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3章 兵政十二塞防下(4)

上鎮守吐魯番領隊大臣寶公書

龔自珍

吾師禁近大官。出萬里之磧。統甲一旅。同朝者惜公。門下士爭慰公。某謂內廷少吾師一人。天子未闕於侍從。且翰林多不更於政。部閣又不足以老公之才。吾師感激報效。正在今日。故附區區所欲言者。以訊於隊下之吏。吐魯番故無領隊將也。自闢展移駐後。遂與四大城踠尾而五。自素賚璊襲爵後。南路無事。遂五十年矣。南路之民與準部異。性情懦直一異。面貌平正似內地兩異。其文字聲音易通曉三異。故天心之待之亦大與準夷異。我 高宗皇帝。豈樂於窮武以炫史乘哉。我 國家坐食數千城。何貪於準夷哉。實以準夷迫逐回人北徙而南。天愍回人之無辜。故開 高宗皇帝起之鄙邑。隸之天廷。出之幽谷。暴之白日。準夷又積狡為叛。其性惡自祖先而然。氣感於天。而怒觸於 帝。 高宗一天也。是故準噶爾故壤。若庫爾喀喇烏蘇。若爾巴哈台。若巴爾庫勒。若烏魯木齊。若伊犁。東路西路。無一廬一帳是阿魯台故種者。觀天之不慈不佑於準部。即知其不絕佑於回部。巨物不兩立。亦不兩仆。回部多古民。叢叢蝨蝨。漢世三十六城之孽裔。尚有存者。天存之。 高宗存之也。 高宗一天也。自波羅泥都霍集占助逆背德。 高宗始用兵於回。烏什之叛。乃再用兵於回。然而兩和卓木之罪。視準夷之達瓦齊阿睦爾薩納為閷。烏什之酋長罪。視兩和卓木為又閷。微大和卓木之殺阿敏道一事。地雖大。 高宗不欲取。民雖富。 高宗不欲臣。洎乎臣之取之。回國亡而種姓不亡。或一姓亡而姓不亡。阿渾伯克得翎頂以從滿州世臣之後。甚至如烏什之滅。 聖天子且未嘗如搜捕準夷例。故曰 高宗一天也。今之守回城者何如。曰。天天而已矣。天。 高宗而已矣。鄰國者。國之鑑也。吾師亦知烏什往事乎。素誠者。旗下役也。叨竊重寄。為領隊大臣。占回之婦女無算。笞殺其男亦無算。奪男女之金銀衣服亦無算。烏什殺素誠以叛。烏什之叛。 高宗且撻伐。且憐哀。 聖諭以用素誠自引咎。 御製詩時以激變為言。謂素誠死有餘罪。納世通卞塔海之誅也。非以失機也。以平日擾回也。明將軍阿將軍之出也。非為素城報仇也。以警回也。至聖至明。未嘗稍有偏護及好殺之意。嗣後各城相顧。自疑自怖。數十年來。上賴 朝廷德厚。下賴賢將軍賢大臣等明示胸肝。告以 天朝雖疆回地。斷無喜殺回人意。大臣皆奉公法。屯說戶演。賴以無事。今之守回城者何如。曰。令回人安益安信益信而已矣。信生信。不信生不信。不以駝羊視回男。不以禽雀待回女。回人皆內地人也。皆世僕也。回人老於禍福最老久。祭天而祈。拜佛而誓。寫而記之。刻刀而銘之。以烏什為恐。吐魯番為南路建首地。一王巋然。有僕三千戶。皆以吐魯番為望。恐之言曰。莫更為烏什矣。望之言曰。安得如吐魯番矣。故吐魯番安而四大城皆安。四大城安而天山南路舉安。天山南路安而非回之天山北路安。天山北路安而安西南路北路舉安。伊犁將軍無內顧之憂。蘭州總督無外顧之憂。如此則回部之紅銅常貢於法局。回部之大頭羊常充於天廚。吾師乃不媿為 高宗皇帝之臣僕。夫 高宗皇帝之臣僕。回長之所敬也。回民之所愛也。郭勒之神。達巴之靈。亦必福吾師矣。且吾師亦知準噶爾部之所由屠滅無遺種乎。

某又有說。始噶爾丹入居喀爾喀賽因諾顏部。超勇親王未稱賽因諾顏汗時不過北陲一嗜肉之獸。不但東南不近札薩克。東不近牧廠。而且以西論。并不有後來準部全地。亡何漸念貪。漸念忿。入寇赤臣土謝兩汗。兩汗亦有邊竟細夫。不勝而入控 聖祖。我 聖祖乃奮天威。三起而三逐之。每一次之入。必深於前次。聖祖之創懲之。亦嚴於前次。卒至噶爾丹棄地西走而死。謂可以集矣。不幸而其兄子能收舊人。又不幸而其族收其西竟地。又不幸而輾轉強大。不北噬而西嗥也。逐回部。擾青海。直西藏。鄰俄羅斯。我 朝一祖二宗。三世西顧。龍顏焦勞。幸而其國篡弒相繼。幸而三策凌來歸。幸而阿睦爾薩納來歸。謂可以集矣。詎知幸者皆不幸之伏。不幸者又幸之伏。幸不幸凡幾相迸激。而遂致我 高宗皇帝之大怒。 帝怒於上。將帥怒於下。自天而下。自地而上。大蹂大膊。千里一赤。睢盱之鬼。浴血之魂。萬億成。泰岱不籙。天帝不直。何為而至是哉。彼回部者亦有經卷。亦談因果。試召阿渾而問之。因何其細。果何其大。抑造因之時能豫知果之至如是哉。是故今日守回之大臣。惟當敬謹率屬。以導回王。回民刻刻念念知忠知孝。愛惜翎頂。愛惜衣食。唪誦經典。耕者毋出屯以墾。牧者毋越圈而刈。上毋虐下。下毋藐上。防亂於極微。積福於無形。則可謂仰體上天好生之德。乃亦毋負 高宗用兵之意者哉。若夫議遷議設。撤屯編戶。盡地力以劑中國之民。則另有西域置行省議一卷。用厚白紙寫上塵覽。

科布多城圖說會典

科布多城。在京師西北。烏里雅蘇台城之西。參贊大臣治新土爾扈特二旗。在城西南。南臨烏隴古河。西與伊犁北路土爾扈特旗接。其西北為新和碩特旗。西臨青吉斯河。其東為札哈沁旗。西臨布爾干河。明阿特旗在城北。南臨阿拉克泊。其東為杜爾伯特左翼三旗。輝特下後旗。俱在烏布薩泊南。杜爾伯特左翼三旗。東南與札薩克圖汗部左翼左旗接。其北為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二旗。當阿爾泰泊南。東與烏里雅蘇台所屬唐努烏梁海接。其西南為杜爾伯特右翼十一旗。輝特下前旗。其南為額魯特旗。其西為阿爾泰烏梁海七旗。南皆依阿爾泰山。北與俄羅斯為界。哈屯河二源。東曰喀喇河。西曰噶老圖河。出阿爾泰烏梁海旗。北流合焉。為納爾噶河。東北流。西納鄂依滿河。哈集爾庫捫河。札爾滿河。達爾欽圖河。出其東南山。東納博羅布爾噶蘇河。博和錫克河。東北流亦來會。為哈屯河。經阿爾泰諾爾烏梁海旗。西納烏賴河。僧瑪爾達河。東納喀達林河。亨吉河。出其西。亨吉泊。南納喀拉瑚吉爾河。西流亦來會。又北入唐努烏梁海界。烏布薩泊。在杜爾伯特左翼旗北。西與北接唐努烏梁海界。喀喇奇拉河。克薩爾泊水。俱出杜爾伯特左翼旗。北流薩克里哈拉河。亦出杜爾伯特左翼旗。東流。俱瀦於烏布薩泊。阿爾泰泊。在阿爾泰諾爾烏梁海旗東北。綽爾齊河。沙克爾河。巴什庫斯河。阿斯巴圖河。俱出河爾泰諾爾烏梁海旗。合北流瀦焉。東納格吉河。西納巴哈齊里河。伊克齊里河。郭爾達爾河北流為阿爾泰泊。又西北入唐努烏梁海界。烏隴古河二源。東曰布爾干河。西曰青吉斯河。布爾干河。出新和碩特旗。北合喀喇圖泊水。南流。經札哈沁旗。東南流。青吉斯河。出新土爾扈特旗。北合哈拉泊水。西南流。合哈弼察克河。又東南。與布爾干河合。為烏隴古河。折西流。經阿爾泰烏梁海旗。瀦為赫薩爾巴什泊。札布噶河。自札薩克圖汗部西北流。東納空歸河。又西北會奇勒稽思泊。愛拉克泊水。西流。南合都爾根泊。喀喇泊水。經明阿特旗。匯於阿拉克泊。科布多河。出阿爾泰烏梁海旗。為索果克河。東流南合瑚爾噶泊。輝漢泊。和通泊水。東北流。西合噶斯河。折而東。南流。經輝特下前旗。杜爾伯特右翼旗。南合塔爾巴泊。託爾博泊水。北合烏里雅蘇圖河。根德克圖泊。戴舒爾泊水。遂名科布多河。東南流。經科布多城西。布彥圖河。出阿爾泰烏梁海旗。經額魯特旗。西北流來會。又東流。入阿拉克泊。額爾齊斯河。出新土爾扈特旗。數水合西流。北納蘇布圖河。齊蘭河。庫魯圖河。博爾集河。哈巴河。阿爾噶巴克河。納齊庫河。塔爾巴哈爾河。哈雅爾巴斯河。阿哈爾巴什河。哈柳圖河瀦為齋桑泊。接伊犁界。復自泊北流。仍名額爾齊斯河。西為布坤河。訥林河口。東納輝齊爾河。納林河。博羅爾河。布魯爾河。又北。入哈薩克界。阿爾泰山即金山。在科布多城之西。東至札薩克圖汗部。東北至烏里雅蘇台所屬唐努烏梁海。南至甘肅迪化州。及伊犁所屬北路土爾扈特游牧。西南至伊犁塔爾巴哈台城。西北至哈薩克。北至俄羅斯。

唐努烏梁海圖說會典

烏里雅蘇台所屬唐努烏梁海。在京師西北。烏里雅蘇台城之北。定邊左副將軍所屬烏梁海二十五佐領。其二佐領。在德勒格爾河東岸。南與三音諾顏部中末旗接。東與土謝圖汗部右翼右末次旗接。其二佐領。在庫蘇古爾泊東北。其四佐領。當貝克穆河折西流處。其三佐領。當謨和爾阿拉河源。其四佐領。當噶哈爾河源。俱北與俄羅斯為界。其十佐領。在西北。跨阿爾泰河。阿穆哈河。亦與俄羅斯為界。札薩克圖汗部所屬烏梁海五佐領。其一佐領。在庫蘇古爾泊北。其一佐領。在德勒格爾河西岸。南與札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左旗接。其一佐領。北臨貝克穆河。西與南俱臨華克穆河。其一佐領。在謨什克河西。其一佐領。當札庫爾河源。三音諾顏部所屬烏梁海十三佐領。俱南依鄂爾噶汗山。西與科布多所屬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二旗接。北與俄羅斯為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門徒所屬烏梁海三佐領。在陶託泊北。西臨華克穆河。北與俄羅斯為界。特斯河。自札薩克圖汗部西流入界。北納額爾遜河。搭爾拉克欽河。薩木噶勒戴河。烏里雅蘇圖河。固爾班錫博里克河。瀦為泊。哈拉泊。在唐努山西南。南流為和賴河。折西流北納額爾河。德布色爾河。亦瀦於泊。特里河。伊爾河。博爾河。札爾河。齊塔濟河。皆出其北山中。南流亦匯焉。為烏布薩泊。南與西接科布多界。大克穆河二源曰華克穆河。貝克穆河。華克穆河。出託羅斯嶺。南流。東納陶託泊水。折西流。南納布斯河。特里泊水。哈爾吉河。哈拉穆楞河。北納多集瑪河。復折北流。與貝克穆河會。貝克穆河。出華克穆河源之西。亦南流。為伯魯克泊。折西流。南納博爾魯克河。庫克穆河。北納阿薩斯河。哈彥薩拉克穆河。鄂克穆河。伊博克河。與華克穆河會。曰大克穆河。又西流。南納謨什克河。巴拉克河。謨和爾阿拉河。察漢阿拉爾河。札庫爾河。北納鄂克河。烏蘭烏蘇河。額錫穆河。特穆爾烏蘇河。克穆齊克河。出其西山。南納巴爾魯克河。集爾噶瑚河。札達克河。北納阿克河。東流。亦來會。復折北流入俄羅斯界。德勒格爾河。出唐努山東南。東流踰卡倫。又東南流。西納伊克河。羅河。入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界。託爾和里克河。出德勒格爾河源之東。亦東南流。入札薩克圖汗部界。額赫河上源為庫蘇克爾泊。伊克杭哈河。納林杭哈河。哈拉錫爾河。納林和羅河。俱出穆遜山南麓。南流瀦焉。復自泊東南流。南北合數水。庫克陀羅河。達爾沁圖河。鄂依拉噶河。阿拉渾博勒爾河。俱出卡倫外。南流。折東南。亦來會。又東南入喀爾喀土謝圖汗部界。哈屯河。自科布多北流入界。阿爾泰河。亦自科布多西北流來會。又西北。入俄羅斯界。阿努河。出鄂爾噶汗山。北流。東納察罕米哈河。西納阿穆哈河。又北入俄羅斯界。蘇特泊。在鄂爾噶汗山南。唐努山。在唐努烏梁海南。託羅斯嶺。在東北。其南為穆遜山。鄂爾噶汗山。在西北。東南至土謝圖汗部。南至三音諾顏部。及札薩克圖汗部。西南至科布多。北至俄羅斯。

記新疆邊防二則

紀昀

伊犁城中無井。皆出汲於河。一佐領曰。戈壁皆積沙無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樹。苟其下無水。樹安得活。及拔木就根下鑿井。果皆得泉。特汲須修綆耳。如古稱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謬。後烏魯木齊築城時。鑒伊犁之無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然或雪消水漲。則南門為之不開。又北山支麓。逼近譙樓。登岡頂關帝祠戲樓。則城中微皆見。巴公彥弼鎮守時。參將海起雲。請於山麓堅築小堡。為犄角之勢。巴公曰。汝但能野戰。殊不知兵。北山雖俯瞰城中。然敵或結柵。可築臺仰擊。火性炎上。勢便而利。地勢逼近。取準亦不難。彼決不能屯聚也。如築小堡于上。兵多則地狹不能容。兵少則力弱不能守。為敵所據。反資以保障矣。諸將莫不歎服。因記伊犁鑿井事。并附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