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郊坰第三(3)
婴台山 在江右里。旁有铜斗山天马峰,下有石桥,龙溪之水出焉。又有鹫峰山,上有马面潭,岁旱祷雨于此。
磐石山 在江右里凤洋南。山巅有石,高数十寻。又一石叠其上,方如棋磐。每天欲雨,则去出,迥港绕其下。水出于衡山之龙溪,曲折三十六湾,合流而注于江。港口有石桥,又名石门。山南接湖林,北连濂山。山之巅,万仞壁立,不能容足,二石凌空,夹峙如门,故名。
双髻山 在合北里。从香炉峰逶迤而来,重峦叠嶂。上有龙潭,悬岩夹立,飞流七十丈。潭前石屏高丈许,东有锦屏、兜鍪,有笏石、动石。溪曰岊溪、浩溪、龙迳溪。《名胜志》:从浩溪涉上,有半练。又上,有石梁,水帘喷注其中,有白气如虹,随人叫呼而出,声止亦灭。自此而上,峭壁夹天,西有龙门水注下,可二十丈,广杀十之六,为第三龙潭,无径可上。就东石壁二百余步,至第二龙潭。两壁愈高,几及千尺,瀑正向西,日光射之,白练如带,飞下四五十丈,下注潭口,可二丈,深不可测。潭前旧有石屏,龙怒而碎之,自此峭壁直上如削。欲上第一潭,不可得。明董应举有《龙潭游记》。
百洞山 即八仙苦,在合北里。明万历间,里人董侍郎应举始开得之。《名胜志》:洞穴玲珑,明暗相授,旁通曲转,高下辅承。去仙岩左三百步,得洞十余,置青芝寺其上。以洞为门,纡曲千余步,下为半湫,四曲至藤阿,又四曲至受人岩。有门,一立一蹲,曰宛宛门;折而下,为翠帘洞。南为金刚石,东三曲为星窠,北为悬石洞,二石悬两崖间。历数级至石,大可一室,群岩四立,中若天规,傍有石半覆半垂。石转而上,凡五曲,又名十曲洞,乃至寺。寺前乃石前岩宛猿公也。左有狮子岩,三石夹立如永巷,上有三鱼石。又左有古蝙蝠洞,洞有五色蝙蝠,大者如斗。又左有虎馆,甚奇。又有十余洞,其他藏于榛莽者,不可胜数。《闽书》:此山五峰叠下,中为莲花峰,又有石鲸、仙桃、石室、石蜍、仙掌、日轮、石鼎、一线天、阆风台、莲花藏诸胜。明叶向高《游八仙岩》诗:“菡萏峰高俯碧流,孟溪环绕近沧洲。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古洞云深藏蝙蝠,悬岩石出象猕猴。千年胜迹今方辟,好对青樽共拍浮。”
云门山 在江左里,洋屿城南七十里。多松竹泉石之胜。《闽都记》:宋嘉定间建寺,明永乐间重建。有弥陀岩、观音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石、五里泉、望拜石、吸江亭、楞伽室、妙善庵、石门箑。宋孝宗书额。江中又有琴屿、双鱼屿,号“云门十五奇”。宋黄裳《云门山》诗:“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谁知比户缘犹在,却爱南柯梦未阑。忽见归云应是信,满襟先得洞天寒。”明林鸿《云门山》诗:“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旷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便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
九龙山 在至德里,距城南七十里。高插天表,有狂牛岭,南有毗济潭,其深莫测。潭下有穴通马江,祷雨辄应。成化旱,乡人车水溉田,见有毗济潭石刻。
浮峰山 在光俗里。俗传潮盈则山浮,故名。其西曰筹岐,有乌石岩。东为玉壶山,上有三台石,相传自武夷飞来,宋提刑王益祥自义乌居此。山之别支曰文笔山,大江绕其下,明状元陈谨居之。明王恭《浮峰歌》:“海门迢递江水东,江心绝巘青芙蓉。横空积霭几千丈,绿萝嫋嫋花蒙蒙。深沉玉镜浮仙岛,黛色苍苍不堪扫。芳草矶头望欲深,夕阳渡口看还好。翠壁红泉高际天,闲云古木相连延。岚烟瀑雨猿声里,僧舍人家鸟道边。仙舟江上何潇洒,此地那能驻君马。思尔青云得志时,莫忘幽期绿萝下。“按:地即今营前。
上洞江 在至德里。马江之左次港也。舟候潮集此。
下洞江 在江右里,马江之左一港也。中有狮子右,与方山对峙,巨浸不没。俗谓”水浸方山鼻,不到狮子耳。”
棠 屿 在东右里,林氏居之。
塘头土堡 在合北里。明嘉靖间,里人御倭所筑。
闽安镇 在江右,距城八十里,为省会咽喉,海口第一门户。明初,置巡检司;嘉靖中数被倭乱。国初,海寇窃据于此,今设副将两营驻守。西有崇新寨,东有登高寨,两岸各设炮台。洋中为琅琦山,山麓为金牌寨,亦设炮台,俱国初造。
五虎礁 在大海中,亦称五虎门,为海口冲险要地。
郡东南水部门外,即旧南夹城水步门。《三山志》:名利津。
镇海桥 即门外木梁,俗称板桥。
劈岩庵 今名碧石庵,九仙之支也。隔在城外,林塘颇幽。明嘉靖间,有神像飘泊河边,遂建此。
象 桥 在高惠里。民居鳞次,为河口要冲。
柔远驿 明曰怀远,以为琉球诸藩国馆寓之所。内有控海楼,明正德间建,俗名琉球馆。
路通桥 在河口尾,宋建。古谶云:“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状元,后出相公。”
古龙塘后浦 在高惠里一图。《闽都记》:长三百丈。宋郡守蔡襄疏通水利,附郡城处,溉田至三千余顷,今犹赖之。府志:五龙塘,疑即古五塘。旧志云:今迹湮没,无考。
直渎新港 在河口尾。《闽都记》:初郡城水关四:一在西门,引西禅浦江潮,凡三十六曲至柳桥;一在水部门之东,引南台江潮,自河口直渎亦三十六曲,由水关入城。东西环合,以萃风气。直渎又北通东湖,受东北诸山之水,其流甚迅。明弘治间,督舶邓内监始凿新港,以通大江,便夷船往来。土人因而为市,东际三十六湾,遂废,形家以为不利。嘉靖初,谢给事蕡疏请塞新港,郡守江文盛踵成之,未几复溃。戊午、己未间,岛夷入寇,顺流至河口,焚杀殆尽。万历十五年,郡守汪铎筑堤坝。天启三年,溃于巨浸,水利道葛寅亮复塞之;浚旧沙合河,以通水利。国朝康熙初,复开。乾隆十年,巡抚周学健疏请填塞;开旧河,自路通桥起,闽安门止,长八百二十六丈。乾隆十三年,亢旱八阅月,东关外村民以新港塞不便,环请疏凿,巡抚潘思渠从之,今如故。
郡南门外,即夹城之宁越门九仙桥。即门外木梁。按《三山志》:景德四年,林洪范《合沙新石桥记》:南城之濠,实要津焉。先濠梁造,以官籍之木,岁理日葺,军什即役者,相顾共咨。郡守袁公逢吉召缁流、士人、好善者示以石梁之议,人乐其便,逾时告成。或曰梁开平二年,闽王作,名“合沙”。案:开平四年,翁承赞册封闽王有《登水阁》诗:“轧轧朱轮下九霄,登庸门内驻星轺。他时若问今时事,只看南边是旧桥。”注:桥名沙合,然则二年盖修之也。元符二年,道士颜象环建亭其上,更今名。《正德府志》:元季毁,今仍为木梁。
由九仙桥南折而西,为先农坛,在西营。雍正五年敕建。为守土官耕籍之所。坛制高二丈一尺,宽二丈五尺。籍田制四亩九分八,蜡不别为坛。雍正十一年,诏有司以十二月上戊日致祭,先啬、司啬居正位东上,余六神稍后,分列祀之。
宿猿洞 即乌石山之截于外者。怪石森耸,藤萝阴翳。昔有隐者畜一猿于此,故名。景福三年,大筑城,遂隔城外。湛郎中、俞解官栖隐于此,有二十五咏。是时程师孟为郡守,重其高尚,往返无间,倡和诸诗,皆勒之石。石三面俱有题咏,南面程师孟篆“宿猿洞”三字,径尺许。北面刻二绝句,亦程笔,字势飞动。《闽都记》:洞中有荔枝,名洞中红,见蔡《谱》。宋林迥诗:“荔枝影里安吟榻,菡萏香中系钓舟。”指此也。今废为聚冢,俗名豹头山。
自九仙桥直南,为教场,广四里。嘉靖中,召客兵居此。万历初,东西建兵房,其外有旧教场。
闽越王祖庙 创建未详何时。自唐大中间立庙钓龙台,祠祭悉移于彼。于是祖庙渐圯,田园悉为居民所侵。弘治间,有司核正旧业,籍为粢盛,重建殿寝;旋复圯。万历间,乡人募资别建。庙旁一邱,或云即无诸冢,或曰王郢冢。《汉书》载:郢伐东瓯,其弟余善纵杀之,仓卒变起投甲。城南父老穿冢旁,往往拾其残甲遗镞,遂疑祖庙旁小阜,非无诸冢,乃逞郢冢。未详。
洗马桥 城外南濠也,以木为梁。《三山志》:合沙门外,时洗官马于此。桥之东,别分一支,南通韭菜桥;又东西分为两支,而南名玉筋、水南,又有小桥曰虎策。
南 园 在洗马桥东。明状元陈谨别业,有冈阜三石,今废。
茶 亭 昔有僧,以暑月醵金饮行者,故名。有乐善好施坊,为里人何长浩立。
横山铺 旧在郡南十里。明嘉靖间移今所,有吉祥寺。
安民崎 微有冈阜,郡城初案也。东有武胜庙,神陈姓,名无考。晋天福二年,闽启封,后加武胜王。宋时庙屡新,左右二侯祠。明永乐、成化间重修,有文昌祠。
沙合桥 今名小桥,在安民崎南。明成化六年,知府周钝重建。《挥尘前录》:初,闽人谣曰:“南台沙合出宰相。”章得象相时,沙涌可涉。政和六年,沙复涌,已而,余深复大拜;方务得帅福唐,南台沙忽再涌,已而朱汉章、叶子昂相继登庸。
万寿桥 一名大桥,横跨台江。旧为浮梁。《三山志》:南台有江广三里。元祐间,江沙颇合,港疏为二,中成楞岩洲,郡人王秘监祖道为守时,造舟为梁,板其上翼以扶栏,中穹为门二,以便行舟,左右维以大藤缆,植石柱十有八而系之,以备痴风涨水之患,糜金钱千万,绍圣元年申戌十月成。以其余钱三千九百缗,分给负郭三县僧寺,俾岁取息,以待缺敝修建,自为文记之。寻又为屋以覆缆柱,架亭于其侧,以憩行人。中亭之北,又有泗州亭一所,命僧守之,而守桥军房亦在焉。南亭之南,复即山为亭,以济川名之,创庵其西。崇宁二年,公复守是邦,乃于桥南建天宁寺,以庵之田产并归之,命天宁主僧为三十院都管。是时港已分为三矣:北港舟十有六,中港七十有三,南港十有三,凡一百二只。《闽都记》:元时田入头陀万岁寺。大德七年,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桥,酾水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栏,长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构亭二。至治二年落成,学士马祖常为记。明天顺间重修,编修杜宁记。万历十六年,巡抚庞尚鹏重砌石栏。案:今桥之东有头陀寺及中亭街、泗州铺之名,皆因之。
江南桥 在盐仓前。一名中洲桥,又名小桥,与万寿桥接,其长减万寿之半。国朝乾隆间圯,邑人何际逑兄弟重修。巡抚潘思榘记,略云:度万寿而南,有桥相接,曰江南桥。王应山《闽都记》:又名小桥,民间谓之中洲桥者也。当时之异名,或以其亘江之南,或以其小于万寿,或以其夹洲而中居,今则群呼为仓前桥矣。仓前者,以前直大有仓而市人,因以名之,非故也。顾万寿,详载诸志;而兹桥之兴建修复无考。王氏网罗旧闻,亦仅列其名而已,将踵万寿而成者,抑筑之者别有人?今考:酾水为九道,梁空而行,石五而木四,以是屡坏。今尽易以石,其长四百四十七尺,趾广三十八丈,上缩于趾之二,糜白金万一千五百有奇。
由吉祥山折而西达于惠泽山,曰洋中亭,中有亭,以憩行者,故名。吉祥山即横山,地皆聚冢。惠泽山,今名大庙山。其南曰面岭,有塘讯。
彰义祠 明嘉靖四十年建,祀御倭阵亡将士。初,倭寇县城。把总童子明等力战殁,有司并先后死士,合祀之。
龚用卿墓 其地即独山神庙也。龚:明嘉靖丙戌进士第一,官祭酒。
潭尾街 有宋米芾书“全闽第一江山”六字,赵汝愚隶书“古南台”三字,皆勒于石。
新 街 即古新市堤。唐翁承赞册封闽王,还朝饯别于此。承赞有《南台路书事》诗,韩偓和之。承赞诗:“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此时暂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霞 浦 南唐攻闽,兵由白虾浦登岸,即此。“虾”讹作“霞”。按南台为郡之贾区,其坊巷多随俗命名,故有五保、七社及上下航等名。兹列三街之名,考其略有依据者载之,余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