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公务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打造干部新形象: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1)

头脑清醒,不要迷失自我

俗话说得好:“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只有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严于律己,廉洁从政,才能做到让组织放心、领导信任、群众满意的公务员。吴仁宝的“箴言”是“有人称我是吴老板。我不是老板,我是服务员,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服务员,而不是老板”,一些干部正是因为搞不清或忘了“我是谁”,才会对“老板”的称谓沾沾自喜,也才会在吃喝玩乐、赚钱多少上与老板相比,而且比着比着,就比出“心理不平衡”来。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就不会迷失自我了。

给自己定好位,不攀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一代清吏包公、于谦、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一名公务员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洁身自好,养浩然正气,才能遇诱惑而不丧失原则,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公务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站在人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按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为一名公务员,还要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克服明哲保身、怕得罪人的好人主义庸俗作风,要尽职尽责地抓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廉政建设,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

修养党性才能管住“一念之差”

胡锦涛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先决性条件。一个干部党性强,即使其他素质有所欠缺,也比较好弥补;而其他素质虽好,如果党性不强也难当大任。如果丧失党性,甚至会走向反面,副作用就越大。

在中央党校第二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会上,李源潮同志指出,中青年干部要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官、利、名、情是每一名干部为官从政必须经受的考验。能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官所动、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累、不为情所困,关键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坚强的党性。

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刚站稳脚跟、在事业上稍有起色的公务员,正处在人生事业的上升期,但是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权力、名利、人情等外在因素的诱惑。党性强弱是决定中青年干部拒腐防变能力高低的关键所在。

坚定的党性是中青年干部抵御官、利、名、情等各种诱惑的“免疫力”“防腐剂”。党性强,中青年干部就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看淡官位、看淡名利、看淡人情,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诱惑。党性弱,中青年干部在官、利、名、情上就把不住方向,就容易受到诱惑,陷入泥潭中不可自拔,最终自毁前程、身陷囹圄。

也许有人会说,防腐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诚然,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加强党性修养与建立健全制度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党性修养是内在的、根本的。这就像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有自身无懈可击,加强保护防范,才能防止被叮咬。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有的人常常把自己的错误归为“一念之差”,这个“念”说到底不是一个简单的念头,而是受理想信念支配的,受党性约束的。理想信念一旦出现偏差,党性一旦出现动摇,就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

糖弹专打私心人。真正的领导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如果能克服自己的缺点,一切对手都不再可怕。所以,一个人只有修练好内功,才能做到真正的刀枪不入。

以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见许多人抱怨自己拥有的财富少,总以为财富拥有得越多越好。他们认为在物质上富有了,自己就是一个成功者。所以,他们在躁动不安中忘却了远大的理想,忘却了心中的目标。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对于魔鬼城之谜,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三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作为外地人,他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个罗马商人得知后很兴奋,他决定去拜访那位希腊哲学家。当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时,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曾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了一句话,那句话是哲学家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凝视着哲学家留下的话,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示对哲学家的敬意。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它告诫人们一定要诚实,不要被贪欲迷住心窍,这正是这个故事的主旨!

在导致不少人身败名裂的原因中,最常见的原因,应该说是名利二字,因此才有了“利令智昏”这样一个成语。确实,一个人倘若利欲熏心,那么他就是再聪明的一个人,也会头脑发昏,忘掉一切的。所以,公务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将“名利”二字看得淡一些。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即使是在贫困之中,也不苟得,这样的人才可以信任、可以托付。

曾子在鲁国的时候,生活很贫困,经常穿着破衣烂衫在地里耕作。鲁国的国君听说了,想封给曾子一个小城,曾子坚决不肯接受。有人说:“这又不是您向国君求来的,是国君自己要送给您的,为什么推辞得这样坚决呢?”曾子说:“受了别人的施舍就会害怕别人,给人施舍的人常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即使国君不对我产生骄傲的情绪,我自己难道能不觉得害怕吗?”

人穷志不短,不能无功受禄,更不能用尊严换取钱财。曾子的拒绝,体现了独立的人格。这样的人,才是可靠的。

一位优秀的公务员,不仅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而且在生活中也要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心态平衡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公务员要做到心态平衡,就是指要有自我调适能力。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这样一种观点:“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种观点很明确地告诫众生不能浮躁,心态要平衡,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失去自我。

“境由心生,情随态衡”。公务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需做到阳光、无私、洒脱。

培养阳光心态一要把握好“度”、处理好压力与动力的关系。增强责任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将压力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动力,对明显不可能、力不从心的事情不可勉强为之,更不要为了私利而违反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

二要以民为本,克服不良心态。树立正确的权力、政绩、利益观,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消除“眼红”“吃亏”“攀比”等不良心态,挡住金钱的诱惑。

三要看淡得失荣辱,活在当下。要修炼一种不为得失荣辱羁绊的淡定心态,对待去留、进退、待遇不可强求,对当前的生活和工作现状知足感恩,以乐观健康的心态享受当下的工作和生活。

怀律己之心,做自律的表率

所谓“律己”,就是用法律、规则和纪律、要求自觉约束自己,即使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是一种优良品德。

罗·勃朗宁说过,“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就是值得称道的人。”大哲人丁尼金说:“唯有自律,能把自己引向最光明的王国。”古往今来,那些名垂青史的人、那些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那些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大多都是常怀律己之心的人。

2011年2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了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年轻干部要修身、勤学、敬业、自律》一文,文章“自律”章节中,贺国强同志引用古人“善禁者,先禁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来说明干部自律的重要性。这句话出自唐·马总《意林·申鉴》,意思是善于禁止的人,是先禁止自己而后才去禁止别人;不善于禁止的人,是先禁止别人而后才禁止自己。引申义:律己足以服人,要以身作则。古人的话很有现实针对性,不仅对年轻干部、纪检干部,对其他领域的干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廉洁自律,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呢?

慎独才能心安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能够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标杆。

我们常说君子独善其身。“慎独”,关键是一个“独”字。《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越是别人不睹不闻,越是要把握分寸。那就是说,只要心中有道德,眼中有纪律,手脚有约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慎独。

《元史》记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此时,天气炎热,行人口渴难耐,而路边正好有棵梨树,人们便纷纷上树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只是坐在树下乘凉。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解渴?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人们笑他迂腐,说,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解渴要紧。许衡摆手说:“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许衡的“我心有主”,固守的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名叫叶存仁的官吏,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他当官三十多年,却两袖清风,从未收取任何贿赂。在他离任升迁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起程。直到夜半时,才见一叶小舟划来。原来,僚属们为他带来了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在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日不收礼品,是怕他人知道出麻烦,而夜深人静之时,神不知鬼不觉,叶存仁一定会收下。叶存仁见此情景,却挥笔赋诗一首,将礼物退了回去。诗云:“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相送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叶存仁为什么能够清廉?答案很简单,就是叶存仁能够自觉自律,恪守“慎独”的美德——“不畏人知畏己知”。在夜深人静之时,叶存仁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坚决拒收礼品,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不管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慎独精神,不仅为我国古代的贤人志士所追求,今人也应同样注重。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将“慎独”两字置于脑后,在组织与群众监督之下,尚能按照道德规范做人做事,在没有监督的时候,则言行相悖,表里不一。

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任何时候都把个人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用党纪、政纪和社会公德约束自己。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领导干部也要习惯于“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省,务求做到单独行事时同生活在集体中一个样,任何时候都不越轨、越矩。

做自律的表率

古人曰,度己以绳,足以为天下法矣。说的就是用墨线似的准则律己,所以能够使自己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律人先律己,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只有你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人家才会相信你说的是对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人家才会心服,才能照着去做。如果你对群众讲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群众看到你的行动却是“好处先占,吃亏不干”,群众怎么能信服你讲的东西?须知,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不一,则一文不值。

周恩来总理以身作则,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一辈子始终不懈地做到了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后,身边工作人员整理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节余部分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别无其他进账,而支出的项目比收入的项目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