸堤工。部議照以工代賑之例。土方工價。準給一半。  上念東省被災甚重。民情艱窘。非他處可比。將土方工價。按數全給。此又破例之  殊恩也。二十五年。直屬有應修河道溝渠等工。將上年截北倉漕米。所存十萬石。作為修濬河渠以工代賑之用。二十七年。  敕令步軍統領。派員修治德勝門外。至清沙一帶石道。其餘各門有未平坦處。並令查勘酌辨。奉有多興土功。亦所以養窮民之  諭。四十七年。豫省青龍岡堵築漫口。下游居民。經黃水淹浸。民食維艱。另籌開挑引河。改建堤岸。俾江南山東兩省附近災黎。赴工授食。五十七年。直隸被旱。  敕令保定天津河間。以及順廣大等府城垣。乘此興修。並查明各該州縣城工。如有應行急修之處。趕緊勘估。奏明辦理。此乾隆年間工賑之大略也。嘉慶元年。  諭本年湖北各屬。因漢江漲發。猝被水淹。荊門災形較重。該處隄工。原係百姓自衛田廬。例應官督民修。第念楚省教匪滋事之處。既被擾累。其未經被賊地方。又復猝遇水災。殊為可憫。著加恩將此次隄工。官為修理。又  諭救荒之策。莫善於以工代賑。因思附近城河等處。久未挑濬。多有淤滯。以致驟雨不能消涸。著通行查勘。將應行疏濬之處。雇集附近窮民。興工挑挖。於工賑兩有裨益。欽此。  聖恩高厚。以民修之項作官修。體恤百姓者既至。而以工賑為救荒之善策。洵萬世不刊之訓也。六年。京師右安永定各門被水。將永定河東西兩岸決口堵築。有  旨令官給傭資。俾被水難民。赴工幫同力作。以充口食。十三年。以上年直隸通州等處被淹。凡坐落永定河西岸。并切近大道之宛平良鄉等十餘州縣。有應疏濬牧牛河淤淺。及挑挖大路兩旁溝渠等工。動用賑餘銀兩。以工代賑。十五年。甘肅被旱。  俞督臣之請。于來春開凍後。即趕修皋蘭固原等處城工。俾貧民得資餬口。此嘉慶以來工賑之大略也。司牧者善為經理。工鳩而民庶有鳩。力食。而農堪代食。沐膏澤而勤苦。不亦康乎。

安富以救貧說籌濟編

楊景仁

按保息六條。終於安富。註平其繇役。不專取。則安富固有道焉。昔周武王之民。有粟至百鼓。而戍避重泉。齊桓公之民。成囷者二家。而聘隆式璧。此人主藏富於民之至計。即重農積穀之微權也。顧三代以上。畫井授田。富之之權操于上。其時無甚貧之民。亦無甚富之民。井田既廢。民間生計。一聽民之自為謀。而其所謂富者。半由貨殖。不盡出于農田。史記所以有本富末富之辨也。近世生齒日繁。惰游日眾。裒多益寡。則本富固可恃。而末富亦可資。乃官吏日從而侵侮之。日削月脧。不久而富者亦貧矣。富者不安。而日流于凋敝。設令饑饉薦臻。庫帑不散擅動。常平社倉米穀之發。又復不敷。將何所取資。以活環而待哺之窮黎耶。惟培養富戶于平時。而後臨事得藉其力。平時輕徭薄賦。加意護持。臨時如平糶施粥助賑貸種諸務。皆取給焉。而未可抑勒也。誘掖有方。獎勵有法。足穀翁雖甚儉嗇。見守土者從容開導。加以優禮。咸以為榮。而踴躍聽命矣。雍正二年。  諭社倉之設。原以備荒歉不時之需。朕以為勸諭百姓。聽民便自為之。而不當以官法繩之等因。欽此。夫社倉米穀。小民不過斗斛之益。而   聖心體恤如此。深慮有司行之不善。致滋煩擾也。而凡勸分之資乎富民者。安可以官法相繩。涉於派累哉。即令急公愛民。而理諭勢禁。強以必從。或不孚以情。而操之太蹙。或不量其力。而索之太奢。竊恐志在救貧。而弊先擾富也。夫周貧者之急。不可以擾富。富者之餘。斯可以救貧。司牧者繹周官保息安富之義。為我 國家培養元氣。俾緩急可恃。貧富相維。則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