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给罗东进的信
(1961年4月14日)
东进:
你四月八日来信收到,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简略答复如下:
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明,所补充。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学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语句或条文,重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著作。决不能只是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
你同同志们对问题的看法有些不一致,也是很自然的。各人看问题方法没有一致的基础——唯物辩证的基础,还缺乏实践生活。因此同志间互相交换意见,交换不同的看法,甚至必须经过争论,才会有可能求得一致。但不要在同志间无论对谁存在成见用事。
你在引用我的话,“要依靠自己吃饭”,看在什么问题上讲的,那不是要把个人与集体存在对立的说法。干部子弟有些不争气,须要互相帮助改正自己,不要轻易给人戴上帽子“腐化”。大致上干部子弟中有特殊优越感,在同学中生活中表示突出,不艰苦朴素,应该劝导要保持革命的光荣传统。
对同志应是互相信任的,是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决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人家,排斥人家意见。同志们有错误,不仅要批评,还着重在帮助改正。对基层组织干部,老干部,更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要经常记着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你不要经常关心我的身体,我现在作一点工作,有时也在忙一阵,你妈妈的身体,也是无关重要的一些小毛病。你对个人问题的处理,要不忙于考虑,特别慎重。
罗荣桓
四月十四日
字迹潦草,你仔细看,因我久不写字,手发抖。
【品读】
罗荣桓的子女当中,南下和东进是在炮火中出生,战争里长大的。罗东进则是1939年2月12日八路军115师东进山东前夕出生,故名“东进”。由于形势所迫,东进和南下曾被寄养在群众家里,和老乡的孩子一样吃玉米面糊和红高粱煎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孩子能活下来,是不容易的。因此,罗帅很疼爱他们。但是,他的“疼爱”却非溺爱,更非娇生惯养,对他们的思想作风,一直是严格要求,从没有放松。
有一年冬天,林月琴给罗东进买了顶棉布帽子,东进嫌样子不好看不愿戴,要买一顶皮的。此事传到罗荣桓的耳朵里,他把东进喊来狠狠批评了一顿:“小小年纪就讲究这讲究那的,这还了得,这样下去,你非忘本不可!”这件事对东进的震动很大。事后,他回忆说:“这件小事,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它告诉我一条最普通也是最根本的道理:艰苦朴素,永不忘本!”
1958年修建十三陵水库,在中学读书的罗东进也报名参加劳动。他干活很卖力,在工地上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回家后,罗荣桓很高兴,边询问东进工地上的情况,边看了看他被压破了皮的肩膀,并勉励他说:“这仅仅是开始。劳动人民的肩膀都磨成死茧了。你不要被艰苦吓倒,今后还要更积极地参加劳动。”
东进跨入高等学府的门槛后,罗荣桓仍嘱咐儿子:上大学“决不是要你当什么官,出来摆威风”,而是为了“将来为我们的国防建设做一点贡献,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他还谆谆告诫东进,“大致上干部子弟中有特殊优越感,在同学中生活中表示突出,不艰苦朴素,应该劝导要保持革命的光荣传统”。
1959年到1965年,罗东进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专业学习。读书期间,他会给父亲写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还会请教父亲一些问题。这封信即是罗荣桓给儿子的一封回信。他告诉儿子,理论学习要结合实践,所谓“带着问题读毛著”,极富哲学内涵,也是深厚革命修养的体现。其次,还要团结同学,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相互信任、求同存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些都是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均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子女的成长与思想进步不断加以引导的良苦用心,也是其宽广胸襟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