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殇[1]
操吴戈[2]兮被犀甲[3],车错[4]毂[5]兮短兵[7]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7]余行[8],左骖[9]殪[10]兮右刃伤。
霾[11]两轮兮絷[12]四马,援[13]玉枹[14]兮击鸣鼓。
天时[15]怼[16]兮威灵怒,严[17]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18],首身离兮心不惩[19]。
诚[20]既勇兮又以武,终[21]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22]以灵[23],魂魄[24]毅兮为鬼雄!
注解
[1]选自《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屈原(约前340—约前278)。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国殇,死于国事。古时未成年而死叫做殇,此处泛指为国牺牲的将士。[2]〔吴戈〕吴国产的利戟。[3]〔犀甲〕犀牛皮制成的铠甲。[4]〔错〕交错。[5]〔毂(ɡǔ)〕车轴。[7]〔短兵〕用短兵器(刀、剑)交战。[7]〔躐(liè)〕践踏。[8]〔行(hánɡ)〕行列。[9]〔左骖(cān)〕驾在车前左边的马。[10]〔殪(yì)〕死。[11]〔霾(mái)〕同“埋”。[12]〔絷(zhí)〕绊。[13]〔援〕拿。[14]〔枹(fú)〕同“桴”,鼓槌。[15]〔天时〕天象。[16]〔怼(duì)〕怨。[17]〔严〕残酷。[18]〔秦弓〕秦国制造的弓。此泛指良弓。[19]〔惩〕戒惧,悔恨。[20]〔诚〕诚然。[21]〔终〕始终。[22]〔神〕指死者的精神魂魄。[23]〔灵〕显赫。[24]〔魂魄〕古人以为“神”包括“魂”“魄”两方面,阳神称魂,阴神称魄。
译文
手里拿着吴戈啊身上披着犀甲,战车搅在一起啊只能用刀戈刺杀。
旌旗遮蔽了太阳啊敌人像云涌,乱箭纷纷落下啊战士争着向前冲。
我们阵地被侵犯啊行列也被践踏,左马已死啊右马也挂了花。
稳住我的战车啊牵好我的马,拿起白玉般的鼓槌啊尽力擂鼓。
天像要塌下来啊神灵爆发怒火,把敌人痛杀干净啊尸首抛在野外。
战士当初出征啊本来不打算回返,平原刮着大风啊路是这样遥远。
手持秦国制的弓啊身佩长剑,尽管砍掉了头啊心还不变。
真是勇敢啊气力又壮,始终十分刚强啊不可侵犯。
肉体虽死而精神长存,忠魂毅魄啊永远都是鬼中豪杰!
简析
《国殇》是屈原为哀悼为国阵亡将士而作的祭歌。
祭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战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战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震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第二节诗人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那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诗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诗中的将士。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美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这首诗用“直赋其事”的手法来描写“国殇”形象,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急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