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历史
◣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于是便产生了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或Electronic Business,EB)。
“电子商务”是一个翻译过来的词汇,源于“E-commerce”和“E-business”。E-commerce准确的译法为“电子贸易”,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买卖,可以理解成一种狭义的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诞生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早期阶段,那个时候行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电子商务的技术实现层面,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贸易”。
E-business不仅包含了“贸易”的概念,还包括所有通过因特网络展开的与商业伙伴、供应商及顾客的互动行为,比如信息共享、过剩存货的拍卖、产品开发合作等,故它可以被视作一种广义的电子商务。E-business把企业的各种事物都架设在了因特网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改善业务流程,提升效率。这个概念的电子商务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加关注因特网络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简单地说,电子商务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主要指Internet)的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和因特网(Internet)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仍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给出了许多表述不同的定义。比较这些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电子商务。
1.世界电子商务会议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1997年11月6~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国际商会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会议上关于电子商务最权威的概念阐述为: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它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它可以定义为“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
2.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欧洲议会对电子商务给出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它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递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电子贸易和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业拍卖、合作设计和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的获得。它包括产品(如消费品、专门设备)和服务(如信息服务、金融和法律服务)、传统活动(如健身、体育)和新型活动(如虚拟购物、虚拟训练)”。
3.权威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在他们的专著《电子商务的前沿》中提出:“广义地讲,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商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来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最低成本的需求。这一概念也用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找信息以支持决策。一般地讲,今天的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联系了起来,而未来的电子商务者通过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无数计算机网络中的一条将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
4.IT行业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IT(信息技术)行业是电子商务的直接设计者和设备的直接制造者。很多公司都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给出了电子商务的定义。虽然差别很大,但总的来说,无论国际商会的观点,还是惠普公司的E-World、IBM公司的E-Business,都认同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由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
总而言之,从宏观上讲,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的又一次革命,是通过电子手段建立起的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它不仅涉及电子技术和商业交易本身,而且涉及诸如金融、税务、教育等社会其他层面;从微观角度说,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等)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各项商业贸易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技术的发展可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与非通用性,严重约束了其全面推广的可能。电子商务真正开始迅猛发展缘于因特网上通信标准与HTML标准得到IT行业的支持,并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之后而带来的革命性变革,这开辟了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新纪元。
◣1.1.2 电子商务的历史
1.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有以下几项。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近3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由于因特网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媒体,全球上网用户呈级数增长的趋势,以及因特网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
(3)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4)《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
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卡公司和万事达卡公司等国际组织等联合制定的《电子安全交易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SET)出台,并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和支持,这为开发在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5)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自1997年欧盟发布《欧洲电子商务协议》,随后美国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2.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60~90年代:基于EDI的电子商务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利用电子通信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用电报报文发送商务文件的工作;70年代人们又普遍采用方便、快捷的传真机来替代电报机。但是由于传真文件是通过纸面打印来传递和管理信息的,不能将信息直接转入到信息系统中,因此人们开始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这也就是电子商务的雏形。
EDI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商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人工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70%的数据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EDI应运而生。
EDI是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多年来,EDI已经演进成了几种不同的技术(见图1-1),在零售业的商品品种管理中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尤为成功。商品品种管理的目的是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和适当的数量,摆放在商店货架上适当的位置以满足顾客需求。商品品种管理的具体方法就是将所有商品按照不同特性分成不同的组别。商品品种经理会根据这些特征对某一品种的所有商品进行管理,而采购人员也不再是购买价格最低的产品,而是利用购买模式的信息,运用EDI技术,争取在购买某一品种中最热销的商品时实现最大程度的节约。这种技术改进了购买行为,降低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的成本。
图1-1 EDI的使用
从技术上讲,EDI包括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
从硬件方面讲,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都是通过租用的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实现的,这类专用的网络被称为增值网VAN(Value-Added Network,VAN),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但随着因特网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费用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它逐渐替代VAN而成为EDI的硬件载体,因此有人把通过因特网实现的EDI直接叫做因特网EDI。
从软件方面看,EDI所需要的软件的功能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定数据库的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文件时,必须把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才能进行传输,这时就需要相关的EDI软件来帮忙了。
EDI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换软件(mapper)。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 file),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2)翻译软件(translator)。它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文件。
3)通信软件。它给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后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mailbox),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EDI软件中除了有计算机软件外,还包括EDI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局曾制定了一个称为X12的标准,它仅用于美国国内。1987年联合国主持制定了一个有关行政、商业及交通运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即国际标准——UN/EDIFACT(UN/EDI For Administration,Commerce and Transportation)。1997年,X12被吸收到了UN/EDIFACT中,使国际间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了现实。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
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因特网迅速普及,并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依托Internet的电子商务技术也就应运而生。Internet电子商务是主要以飞速发展的遍及全球的Internet网络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因特网带来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业务成本,它所带来的范围效应则丰富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多样性。因特网也为小企业创造了机会,使它们能够与资源雄厚的跨国公司在平等的技术基础上竞争。据权威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调查,2002年,全球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增长40倍,通过Internet进行的贸易金额从现在的80亿美元增长到3270亿美元,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Internet应用中最关键的一部分。Internet网上的电子商务目前已经被公认为现代商业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根据国际Internet协会的统计数字,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年底,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6.5亿。到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猛增到1.5万亿美元以上。
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03年美国制造业的电子商务最为突出,电子商务交易额(含因特网和其他网络)达到8426.7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21.1%;随后其批发贸易,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69.2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3.1%。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报告预测:从2000年到2004年,欧洲国家的电子商务贸易总额将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并在此后4年内达到贸易总额为16000亿欧元的水平,约占欧洲贸易总额的6%。
亚太地区信息产业发达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尽管不容易获得电子商务交易价值的准确数据,但电子商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保持了继续增长的态势。根据欧盟和部分国家的电子商务报告,在发达国家,如芬兰、瑞典、丹麦等国,企业网上采购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其比例也达到40%以上。
3.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经过“十五”的发展,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网络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机构、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环境建设也已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地区和行业先后建立了数字证书认证机构;大多数银行已开展在线支付业务;物流信息化与系统化建设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电子商务正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探索和理性调整后,步入了务实发展的轨道,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电子商务起步到现在,我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
● 1990—1993年:开展EDI应用起步阶段;
● 1993—1997年:开展“三金工程”阶段;
● 1998—2000年:进入因特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探索阶段;
● 2001—2004年:进入理性务实发展阶段;
● 2005年—至今: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2008年1月《中国因特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即2007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居于世界第二位。中国网站数量现已达150万个,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66万个,增长率达到78.4%。2007年12月,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22.1%,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而美国2006年8月网上购物的比例则已经达到了71%。未来几年电子商务市场仍将保持更加快速的增长势头,到2012年其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0万亿元。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37.9%的网民表示在未来一年中会在C2C网站进行购物,有43.1%的网民可能会进行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正逐步充分地显示出其优势。在中国零售业市场,淘宝网2005年超越了沃尔玛,2006年超越了家乐福,2007年超越了沃尔玛与家乐福之和。其成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连锁零售业百强平均增幅。2007年企业化运营的B2B网站总数已经超过4500家,从业人员超过了19万人。目前B2B行业网站还处于小规模,但是一百人以上的企业规模在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4%,这说明行业网站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行业网站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2007年行业网站平均注册会员数就达到了88000家。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总数已达到883万家。
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互联网B2C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市场规模达到52.2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33.5%。随着网络购物环境的好转,未来两年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将更受欢迎,而且用户数和年平均消费金额均会提高,预计2008年B2C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将超过70.9亿元人民币,2009年有望达到98.6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