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兵政十三山防(2)

山內木筍紙耳香蕈鐵沙金各廠。皆流寓客民所藉資生者。而木廠為大。木廠分圓木枋板猴柴器具各項。而圓木為大。圓木枋板猴柴。必近水次為便。器具則雖不近水次。美材所產。工匠可就造販賣。圓木枋板猴柴三項相連。相其材質。長三五丈者。作圓木。長一丈內外者。鋸作枋板。癰腫不中繩尺者。劈作猴柴。一圓木大廠。三項俱備。間有開廠只作枋板猴柴者。則客商貲本未裕也。盩厔之黃柏園佛爺坪太白河等處大木廠。所伐老林。已深入二百餘里。必先作溜子。凸處砌石板。凹處下木椿。上承枕木。以平為度。溝長數十里。均作溜子。直至水次。作法同棧閣。望之如橋梁。此木廠費工之最鉅者。伐木作料之處。多在山溝。度山越嶺。人力難施。必用天車。挖山梁。豎木椿。中橫安八角輪。繩周輪上。輪隨繩轉。就山之高低。安車三四層。名曰天車。將繩扣住木上所釘鐵圈。用牛二頭。或騾馬四五頭。倘無牛騾。用健夫二三十名。如推磨式。將轉車推挽。繩繞輪角柱上。則木隨繩上轉。此木廠用人夫之最多者。溜子外高中窪。九十月後。澆以冷水。結成滑冰。則巨木千斤。可以一夫挽行。木至水次。不能即行。積待漲發。又有水運包頭領夫承運。人攜長木竹桿為撓鉤。順流放下。非水大不能行。水過大則又防漂失。大約十停木料。漂失二三。得七八停到市集。即獲利不貲。開廠出貲本商人。住西安盩厔漢中城。其總理總管之人曰掌櫃。經管包攬承賃字據曰書辦。水次攬運頭人曰領岸。水陸領夫之人曰包頭。計大圓木廠匠作水陸挽運之人。不下三五千。其開伐以漸而進。平時進止。皆有號令。號曰某營。與行軍同。商人操奇贏厚貲。必山內豐登。包穀值賤。則廠開愈大。人聚益眾。如值包穀清風。價值大貴。則歇廠停工。而既聚之眾不能復散。紛紛多事。此防範之最難者。此外更有鐵廠木廠紙廠耳廠各項。一廠多者恒數百人。少者亦數十人。賊匪滋事之始。有議以各廠人多。恐被賊裹誘。當嚴行驅散者。是大不然。凡開廠之商。必有貲本足以養活廠內之人。必有力量足以驅使廠內之人工作。利其貲值。帖然為用。各商護其貲本。偵探賊往往較官府為真。於開廠之地。必擇險峻可守之處。結寨屯。積糧食。遇變移守其中。賊不能裹也。若不准開廠。則工作之人無資以生。增數十萬無業流民。難保其不附從為亂。故只當聽其經營。不可擾也。至於聯絡各廠。各設卡倫。無事安心工作。有警協力防堵。則耐勞習險之人。更有得其實力者。是在良師牧之善駕馭矣。

陽城之言撫字心勞。催科政拙。仁吏之用心也。山內徵收。悉從輕科。而民間尚有受累者。則害不在官而在差役地棍。山民應完錢糧。多是幾分幾釐。而距州縣往往數百里。至縣城又不能即上庫給照。往返動至兼旬。則此幾分幾釐者。非一二金不楚。山民不能自完。則差役地棍於開徵之時。將山內花戶代為完納。名曰截糧。官利徵收之早畢。不復稽查。照票一入伊輩之手。故為挨延。俟至次年開徵。向花戶催索陳欠。花戶不知已完。懼以陳欠到官。必受責比。任其魚肉。於是算本利。索路費用費。一照非數金不得。當詢山中紳耆。均稱一邑錢糧。不踰千兩。而民間有數萬之累。非虛言也。良司牧隨到隨收。又或分期下鄉。聽其就近完納。徵銀不滿一錢者。准以銅錢完納。此即催科中之撫字也。

嘓匪易遏絕。教匪難清淨。嘓嚕皆無賴惡少。不能謀衣食。竊攫人財貨。以為生活。百姓莫不惱之恨之。思欲擒之殺之。故嘓匪滋事。但須一紙檄下。格者登時打死無論。則鄉約客頭一呼而丁壯踴從。不難全夥綑獲。教匪則不然。所煽惑者。多係有田產之人。假託於持齋念。戒貪戒淫。可以成佛成仙。所取供給之米。為數無多。而習教之人。入彼黨夥。不攜貲糧。衣食相通。不分爾我。地方有傳教之人。久之引誘漸廣。村落中則鄉約客頭喫教。城鎮中則差役書辦喫教。所用稽查之人。即為教中之人。教首竄伏大村莊。互相蔽護。難於拘捕也。欲正教之興。則必使城鎮村落之間多讀書務正之人。查習教徒眾。西北為盛。南方州縣應試童生。常二三千人。西北則著名州縣應試童生。或止數十名百名。則讀書之人寥寥可知。讀書明理之人少。無怪邪教之得以蠱惑愚民也。山內州縣。崇重師儒。廣設義館。以拘捕之費。為修脯之資。而各上憲即以童子應試之多寡。定長吏賢否。則山內讀書人多。村落中有一二明理之童生。即可少數十戶喫教之愚民。此拔禍本塞亂源之至計也。

三省山內邊防論四堡寨

嚴如熤

盧忠烈公之備兵大名也。念賊在山西。氛甚惡。密邇畿輔。躬巡屬境。命山居百姓。依險立寨。藏貲糧器械。又石擂木。諸禦賊之具畢備。而耕牧其中。平原無險。則用併村法。令小附大。鑿溝築土垣。餘一如山寨。令既布。公自為相度。而時往來申警之。六年。賊躪入西山。畿輔百姓。人自為守。賊攻多死傷。退無所得食。大困。并力掠臨洺關。公帥師禦之。賊逃。追逐六十里。斬獲無算。賊至廣平。聞公至。即遁去。當是時。賊遇公必敗。所至清野。饑疲不支。因相戒勿犯盧公境。七年。擢公撫治鄖陽。公之撫鄖也。聞命疾至。鄖自蹂躪後。人民稀少。公招募稍集。念房竹諸山綿亙。有險可憑。用守畿南法守之。立寨併村。鄖民懲前毖後。踴躍奉行。人有固志。數戰皆捷。賊一空。鄖屹然復成巨鎮。撫楚。獻忠望見盧家旗幟。即走遁。盧公名將。功烈赫赫。而在畿輔鄖陽。得力在結寨併村。使我有所憑。賊無可掠。信乎堅壁清野。為戡定第一要。而疑其聚殲者之不啻夢囈也。今山中棚民。開荒種土。良民儘多。其間與匪徒相比者。亦自有故。山內村落絕少。不過就所種之地。架棚築屋。零星散處。所稱地。往往嶺谷隔絕。即兩山相望。而一上一下。動輒數里。匪徒竊。難資守望之力。孤掌難鳴。不敢與匪徒為難也。惟行聚堡之法。則眾志成城。有恃不恐。自無此弊矣。

五年以前。賊勢之熾者。以其到處裹人從。日搶掠民食。因糧於我也。自寨堡之議行。民盡倚險結寨。平原之中。亦挖濠作堡。牲畜糧米。盡皆收藏其中。探有賊信。民歸寨堡憑險拒守。賊至。無人可裹。無糧可掠。賊勢自衰矣。況寨堡之設。固足保民。而於勦賊機宜。亦大有裨益。賊匪奔竄山谷。不由路徑。若寨堡既成。加以團練。賊至。據險以拒。大兵追擊得及。鮮不獲大勝者。參贊德侯追樊人傑徐添德兩賊首。賊匪跴淺渡漢。因前途有馬鞍寨之險。少為逗遛。而德侯親督健旅追及之張家坪。斬俘數千。樊徐二賊勢遂窮蹙。不旬日均皆殲滅。又老賊張添倫等。合七股大賊萬餘人。攻打大平寨神仙洞二處者兩日。楊提軍領兵至神河口。聞之。連夜前進。天甫明而至賊營。寨民扼之於後。官兵勦之於前。七股賊匪。一戰盪平。此尤彰彰在人耳目者也。

南山當軍興時。修建各城堡以資捍衛。不數年間。旋修旋圮。大約城堡之難完固。其限於地勢。十居六七。而修造之未能如法。則亦十有三四。當戡定賊匪之際。大軍依山臨水。結為營壘。而建城者。曰。此形勝地也。可倚為治所。不知營之可屯數萬人者。至建城而衙署兵房之外。不足以奠民居矣。又山內土性不堅。南城洋西各邑。號稱平衍。其土力亦不敵山外西鳳各郡也。所築堡城。即加工夯築。一經霖雨。便至坍塌。惟處處有石。尋得脈絡。用鐵塹籤入。擊以巨鎚。用力推擠。即翻騰而下。取石甚便。作堡者。用土不如用石。工省而堅。但其石性本酥。巨石砌根基。五尺以上。只可石片加高。決不可用巨石。恐其質重壓碎也。至于倚險結寨。初時一望懸崖。本自石骨崢嶸。而久雨之後。亦自時時坍墜。故寨堡之倚巖而結者。往往用木椿於石穴之間。方得堅固。況平地築堡者。可草略施功哉。

清野之策可行之山外。而不能行於山內。溪河兩岸。早麥三月已有熟者。低山之麥。以五月熟。高山之麥。六七月始熟。包穀種平原山溝者。六月底可摘食。低山熟以八九月。高山之熟則在十月。包穀既熟。其穗倒垂。經歷霜雪。粒更堅實。山民無倉收貯。往往旋摘旋食。歲潦則望高山之收。歲旱則資低山之熟。不能禁民間無高低早晚之分。持清野之說。日下符檄。督責州縣。徒滋兵役擾累。於事無濟也。

三省山內邊防論五團練

嚴如熤

山民質樸勁勇。耐勞習險。非平原百姓氣浮而脆者可比。果其團練得宜。賊匪畏之。相遇輒曰土豹子可恨。賊匪之用以勞我師者。我兵必分道架梁。而賊匪翻山踰嶺。其來如虎。其去如鼠。追之無跡也。山民則不然。賊匪之能皆山民所自具。而賊匪之路徑。又不逮山民生長其地為更熟也。但訓練之時。有宜與首人講論者。百姓非兵勇。難以法治。可勝不可敗。如傷數人。則餘皆鳥獸散。銳氣挫矣。賊來勿迎頭攻擊。只沿途分伏壯健于山灣曲。俟賊匪大隊過去。必有落後數十人。委頓道途者。突出截擊。可以盡擒。前寨既用此計。後寨亦依計行之。則賊所過寨堡必有損折。又賊於夜間。有住紮地方。附近寨堡。揀壯健於夜靜更深時。用大過山鳥遙擊之。縱不能多殺賊。而徹夜不得休息。必驚惶拔走。明日至他處。又復如此。則賊益疲罷。我不勞而彼已不支。鄉兵困賊之至計也。

團練之法。各寨設寨長寨副。大旗小旗。以次分管。寨長必須寨民公保承充。十數寨。則相其人之多寡。為設寨總。選紳士之有才幹。為眾所服者充之。近邊要隘。則各寨輪撥數人設卡防守。當耕作之時。百姓分布耕種。防匪之突至。各卡于高山眺望。偵有賊。放一。則耕作之人。盡皆收檢農具。偵賊向此路。則放二。人畜皆歸寨堡。賊近。則放三。寨總糾會各寨。盡整器械。集壯丁堵禦。前卡信既放。後卡聞聲接放。頃刻之時。數百里間咸知警備。賊至不放。與非賊至放者。寨總查出。均即稟官嚴懲。

西安各峪口。賊初頻頻窺伺。後素觀察團練民勇。設卡倫。分布防堵。時屬紳士。震金鼓。揚旌旗。分隊巡邏。聲勢甚壯。賊不敢犯。平原所保全勝者甚大。亦可知團練之成效矣。

團練鄉民。不過令其保聚。無遭蹂躪。非欲以此邀戰功也。故教習之時。止令其演火銃。擊石子。能於百步外中靶為上。不必令習刀矛。刀矛決生死於五步之內。百姓各有身家。不當使致命於必死之賊。火銃則擊之百步之外。度不能勝。尚可爬山而逸。至於善擊石子。則猝遇賊匪。手無器械。地下石塊。即可抵禦。所謂沒羽箭也。以守寨堡尤宜。較之火銃費省而力相當。

可以團練之人有二。一曰山中打生獵戶。平時專驅除虎狼之為民害。其火銃百不失一。五溪蠻無以踰之。又各廠中。防嘓匪掠。有標客技擊。一可當十。往時有捐重貲。募數百人護輜重者。獨無失亡。或大軍有急。揮此輩援之。往往轉敗為勝。古名將破賊。必蓄選鋒。此足備軍鋒之用。不事外求者也。其一曰州縣民壯。例本與兵一體操演。以衛庫獄者。近則只以喚詞訟。提人證。絕不操演。此各省通弊。而山內則有不得不講者。地方遼闊。城守之千把汛兵數十名。解犯送差而外。存城幾人。偶有盜賊。文武措手無策。亦決不敢向前搜捕。以致浸釀事端。竊以山內民壯。當相縣之大小。大縣設一百名。中小亦必八十名。責成縣官。勤加操練。每名歲支口糧一十二兩。此項經費。即查明從前叛產絕業。將佃租動撥。自可敷用。

團練之法。有疑其勞民者。是大不然。當賊匪蝟起之時。山內州縣。豈能處處用兵防守。團練之眾。雖不足以當大賊。而聲勢既張。則小賊亦不敢輕有窺伺。賊匪將至。必先有探偵。無備乘虛而入。團練既成。每月操練兩次。不過費兩日之功。餘二十八日。儘可力作。若不團練。則賊匪日相滋擾。奸民加以恐嚇。百姓日藏山洞。不敢耕種。其廢時荒業為何如。古人稱平賊方略。徵調不如招募。招募不如團練。然總須相兼而行。則戰守有資矣。團練雖民間自捍桑梓。要須官府激勵。少為貲助。故於有事之區。上官當量為調劑。俾得展布。始可責以固境保民也。

山內戡定之功固由將弁。而實賴地方之司牧。賊匪敗後。其從者多乘間自投。地方官不能安輯。任兵役嗑詐。則無路自新。又或苦於苛政。甘心作賊。則所殺之賊不逮所增之數矣。即搜捕之時。領兵官所帶數十人外。不能別有統轄。地方官果得民心。則所轄數萬數十萬百姓。皆為父子之兵。寨民於官兵經過。多疑懼不敢到營。即偵知賊在前途。不能相告。若地方官。則賊所至之地。保正寨長均須立報。得以預備。此皆制勝之要。彌盜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