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注〕夫心之所安,則危不能危;意無不適,故苦不能苦也。

〔疏〕至德者,謂得至道之人也。雖復和光混世,處俗同塵,而不為四序所侵,不為三災所害,既得之於內,故外不能賊。此明解道之可貴也。

非謂其薄之也,

〔注〕雖心所安,亦不使犯之。

〔疏〕薄,輕也。所以水火不侵,禽獸不害者,惟心所安,則傷不能傷也,既不違避亦不輕犯之也。

言察乎安危,

〔注〕知其不可逃也。

〔疏〕所以傷所不能傷者,正言審察乎安危,順之而不可逃,處之而常適也。

寧於禍福,

〔注〕安乎命之所遇。

〔疏〕寧,安也。禍,窮塞也。福,通達也。至德之人,唯變所適,體窮通之有命,達禍福之無門,故所樂非窮通,而所遇常安也。

謹於去就,

〔注〕審去就之非己。

〔疏〕饉去就之無定,審取拾之有時,雖復順物遷移,而怛居至當者。

莫之能害也。

〔注〕不以害為害,故莫之能害。

〔疏〕一於安危,冥於禍福,與化俱往,故物莫能傷。此總結以前無害之義。

故曰,天在內,人在外,

〔注〕天然在內,而天然之所順者在外,故《大宗師》曰,知天人之所為者至矣,明內外之分皆非為也。

〔疏〕天然之性,報之內心;人事所須涉乎外述,皆非為也。任之自然,故物莫之害矣。

德在乎天。

〔注〕恣人任知,則流蕩失素也。

〔疏〕至德之美,在乎天然,若恣人任知,則流蕩天性。

知天#32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

〔注〕此天然之知,自行而不出乎分也,故雖行於外,而常本乎天而位乎得矣。

〔疏〕此真知也。位,居處也。運真知而行於世,雖涉於物千變萬化,而怛以自然為本,居於虛極而不喪其性,動而寂者也。

鏑跼而屈伸,

〔注〕與機會相應者,有斯變也。

〔疏〕堉躡,進退不定之貌也。至人應世,隨物汙隆,或屈或伸,曾無定執,趣人冥會,以逗機宜。

反要而語極。

〔注〕知雖落天地,事雖核萬物,而常不失其要極,故天人之道全也。

〔疏〕雖復混邇人間而心怛凝靜,常居樞要而反本還源。所有語言,皆發乎虛極,動不乖寂,語不乖默也。

曰:何謂天?何謂人?

〔疏〕何伯未達玄妙,更起此疑,問天人之道,庶希後答也。

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

〔注〕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馬乎?服牛乘馬,可不穿落之乎?牛馬不辭穿落者,天命之固當也。苟當乎天命,則雖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

〔疏〕夫牛馬稟於天,自有四腳,非關人事,故謂天。羈勒馬頭,貫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謂之人。然牛鼻可穿,馬首可絡,不知其爾,莫辮所由,事雖寄乎人情,理終歸乎造物。欲顯天人之一道,故託牛馬之二獸也。

故曰,無以人減天,

〔注〕穿落之可也,若乃走作過分,羅步失節,則天理滅矣。

〔疏〕夫因自然而加人事,則羈絡之可也。若乃穿馬絡牛,乖於造化,可謂逐人情之矯偽,滅天理之自然。

無以故滅命,

〔注〕不因其自為而故為之者,命其安在乎。

〔疏〕夫率性乃動,動不過分,則千里可致而天命全矣。若乃以駑勵驥而驅馳失節,斯則以人情事故毀滅天理,危亡旦夕,命其安在乎。豈唯馬牛,萬物皆爾。

無以得殉名。

〔注〕所得有常分,殉名則過也。

〔疏〕夫右之可殉者無涯,性之所得者有限,若以有限之得殉無涯之名,則天理滅而性命喪矣。

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注〕真在性分之內。

〔疏〕夫愚智夭壽,窮通榮辱,稟之自然,各有其分。唯當饉固守持,不逐於物,得於分內而不喪於道者,謂反本還源,復於真性者也。此一句總結前玄妙之理也。

夔憐炫,炫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合。

〔疏〕憐是愛尚之名。夔是一足之獸,其形如鼓,足似人腳,而迴踵向前也。《山海經》云,東海之內,有流波之山,其山有獸,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而行,聲音如雷,名之日夔。昔黃帝伐蚩尤,以夔皮冒鼓,聲聞五百里也。玆,百足蟲也,夔則以少企多,故憐玆;蚊則以有羨無,故憐蛇;蛇則以小企大,故憐風風;則以閤慕明,故憐目;目則以外慕內,故憐心。欲明天地萬物,皆稟自然,明閤有無,無勞企羨,放而任之,自合玄道。倒置之徒,妄心希慕,故舉夔等之贏事,以明天機之妙理。又解:憐,哀愍也。夔以一足跳躑,憐玆眾足之煩勞,玆以有足而安行,哀蛇無足而辛苦;蛇有形而適樂,愍風無質而冥昧;風以飄飄而自在,憐目域形而滯著;目以在外而明顯,憐心處內而閤塞。欲明物情顛倒,妄起哀憐,故託夔絃以救其病者也。

夔謂玆曰:吾以一足路綽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

〔疏〕堪綽,跳躑也。我以一足跳躑,快樂而行,天下簡易,無如我者。今子驅馳萬足,豈不劬勞?如何受生獨異於物?發此疑問,庶顯天機也。

炫曰:不然。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今子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

〔疏〕夫唾而噴者,實無心於大小,而大小之質自分,故大者中珠璣,小者如濛霧,散雜而下,其數難舉。今玆之眾足,乃是天然機關,運動而行,不知所以,無心自張,有同噴唾。夔以人情起問,蚊以天機直答,爻然之理,於此自明。

炫謂蛇曰:吾以眾足而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

〔疏〕玆以眾足而遲,蛇以無足而速,然遲速有無,稟之造化。欲明斯理,故設此疑問。

蛇曰:夫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注〕物之生也,非知生而生也#33,則生之行也,豈知行而行哉。故#34足不知所以行,目不知所以見,心不知所以知,悅然而自得矣。遲速之節,聰明之鑒,或能或否,皆非我也。而或者因欲有其身而矜其能,所以逆其天機而蕩其神器也。至人知天機之不可易也,故損聰明,棄知慮,縱然忘其為而任其自動,故萬物無動而不逍遙也。

〔疏〕天然機關,有此動用,遲速有無,不可改易。無心任運,何用足哉。

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一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無有,何也?

〔疏〕脅,肋也。蓬蓬,風聲也,亦塵動貌也。蛇既無足,故行鈴動於脊脅也。似,像也。蛇雖無足,而有形像,風無形像,而鼓動無方,自北祖南,擊揚淇海,無形有力。竊有所疑,故陳此問,庶聞後答也。

風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踏我亦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輩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聖人能之。

〔注〕恣其天機無所與爭,斯小不勝者也#35。然乘萬物御群才之所為,使群才各自得,萬物各自為,則天下莫不#36逍遙矣,此乃#37聖人所以為大勝也。

〔疏〕風雖自北祖南,擊揚淇海,然人以手指橋於風,風即不能折指,以腳增踏於風,風亦不能折腳,此小不勝也。然而飄風卒起,羊角乍騰,則大廈為之飛揚,樑社以之摧折,此大勝也,譬達觀之士,穢述揚波,混愚智於群小之問,泯是非於囂塵之內,此眾小不勝也。而亭毒蒼生,造化區宇,周二儀之覆載,等三光之照燭此大勝也。非下凡之所解,唯聖人獨能之。增亦有作繒字者,繒,籍蓋#38也。今不用此解也。

孔子遊於匡,宋人圍之數市,而絃歌不輾。

〔疏〕輟,止也。宋當為衛,字之誤也。匡,衛邑也。孔子自魯適衛,路經匡邑,而陽虎曾侵暴匡人,孔子貌似陽虎。又孔子弟子顏剋,與陽虎同暴匡邑,剋時復與孔子為御。匡人既見孔子貌似陽虎,復見顏剋為御,謂孔子是陽虎重來,所以興兵圍繞。孔子達窮通之命,故絃歌不止也。

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

〔疏〕娛,樂也。匡人既圍,理須憂懼,而絃歌不止,何故如斯?不達聖情,故起此問。本亦有作虞字者,虞,愛也。怪夫子憂虞而絃歌不止。

孔子曰:來。吾語汝。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39,時也。

〔注〕將明時命之固當,故寄之求諱。

〔疏〕諱,忌也,拒也。窮,否塞也。通,泰達也。夫子命仲由來,語其至理云:我忌於窮困,而不獲免者,豈非天命也。求通亦久,而不能得者,不通明時也。夫時命者,其來不可拒,其去不可留,故安而任之,無往不適也。夫子欲顯明斯理,故寄之窮諱,而實無窮諱之也。

當堯舜#40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

〔注〕無為勞心於窮通之問。

〔疏〕夫生當堯舜之時,而天下太平,使人如器,恣其分內,故無窮塞。當桀紂之時,天下暴亂,物皆失性,故無通人。但時屬夷險,勢使之然,非關運知,有斯得失。

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二,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注〕情各有所安。

〔疏〕情有所安而忘其怖懼。此起譬也。

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注〕聖人則無所不安。

〔疏〕聖人知時命,達窮通,故勇敢於危險之中,而未始不安也。此合喻也。

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

〔注〕命非己制,故無所用其心也。夫安於命者,無往而非逍遙矣,故雖匡陳美里,無異於紫極問堂也。

〔疏〕處,安息也。制,分限也。告勁子路,令其安心。我稟天命,自有涯分,豈由人事所能制哉。

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疏〕無幾何,俄頃之時也。既知是宣尼,非關陽虎,故將帥甲士,前進拜辭,遜謝錯誤,解圍而退也。

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主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

〔疏〕姓公孫,名龍,趙人也。魏牟,魏之公子,懷道抱德,厭穢風塵。先王,堯舜禹湯之進也。仁義,五德之行也,孫龍稟性聰明,率才宏辯,著守白之論,以博辮知名,故能合異為同,離同為異;以可為不可,然為不然;難百氏之書皆困,窮眾口之辮咸屈。生於衰周,一時獨步,弟子孔穿之徒,祖而師之,擅名當世,莫與爭者,故日,矜此學問,達於至妙,忽逢莊子,猶若井蛙也。

今吾聞莊子之言,沱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

〔疏〕喙,口也。方,道也。孫龍雖善於言辮,而未體虛玄,是故聞莊子之言,忙焉怪其奇異,方覺己之學淺,始悟莊子語深。豈直議論不如,抑亦智力不逮。所以自緘其。更請益於魏牟。

公子牟隱桃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焰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鼇曰:吾樂與。吾#41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梵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駙;還奸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