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兵政十四海防上(4)

於時凡販東西洋雞籠淡水諸番。及廣東高雷州香港諸處。商漁船給引名曰引稅。自四年溢額至一萬兩。其後驟增至二萬九千餘兩。然則海民趨利之情。與商舶通塞之利病可睹矣。顧尚嚴於日本之禁。其刊行海稅禁約一十七事。一禁壓冬。以為過洋之船。以東北風去。西南風回。雖緩亦不過夏。雖自倭還者。必候九十月間風汛。又日本無貨。止贏金銀。凡船至九十月回無貨。必從日本來。縱有給引。仍坐之。又以呂宋地所出少。所用止金銀。商舶多空回。故稅販呂宋者。每船別追銀百五十兩。謂之加增。商人多折閱破產。及犯壓冬禁。不得歸。流寓長子孫者以數萬計。同安奸人張嶷者。謬奏海中有機易山。地產金。可得成金無算。詔遣內臣勘視。呂宋聞之大恐。以中國將略取其地。流人為內應。於是盡坑殺漳泉之在國者二萬人。事聞。張嶷以欺罔首禍。寘極刑。巡撫因招諭私通及壓冬者。罪悉宥免。而私販日本之禁稍疏矣。萬歷末以東事告急。啟禎之際。劉香老李魁奇鄭芝龍等為盜外洋。重申海禁。然芝龍兄弟既撫後。通洋致富。賂遺權貴。海上建閫者。卒用此謀利。由此私販雖日多。而國家竟不得其利云。大抵私販有二。有中國之私販。有日本之私販。中國之私販。齎貨至彼。句引倭徒。緣貢為名。而乘吾之不備。鹵掠人民。互分其利。許二王直葉宗滿之輩是已。日本酋長為眾所尊者曰天文。彼中故事。每遇閏年。則諸島富家。各輸貲於天文。請得勘合入貢。中國頒賜勘合貯肥後州亦有貯山陽道周防州者所謂天文者是也入寇者即九州島夷也實則貿遷有無。以牟厚利。利勢在上。天文所欲者。後因奸民通販。加之假稱名號者。竊錄勘合。私通酋長。遂至往來無稽。而天文之利權下移矣。故私販者中國之所惡。而亦日本之所不樂者也。然以中國之奸民。與日本互為糾結。其遺患於中國也滋甚。而皆起於進貢之途不絕。貢端絕則日本之販舶不至。日本之販舶不至。則我內地句引接濟之奸。不能挾倭以為重。如此雖有高檣大桅。聚而輩往者。不過將其絲素書畫什物之類。以往返漁利而已。於我固無損也。設之市評。以收取其稅。如萬歷之於東西洋者。其有裨於國用。又有甚利者哉。臣愚故以明之貽患不在於販私之有無。而在於通貢之一失。明太祖既誤之於前。而成祖復甚之於後。然貢既已絕。而猶欲禁商。使不得行。是何異懲羹而吹虀。有見其患而無見其利也。 國家初患海未平。撤界而守。禁及採捕。康熙二十三年。克臺灣。各省督撫臣先後上言。宜弛航海之禁。以紓民力。於是詔許出洋。官收其稅。民情踴躍爭奮。自近洋諸島國。以及日本諸道。無所不至。四榷關之設。異於市舶之設。上操其利權。譏其貨物。而下不得以為纖芥之害。中國主其出入。而島人潛處。帖伏而不敢動。比年以來。報課日足。比之唐宋則利倍之。比之於明則絕其隱患。此所為不寶遠物而遠人格者。與夫疲敝百姓。以逞志於荒服之外者異矣。或者設為萬一之慮。得無有私挾彼人。窺伺中國。假稱朝貢。希為互市者乎。此端一開。召釁不難矣。誠嚴詔守土之臣。時禁闌出之條。絕句引之萌。杜生事之漸。重禁溢額。以勸來者。皇上又垂教萬世。無得受其貢獻。如今日使倭之片帆不復西指視中國如天上焉。而吾民日取其有而轉輸之。於以仰佐縣官之急充戍守之用。而私以自寬其民力於耕商之所不及。是則上饒而下給之道。奠安萬世之良策矣。臣故備述原委。附於海防之後。亦以明設險者之在此不在彼也。

洋防輯要序

嚴如熤

自昔談海防以禦外洋堵海口為要策。我 國家於崇明舟山玉環海壇金門澎湖南澳囗洲島嶼深阻之處。皆特設鎮將。而臺灣在澎湖外。距海岸水程千里。雞籠鳳山。隸我版圖。設官蒞長。人物繁昌。屹然為海外鉅鎮。聲威雄壯。杜島夷之窺伺矣。口岸則直隸之天津。山東之登萊。江南之狼山。浙江之黃巖溫州。福建之福甯廈門漳州。廣東之潮州碣石虎門高廉瓊州。各設專閫。分布重兵。而天津以畿輔要地。舊制已設陸營。近又增以水師。松江當劉河吳淞川沙要口。甯波當杭紹定海象山要口。泉州當金門廈門要口。惠州密邇碣石虎門。特駐軍門。就近統領防禦。營城汛堡臺煙墩。星羅碁布。口岸之綢繆密矣。至於擇將弁。練兵卒。整備船隻器械。斷接濟。嚴透漏。禁奸徒出入。哨巡岸稽。著為令甲。罔不嚴密整齊。沿海人民。農桑絃誦。二百年來。晏然無匕鬯警。夫不知前代之失。無由知 國家之所以為得也。明自嘉靖以降。陵夷不可言矣。當信國公沿海設立衛所之初。棄昌國浯嶼澎湖南澳各要不守。論者已有撤我籓籬。貽寇巢窟之憾。迨後紀綱日弛。衛所虛存。內地奸民。勾結倭夷。乘間發難。東南濱海數千里。生靈塗炭。一時名臣宿將。策力。經營十數年。會倭飽思歸。直海受餌。吳越烽煙漏熄。而閩廣洋患。旋撲旋生。蔓延而不已。失要則亂。詎不信與嘉靖用兵時。唐順之茅坤譚納胡世甯諸名人。身在行間。目擊失事之端委。屢條防堵之機宜。其他吳越先哲。就所見聞。存之記載。皆得失之林也。顧甯人景范兩先生。當勝國末造。視洋患為切膚災。蒿目時艱。憂深慮遠。而生長吳越文獻之邦。野史家集。郡邑志乘。足以供其採擇考訂。景范之學。長於輿地。甯人之識。兼通方。其愾嘆而發之議論。往往一篇中三致意焉。較之諸家。尤精而切。予往佐那制軍籌辦廣東洋匪。于海防形勢。悉一二。守郡無事。乃取緣海山川險要。輯直隸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海疆輿地。并次其兵防軍政兵事。他如水戰之臨機決勝。出洋之風信潮候船筏帆櫓。臨敵之火器弓弩。皆洋防之要。以次輯焉。元明之衛所運道鹽政外夷市貢。雖得失參半。亦莫非當年要務。輯之以備參稽。成書二十四卷。名日洋防輯要。覽此者知勝國於防制。因以啟釁召侮。諸君所太息為未能舉行者。至 聖朝而措置罔遺也。書曰。鑒於成憲。其罔有愆。有封疆之責者。尚留意哉。

沿海團練說

嚴如熤

沿海數千里均有港汊。地廣防多。分汛兵則不足。調本省營戍守。則路或數百里。勞同遠征。而定例本省不領口糧鹽菜。則勢難枵腹從事。而洋賊犯邊。往往乘風順利。我迎頭以堵。則為逆風。若乘後追擊。則俟我兵集。賊帆已遠出洋數十里。不過掩飾觀聽。此堵禦之茫無勝算也。竊嘗思以兵衛民。不若以民自衛。沿海各村。無賴之徒。受賊豢為耳目者。固不乏人。而良民有室家。自營生計。不肯為賊用者。勢必百倍無賴。近聞奸民勾結洋賊。猝至莊村。將良家人口擄去。索重貲以贖。不遂意則備極酷虐。故沿邊居民。莫不恨賊。而村民非奉官令。難以團練。既畏奸民報復。又恐蠹役誣以仇殺。則受累更大。故雖懷殺賊之心。莫敢先發。夫自古所藉以集事者民心耳。乘民心憤怒。行團練之法。於沿海各莊村編戶口。十家設一旗頭。二三村設一團長。十數村設一正副團總。遴老成紳耆充之。官給軍火。以時操練。令其各衛地方。防守口岸。有能殺賊立功者。立加獎賞。有奇之民。跡可疑者。縛送到官。派員專司其事。以時鼓勵。顯以作其禦侮之氣。即陰以折其作奸之萌。團練既成。寓兵於民。賊勢大則官兵應援。小則鄉勇捕斬。此禦賊衛民之上術也。

凡籌海防者。莫不曰洋面而分布難周。海波險而巨艦易壞。汛地虛而奸宄易乘。私濟通而盜源難塞。此數難者惟團練則足以易之。唐順之有言。洋禁之嚴。有宜查其外出者。有宜查其內伏者。而外出總由內伏。內伏不除。則根株未清。查賊人在海邊掠。不過布帛米蔬。擄人勒贖而已。至於船上器具。桅舵硝磺之類。皆所藉以行其劫。烏得而有之。夫海上無兩載不修之船。亦無一年不壞之槓料。桅舵折則船為虛器。風篷爛則寸步難行。船既漸棄。賊亦漸散。則槓料之接濟。固宜與米穀並嚴也。奸民雜之商販漁戶。出沒無時。賊與小旗為號。瞭見即為接應。其導賊此處登岸。而別至一村劫掠。跡詭祕。所以得行其奸。然以奸民之害良通賊。鄉族豈無知覺。特以害未切己。與之為難。恐其夥賊報仇。若分委試用知縣。稽查海口。行團練之法。酌定章程。有實力奉行。拏獲奸細者。立予優。或儘先補用。紳士有功。亦據實上聞。知縣自顧功名。紳士自保身家。必不肯貪圖小利。買放縱奸。至堵賊之方。以固海岸禦港口為上。賊至內地。雖能擒斬。傷損已多。今既委員團練。即當不獨坐地方官失事之罪。而並坐賊所從入。查明失事之處。果曾與賊堵截。力有不支。量為處分。其沿海文武官吏。有能抵遏賊鋒。阻賊不得上岸口者。雖無首級。以奇功論。如此則巡堵嚴密米糧槓料之類。既無所濟於奸民。而擄掠又不能有所得。絕嶼孤島。勢成坐困矣。

且利於水者不利於陸。鯉鱠之屬。出水便死。嘗見受撫洋匪。行走蹣跚。日不過二三十里。良以在船住居。波濤掀簸。兩腳必作撐立方穩。久之腳踝筋力皆強。直能立不能行。然賊雖不利於陸。而陸地奸民之從賊者未嘗於陸不利。故明之倭禍。陸地橫而官兵敗績者此也。夫沿海居民。習於風波。如崇明上海太倉之沙民。寶山南匯象山鄞縣之亭民漁戶。淮海各場之私販。廣東東莞等處之各鳥槽船子弟兵。潮州之鄉夫。其氣勁悍。與溫處延邵之礦徒。義烏之民兵。戚俞諸名將用之往往取勝。倘值有事之時。講團練之方。收海濱壯健。無為賊誘迫。行招募之計。練溫處義勇。使為我爪牙。何須遠調客兵。糜餉勞眾也哉。

沿海碉堡說

嚴如熤

明嘉靖間。閩之漳泉。浙之溫處。傍海依山者。多以築寨堡得完。嘗取而論之。海賊所恃銃。能至百十步外。而不能擊洞重垣。築堡之法。外用毛石砌成。其中築土四五尺。可遮蔽銃。一利也。賊匪乘夜縱火。就僻村棚寮。潛從一炬。居民紛紛警竄。既房屋皆在堡內。火無所施。二利也。鄉居四散。形勢單弱。難以守望相助。有堡以聚之。則多者數百戶。少亦數十家。比廬聚族。聲勢雄壯。保甲團練之法。均可就堡施行。三利也。散地難守禦。有堡可憑。則聞警荷戈登陴。數十百人。分布敷足。四利也。民間糧食牲畜。俱納於內。堡長堡副。以時稽察。買賣交易。耳目眾多。不能潛行接濟之奸。五利也。鄉間村落。相度地勢。相為犄角。一堡有警。各堡互應。或用邀截。或行夾攻。六利也。取土之處。挖成深濠。則堡成而濠具。濠旁密栽棘刺叢竹之類。一二年後。棘刺叢生。是生成鹿角蒺蔾。七利也。惟愚民可樂成。難慮始。鄉人吝工費。無遠慮。若明示利害。俾令曉然於心。地方官勸諭獎勵。富者出資。貧者出力。則一二年間。環海一帶。星羅布。聲勢聯絡。足資捍衛矣。

沿海數千里。雖汊港紛歧。而洋岸多坦沙碕坎。故盜船出入有一定海口。康熙間。飭內洋沿海相度地勢。修建臺。誠扼要制勝之方。惟無數港汊。臺工費繁多。難以處處修砌。必得功多費省。始可多備無虞。查碉樓一法。高三四丈。每面寬一丈許。洞門一層。銃眼三層。碉身所用。或石或磚。制小而固。難以攻破。港口陡岸曲灣。均可作碉。賊船近口。我兵於碉眼看準。遠者放。近用過山鳥擊之。而身藏碉中。不為賊傷。一利也。碉樓高可眺遠。望見賊船。施放號。各碉次第相應。頃刻間百里內外村莊。得以戒備。二利也。每碉碉長一名。碉卒十名。要緊海口。迴環照應。止須數座。用兵不過數十名。兵少則費省。三利也。碉制三層。守兵銃器械。薪水糧食。先為預備。有警閉門以守。不須臨時般運。四利也。碉兵責成碉長約束。食宿均在其中。離碉者罪。非如散地可以自便。人少而氣自完。賊輕不敢近碉。勢重亦不能踰之內犯。五利也。奸民接濟透漏處所。多作數碉。碉卒常川偵視。非如巡邏兵丁。風雨得以阻隔。稽防尤為嚴密。六利也。有臺之處不須建碉。碉以彌縫臺之空虛。其松江以北。沿海沙多土少。難築屯堡。惟建碉一法。可以堵截。并挖濠栽棘。可以防護。論邊防者以保聚為上。沿海官設碉樓。民修村堡。團練壯勇。均固本自強之計。次第施行。其利可數十年。非如一時戰伐之功。兵撤而事變旋生也。

堵勦機宜。第一要在偵探不誤。惟探卒之用。因地而異。山谷之間。伶俐兵卒。竟可假賊狀混入巢穴偽乞丐。候諸道路。平原曠野。則分塘探馬。亦可遞偵賊壘。至海洋。難言矣。不能用馬而用船。船行巨海中。小則為波壓沉。大則用櫓用帆。必須多人。而煙波浩茫。島嶼遮蔽。賊船灣泊行駕。無從往探。偶然相值。賊順風而來。船大帆闊。行使如飛。探舟帆力不足。反至落後。海岸失事。往往因此。碉樓之設。高至三四丈。再擇地勢高敞處。及近洋島嶼。各作數座。以當瞭望之墩臺。偵有賊船。傳為號。以之濟探船之窮。更為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