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2016彩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甘肃省申论深度解读

本篇精义

阅读目的要明确,规定信息和要求。

阅读方法要练熟,快速浏览和精读。

研习揣摩循步骤,确定主题再审题。

加工答案有三法,去繁合并和逻辑。

本篇串讲

第一章 探究甘肃省申论大纲

本章串讲

本章串讲

甘肃省申论考什么,怎么考?申论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掌握?甘肃省申论真题是什么结构,有什么特点?……尽在本章,一扫即知。

第一节 甘肃省申论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

本节展示了考试大纲,并从考试形式特点、时限及分值、试卷构成、作答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甘肃省申论的结构特点,帮助考生了解甘肃省申论。

一、大纲公告原文

近几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均未单独发布考试大纲,参考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但是没有单独发布大纲,广大参加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可参考2015国考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备考。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为便于报考者充分了解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特制定本大纲。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二、考试形式特点

(一)形式上的主观

根据大纲,申论为主观性试题,即不同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试题没有备选答案,因此申论的试题形式是很灵活的。但是考生要明确,所有的考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申论也一样,形式多样的背后体现的是固定的命题规律。因此,考生在复习中,要做的是把握这种规律,而不是过多地关注试题的题面本身。

(二)内容上的客观

虽然形式上是主观的,但申论考试不是作文大赛,不能任由考生发挥文采和想象。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从命题到阅卷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即使是像申论这样的“主观性试题”,其阅卷也有一套详细的赋分标准。举一例说明。

2013年国考(省部级)第一题:

“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赋分标准

要点如下:

首先,要表明态度,同意上述观点。

1.材料一,可以分析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婚礼仪式等)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它的某种载体和形式;

2.材料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具有实用性;

3.材料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与活力;

4.材料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文化等)可以交流与传播;

5.材料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无法再生;

6.材料六,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鉴别,可以提高公众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赋分说明

没有表明态度扣1分;

以上六点答出任意五点即可,每点3分,最多15分;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3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

错别字3个字扣1分;

超出50字以上扣1分。

由此可见,申论考试阅卷的基本规则是“采点给分”,即答出规定的要点或关键词才能获得相应的分数。这一规则表明,申论考试看似是主观的,可实际上是有标准的“主观”,是框架内的“主观”。你的答案得分,不在于文采、不在于想象力,更不是字数越多越好,关键在于采上得分的“点”。更形象点说,只有“赋分标准”给出的答案是“甲、乙、丙、丁”,你的回答刚好也是“甲、乙、丙、丁”,才能在申论考试中斩获高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申论考试的内容实际上是有其客观性质的。有的考生可能会问,既然是以主观形式作答,怎么可能句句都在“点”上呢?而这正是我们在后文中将要详细讲解的内容。

三、时限及分值

2015年甘肃省申论考试的分值延续了以往的惯例,即满分为100分,时限为150分钟。其中给定的参考阅读材料的时限40分钟,参考作答时限为110分钟。

四、试卷构成

关于申论试卷的构成,《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申论部分明确表述为: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般位于申论题本的第一页,介绍考试的时限、要求、纪律等。

2015年甘肃省考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有些考生认为这一部分没有必要看,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注意事项所罗列的内容,如参考时限、作答区域等,有助于考生做好考前的准备和预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规则的熟悉也可帮助考生稳住心态,平和地进入考试状态。

(二)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是作答申论题目的基础,也是题本中的核心内容。由于给定资料在内容表述上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大体分为观点型资料,政策、理论型资料,事例、现象型资料,数据型资料四种基本类型,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除上述四种类型以外,申论的给定资料还涉及名词解释、引用名人名言等常见的资料类型,而这些特色资料往往被直接引用出题。

(三)作答要求

作答要求位于申论题本的最后,在这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需要回答的题目及题目的相关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定位:根据“给定资料××”、请结合“给定资料××”……

2.作答任务:请谈谈你对“××××”的理解/看法、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分值:即题目后所给出的分值。

4.内容、语言、字数:全面准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生动、不超过××字……

2015年甘肃省考作答要求:

(一)概括给定资料中向国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并举例说明。(25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二)“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6”中,分别讲述了美国电影《功夫熊猫》风行世界和中国京剧《王子复仇记》在国外受欢迎的情形。请对这两个不同的文化传播案例进行评价。(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篇幅不超过300字。

(三)如果你是某省文化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4-5”,就我国电视电影作品应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出改进建议。(20分)

要求:紧扣材料、针对性强、条理清楚、措施得当。篇幅不超过200字。

(四)请结合给定材料,以“文化输出与文化软实力”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事实充分;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近三年来逐渐趋于稳定,国考保持在5道题的题量;经常参加联考的省份,如辽宁、湖南、湖北、广西、重庆等,一般是3—4道题;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差异较大,依各地情况设置3—6道题不等。甘肃省申论2015、2014两年是4道题,而前几年基本稳定在3道大题。

高分必看本栏目的内容是运用线上平台,对本书相关内容的拔高、深化、补充或形式上的多媒化,使您的学习更深入、更轻松,有电子书(掌上书),有视频课堂(云课堂)。一扫即得,与教材精准对接。建议在Wi-Fi环境下使用。

云课堂:《申论试卷的“真面目”》

云课堂

五、作答注意事项

(一)答题卡的填写

答题卡即考生书写答案的特定纸张,如下图所示。关于答题卡如何填写,一般会在申论题本的“注意事项”中进行提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要求: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圆珠笔、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答题卡对于每道题目都有严格的作答界线及上限字数标志,因此,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严格控制字数,注意格式,尽量言简意赅。再次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各位必须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及作答。根据阅卷流程,申论考试结束以后,每张试卷都要通过扫描形成电子版,最后呈现在阅卷人员面前,而电子扫描的范围仅限于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如果考生在其他位置作答,阅卷人员是无法看到的。

(二)草稿纸的使用

草稿纸即一张白纸,用于申论考试中,主要是供考生在阅读时记录关键词、句,在书写中罗列答题思路、作文提纲等,这些草稿有助于考生组织更加全面、更有逻辑性的答案。由于考试时限趋于延长,在今后的申论考试中,草稿纸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当考试结束时,考生须“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这是考场的重要纪律之一。

第二节 甘肃省申论的五种能力

名师点睛

申论考查的核心是能力,这是老生常谈了。根据国考大纲以及历年真题考情,我们将甘肃申论考查能力揉合成五种:即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五种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是甘肃省申论五种能力的基础,所有申论题目的作答都要在充分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大纲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全面把握内容,准确理解含义,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问题。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1.东郭先生在打猎途中偶遇一只受伤的狼,狼因被猎人追逐而命在旦夕,便苦苦哀求东郭先生救他一命。东郭先生本着“兼爱”大义答应了狼,将狼藏进布袋中。待躲过猎人的追捕后,狼却要吃了东郭先生。

2.一个农夫在途中遇见一条冻僵的小蛇,顿生怜悯之心,将小蛇救起揣入怀中,以体温为其取暖。小蛇渐渐苏醒过来,恢复了活力,却一口将农夫咬死。

3.吕洞宾成仙后,见一男人淹死在河里,便将死尸捞上来,并且杀了路边的一条狗,挖它的心脏救活男人。没想到男人一醒来,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吕洞宾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填在狗的胸膛中,救活了狗,却被活过来的狗追咬。

这是三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相信考生都很熟悉,它们曾“组团”出现在春晚小品中,共同反映了“好人没有好报”的问题,引人捧腹的同时,也发人深省。艺术源于生活,申论也源于生活,二者有着相通之处。我们知道,申论的给定资料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假如这三个故事出现在申论的给定资料中,想必大家都能“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好人难当,同时也能“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不能向恶人滥施同情。而这实际上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当然,申论的给定资料无论在字数上还是在阅读难度上都高于这三个小故事,但是方法却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问,只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注重细节,在读书、看报、浏览微博时下意识地进行相关练习,必能成为一个有心的“旁观者”。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重点考查的内容。申论考试的大多数题目,包括文章写作题,几乎都涉及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综合”即归纳、总结;“分析”即评价、推断。下面,我们先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诠释综合分析能力。

假设甲、乙、丙、丁是你的四个好朋友,下面是他们的一些情况:

甲:喜欢网购的“月光族”,生活中注意养生,饮食清淡,经常救助流浪狗。

乙:来自湖南的辣妹子,动漫爱好者,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史努比,在读研究生。

丙:公务员,最爱的电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最近刚交新房首付,对辛辣食物过敏。

丁:外企职员,有稳定的高收入,平时爱吃甜食,单身主义者,养狗为伴。

问题:

周末你打算召集他们四人聚餐,吃四川香辣火锅是否合适?

吃火锅是否合适,取决于受邀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观察资料,甲的习惯是“饮食清淡”,丙“对辛辣食物过敏”,丁“爱吃甜食”,也就是说受邀的四人中有三人不喜欢或不适宜吃香辣火锅,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方案不可行。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吃香辣火锅”这个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首先我们要了解香辣火锅的特点和受邀者的饮食喜好,然后通过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申论考试中:

2015年甘肃省省考第二题:

“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6”中,分别讲述了美国电影《功夫熊猫》风行世界和中国京剧《王子复仇记》在国外受欢迎的情形。请对这两个不同的文化传播案例进行评价。(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篇幅不超过300字。

综上所述,综合分析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精准地“归纳”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断”。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从字面上看包括两个方面,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所谓“提出问题”,不只是找到问题是什么,而且要对一个问题进行“界定”,包括其性质、现状、严重性、发展趋势等;所谓“解决问题”,也不是单纯按照自己的思路见招拆招即可,而是要“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估或权衡”以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2014年1月腾讯网资料:

深圳一家电子厂被举报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凉山十多岁的小学女生。事件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

以下是针对这一事件的一些观点:

网友A:这下孩子们断了财路了,过得好谁愿意出来打工?

网友B:让这群孩子怎么办,他们为什么出来,媒体人为了新闻丧失了自己的道德。

邱律师:要制定法律法规或者地方性的政策,要对这些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予以照顾。做童工可能是经济原因,要针对不同的原因,予以经济上的帮助。或者疏导,做相关的工作,使这些孩子愿意去学校上学,家庭有这个能力让孩子上学。

宏观经济学者胡某:千不该万不该就是用自己无视现实的空想剥夺这些雇主提供给这些孩子的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被解救儿童A:不想回家,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

被解救儿童B:出门前,爸爸妈妈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凑够500块的路费。本来说一个月有2000块工资的,但现在就这样回去,很对不起他们。

四川省社科院胡教授:这些孩子被解救回去了以后,还有诸多的实际的问题。可能我们发展当地的经济,这个是比较长久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在学校、共青团、妇联还有社区这些基层组织可能要想一些办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让这些孩子能够留下来。

我们先来看这一材料的背景——有媒体曝光了一个非法使用童工的事件,社会相关管理部门参与进来,将童工遣送回家。这个事件本身看似已经解决了,但是通过被遣送童工的观点我们看到,童工回到家里依然没有出路。这就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没有正确界定问题的结果。

要界定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性质、现状、严重性、发展趋势等方面着手。童工到底应不应该被解救呢?显然,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童工是必须被解救的。那么问题到底是什么?做童工是贫困地区儿童为生活所迫而选择的一条出路,这反映了我国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及生活保障的缺失,这是问题的本质。我们要解决童工问题,须从改善贫困地区的儿童的生存现状入手,如果仅仅是将其遣送回家,不解决出路,那么他们还是要外出谋生。

资料中,人们针对“解救童工”发表了很多不同的见解。那么首先,我们要挑出那些正确的、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意见,排除干扰性的错误观点。

1.正确的观点:邱律师、胡教授的观点。

PS.观点正确,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本质提出建议,可以采纳利用。

2.错误的观点:网友A、网友B、经济学者胡某。

PS.儿童外出务工是违法行为,支持这一行为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有利用价值的观点:

(1)当事人的感受:被解救儿童A、被解救儿童B。

PS.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2)律师与专家合理、合法的建议:邱律师、胡教授。

PS.律师、专家合理合法的建议,可直接采纳,概括使用。

观点分为很多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观点,而有价值的观点也不完全来源于正确的观点,这就需要考生结合自身经验去判断,哪些信息对我们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有价值的观点组织起来,提出解决贫困地区儿童生存现状的一些对策。首先,要进行政策扶持,鼓励入学,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说服家长和儿童使其愿意入学;其次,积极探索发展当地经济的方法,对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予以照顾;再次,社会管理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措施,控制贫困儿童外出打工的现象;等等。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申论考试中:

2015年甘肃省省考第三题:

如果你是某省文化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4-5”,就我国电视电影作品应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出改进建议。(20分)

要求:紧扣材料、针对性强、条理清楚、措施得当。篇幅不超过200字。

四、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贯彻执行能力,即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领导交代你去做一件事,你把这件事“及时有效”地做好的过程。对于公务员来说,贯彻执行中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1.明确目标。“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是公务员执行任务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基础,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当地最新政策性文件有一定的了解,注意答题时不能与之相悖。

2.坚守原则。公务员是一种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行事。在实际工作中,公务员必须谨记坚守法律的底线。

3.联系实际。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到申论考试中,考生必须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我们以什么身份、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2012年国考(省部级)第一大题第2小题:

“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要求我们参照“给定资料8”的内容,为《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而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是“党委”编印的。何谓“党委”?“党委”的基本任务就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所以当我们代表党委撰写“编者按”时,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由此可见,申论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并不仅仅停留在拆解题目字面含义的层次,它还需要考生对公务员岗位有一定的了解。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文字表达能力即以文字为载体将答案表述出来。由于申论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因此文字表达能力是考生作答的基础。相对地,如果考生进入面试,那么展现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既然考查文字表达能力,那么考生就应该下意识地使用一些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使用较随意的口语、网络用语、中英文混搭等。

申论考试一般会规定“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对于考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规范、简明畅达”。这八个字的含义包括:文字书写正确,无错字、别字;用词准确,不滥用、错用词语;文章格式正确,符合规范;语言简练,不说“假、大、虚、空”的话,风格严谨、庄重;语句通顺,无病句;等等。由于对文采没有特别的要求,建议考生在复习策略上以求稳为主。

另外,“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主要是针对文章写作题而言,各位考生应避免在作答中使用杂文、散文甚至诗歌等文体,降低失分风险。

由于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考试的各个题型中皆有体现,故此处不再举例说明。

高分必看

云课堂:《申论的门道》

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