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短板”不短
管理学里有一条法则叫木桶法则: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组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华为,任正非把公司的每一个成员都比喻成这样的木桶,就是希望华为员工不要寄希望于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是要实现均衡发展。任正非这样解释道:
“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像短木板一样,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白干。因此,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所以说,每一个链条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我们重视技术、重视营销,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每一个链条都是很重要的。”
一个木桶短了任何一块木板,这个木桶就不能装满水。同样,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具备独当一面的本事,也要发展各方面的才能,成为一个全才。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认同任正非关于均衡发展的想法,有不少员工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有某一方面的专才,就足以在职场中建立自己的优势了。
对于这种想法,我们看看华为的培训师是怎么说的。
在一次培训课上,培训师指出:我们最薄弱的关键环节将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业绩。在七大关键绩效区间里,我们有可能有6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但我们的总体业绩却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对于华为员工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任正非很是担心。他认为,如果不改变这种现象,一味地坚持发展某一方面的专长,华为要想进步就是空话。
□审视你的短板
解决短板首先要找到短板,然后再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华为员工的做法是通过对关键技能的打分的方式,确定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在华为的一次培训课上,培训师列出了销售环节存在七大关键绩效区间。
销售预期:有些客户将来将采购我们的产品,应该约见这些潜在客户。
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通过询问、倾听的方式,与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
识别客户的需求:通过询问的方式确认客户的需求,并确认应如何为客户带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现场展示:向潜在的客户展示产品和服务,指出哪些产品和服务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此时,要将所有事情考虑周全。
应对质疑:解答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存在的疑虑。
促成交易:督促客户达成交易。
重复购买和推荐:培养回头客,这类客户会不断从我们手里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我们推荐给他们的同事和朋友。
培训师让参加培训的华为员工在这七大关键绩效区间内,给自己的能力打分。分数从1到10,1是最低分,10是最高分。如果员工希望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并达到专业销售人员的水平,那么他在每个区间的得分都要达到7分以上。
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自己最薄弱的技能部分,然后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丰富你的技能
找到自己的技能的不足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解决它。正如一位参加培训的华为员工所说:“通过识别自己最薄弱的环节,专门攻克该领域,直到熟练掌握所需技能为止,这会让个人业绩得到最快的提升。”
然而,问题又来了。很多员工明知道自己有短板,却不去解决它。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心不足,总觉得自己做不到。
很多华为新员工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下面是来自一位华为新员工A的自述:
“我当时刚进华为,看到那些老员工写了几千页的文档,写了如同天书一样的代码,搬弄着一个一个大型的机器。我开始担心和他们的差距,我怎么可能赶上他们。我心里没有底,总觉得自己做不到。为此,我一连焦虑了好几天。”
正是这种不自信的心理给我们设定了限制,使得我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结果没有解决自己的短板。所以,只要我们摆脱这种心理,我们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出色。前面提到的华为员工就是典型的例子。
后来新员工A心里琢磨着:“我管他呢,只要我自己认真学,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赶上他们的。”
就这样,A不去想将来的事情,也不怕自己学不会,只是想今天、这个小时自己该学什么、该把什么问题弄明白。从那时起A就决定,观察每个老员工身上的优点,然后不断地学习。
比如说老员工B对交换机数据配置很熟悉,A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就主动去问他。多问几个层次的为什么,直到把工作原理弄懂为止。老员工C对编写脚本很拿手,那A就会不厌其烦地问他关于脚本的问题。
如果新员工D比A先来了一个月,那A就问他这一个月如何学习的,看了哪些资料,觉得哪些资料是比较经典的。要是新员工E刚转正,那A就跟他把转正胶片要过来参考参考,同时把他在试用期间所写的总结也要过来看看,多去发现他总结的问题,然后和他一起探讨。
通过这种不懈的努力,华为新员工A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人,领导喜欢他,员工尊敬他,他在华为的前景自然也是一片光明。
事实上,华为员工还会采用一种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技能,那就是适时岗位轮换。华为实施岗位轮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务轮换,比如让负责研发的员工去搞中试、生产、服务等,让他们理解什么才是商品。另一种是职位轮换,让不同岗位的干部发生职位变动,这样有利于公司管理技巧的传播,形成均衡发展。华为曾动员200多个硕士到售后服务系统去锻炼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