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肺开窍于鼻,阳明胃脉,亦挟鼻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经》曰:天气通于肺。若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皆清气也。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升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出于鼻而为臭,谓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则生发之气弱,而营运之气不能上升,乃邪塞空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治法宜养胃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则通矣。然《难经》云:心主五臭,肺主诸气。鼻者,肺窍也。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若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以不闻香臭矣。《经》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鼻为不之利也。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胃气,使心肺之气,得以交通,则鼻利而香臭闻矣。

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烁脑,而液下渗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此肾虚之症也。《经》曰:脑渗为涕。又曰:胆移热于脑。《原病式》曰:如以火烁金,热极则反化为水。然究其原,必肾阴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浊为涕,津液为之逆流矣。于是肾肝愈虚,有升无降,有阳无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此最宜戒怒以养阳,绝欲以养阴,断爆炙,远酒面,以防作热,然后假之良医,滋肾清肺为君,开郁顺气为臣,补阴养血为佐,俾火息金清,降令肾行,气畅郁分,清窍无壅,阳开阴阖,相根据相附,脏腑各司乃藏,自换以培其根,药饵以却其病。问有可愈者,苟或骄恣不慎,或误投凉药,虽仓扁不能使其长生矣。

鼻为呼吸之门户,热气蒸于外则为肺风赤鼻,不独因于酒也。热气至于内,则为息肉鼻疮,故 肉者,上焦积热,郁塞而生也。

凡鼻头白者,血亡出。赤者,血热也。盖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中,一身之血,运至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若血亡无以运,则色白而不荣,血热而沸腾,则独红而且赤,盖肺之为脏,其位高,其体脆,性畏寒,又恶热,故多酒之人,酒气熏蒸,则为鼻准赤,得热愈红,热血得冷则凝,污而不行,故色紫黑。其治之法,亡血者,温补之;热血者,清利之;寒凝者,化滞生新,四物汤加酒芩、酒红花之类;气弱者,更加(酒浸)黄 以运之,其酒 鼻,治法亦然也。久患鼻浓涕极臭者,即名脑漏。气虚者,补中益气汤。阴虚者,麦味地黄汤。

菖蒲散

治鼻内窒塞不能,不得喘息。

菖蒲 皂角(等分) 为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仰卧片时。

治鼻不闻香臭,多年不愈者,皆效。

用生葱分作三段,早用葱白,午用中段,晚用葱未段,塞入鼻中,令气透方效。

济世方

治鼻 肉。盖 肉因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故宜兼治其本。

蝴蝶矾(二钱) 细辛(一钱) 白芷(五分) 为末,以旧绵裹药,纳鼻中,频频换之。

鼻中生肉赘,臭不可言,痛不可摇,以白矾加 砂少许,吹上化水而消,内服清湿热之药。

肺风红鼻方

枇杷叶(去毛,蜜制,四两) 连翘(二两,去实) 栀子(四两,童便炙炒黑色)玄参(酒浸一宿,焙干) 桑白皮(一两,去粗皮,蜜制)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甘草汤下,再用后敷药。

雄黄(五分) 麝香(一分) 明矾(一钱) 半夏(二钱) 硫黄(一钱) 共为细末,清晨用水调搽,临睡根据些,饮淡酒,能戒酒更妙。

鼻渊神方

茄花(阴干) 赤小豆(各等分) 共为细末,吹之,不三次而愈。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辛荑仁 苍耳子 香白芷 薄荷叶 为末,每服二钱,葱茶清,食远调下。

鼻衄不止,用乳发烧灰存性,细研水服,并吹鼻中。又方,用白芨末,新汲水调服。

又法,用湿纸数十层,安顶中,以火熨之,纸干立止。又法,以线扎中指中节,左孔出血,扎左指,右孔扎右,两孔出,俱扎。

芎犀丸

治鼻流涕不止,鼻塞头痛。见前头风门。

儿科舌病

重舌者,心脾有病也。盖心候于舌,而主血,然脾脉络于舌下,火土又子母也。有热即与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而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微短小色异,亦宜针刺。如至生着颊里及上 者,即名重 。若着齿龈者,即名重龈。

木舌者,因脏腑壅滞,心脾积热,其气上冲,是以舌肿尖大,塞满口中。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舌根乃损,长成语言不正。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然舌病固属心脾,但肝脉亦络舌本,故伤寒邪传厥阴,则舌卷囊缩,概可见矣。

弄舌者,是脾脏小热,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过用凉药,即有饮水者,亦脾虚津液不足耳。若于大病之末,而弄舌者,凶。凡出长而收缓者,名曰舒。微露即收,舌干肿涩者,名曰弄。若舌上无故出血者,名曰舌衄。总心脾热症也。

一捻金散

治鹅口口疮。

雄黄(三钱) 硼砂(一分) 龙脑(少许) 甘草(五分) 为末,干掺患处。或用蜜调拣。

青液散

治鹅口重舌,口疮垂痈。

龙脑(一分) 青黛 朴硝(各一钱) 一方有牛黄,为末,蜜调,用鹅翎敷上少许。

天南星散

治重 重龈。

天南星,生,去皮、脐,为极细末,用醋调涂脚心,男左女右。浓皮纸贴,如干时,再用醋润。

麦门冬散

治胃中客热,口气作臭,齿龈痛肿。

人参(一钱) 赤茯苓 麦门冬 天门冬 生地 熟地 白茅根(去皮,各二两) 水煎服。

当归连翘汤

治心脾有热,重舌木舌。

当归尾(三钱) 连翘(三钱) 川白芷(二钱) 大黄(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千金方

治舌肿。用黄柏以竹沥浸一宿,点舌上。

一方治舌退场门数寸,以冰片为末,敷愈。

消毒犀角饮

治内蕴邪热,咽膈不利,重舌木舌,一切热毒等症。

鼠粘子(四钱,微炒) 荆芥 甘草 黄芩(各一钱) 防风 犀角(各五分) 水煎服。

黑参丸

治口舌生疮。

玄参 麦冬 天冬(各等分) 为末,蜜丸,绵裹,噙化咽津。

儿科喉病

咽喉者,一身之总要,水谷之道路也。若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不散,发为咽喉之疾,或内生疮,状如肉腐,窒塞不通,吐咽不下。如单肉娥、双肉娥,及腮肿胀,甚者内外皆肿,上攻头面,治宜先吐风痰,以遁咽膈,然后解热毒,清肺胃,迟则不救。其单双肉娥,可针即针,有不可针者,亦用吹点劫药,吐去风痰,以图捷效,次服煎剂,盖急症难于久待也。 腮肿胀者,重则瓷锋刺去恶血,轻则或涂或点,次投汤剂,散风清热解毒消痰自愈也。

喉痹者,即缠喉风类也。其候面赤气粗,咽喉肿闭,乃蓄热生风,积聚毒痰而作。甚者,内壅肉瘤一块,气闭不通。若至鼻面青黑,寒噎头低,痰胶声锯者不治。更有脏寒,亦能令人咽闭,而吞吐不利者,盖诸症下寒过极,则上热反盛,不独此也。其候与前论娥症相近,而治法不能无异,大抵无形肿闭者,为痹,有形肿痛者,即是娥耳。先吐风痰者,急则治其标也。后解热毒者,缓则治其本也。至于上热下寒者,用热药食前冷服之,不可误服凉药也。

牛蒡子汤

治喉痹。

牛蒡子 玄参 升脉 桔梗 犀角 黄芩 木通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化毒汤

解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桔梗(一钱五分) 薄荷 荆芥 甘草 山豆根(各一钱五分,俱焙,为末) 牙硝 硼砂朴硝 雄黄 朱砂(各一钱,俱不见火,研为细末) 和匀,干敷舌上,或温浓茶调搽少,咽下亦可。

雄黄解毒散

治痰热上攻,缠喉喉痹,双鹅肿痛,汤药不下,咽痛颏肿,用此吐之。

雄黄(一两) 巴豆(去油,十四个) 郁金(一钱) 为末,醋糊丸。如黍米大,热茶清下七丸至十丸,吐出顽涎即苏。如口噤,以物挖开灌之,缠喉急痹,缓治而死。雄黄能破结气,郁金能散恶血,巴豆能下稠涎,下咽无不活着。

又方治喉痹。

用陈年霜梅,入蜒蚰令化,每患喉痹等症,用梅噙于口中,神效。

方脉喉病合参

《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少阴君火也。一阳,少阳相火也。手少阴心脉挟咽,足少阴肾脉循喉咙,其人膈间素有痰涎,或因饮酒过度,或因忿怒失常,或因房室不节。盖饮酒过度,胃火动也,富贵者,多犯之。忿怒失常,肝火动也,妇人多犯之。房室不节,肾火动也,男子多犯之。火动痰上,而痰热潘灼,壅塞咽隘之间,痰者,火之本,火者,痰之标,火性急速,所以内外肿痛,水浆不入,乃外症之最危者。治疗之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用丸散以吐痰散热;治本用汤药以降火补虚。奈何治者?但云治脾肺火,而未云降肝肾火也。必须以《内经》从治之法,切不可骤用寒凉,盖促其危耳。故实火须用正治,虚火须用从治,须分明白,不可少误。

咽与喉,会厌与舌,四者同在一门,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纳食,故咽气近于地:会厌管乎上,以主开辟。掩其气喉,令水谷能进食喉而不错,四者,交相为用,关一则饮食废而死矣。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及嗌痛者,为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谓咽喉诸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嗌即咽之低处。

咽在后主食,喉在前主气。十二经中,唯足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经,皆内循咽喉,尽得以病之,而统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气,属肺金,变动为燥,燥则涩而闭。咽主地气,属脾土,变动为湿,湿则肿而胀,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气血结聚,咽喉肿达于外,麻痒且痛,为缠喉风。肿于两旁为喉痹,其单蛾双蛾,水舌舌胀,缠喉风,走马喉风,病同于火,故不分也。惟缠喉走马,杀人最速,子和曰: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内经》“火郁发之”,发谓发汗,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喉痹多属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肺绝喉闭,其脉浮散而微细,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者,此为肺绝之候,宜速用人参汤调入竹沥姜汁服之。若早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三四,迟则十不救一。缠喉风亦属痰热,谓其咽喉里外皆肿者是也。亦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喉闭者,取山豆根汁,含咽即开,有药不能进者,急取病患两臂捋数十次,便血聚大指上,以发绳扎住拇指,针刺指甲缝边出血,如放沙一般,左右手皆然,其喉即宽。咽疮喉痛,多属虚热、血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虚者,八味加牛膝,五味子煎与食前冷服。实者,黄连、荆芥、薄荷、姜汁硝蜜噙化。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甲玄参。有方,用茜草一两,作一服者,以其能降血中之火也。有咽痛而诸药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条红线如发,悬一黑泡,大如樱珠,垂挂到咽门而止,难用深取,宜用土牛膝根,(即鼓槌草,)独条直而肥大者,捣碎入好醋三五滴,同研取汁,滴入鼻中二三点,即系断珠破,吐出瘀血立安。痰结块在喉中,如梗状者,梅核气也,宜噙化丸。阴虚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疮名肺花疮,坎离加玄参甘桔,不可用冰片吹药。

恐辛散疮转溃也。

喉与咽不同,喉者,脘呼吸之门户,主出而不纳。咽者,胃脘。谷之道路,主纳而不出。盖喉咽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紧关橐禽也。《经》曰:足少阴所生病者,口渴,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素问》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纳食。又曰:足少阴之络,循喉咙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阴之病,但有寒热虚实之分,少阴之火,直如奔马逆冲于上,到此咽喉紧锁处,气郁结而不得舒、故或肿或痛也,其症必内热口干而赤,痰涎涌上,尺脉必数而无力,盖缘肾水亏损,相火无制而然。须用六味地黄麦冬五味大剂,作汤服之。又有色欲过度,元阳损亏,无根之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者,须八味肾气丸大剂,煎成冰冷与饮,引火归源,庶几可救。此论阴虚咽痛者,如此治法,正褚氏所谓上病疗下也,其间有乳鹅缠喉,二名不同,肿于咽两旁者为双鹅,易治。肿于一边者为单鹅,难治。如有恶寒表症,用荆防败毒散散之。不恶寒而无表症者,惟为辛凉清利,外用鹅翎蘸米醋搅喉中,去尽痰涎,复以鹅翎探吐之。令着实一咯,咯破鹅中紫血即溃,或紫金锭磨下即安,慎勿轻用刀针。古方有用巴豆油染纸作燃子,点火吹灭,以烟熏鼻中,实时口鼻流涎,牙关自开,再用此搐患处即愈。

有阴气大虚,虚火无制、孤阳飞越,客于咽喉,遂成咽痛者,脉必浮大,重取必涩,去死为近,宜人参一味浓煎,细细饮之。如作实症,用以清降之药,祸在反掌。

(愚见人参必同童便制附子同煎,温和食前顿服,则监制虚火下归乃愈。如单用人参细细饮之,恐浮火益炽,亦非稳当。)奈世人但知热咽痛,不知有寒咽痛也。

《经》曰: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咽痛颌肿。陈藏器用附子去皮、脐,炮,炙,切叶,以蜜涂炙,令蜜入内,噙咽其津,甘味尽更易之。仲景云: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而赤咽痛,以通脉四逆汤。又曰:冬月伏寒,在于肾经,发则咽痛下利,附子汤温其经则愈。又有司天运气,其年乡村相染。若恶寒者,多是暴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之剂点喉,反使阳郁不伸。又忌:硝黄等寒剂下之,反使阳陷入里,祸不旋踵,须用表散。若甘桔汤之类,东垣曰夏伤寒伏于肾,少阴之经,多咽痛者名肾伤寒也,宜热药冷冻饮料之。

又有喉间作痛,溃烂久而不愈,此必杨梅疮毒,须以萆 汤为主,随症佐以别药。

甘桔汤

治少阴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