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妥协 学会弯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跟目标妥协——在方圆进退中实现利益最大化(1)

1.方与圆的处世智慧

方与圆是我们的老祖先传承下来的处世智慧,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来自长辈的教诲:记住,做人不能一味鲁莽,要外圆内方。

圆就是圆通,方就是方正。古代用的铜钱就是外圆内方的,它暗喻做人要表面圆滑,内心方正。“外圆内方”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在古代,人们敬仰的是那些表里如一的方正之人,而圆滑的人则被认为是虚伪的,为人所不齿。

尽管如此,纵观历史上那些成大事的人,其实大多都是采取外圆内方的处世方式。明朝大儒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乱世和治世都是相对的,一味地方或一味地圆都不是最佳的处世方式,唯有方圆并用才能在纷乱中拨云见日,功成身就。

三国时期,刘备因为落难而投靠了曹操,曹操热情地接待了刘备。当时刘备正住在许都,刚在衣带诏上签完字,为了预防曹操的谋害,他采取了韬光养晦的计策,天天在自己的后园里种菜。

有一天,曹操约刘备到府上饮酒,席间谈起天下英雄,刘备说了袁术、袁绍、孙策、张表等人,曹操都一笑置之。曹操指出,所谓英雄,必须要有保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道:“那依您的意思,如今的天下,谁才能当得起英雄二字?”曹操盯着刘备说:“天下英雄如今只有使君和我了。”

刘备听了曹操这句话,吓得把手中的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曹操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掉在地上,当时恰好雷声大作,闪电交加,刘备从容地低下头,把筷子拾起来,说:“刚才我是被雷声吓到了,好大的雷啊!”曹操说:“雷声乃是天地阴阳搏击之声,有什么好怕的?”刘备装出一副孬种的样子,说:“我从小就害怕打雷,一听见雷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听了刘备的话,曹操暗地里讥笑刘备胸无大志,认为他肯定成不了气候,于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在这场答辩中,刘备正是采用了外圆内方之术,使曹操被他表面的圆滑所蒙蔽,消除了对他的猜忌,让他如愿以偿地逃离了虎狼之地。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方与圆的处世智慧依然是有效的。在职场中,那些最有竞争力的员工往往是这样一类人: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并且尽快做出成绩。他们从来不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因为他们明白这是在工作,而不是在市场上讨价还价。

这类人被称之为“职场变色龙”,因为不论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还是烈日当头的大沙漠,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游刃有余。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职场人唯有掌握外圆内方的智慧才能处变不惊。外圆就是要适应环境,和同事打成一片,让领导用着放心;内方就是要牢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因为环境的杂乱而变得浮躁,打好自己的小算盘。

懂得方圆之道的人从来不怕环境的改变,相反,他们把这当做提高自己的契机,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那些拒绝适应新环境的员工则时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刘阳和高明同在一家公司,他们都是主管,分管着两个不同的部门。

刘阳平时很注重和同级主管进行互动,经常主动抽出时间去其他部门高管的办公室沟通,午餐时,还常常会跟他们边吃边聊。当遇到公司里的大型活动时,他都会先去找那些比较关键的人员,当面邀请他们参加,并且获得他们的口头认可,这样一来,活动的成功率就会非常高。

而高明的管理方式和刘阳不同。刚到任的时候,他很崇尚民主化管理,对下属们特别温和,无论大小事情都和他们商量讨论,完全没有领导的派头。当看到下属遇到困难,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下属犯了错误,他首先想到的是宽恕而不是惩罚。过了一段时间,高明发现自己交代下去的事情,都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下属们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推搪。有一次,一个下属迟到了,高明批评了他两句,这个员工就和另外两个下属联合起来,以辞职相要挟。这让高明大伤脑筋。

这两位主管虽然同在一家公司,但由于管理方法不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刘阳的做事方法符合外圆内方的要求,他的外圆表现在平时的人际关系建立上,内方则表现在有重大活动的时候,郑重地邀请优秀人员,并告诉他们事情的重要性。高明之所以被下属牵着鼻子走,是因为在他的管理中,只有圆而没有方,从而造成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拥有圆滑的表皮,保持方正的内心,是一种处世的技巧。如果能做到了这两点,就能让自己生活地更加轻松自如,更加顺利地摘得成功的硕果。

心灵加油站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外圆;为了原则,我们需要内方。在生活和职场中,也许我们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心口不一,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关照自己的内心,在内心深处保持自我的本真。

2.职场谈薪术:谈薪水的过程就是一场拉锯战

在职场中,每一个人都渴望较高的薪酬,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因为这牵扯到很多客观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你是否具备谈薪水的技能。

薪酬问题是一个既敏感又重要的问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在薪酬问题上羞于启齿,但随着市场化和职业化的深入,人们变得越来越能坦然地谈论薪资问题了。

其实,开口谈钱不是什么庸俗的事情。收入是个人价值被社会认可的体现之一,在职场上起早贪黑、辛苦打拼的员工争取自己的利益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从本质上来说,关于薪酬的谈论是供求双方的讨价还价,但这种讨价还价和市场中赤裸裸的商品买卖有很大不同,对于员工来说,是否能把握其中的分寸和技巧,是薪酬谈判成败与否的关键。

支翔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他在金融专业方面成绩优异,连续4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于是刚走出校门,就成了猎头公司的“抢手货”。

一天,一个猎头公司替他安排了一次面试。支翔按约定的时间来到了公司,面试他的是人事经理王小姐。他们在会客区谈了一个多小时,王小姐向他介绍了公司方方面面的情况,然后又带着他参观了生产区。最后,王小姐问他对公司有什么问题,支翔总算逮到了说话的时机,于是他一点不含蓄地说道:“你们公司月薪是多少啊?有没有保险和福利啊?”听了支翔的话,王小姐二话没说,直接起身把他送了出去。

支翔第一次面试就谈起了薪酬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让用人单位感觉他工作的目的是挣钱,而不是与企业共同成长,也谈不上对工作用心付出了。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主动谈薪酬问题,因为这会给对方造成这样一个印象:你看重的只是利益,让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与之相反的是,由面试的一方主动谈及这个问题比较好。一般来说,在对求职者的能力和个性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后,面试官会主动询问应聘者的工资期望值,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薪资要求。

在提出薪资要求前,面试者一定要先确定好自己的心理价位,以下是心理价位的几个参照点:

(1)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包括学历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确定薪酬政策的时候都会留有余地,以便根据应聘者的不同情况而灵活应变。薪酬的高和低都是相对的,对于招聘单位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人才。

(2)市场大环境

虽然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没有明码标价,但是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同行业和目前市场的薪酬水平。求职者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来了解市场状况,比如招聘类报刊、人才市场上的调查报告、向亲朋好友咨询,等等。

(3)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

跳槽到新的单位,求职者总是期望能拿到更高的薪酬,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求职者最好能根据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来确定自己的“心理价位”。如果对应聘的工作十分在乎,希望能够留下,那么在讨论薪酬的时候就要注意灵活性。当你开出的薪酬条件高出面试者的预算时,如果他们对你的能力满意,就会这样问你:“你开出的5000的薪酬条件我们暂时还无法满足,如果我们给你4000,你是否能接受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表示接受,那么就会立即得到这份工作。

在确定好自己的心理价位后,下一步就要和对方真刀真枪地就薪资问题进行谈判了。谈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场拉锯战,在经过一系列的争论和妥协后,才有可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那么,在进行薪金谈判的时候都有哪些技巧呢?

(1)牢记3档薪金数字

第一档薪金数字是你能接受的最低值,这相当于你谈判的底线,如果低于这个底线,那就没什么谈判的必要了;第二档数字是你根据你的工作职务和自身经验,符合你的基本期望又不至于太低的薪资水平;第三档数字是最理想的较高的薪酬水平,这个数字不能太离谱,但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既现实又理想的薪金值应该介于第二档和第三档之间。

(2)不要急于透露出你的期望值

当被询问到薪资要求时,不要立即报出你心中想的那个数字,而是要再三地确定这份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这样既能显示出你的责任感和诚恳,又不至于让对方感到突兀。

(3)不要立即接受第一个面试

除非对方给出的薪金接近你心中的最理想薪金,否则就不要立即接受。在市场上买菜要货比三家,应聘求职也要这样,对比一下别的公司开出的薪酬条件,然后再做出你的抉择。

(4)不要因为薪酬而关上机会的大门

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对你有价值,哪怕是对方开出的薪资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也不要立即选择拒绝。要进行适当的迂回战术,表明你对这个职位的兴趣以及对薪酬的不满,再给对方一个考虑的机会。

心灵加油站

据心理学家研究,大多数人在进行薪资谈判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心理暗示,那就是希望自己给公司带来的效益,要小于对方给自己的报酬。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经验和技术给公司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不自觉地把主动权都交给了对方,让自己变得极为被动。

要想抬高自己的薪资,首先就要打破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事实证明,大多数公司给出的待遇都是有一定上浮余地的,但很多人却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资格进行薪金谈判,于是白白让公司占了便宜。

3.吃小亏占大便宜

生活中有很多爱占小便宜的人,他们费尽心机,却只是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这种行为看似机灵,实则愚蠢无比,因为他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而这两件东西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还有一种人,他们心胸阔达,不介意在小事上吃亏。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们不够聪明,但很奇怪,这类人往往能够成就大事,仿佛老天爷对他们特别眷顾似的。

东汉时期,有个叫做甄宇的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老实,处处谦让,因而人缘特别的好。

有一次,皇帝心情不错,赐给大臣们每人一只进贡来的活羊,在具体分配的时候,负责人犯了难。原来这批羊有大有小,而且肥瘦不均,难以分发。这时大臣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把羊通通杀掉,然后肥瘦搭配好,人均一份;还有的大臣主张抓阄,好坏全凭运气。正当大臣们在朝堂上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之时,甄宇说话了:“分只羊有这么麻烦么,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成了。”话音刚落,他就上前牵了一只个头最瘦小的羊,于是众大臣纷纷效仿,很快就把羊分完了。

这件事传到了汉光武帝的耳朵里,他认为甄宇是个人才,于是提拔他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在当今社会,既有凡事斤斤计较、好占小便宜的人,也有大智若愚、谦恭退让的人,他们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呢?答案不言而喻。

很多人在单位里,光想着打小算盘,算计别人比自己多得了多少,自己比别人少得了多少。这类人的人际关系一般都很差,因为他们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甚至达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时间一长,难免会引起同事们的反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立。

有时候,吃小亏就像一种长期投资,虽然当下看不出什么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却是最智慧的选择。

古时候有一位老人,他想兴建一座寺庙,以安顿周边的僧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集齐了各种建筑材料,可唯独缺一块地基石。

这位老人有个邻居叫张三,他得知了老人的想法后,把自己的镇家之宝——捣衣白石贡献出来做地基石,当时有人劝他不要做这个亏本的买卖,但张三说道:“这是在做好事啊,我自己吃点小亏又算得了什么呢?”后来,张三果然得到了福报。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不怕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这个道理。吃小亏之所以能占大便宜,还和社会中的互惠原则有关联。所谓的互惠原则就是人们经常会用投桃报李的方式,来报答别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有时候,别人回报你的远远要比你给予他们的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你给予别人好处的时候,别人在心中就会产生负债感,希望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还你这份人情。因此,那些在适当时刻吃小亏成全别人的人,往往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