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演练
【模拟题1】
“APEC蓝”给中国治理雾霾带来了信心,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不让“APEC蓝”成为昙花一现。
【参考答案】
APEC会议召开期间,人们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北京湛蓝湛蓝的天,并将其形象地称之为“APEC蓝”。长期以来,雾霾一直是国人心头上的一块心病,如何治理雾霾,如何建设一个蓝天白云常在的美丽中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与每个人的健康有关,更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就题目当中的问题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雾霾产生的原因毕竟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这不仅造成了道路拥堵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了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雾霾的根本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赖于对于能源的消耗而不是效率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项目不断上马,这些污染比较重的企业不断向大气排污,超过了空气自净的速度和承载力。再次,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也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城市中工地建设和建筑垃圾造成了大量的粉尘污染,焚烧秸秆不仅使雾霾加剧,更容易造成交通安全的问题。最后,一些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在一定程度上是雾霾治理的绊脚石。许多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增加,而不去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因此,要想真正保持“APEC蓝”,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汽车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空气污染的问题。各个地方都采取了一定措施来限制汽车出行所带来的道路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只要每一个人都养成绿色和低碳的生活方式,那么会让我们的蓝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经济发展的数量,但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应该由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型产业,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比如我们可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鼓励和推广电动车的使用等。
第三,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可能产生污染源的监督。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对于那些建筑粉尘垃圾处理造成重要污染的要严肃处理,加强农业生产中禁止秸秆焚烧的宣传和推广秸秆利用的新技术。
第四,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对干部的考核也不能唯GDP论英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治理雾霾要做到有法可依,不能昙花一现。APEC会议期间我们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可行有效的措施,但是会议之后我们是否能够将这些有效的措施坚持下来决定了我们治理雾霾的决心和可持续性。我们应该将那些有效的经验和措施通过一定的法规制度确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让我们在治理雾霾的时候有法可依。
治理雾霾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都不能置身其外,蓝天白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没有谁想生活在天空灰暗、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因此,让我们切实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美丽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模拟题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的高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及时公开生态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由此可见,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请你谈谈如何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来看,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公开还不充分,虽然公众生态意识逐渐增强,但并没有广泛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一是当前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数少,参与领域不广泛。二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有限。三是公众缺乏相应权利,没有真正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和监督过程之中。
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我将提出以下建议:
以政府为主导。国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推进者和干预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和保证。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公益性的建设,非营利性使其无法单纯依靠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更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必须紧紧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同时,也只有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各级政府要制定符合公众利益和需求的生态文明项目,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机制,推动公众广泛参与,并制定一套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促进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从目前状况看,虽然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是公众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掌握话语权,甚至集体失语,这与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及其缺乏表达机会密切相关。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是调动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法。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强化公众生态文明教育。要通过宣传,不断转变公众观念和角色,使其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监督权。完善制度保障和权力监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用法律手段保障公众的环境参与权,引导公众全过程、高密度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使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规划、决策、实施、检测和评估全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公众可以相互学习知识、技能,进行信息交流。
加强组织建设与管理。公众组织建设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以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组织较少,不能把公众很好地团结在一起。加强公众组织建设,选择有影响力、有领导力的人才来组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是鼓励全民参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尤其是在社区建立公众组织,把社区居民团结在一起,呼吁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此外,要培育和扩大民间组织,如环保志愿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社区合作组织及志愿服务队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沟通职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社会参与和交往需求,促使公众广泛积极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