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按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开展,即按下述步骤进行:可行性研究,会计电算化规划,编制实施计划,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建立电算化后的组织与管理体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方法实质上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1. 会计电算化的可行性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可行性是指开展电算化工作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主要包括组织、技术、经济三方面。组织可行性是指单位内外环境是否为会计电算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技术可行性是指单位所能组织和拥有的技术力量能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经济可行性是指开展电算化工作带来的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同耗用成本的对比情况。
可行性分析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
(1)进行初步调查;
(2)根据初步调查,确定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确定制约因素,包括经济上、技术上、组织上的制约因素;
(4)确定各种可选方案;
(5)对各种可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主要是研究各种方案在经济上、技术上、组织上的可行性;
(6)确定方案,推荐实施计划。
2. 会计电算化规划
会计电算化规划是对近几年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分步骤实现这个目标而制订的规划。它实质上是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是对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所做的一个总体可行性研究。规划期一般以5年为宜,第一年的计划应该相当可靠;第二年的计划应比较可靠;第三年以后的计划可以粗略和概括一些,计划至少要根据每年的情况变化调整一次,以使计划符合实际。
会计电算化规划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
(1)研究确定单位的总体目标和会计部门的局部目标;
(2)综合考察会计电算化的外部环境制约,包括经济、技术、组织等单位内部制约与上级主管部门、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等外部制约;
(3)确定会计电算化的总体目标,确定近几年内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电算化会计系统;
(4)分析确定单位的会计信息需求,即确定输入、输出什么信息,对外提供哪些数据接口;
(5)确定所要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可用数据流程图、功能图、层次图、数据结构图等来表示;
(6)确定所要建立系统的资源需求,包括硬件、软件、人力、其他日常支出等;
(7)制订会计电算化总体目标的分步骤实施规划,即将总体目标结合单位现有的条件,确定分步实施计划;
(8)选择实现的途径;
(9)确定实施计划,即最后确定当前所要建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途径、具体实施计划等。
3. 编制实施计划
编制实施计划主要根据确定的目标和会计电算化规划,确定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安排和工作时间表。
4. 建立电算化的会计系统
建立电算化的会计系统主要指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的配备,是会计电算化规划与实施计划的具体落实。
5. 建立电算化后的组织与管理体系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仅仅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程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对会计部门的人、财、物等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地运行电算化的会计系统,使得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水平有根本性提高,会计部门参与分析、参与控制、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职能和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建立电算化后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电算化后会计部门的组织主要是指电算化后单位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各项职能、职责的重新划分。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管理,一方面是指怎样更好地运行已建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和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和控制措施;另一方面是指电算化后,会计部门如何积极参与单位的预测、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在此需说明的是: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实质上是密不可分的,组织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进行的管理工作又是以组织为基础的,管理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组织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