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2016彩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申论大纲透彻解析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试题设计灵活多变,申论主题范围广泛,考生们往往难以把握好申论答题思路,这也是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一言难尽”之所在。“万变不离其宗”,要想一举成“公”,首先必须真正了解申论的本质,把握申论的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申论规律,了解了申论考情,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也只有掌握了申论规律,了解了申论考情,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陕西省考中顺利过关。

考试大纲是申论考试的风向标,短短几百字,却蕴藏了丰富的信息。

陕西省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节选)

为便于报考者充分了解陕西省2015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公共科目笔试,特制定本大纲。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陕西省2015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5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作答要求

……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一 申论试卷构成

关于申论试卷的构成,大纲中没有明确表述,但根据以往经验,申论考试的试卷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题本、答题卡、草稿纸。其中,题本是尤其重要的部分,它是作答申论试题的重要依据,包括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内容。

视频讲解

(一)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般位于申论题本的第一页,介绍考试的时限、要求、纪律等。

示例 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有些考生认为这一部分没有必要看,其实是错误的想法。通常在考试正式开始以前,监考老师会向考生强调先阅读题本中的注意事项,这是因为注意事项所罗列的内容,如参考时限、作答区域等,有助于考生做好考前的准备和预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规则的熟悉也可帮助考生稳住心态,平和地进入考试状态。

(二)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是作答申论题目的基础,也是题本中的核心内容。由于给定资料在内容表述上的不同,可以将其大体分为观点型资料,政策、理论型资料,事例、现象型资料,数据型资料四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观点型资料

这种资料的特点就是以领导、学者、专业人士、民众等的言说为载体,将对材料中的某事或某现象的看法融入其中,这种类型的资料一般说来,是我们阅读过程中应该重点详读的资料,尤其是官员的说法通常都是命题的倾向性观点,也往往是我们答题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

示例1

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人的福利尚且顾不过来,还谈什么动物福利?这其实是对动物福利的误解,也是缺乏远见的认识。因为规定动物的福利,限制的只是不文明、不合理的虐待动物的行为,并没有妨碍人的基本福利。许多人从动物福利立法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整个国家和社会因动物福利立法获得了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包括因动物健康成长和动物产业繁荣所带来的利益;因环境保护事业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示例2

R教授认为,经过多个试点的长期探索,基本符合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已经浮出水面,即走货币化补贴和市场化之路。但对货币化改革的理念和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举措,一些专家并不那么看好。针对实行货币化改革是否真的能减少财政支出,W教授持悲观态度,“以前配备公车的主要还是上层领导,而现在补贴要发到每个公务员手里,是否真的能节省支出还有待观察。”

2.政策、理论型资料

这种资料的特点是申论主题通过相关的国家现行的政策和理论进行呈现,将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隐含式表达,力图在申论材料中展现申论主题在未来应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这一类型资料的目的主要是给考生在答题时一定的约束力,方便考生答题时在这种约束力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示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并做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3.事例、现象型资料

这种资料就是在申论材料中呈现一个或多个与申论主题相关的案例,从申论材料中的组成情况看,主要有三种呈现的方式:

示例1

1405年,明成祖朱棣开始派遣宦官郑和率领强大海船队远航他国。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相当成熟,建造的郑和宝船长达137米,宽56米,有9桅12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在30年内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足迹踏遍37个国家,遍及东南亚、波斯湾、红海沿岸及北非一带海域,最远到了东非的索马里,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前无古人、规模巨大的远洋航程。郑和船队不畏艰险地远播华夏“蓝色文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郑和船队为文明礼仪之师,既未强行占领别国一寸土地,也未掠夺当地一分一毫的财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睦邻友好的精神;郑和船队打通了中西海上航道,将明朝“礼治”外交推向了全盛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郑和的航海始于15世纪之初,比葡萄牙人迪亚士1487年发现好望角要早82年,比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要早87年,比达伽马1498年到达印度科泽科德要早93年。郑和下西洋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发展机会,然而中国未能把握这一机遇,从明朝宣德之后,统治集团经营海洋意识淡薄。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后,遭到一些守旧廷臣的攻讦,指责七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至此,明朝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结束了。此后,明清两朝闭关自守,放弃经营海洋的权利,饱受海上列强的侵略欺凌,割地赔款,甚至沦为半殖民地,这即是辉煌与衰落的强烈反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

示例2

“去年初去超市,最好的猪肉精排每斤16元,现在得23元,我都很少买排骨了,改买猪前腿肉,一斤12元。”为了买到便宜的猪肉,退休职工李师傅经常拿着小区周围3家大超市的宣传海报对比,哪家便宜就去哪家。“老年人退休金少,得节俭着花呀!”60多岁的李师傅说。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全国7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忍受”,物价满意度创11年来最低,物价上涨的势头让老百姓绷紧了神经。

示例3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4.数据型资料

这种类型的资料就是在材料中出现大量的数据,用以表明申论主题所包含的问题或未来发展趋势等等,通常这种材料是需要我们透过数据本身来发现本质性的东西的。

示例1

截至2013年3月21日,包括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在内的88家市级预算部门均“晒”出了本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共计公开预算总额近900亿元,其中安排“三公”预算近8亿元。相比去年,超过半数的部门“三公”预算持平或下降,88个单位共压缩“三公”经费50万余元。

示例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0年的7%左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十一五”结束时,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

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2.3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民生的需求也日趋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满足的标准也更高、更复杂。

示例3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三)作答要求

作答要求位于申论题本的最后,每个小题都包括“题干”和“要求”两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需要回答的题目及题目的相关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定位:根据“给定资料××”、请结合“给定资料××”……

2.作答任务:对“××”做一全面解释、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3.分值:即题目后所给出的分值。

4.语言、格式、字数: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字……

示例 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央企普遍存在的几类突出的共性问题。(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60—100字。

(二)“给定资料2—3”反映了人们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惯例”或“习惯做法”正在悄然改变。请分析导致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原因。(15分)

要求:准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150—200字。

(三)“给定资料4—6”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管理过程中的习惯做法,“一罚了之”的管理方式往往令百姓难以接受。请就此难题提出你的解决之道。(20分)

要求:简明、具体,符合实际,有可行性。200—300字。

(四)阅读“给定资料7”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200—300字。

(五)根据“给定资料3”,假设你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资料中反映的事例都发生在你所工作的××社区内,请你以“社会新风向”为主题,给社区网站写一篇新闻稿。(30分)

要求:内容生动、全面、语言流畅。300—400字。

(六)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改变,创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请你以“习惯与创新”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观点合理,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800—1200字。

以第一小题为例,“题干”部分为“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央企普遍存在的几类突出的共性问题(10分)”;“要求”部分为“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60—100字”。只有两部分都仔细阅读才能全面把握作答要求。

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近三年来逐渐趋于稳定,国考保持在5道题的题量;参加多省市联考的省市,如辽宁、湖南、湖北、山西、重庆等,一般是3—4道题;其他自主命题的地区差异较大,依各地不同情况设置3—6道题不等。近几年陕西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一直保持6道题。

二 作答时间与分值

2016年陕西省申论考试将延续以往的惯例,考试时限为180分钟,满分150分。也就是说,阅读量和题量可能都会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长期关注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能知道,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考试时限从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是申论部分唯一的变化。阅读量及题量基本不变,时间延长,这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趋于人性化和精英化的表现。在此之前,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时限及分值基本同国考申论看齐,采用150分钟的时限;只有个别省份,如河北、广东等,采用120分钟的时限。由于国考的动向往往是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所以在未来的地方考试中,申论科目的时限延长将是一种趋势,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当地考情注意把握作答时限,以便在考场上应对自如。

三 申论必备能力

申论考查的核心是能力,这是老生常谈了。《陕西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申论部分介绍了陕西申论考试所考查的多种能力,由于国考大纲是地方考试命题的重要参考,所以本节我们结合国考大纲来认识申论所考查的五种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视频讲解

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五种能力的基础,所有申论题目的作答都要在充分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说来,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全面把握内容,准确理解含义,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问题。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重点考查的内容。申论考试的大多数题目,包括大作文题,几乎都涉及了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综合”即归纳、总结;“分析”即评价、推断。

(三)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贯彻执行能力,即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领导交代你去做一件事,你把这件事“及时有效”地做好的过程。对于公务员队伍来说,除了“完成任务”外,在贯彻执行时还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四)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来说,即“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是要“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包括其性质、现状、严重性、发展趋势等,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文字表达能力即以文字为载体将答案表述出来。由于申论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因此文字表达能力是考生作答的基础。相对的,如果考生进入面试,那么展现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既然考查文字表达能力,那么考生就应该下意识地使用一些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使用较随意的口语、网络用语、中英文混搭等。

申论考试一般会明确规定“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对于考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规范、简明畅达”。这八个字的含义包括:文字书写正确,无错字、别字;用词准确,不滥用、错用词语;文章格式正确,符合规范(公文类需符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要求);语言简练,不说“假、大、虚、空”的语言,风格严谨、庄重;语句通顺,无病句;等等。由于对文采没有特别的要求,建议考生在复习策略上以求稳为主。

另外,大纲中明确指出“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主要是针对作文题而言,各位考生应尽量避免在作答中使用杂文、散文甚至诗歌等文体,以免失分。

由于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考试的各个题型中皆有体现,故此处不再举例说明。

四 申论作答注意事项

(一)答题卡的填写

答题卡即考生书写答案的特定纸张,关于答题卡如何填写,一般会在申论题本的“注意事项”中进行提示。

一般说来,答题卡对于每道题目都有严格的作答界限及上限字数标志,因此,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严格控制字数,注意格式,尽量言简意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必须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及作答。根据阅卷流程,申论考试结束以后,每张试卷都要通过扫描形成电子版,最后呈现在阅卷人员的面前,而电子扫描的范围仅限于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如果考生在其他位置作答,阅卷人员是无法看到的。

(二)草稿纸的使用

草稿纸即一张白纸,用于申论考试中,主要是供考生在阅读时记录关键词、句,在书写中罗列答题思路、作文提纲等,这些草稿有助于考生组织更加全面、更有逻辑性的答案。由于考试时限趋于延长,在今后的申论考试中,草稿纸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考试结束时,考生须“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反过来留在桌上”,这句话往往会出现在申论题本的“注意事项”中,但很多考生由于不读“注意事项”而忽略了它,但这是考场的重要纪律之一。在此特别提醒各位:草稿纸不能带出考场!

第二节 申论阅卷规则还原

对于初涉申论考试的考生来说,多数人会认为申论题目是主观性很强的题目,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然而,真如多数考生认为的那样吗?申论阅卷标准告诉我们,申论试题虽然是主观题,但是答案却很“客观”。答案要包含哪些内容要素,具备什么格式,语言表达风格如何,阅卷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

可以说,真正地读懂阅卷标准,可以让考生领会申论作答的真谛。下面,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题阅卷标准,带领考生揭下阅卷标准的神秘面纱,找到申论高分的法则。

一 客观题阅卷标准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分属于不同的题型,考查的能力不同,因而答题侧重点不同。但是,就阅卷标准而言,这三类题型却有共同之处,因此合并到一起讲解。

(一)传说中的阅卷标准

下面分别列举了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三种题型的阅卷标准,这三种阅卷标准并不是随意选取的,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阅卷标准,几乎涵盖了这三种题型阅卷标准可能会涉及的所有内容。

考生在浏览以下阅卷标准的同时,要认真思考阅卷标准对申论答案作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阅卷者是从哪些方面对答案进行评判、减分或加分的。

视频讲解

示例1 2011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第一大题第2小题(归纳概括题):

视频讲解

“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阅卷标准】

①客观因素:一是气候,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减少。二是人口和环境因素,黄河上游人口减少,中游牧进农退,森林和植被显著恢复,改善泥沙条件。

②主观因素:一是经济因素,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治理黄河。二是科学施治,王景治理水患讲究因地制宜,利用东汉故道引导河水。三是辨证施治,一方面疏浚汴渠,使黄河与江淮水道连为一体;另一方面修筑防御工事,修建黄河大堤,十里河道一个出口,改善黄河水沙关系。

【评分细则】

满分10分,包含五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1.采分点。

①客观因素:一是气候,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减少。二是人口和环境因素,黄河上游人口减少,中游牧进农退,森林和植被显著恢复,改善泥沙条件。(4分。关键字:客观因素“降水量减少”“人口减少,黄河流域自然环境改善”。)

②主观因素:一是经济因素,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全面治黄。二是科学施治,王景治理水患讲究因地制宜,利用东汉故道引导河水。三是辨证施治,一方面疏浚汴渠,使黄河与江淮水道连为一体;另一方面修筑防御工事,修建黄河大堤,十里河道一个出口,改善黄河水沙关系。(4分。关键字:主观因素“资金、人力投入”“因地制宜”“疏浚汴渠、修筑大堤”。)

2.答全“气候因素、人口和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施治、辨证施治”各1分,论证全面每个要点2分,要点不分先后,主客观因素不分先后。

3.只答“客观因素(方面)”“主观因素(方面)”得1分。列点,但未按主客观因素分类作答的,得分不超过6分。如:“一是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减少。二是黄河上游人口减少,中游牧进农退,森林和植被显著恢复,改善泥沙条件。三是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全面治黄。四是因地制宜,利用东汉河道引导河水。五是疏浚汴渠,使黄河与江淮水道连为一体;修筑防御工事,修建黄河大堤,十里河道一个出口,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得到最高分6分,其余一律5分以下。

其他:字数多于200字扣1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减0.5—1分(最多不得超过1分);错别字、标点和卷面扣分累计不超过2分。

示例2 2013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第一题(综合分析题):

视频讲解

“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阅卷标准】

首先,要表明态度,同意上述观点。

1.材料1: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婚礼仪式)是承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

2.材料2: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具有实用性;

3.材料3: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与活力;

4.材料4: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妈祖文化)可以传播和交流;

5.材料5: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承人)无法再生;

6.材料6: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鉴别,可以提高公众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没有表明态度扣1分;

以上6点答出任意5点即可,每点3分,最多15分;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3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1—2分;

每3个错别字扣1分。

示例3 2012年陕西省申论考试第三题(概括及提出对策题):

视频讲解

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媒体报道,概括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中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25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

(3)不超过500字。

【阅卷标准】

问题:

1.犬类挂牌管理实施不完善;(3分)

2.打狗行动扩大化,存在“以杀代管”现象,忽略养狗者的权利,造成养狗者的痛苦,损害政府行为的合理性;(3分)

3.保护动物立法缺失,政府主管部门动物权利意识欠缺、监管不力;(3分)

4.民众动物权利意识欠缺,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不强,没有遵守相关法规条例。(3分)

建议:

1.加强对动物饲养的日常管理,建立档案、发给狗证;(3分)

2.对于狗的捕杀应该分情况给予免杀或者以治疗代替屠戮,政府行为应该把握平衡原则,在社会利益和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界限;(3分)

3.完善动物保护立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保护动物意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加大监管力度;(3分)

4.加强对公民守法意识的宣传、引导和教育。(3分)

另外,分层作答1分。

(二)高分作答启示

通过对以上阅卷标准的浏览和分析可知,阅卷者在审阅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的答案时,会从内容、条理结构、语言表达、卷面等几个方面作出评判。因此,若想多得分、少失分,就要在这几方面下足功夫。

1.内容——全面、突出关键词

内容是答案的主体部分,占到总分值四分之三甚至更高的分值,不管是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均无例外。由阅卷标准可知,阅卷者对答案内容优劣的评判主要是依据采分点作出的,即答出的关键词、踩中的得分点越多,分值就越高;反之,分值就越低。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答出尽可能多的关键词,唯有如此,踩中得分点的几率才会更大。这就要求考生最好不要重复概括,应多从其他角度阐释。另外,仅仅答出关键词还是不够的,还要显而易见。众所周知,阅卷者的阅卷量是很大的,阅卷速度也是很快的,因此,如果关键词不明显,很可能被阅卷者忽略。这就要求考生在阐释内容要点时尽量不用冗长的、描述性的句子,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词语。

2.条理结构——同类合并、分层作答

答案中的关键词通常都是在给定资料中直接摘抄,或是通过对材料的概括得出的,要想形成答案,还需要对提取出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把属于同一类的关键词合并到一起,并进行高度概括。

同类合并,是申论作答中运用“总—分”结构的体现,这种结构能充分体现出申论考试所要求的归纳的过程,也能体现出很好的条理性。例如,2011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大题第2小题要求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概括出五方面的原因:气候因素、人口和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施治、辨证施治。其中,“气候因素、人口和环境因素”是人类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应合并到一起,高度概括为“客观原因”;“经济因素、科学施治、辨证施治”是人类可以控制改变的主观因素,应合并到一起,高度概括为“主观原因”。阅卷标准明确指出“列点,但未按主客观因素分类作答的,得分不超过6分”,这是因为,这样的答案只体现了从材料中概括要点的过程,却没有体现出归纳的过程。这就是考生分数普遍不高的原因所在。

分层、分段作答也可以体现条理性,让答案更清晰地呈现在阅卷者面前。例如,2012年陕西省申论第三题要求概括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作答此题应先分条列项地概括出问题,再针对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的对策。而不能将问题和对策混为一体,一会儿谈问题一会儿谈对策,这样会使答案显得混乱,不方便阅卷者提取采分点。在申论考试中,作答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时,一般情况下最好分条作答,一点一条,标明序号,一目了然。

3.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首先,准确运用汉字、标点是清晰表达的前提。因此,答题时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避免误用标点。错别字扣分虽然不多,但对于考生来说,每一分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分或许决定着考生能否进入面试。

其次,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的作答,不强调文采,只要求准确、简明、扼要。因此,在答题时不必使用华丽的辞藻,也不必考虑文采,而应当使用叙述性、概括性的表达方式,准确、客观陈述即可。

能在限制的字数范围内完成作答,体现了考生对文字的掌控和把握能力,因此,对于字数的控制,也归到这里来讲。在申论考试中通常对字数有这样的要求:“不少于××字”,如果考生的作答少于规定字数,则减分;“不超过××字”,如果考生超过规定字数,则减分;“××—××字”,如果考生作答字数不在规定的区间范围内,也会减分。考生应根据字数要求,合理调整表达方式,字数少则概括精炼些,字数多则叙述详细些。

4.卷面——整洁

阅卷标准里规定“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减0.5或1分(最多不得超过1分)”,然而,在实际判卷过程中,“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影响可能远远不止1分。卷面是考生留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者理所当然地会得到阅卷者的“厚爱”;字迹潦草、卷面不洁者,往往让阅卷者没有读下去的心情,分数就可想而知了。

阅卷标准里反映出的以上评分点,内容所占分值最大,条理结构、语言表达、卷面所占的分值都不高,但考生应懂得集腋成裘的道理,珍惜、把握每一分。

二 公文写作题阅卷规则

公文类写作题的阅卷标准虽然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其特殊性,需要单独进行讲解。

(一)阅卷标准再现

考生在浏览以下阅卷标准的同时,要认真思考,公文类写作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的阅卷标准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示例1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级以上)第三题:

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阅卷标准】

先判断是否按照报告的架构作答。这是人事部官员、命题组专家的意图。

报告的基本架构为:“背景与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要举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的、理由、打算”,等等。按照其基本架构作答的,架构记4分,另外2分根据语言综合水平酌情给分。

其他赋分内容有:

标题:1分;指导思想:2分;重要依据:3分;迫切性和必要性:每点2分,共4分;可行性:每点2分,共4分。

以下四种情况6分以下:

(1)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如谈地理优势、人才优势;

(2)审题不对:不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3)身份不对:语气(如使用“必须”等类似词语)、措辞、口气等;不是上行文,而是平行文或下行文;

(4)不按照报告的基本架构作答。

示例2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市地以下)第二题:

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阅卷标准】

1.结构分:3.5分——题目2分、称谓0.5分、落款1分,如果没有框架结构,整体得分一律在6分以下。

2.背景:2分——教育实际情况,调整校点布局。

3.目的:2分——创办寄宿制学校。

4.意义:2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5.问题:2分——交通、安全、食宿、费用等。

6.对策:8分——封闭管理2分,财政补贴2分,社会援助2分,创新办学模式2分。

7.结语:0.5分——呼吁号召。

(二)标准揭秘及作答启示

我们首先总结一下公文类写作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的阅卷标准的相同之处。

以上两则阅卷标准中虽然没有体现对字数、卷面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判卷过程中,字数和卷面依然会作为评分的要素,这是对所有申论试题的共性要求。在内容方面公文类写作题也是按点给分,即答出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关键词是什么,阅卷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

公文类写作题虽然也主要从内容、结构部件、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赋分,但是有其独特性。

1.结构部件——标题、称谓、正文、落款

公文类写作题与申论考试其他试题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具备公文特有的结构部件和格式要求。因此,在公文类写作题的阅卷标准中通常都会有结构分。如果不具备公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得分就会很低。

这提醒考生,在作答公文类写作题时,首先要审读题目是否对公文结构和格式有要求。如果要求具备公文的基本结构和格式,或没有明确指出忽略结构和格式,则应当写出标题、称谓(受文者)和落款(发文单位、日期);如果题目明确要求可以不考虑公文结构、格式,则只写出标题和正文即可。标题、称谓、落款具体怎么写,可参见后面章节公文类写作题的详细讲解。

2.内容——从公文文种出发

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与公文类写作题相比,需要作答的内容相对明确,只要考生认真审题,就知道题目要求从哪方面作答。例如,题目要求概括问题,那么需要作答的内容就是“问题”,题目要求分析影响,需要作答的就是“影响”。

而对于公文类写作题来说,需要作答的内容是不固定的,需要从公文的文种出发,根据文种特点,确定需要作答的内容,以及需要侧重回答的内容。例如,前面的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三题的阅卷标准提到,报告必须具备“背景与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要举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的、理由、打算”的基本架构,那么考生写作这篇公文需要涉及的内容要点就包括背景、必要性、举措。对于大多数公文,尤其是法定公文来说,都可以按照“背景与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要举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架构作答,只不过这几部分内容需要有所侧重,拿“意见”或“建议”来说,需要侧重作答的就是“重要举措”“怎么办”。而对于比较特殊的事务文书来说,如调查问卷、编者按、短评等,则一般不按照此架构作答,具体作答哪些内容,考生可参见后面章节公文类写作题的详细讲解。

以上是对公文类写作题宏观作答内容的介绍,即需要回答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宏观内容下面微观内容的展开,则与作答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类似,从给定资料中概括提取即可。

3.语言表达——符合公文语体特点

公文类写作题在语言表达方面除了有表达准确、清晰的要求以外,还有对公文语体特点的要求。写作法定公文需要语言庄重、表述简练、叙述平实,写作一些特殊的事务文书则要求有号召性、鼓动性、感染力。写作上行文要体现商量、询问的语气、措辞、口气,而写作下行文可以用命令、要求的口吻。

具体采取何种语言、何种语气,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作的具体文种作出判断。这要求考生对公文文种十分了解。考生可参考本书公文类写作题的章节学习,也可以通过其他公文类写作书学习。

三 文章写作题阅卷规则

视频讲解

在卷面方面,文章写作题与其他试题要求相同,语言表达要求流畅规范即可,故而,这两方面在本节不再赘述,只强调不同之处。

(一)阅卷标准再现

考生在浏览以下阅卷标准时可思考,文章写作题的赋分要点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示例1 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级以上)第五题: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

【阅卷标准】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1.准确理解“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含义,即历史本身是不能诉说的,也不会诉说,只有岁月的载体“石”能诉说,这里的“石”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这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很多考生随意联想,认为执政为民之类的,把石头理解为人民心目中的丰碑等,还有考生没有系统理解“石”的意思,这石头只是表意的载体而已;还有很多考生也结合了实际,但是很不理想,就谈了一个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自己爷爷的传统手艺、工具等,太单一,通篇文章就只谈这个问题,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分数很低,几乎四类)

2.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切忌空谈对策与简单的原因分析。

3.要结合实际,联系现实,不局限于材料。

4.整体关照,语言规范,逻辑清晰,书写表达流畅。

5.角度与立意不限,言之有理即可。

6.主要减分项目:

(1)无标题扣3分,自拟标题扣3分。本次考试可以加副标题,但最好不要写副标题,就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更符合题目要求。

(2)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2分。

(4)抄袭材料超过50%者,直接四类。

(5)抄袭较多,30%—50%者进入三类下(11—13分)。

(6)有条理、有选择,抄袭较多者(30%—50%)进入三类中(14—16分)。

示例2 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市地以下)第五题:

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

要求:(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阅卷标准】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1.阅卷先定档再定分。定档主要看是否扣题,其次看是否谈到自身感受。

2.文章主题确定为“文化”,题目应填入与“文化”相关的词语。一类文主题为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民族文化、华夏文化;填入用比喻或借代等手法形容文化的词,如“乡音”、“东方之珠”,但开头第一段并未点出该词所指代的是文化,则为二类文,若开头点出并描述合理则为一类文;官文化、基层文化、农村文化、民俗文化为三类文;四类文主题与文化无关,如生活、工作、信仰、诚信、爱心。

3.文章结构应包括文化发展的现状、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如何大放异彩三个部分,若三个部分层次清楚则在所处档位的中间分数向上浮动2—4分。

4.本题目突出对切身感受的论述,为试卷的新变化。若自身感受论述翔实深刻,或结合自身事例,则为一类文;若未谈到自身感受但谈到文化,则为三类文。

5.文章必须有对策才有可能成为二类文,但若全篇文章只有对策则为三类文。

6.卷面分2分,但阅卷人会依靠整体感觉直接给出总分,跳过加2分卷面分的环节。

7.写7—10条对策的人特别多,出题人和阅卷人普遍认为专写对策成为培训机构误区。

(二)标准揭秘及作答启示

文章写作类试题主要从观点、结构、内容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判,下面我们主要从这三方面出发,对文章写作题的阅卷标准进行揭秘。

1.观点——正确、明确

申论文章的观点不是凭空想象来的,而是来源于材料,是对给定资料核心观点的提炼、概括,或是基于给定资料核心内容作出的拔高与提升。

对于给定题目的文章,实际上已经交代了写作范围或是文章观点,考生要紧紧围绕题目和材料写作;对于给出部分题目或者要求考生自拟题目的文章,考生要立足给定资料,准确理解和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补全或拟定题目,所补充或拟定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考生的观点。

2.结构——完整

文章写作题必须包含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其中,正文部分一般要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问题、原因、对策”的基本架构。如果仅仅谈其中的某一方面,则被视为结构不完整。也许有考生会问,如果每篇文章都按这一结构写作,不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吗?其实不然,在同样的文章架构下,同样会写出风格不同的文章,这就是文字表达的魔力所在。所以,能否避免同一结构下产生的“千人一面”问题,关键要看考生是否会创新表达方式。

3.内容——充实

申论文章的内容部分一定要充实,内容要基于给定资料,但不囿于给定资料。

对给定资料的运用,可以是从中直接提取论据,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引起考生注意的是,近年来,申论考试反抄袭材料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考生要合理引用材料,避免大段抄袭材料。即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抄袭材料,也要对材料进行“深加工”,不能让阅卷者一眼看出。

除给定资料之外,考生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论据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以使内容显得更为丰满。对于明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行文的题目,考生更应当注意联系自身。但要注意,所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和所论证的观点联系紧密。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一定要论证充分,有议有论,这也是阅卷标准对文章内容的要求。例如,提出对策,不能单纯罗列对策,一下列出七八条,每条只有一句话。写成这样的文章更像作答对策题,而不是文章写作题的答案,既然是文章就应当体现文章的特点,有论证的过程。通常情况下,选取三四条展开论证即可,主要是提出对策,说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对策,论证必要性、合理性等,其中,可以辅以材料中或现实情况中的具体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

第三节 省考特色考情呈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年真题是研究陕西省申论考情最直观的依据,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陕西省申论试题的鲜明特色。

一 主题的选择

2009—2015年陕西省申论主题汇总表

观察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总结陕西省申论主题的特点。

第一,宏观性。在申论主题的选择上,陕西省申论一般会在上一年具有全国性、焦点性、持续性的时政热点中选材。如:2013年,中央大力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陕西省遂以此为背景命题,考查了“三公”经费公开问题,体现了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2010—2012年,陕西省连续三年参加了多省市联考,2014年再次参加联考,联考在申论主题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宏观性,以便适用于各地选拔人才的需求。总之,陕西省申论的主题多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考查宏观问题。

第二,综合性。一般来说,申论的主题主要围绕五个维度来选择,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维度基本上可以涵盖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2009年以来,陕西省申论主题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维度均有涉及,尚未涉及生态维度。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未来陕西省申论命题很可能涉及生态维度。同时,陕西申论考查的主题并不局限于单一维度,而是倾向于将多个维度综合起来考查。

因此,根据以上规律,考生在复习时政热点时,应特别关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大时政热点,同时从多角度对同一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二 材料的特色

2011—2013年,陕西省申论的给定资料一般由6—11个不同的资料组成,总字数保持在6500字左右;而2014年,陕西省申论的给定资料由6个不同的资料组成,总字数在8000字左右,可见陕西省申论的阅读量有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8000字左右的阅读量是比较大的,可能给部分考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陕西申论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本书第二章的阅读技巧讲解,侧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是申论作答的基础,陕西省申论命题的特点也集中体现在给定资料上。陕西省申论给定资料的内容多以全国各地的事件、政策为主,在材料的选取上体现着鲜明的全局性。

第一,陕西省申论的给定资料中总会涉及近段时间国内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这些介绍多以数据型资料和事例、现象型资料出现。

示例 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给定资料1(节选):

为了将堪称陕北一绝的子长唢呐发扬光大,早在1984年子长县就成立了唢呐协会。在协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带动下,子长唢呐的吹奏及表演艺术有了较大提高。在演奏形式上,由原来的五人一组的“老五班”吹奏,发展到数百人带动作的群体演奏,气势磅礴,热烈欢腾;从街头、院落的自由演奏,发展到按曲照谱的正规舞台演奏;从单纯的两支大唢呐各吹高、低两个八度的传统吹奏,发展到唢呐、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从鼓、锣比较简单的打击乐,逐渐发展到大鼓、小鼓、手碗、京锣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从以往的只吹传统曲牌,发展到根据不同场合有选择地吹奏民歌或流行歌曲。

第二,给定资料中还会涉及全国范围内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意义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的热点事件、言论,政府的做法、对策等。这些介绍多以事例、现象型资料和观点型资料出现。

示例 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给定资料2(节选):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不断成功回应各种危机和挑战中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是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华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寓地方特色于全局之中”是陕西省申论给定资料最大的特色。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全国范围内的热点新闻及政府的施政动作,掌握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及工作方针政策,尤其是熟悉2014年中央政府和陕西省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关注国家领导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同时,也要了解我国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物质、精神条件,对基本国情了然于胸。

二 命题的趋势

(一)陕西申论历年真题作答要求汇总与分析由于2013—2015年陕西申论题量较大,故单独列表统计其作答要求。

2015年陕西省申论作答要求汇总表

2014年陕西省申论作答要求汇总表

2013年陕西省申论作答要求统计表

2009—2012年陕西省申论作答要求汇总表

续表

从作答要求看,自2009年至2012年,陕西省申论题目数量以四道大题为主流,唯一稍有不同的是2010年4月为四道大题五道小题,而且在接下来的三次考试中,未再出现一道大题分设两小题的情况。而2013年的陕西申论考试却有了极大的创新,作答要求增至七道题,满分改为150分。2014年,陕西省再次调整题目数量,虽然比2013年减少了一道题目,设置为6道题,但题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训练阅读速度和作答效率,以不变应万变。

从题目的题干描述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自2009年起至今,陕西申论作答要求的题干描述明确而具体,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对答题具有指导作用的主旨信息,也可借此把握给定资料的主题。例如,从2009年作答要求的整体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得出“网络文明”这一主题。具体到每一道题上,我们同样可以获悉准确的答题主旨:第一题是概括我国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和网络传播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题是谈谈对“‘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理解;第三题谈怎样提高网络媒体行业的自律水平;第四题要求以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可见,这四道题目的答题主旨已非常具体,这对指导考生准确作答意义重大,也能让考生更充分地展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而为招考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选拔依据。此后2010年(4月、9月)、2011年和2012年的作答要求都保持了这一明确而具体的题干描述风格。2013年陕西申论的七道题目全面考查了申论要求的五大能力。题目设置针对性强,第一、二题都指出了明确的答题对象;第三、四、五题均表明了作答的资料范围,有助于考生迅速定位资料;第六题是限定身份,模拟情景回答对策;第七题要求结合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的理解写文章。2014年,陕西申论参加多省市联考,但求同存异,一方面在主题和题型上向联考其他省份靠拢,另一方面在部分材料和题目细节的设置上保持了本省的特色,如第一题直接根据陕西地方特色“子长唢呐”命题,这种开放的命题思路,相信未来会继续保持。

(二)陕西申论历年真题题型汇总与分析

2009—2015年陕西省申论题型汇总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5年,陕西省申论中归纳概括题和综合分析题是两个必考题型,且在部分年份出现不只考查一道题的情况。相对于这两个题型的稳定地位,提出对策题在2013年以前也比较稳定的出现在申论考卷上,但2014年没有考查。而公文类写作题在6年间的7次考试中出现5次,虽然考查频率不是很高,但近两年都有所考查,应引起考生重视。

总的来说,陕西省在申论题型的考查上趋向于全面,尽可能涵盖申论考试的各个题型。虽然在题目数量上变化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如虽然2013年考查了7道题目,2014年和2015年考查了6道题目,但实际上前三道题是归纳概括题和提出对策题,只要考生掌握了归纳概括和提对策的技巧,相当于一举三得,而其余几道题也都没有脱离申论考试的几种基本题型。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不需要过分受到题目数量变化的影响,踏踏实实地学会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才是王道。

总之,对于考情的分析并不是为了押题,主要是为了帮助考生把握复习的方向和重点。申论作为公务员笔试的一个科目,其目的不仅仅是考查大家对于答题技巧的掌握,更核心的是考核大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准公职人员。因此,大家在平时的复习中切记不可死读书,要养成运用理性思维设身处地分析一些时政问题的习惯,同时也用一颗真挚的热心感受这些问题。只有发自内心地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时代的发展,才能考好申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第四节 省考复习阶段规划

申论考试是一种相对科学的能力测试,因此,为了能在2016年省考申论中顺利过关,我们也应该有所准备,尤其是要有相对科学的复习计划,可以说,科学的复习计划是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决胜的第一步。

事实上,绝大部分考生都清楚先下手为强,要在起跑线上抢先一步。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复习,从而一举攻克这千人抢万人争的2016年陕西公务员考试呢?我们提出“三大战略思维”与“四大具体步骤”的复习方法。

一 三大战略思维

战略属于思想层面的问题,它决定着方向问题,在申论复习的规划阶段,我们也必须注意方向问题,战略正确了,复习方向也就正确了,最终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复习时,必须注意复习的战略思维的正确性。从科学角度上看,申论复习要坚持三大战略思维。

(一)战略思维一:确定备考方向

正所谓“知之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陕西申论考试中取胜,必须了解其考情考务。

1.了解真题特点

从题材范围来看,陕西省考申论话题主要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展开,以经济为主。在申论试题材料方面,一般选取当年的热点问题进行考查。这一特点与陕西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地位是相对应的,且其内容多与文化、生态等领域相结合,内容跨度较强,这是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注意的。

2.把握材料组成

一是遵循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结合:事实材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列举事例,列举数字,介绍经验、典型做法、措施等。理论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表现为:引述经典、引述文章、引述谈话言论、引述法律条文、介绍施政方针政策或介绍名词、定义、科学定律等。

我们建议考生找出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站在政府的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

二是本土材料与本土外材料相结合:近年来陕西省考申论真题的给定资料中既有本土材料,同时,省外或国外的一些材料适当增加,这部分通常是为提供经验或教训而出现的。材料的编排方面,陕西省考的材料一般先从全球或全国的宏观层面上引出某方面的问题,然后过渡到陕西省内的情况,省外的资料一般会包含大量的经验或教训,容易成为综合分析题或归纳概括题的命题对象。这为考生归纳概括要点提供了帮助。

3.确定题型与题目数量

陕西省的申论要求并没有脱出申论考试的一贯题型,还是以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贯彻执行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文章写作类试题为主。

(二)战略思维二:夯实理论基础

1.多看多听

申论材料一般源自于社会热点和国家政策方针,陕西省的考生还要特别关注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考生不但要关注这些材料的理论背景,还要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解决思路和对策。《新闻联播》《理论热点面对面》《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半月谈》都可以作为考生收集整理材料的来源,可以让考生把握《申论》考试命题方向和命题思路,同时还有助于考生提高语言的规范性。

2.多做多练

申论备考一定要多做题,反复练习,掌握材料的组成规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做好申论题的基础,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对历年真题反复不断地练习加以提高。建议考生严格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来进行作答,作答完成后按照参考答案自行修改,也可以找老师批阅。

(三)战略思维三:考前模拟,全面冲刺

考前冲刺阶段一定要做之前复习阶段没见过的题,参加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以选择国考、上海、江苏等地区的真题,也可以选择质量较高的全真模拟真题,以避免思维定势。做题的时间可以选择在14:00—17:00之间,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让自己的思维在这一时间段处于兴奋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把握考试时间的分配。在做试题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应的时间,而且要把试题全部都做完,不能只做简单的,而不写作文等。

二 四大具体阶段

目前参加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时间相对充足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在校生,另一种是工作比较繁忙或因为忙于毕业设计、论文等,没有很多时间学习的考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群体,我们专门设计了两种差异性的复习计划。

(一)时间相对充足的考生

对于时间充足的考生或在校考生,可以按照如下阶段进行备考:

(二)时间相对紧张的考生

对于时间相对紧张的考生来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那么我们对这些考生的建议是,如果是希望考上公务员的话,每天必须保证申论2小时的复习时间。这短短的两小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前面对于时间较宽裕的考生规划了四个阶段;在这里,针对时间紧张的考生,我们只简单的规划两个阶段。

其实抛开具体方法不谈,有充裕时间的考生的策略应该是先宏观解构试题,再微观作答,再宏观思考。而时间有限的考生可以直接微观练习,再宏观思考。不过,即使是时间很紧张的考生,也应该努力挤出时间出来静心复习申论,我们也强烈建议按前面所述的四个阶段的方法依次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在这里,我们仅提供了相对大众化的科学复习思路,各位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吸收我们的复习规划的同时,制订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复习规划,从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