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盡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薉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懡[怡-台+羅]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者裏豈容強作主宰僥倖瞞盰。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見顛倒。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可違抗不善順入也哉。二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諸經論中亦有橫義。乃隨斷惑淺深即於同居見上三土。是則約證名橫。約斷仍豎也)。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文為二。初普勸。二結勸。初中三。初勸信流通。二勸願流通。三勸行流通。初中二。初略引標題。二徵釋經題。初中六。初東方(至)六上方。唐譯十方。今略攝故。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鞥-合+(白-日+田)]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阿閦[鞥-合+(白-日+田)]。此云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東方虗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恒河沙耳。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頭。果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徧覆大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云。稱讚淨土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無量壽佛與彌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諸佛無量也。然即是導師。亦可為度眾生不妨轉讚釋迦如來所說。

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界水輪金輪風輪之下復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無盡也。達磨。此云法。

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復有上界風輪金輪及三界等重重無盡也。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西方。答此亦非善問。假使讚阿閦佛國。汝又疑偏東方。展轉戲論。問。何不徧緣法界。答。有三義。令初機易標心故。阿彌本願勝故。佛與此土眾生偏有緣故。蓋佛度生。生受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於緣。緣之所在恩德弘深。種種教啟能令歡喜信入。能令觸動宿種。能令魔障難遮。能令體性開發。諸佛本從法身垂迹固結緣種。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議。尊隆於教乘。舉揚於海會。沁入於苦海。慈契於寂光。所以萬德欽承。羣靈拱極。當知佛種從緣起。緣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華一聲一色乃至受懺授記摩頂垂手。十方三世莫不徧融。故此增上緣因名法界緣起。此正所謂徧緣法界者也。淺位人便可決志專求。深位人亦不必捨西方而別求華藏。若謂西方是權華藏是實。西方小華藏大者。全墮眾生徧計執情。以不達權實一體大小無性故也。

二徵釋經題。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稱讚功德之名上來已詳言矣)。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耶)。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此經獨詮無上心要諸佛名字。竝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故聞者皆為諸佛護念。又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故。問。但聞諸佛名而未持經。亦得護念不退耶。答。此義有局有通。占察謂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此亦應爾。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此局義也。通義者。諸佛慈悲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亦不可思議。故一聞佛名。不論有心無心。若信若否。皆成緣種。況佛度生等怨親。無疲倦。苟聞名必護念。何疑焉。然據金剛三論。根熟菩薩為佛護念。位在別地圓住。蓋約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護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護念。乃至相似以還亦皆有通護念之義。下至一聞佛名。於同體法性有資發力。亦得遠因。終不退也。阿耨多羅。此云無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覺。即大乘果覺也。圓三不退乃一生成佛異名。故勸身子等皆當信受。聞名功德如此。釋迦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可不信乎。初勸信流通竟。

二勸願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已願已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正顯依信所發之願無虗也。非信不能發願。非願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又願者信之劵。行之樞。尤為要務。舉願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勸也。復次。願生彼國即欣厭二門。厭離娑婆與依苦集二諦所發二種弘誓相應。欣求極樂與依道滅二諦所發二種弘誓相應。故得不退轉於大菩提道。問。今發願但可云當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二約剎那名。今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如秤兩頭低昂時等。何俟娑婆報盡方育珍池。只今信願持名。蓮蕚光榮金臺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極圓極頓。難議難思。唯有大智方能諦信。

三勸行流通二。初諸佛轉讚。二教主結歎。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昏昧汩沒。故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癡.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麤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竝皆陋劣。故名濁。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命濁者。因果竝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復次。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諸眾生別指五濁惡人。一切世間通指四土器世間九界有情世間也。

二教主結歎。前勸信流通是諸佛付囑。此本師付囑。囑語略別從通。但云一切世間。猶前諸佛所云汝等眾生。當知文殊.迦葉等皆在所囑也。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偪。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薉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烽勃宅裏。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難甚而深囑。我等當知也。初普勸竟。

二結勸。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無一人能發問者。佛智鑒機。知眾生成佛緣熟。無問自說。令得四益。如時雨化歡喜。從世界悉檀得益。毫無疑惑名信。領納不忘名受。從為人對治得益。投身歸命契入法界緣起。名作禮。從第一義得益。然一一益中互具四益。姑作如此分別耳。上是自行四益。一往不退。報恩流通。名為而去。盡未來際化他四益無盡也。

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嗚呼。今正是其時矣。捨此不思議法門。其何能淑。旭出家時。宗乘自負。藐視教典。妄謂持名曲為中下。後因大病。發意西歸。復研妙宗.圓中二鈔及雲棲疏鈔等書。始知念佛三昧實無上寶王。方肯死心執持名號。萬牛莫挽也。吾友去病久事淨業。欲令此經大旨辭不繁而炳著。請余為述要解。余欲普與法界有情同生極樂。理不可却。舉筆於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脫藁於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所願一句一字咸作資糧。一見一聞同階不退。信疑皆植道種。讚謗等歸解脫。仰唯諸佛菩薩攝受證明。同學友人隨喜加被。

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閣筆故跋。時年四十有九。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原跋

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古人云。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合觀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之義明矣。後人不達。捨西方極樂別言唯心淨土。捨萬德慈尊別言自性彌陀。不幾心外有佛佛外有心耶。靈峰大師深悟心性無外之體。特為此經拈出要解。一展讀時。信願持名人可自操其劵。不唯言簡意周。且使希有甚難之宗如聲鼓鐸。盡開經藏。無復櫝藏。誠古今所未有也。名曰要解。其斯為無上心要矣乎。

古吳淨業弟子正知去病氏謹識

歙浦講錄跋

此本係性旦癸巳歲在歙浦栖雲院所聽錄者。於時隨允.持循.蒼暉.晟堅.密時諸公之後獲聞法要。覺老人此翻心膽盡吐。蓋祕密之藏會當大啟於今時。非偶然也。因退而紀之。甲午冬老人病中口授數處令改正。此本遂稱允當。及老人西逝。性旦以病拙藪逋。薄福多障。無緣流通闡播。聊識其後。以誌不忘云。庚子夏華陽學人性旦拭涕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