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注〕或有而無之,或有而一之,或分而齊之,故謂三也。此三者,雖有盡與不盡,然俱能無是非於胸中,故謂之公族。

〔疏〕三者,謂以無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屍是也。於一體之中而起此三異,猶如楚家於一姓之上分為三#45族。

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

〔注〕此四者雖公族,然已非一,則向之三者已復差之。

〔疏〕昭屈景,楚之公族三姓。昔屈原為三閒大夫,掌三族三姓,即斯是也。此中文略,故直言昭景。王孫公子,長大加冠,故著衣而戴冠也。各有品秩,咸往職官,因官賜姓,故甲第氏族也。功績既著,封之茅土,枝派分流,故非一也。猶如一道之中,分為有無生死,種類不同,名實各有異,故引其族內譬也。

有生,贓也,

〔注〕直聚氣也。

〔疏〕默,疵也。無有此形質而謂之生者,直是聚氣成疵贓,非所貴者也。

披然曰移是。

〔注〕既披然而有分,則各是其所是矣。是無常在,故曰移。

〔疏〕披,分散也。天道無彼我而物有#46是非,是非不定,故分散移徙而不常也。其移是之狀,列在下文。

嘗言移是,非所言也。

〔注〕所是之移,已著於言前矣。

〔疏〕理形是非,故或言耳。然是非之移,非忠言也。

雖然,不可知者也。

〔注〕不言其移,則其移不可知,故試言也。

〔疏〕雖復是非不由於言,而非言無以知是非,故試言是非,一遣於是非。名不寄言,則不知是非之無是非也。

臘者之有勝肢,可散而不可散也;

〔注〕物各有用。

〔疏〕臘者,大祭也。肌,生百葉也。賅,備也,亦言是牛琥也。臘祭之時,牲牢甚備,至於四枝五藏,並皆陳設。祭事既訖,方復散之,則以散為是;若是祭未了,則不合散,則以散為不是。是知是與不是,移是無常。

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期偃#47焉,

〔注〕偃,謂屏廁。

〔疏〕偃,屏廁也。祭事既竟,齋官與飲,施設餘砟屋室之中,觀看周旋於寢廟之內。飲食既久,應須便僻,故往囿團而便尿也。飲食則以寢廟為是,便尿則以囿國為是,是非無常,竟何定乎?臘者明聚散無怛,觀室顯處所不定,俱無是非也。

為是舉移是。

〔注〕寢廟則以饗燕,屏廁則以偃溲#48;當其偃波,則寢廟之是移於屏廁矣。故是非之移,一彼一此,誰能常之。故至人因而乘之則均耳。

請常言移是。是以生為本,

〔注〕物之變化,無時非生,生則所在皆本也。

〔疏〕夫悲忘生死者,則無是無非者也,祇為滯生,所以執是也。鈴能遣生,是將安寄?故知移是以生為本。

以知為師,

〔注〕所知雖異,而各師其知。

因以乘是非;

〔注〕乘是非者,無是非也。

〔疏〕因其師知之心,心乘是非之用,豈知師知者顛倒是非者無是非乎。

果有名實,

〔注〕物之名實,果各自有。

〔疏〕夫物云云,悉皆虛幻,芻狗萬像,名實何於#49。倒置之徒,謂次定有此名實也。

因以己為質;

〔注〕質,主也。物各謂己是,足#50以為是非之主。

〔疏〕質,主也。妄執名實,遂用己為名實之主而競是非也。

使人以為己節,

〔注〕人皆謂己是,故莫通。

〔疏〕節者,至操也。既迷名實,又滯是非,遂使無識之人,堅執虛名以為節操也。

因以死償節。

〔注〕當其所守,非真#51脫也。

〔疏〕守是非以成志操,慇乎不技,期死執之也。

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愚,以徹為名,以窮為辱。

〔注〕不能隨所遇而安之。

〔疏〕以炫耀為智,晦進為愚,通徹為.榮名,窮塞為恥辱,若然者,豈能一窮通榮辱乎。

移是,今#52之人也,

〔注〕玄古之人,無是無非,何移之有。

〔疏〕夫固執名實,移滯是非,澆季浮偽,今世之人也,豈上古淳和質樸之士乎。

是蜩與鶯鳩同於同也。

〔注〕同共是其所同。

〔疏〕蜩膏二蟲,以蓬蒿為是。二蟲同是,未為通見,移是之人,斯以類也。蜩同於鳩,鳩同於蜩,故曰同於同也。

踞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驚,

〔注〕稱己脫誤以謝之。

〔疏〕跟,蹋也,履也。履蹋市崖之人不相識者之節腳,即謝云,己傲慢放縱錯雜誤而然,非故為也者。

兄則以嫗,

〔注〕言嫗翎之,無所辭謝。

〔疏〕蹋著兄弟之足,則嫗翎而憐之,不以言愧。

大親則已矣。

〔注〕明恕素足。

〔疏〕若父蹋子足,則默#53然而已,不復辭費。故知言辭往來,虛#54偽不實。

故曰,至禮有不人,

〔注〕不人者,視人若己。視人若已則不相辭謝,斯乃禮之至也。

〔疏〕自彼兩志,視人若己,不允人者己外,何辭謝之有乎。斯至禮也。

至義不物,

〔注〕各得其宜,則物皆我也。

〔疏〕物我雙遣,妙得其宜,不卻我外有物,何裁#55非之有。斯至義。

至知不謀,

〔注〕謀而後,知非自然知。

〔疏〕率性而照,非謀謨而智,斯至智也。

至仁無親,

〔注〕譬之五藏,未曾相親,而仁已至矣。

〔疏〕方之手足,更相御用,無心相為,而相濟之功成矣,豈有親愛於其問哉。

至信辟金。

〔注〕金玉者,小信之質耳,至信則除矣。

〔疏〕辟,除也。金玉者,信之質耳,至信則棄除之矣。

徹志之勃,解心之謬#56,去德之累,達道之塞。

〔疏〕徹,毀也。勃,亂也。繆,繫縛也。此略標名,下具顯釋也。

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

〔疏〕榮貴,富贍、高顯、尊嚴、聲名、利祿,六者亂情志之具也。

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

[疏〕容貌、變動、顏色、辭理、氣調、情意,六者綢繆繫縛心靈者也。亦有作謬字者,解心之謬妄也。

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

〔疏〕憎惡、愛欲、欣喜、志怒、悲哀、歡樂,六者德家之息累也。

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

〔疏〕去拾、從就、責取、施與、知慮、彼能,六者蔽真道也。

此四六者不盪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注〕盪,動也。

〔疏〕四六之病,不動盪於胸中,則心神平正,正則安靜,靜則照明,明則虛通,虛則恬淡無為,應物而無不窮也。

道者,德之欽也;

〔疏〕道是所脩之法,德是臨人之法。重人輕法,故欽仰於道。

生#57者,德之光也;

〔疏〕天地之大德日生,故生化萬物者,盛德之光華也。

性者,生之質也。

〔疏〕質,本也。自然之性者,是稟生之本也。

性之動,謂之為;

〔注〕峽性自動,故稱為耳;此乃真為,非有為也。

〔疏〕率性而動,分內而為,為而無為,非有為也。

為之偽,謂之失。

〔疏〕感物而動,性之欲#58偽情,分外有為,謂之喪道也。

知者,接也;知者,謨也;

〔疏〕夫交接前物,謀模情事,故謂之知也。

知者之所不知,猶睨也。

〔注〕夫目之能視,非知視而親也;不知視而視,不知知而知耳,所以為自然。若知而後為,則知偽也。

〔疏〕睨,視也。夫目之張視也,不知所以視而視,視有明暗。心之能知,不知所以知而知,而知有深淺。目不能視而不可彊視,心不能知而不可彊知,若有分限,故猶如睨也。

動以不得已之謂德,

〔注〕若得已而動,則為彊動者,所以失也。

〔疏〕夫迫而後動,和而不習,不得已而用之,可謂盛德也。

動無非我之謂治,

〔注〕動而效彼則亂。

〔疏〕率性而動,不拾我效物,合於正理,故不亂。

名相反而實相順也。

〔牌〕有彼我之洛,故反;各#59得其實,則視。

〔疏〕有彼我是非之名,故相反;無彼我是非之實,故實相順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

〔注〕善中則善取譽矣,理常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