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阶:第一次聊天不冷场——轻松交友的攀谈方式(5)
“不可思议”是我们一般人的看法,而语言专家却希望能够找到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之一证明正是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引起了语言的广泛和灵活。这就好像奔腾的河水比静止的湖水更加有活力一样。
模糊语言的运用,通常体现在回答问题上。问题的提出者往往提出一些随机性非常强,并且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的问题,使你不能准确回答。尤其是那些你不能直接回答,但是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就需要用模糊语言进行回答了。
某公司的经理说:“我们公司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工作努力、积极上进的,但是还有个别的人并非如此。”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模糊的词语,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什么是“绝大多数”。这是一种可以伸缩的判断语,既保存了大部分人的面子,同时也对那些“个别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模糊语言的特点是模糊、似是而非。一方面,它令人捉摸不透说话内容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的指向,因而就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变通性。当遇到一些在一定条件下不能解决的事情的时候,它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使不相容的问题变得相容和一致。
必须要注意的是,模糊语言只是为了增强语言的适应性、灵活性以及生动性才出现的,它只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而不是主体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运用模糊语言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模糊的语言并不是含糊其辞,而是故意这么做的。它的使用具有目的性。
第二,在使用模糊词语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第三,不要使你的话有歧义或引起误解,不要伤害到别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模糊词语的不同场合。
第四,运用模糊的言语要做到简洁明快。模糊语言并不是重复啰唆和刻意地绕弯子。
第3招:自嘲——为自己救场,给他人台阶
自嘲,即自我嘲弄,表面上是嘲弄自己,但实际上却另有所指。自嘲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充满魅力的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运用得好,就能让尴尬变成笑声,在笑声中展现出你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从而使场面再次活跃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此时,如果我们置之不理,不但会让自己难堪,还会造成冷场的局面;如果我们斤斤计较,可能会令局面更加难以收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若能从容对待,恰当地运用自嘲,就能帮你走出尴尬。
自嘲,即自我嘲弄,表面上是嘲弄自己,但实际上却另有所指。自嘲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充满魅力的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运用得好,就能让尴尬变成笑声,在笑声中展现出你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从而使场面再次活跃起来。
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小心把啤酒倒到一位宾客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都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的人听后纷纷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这位宾客的自嘲,既展示了自己宽大的胸怀,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可见,自嘲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人在自嘲时,自暴其丑,显示了一个人的大度和坦诚。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揭露自己的短处,这样的人往往被人视为可信的人。自嘲,使人能轻松、愉快地正视自己的弱点,摆脱困境,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在论辩中,又可使气氛活跃。
聊天时,谁都有口误的时候,当你无意中引发了对立情绪时,如果能适时地自嘲一番,获得原谅应该不难。比如在和别人聊天时,你说了不合适的话,对方脸色不太好,你可以自嘲道:“唉,瞧我这张粗陋的嘴,不会说话,请多原谅啊。”一句插话,可以让对方不再介意。又比如,在和别人聊天时起了争执,你有点激动,措辞生硬,声音太大,对方显得不高兴了。你要赶快刹住话匣子,自嘲道:“对不起,我这个人容易激动,刚才真成了一只斗鸡了。”对方肯定会付之一笑。
总之,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只要尴尬场面的产生和自己有关,我们都可以运用自嘲的办法来化解。一个人能够拿自己的缺点和缺陷来开涮,说明这个人有着良好的修养。这能够使别人从中看到自己的优秀,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和自己交往。
第4招:机智回应“名字”引发的尴尬问题
当自己的名字被叫错或者双方都叫不出彼此的名字而遭遇尴尬时,要想做出恰当的反应,事先就得掌握一些说话应变技巧。
相信大家都有过因为自己的名字被叫错或者双方都叫不出彼此的名字而遭遇尴尬的经历,那当时应该怎么回应呢?要想能做出恰当的反应,事先就得掌握一些说话应变技巧。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当遇到这两种情况时的回应技巧。
1.当自己的名字被叫错时
在一个集体里,因为有的人的名字相似,所以经常就会闹出一些张冠李戴的笑话。像王军先生就是这样。因为在这个公司里凑巧有一位老同事的名字叫“李军”,所以他就经常被人叫错名字。今天一位新分配的女职员由于一时疏忽,又叫他“李军先生”,他当时感到非常生气,所以就一声不吭,也不理睬对方。采取这样的态度来回应是不可取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怎么办呢?
首先,应当忍住一时的气愤。被人当面叫错名字,无论是谁都会觉得不舒服。可是当事者在那一瞬间如何回应,将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中国字有很多音同字异的情形,比如一个名字叫作“建”的人,难免会有被错写成“健”“键”“剑”……这个时候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我的名字是建设的‘建’啊,此‘建’非彼‘健’哦!”当自己的名字被弄错时,采取这种近乎诙谐的指正方法,反而能让大家皆大欢喜,相处得更加融洽。
的确,一个经常跟自己碰面的人,竟然弄不清楚自己姓啥名谁,这是一件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不过,这也不算什么特别不能忍受的事吧!既然对方没记清楚,那自己干脆再报一次姓名就好了,比如:“我是李军呀!这个名字的确是太平淡了,不好记。”
然后,把自己的外表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由于一时疏忽而把别人姓名弄错的事,其实很常见。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没有把对方的姓名和外貌记清楚,所以才会出现把别人的姓名张冠李戴的错误。不管怎样,当自己的姓名被弄错时,如果不想办法让对方记住自己,那以后还会发生不愉快的情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外表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告诉对方,从而让对方记清楚自己。
2.当别人叫不出自己的名字时
在外面碰到以前认识的朋友或者同事,等上前去打招呼时,对方却记不起自己的名字了,使彼此尴尬而散。这种情况应该有很多人都经历过吧!
比如,当你去参加一个讨论会时,碰到了以前曾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于是自己便很高兴地过去打招呼:“李老师,好久不见了,您还好吧!”对方也好像是看到了熟面孔一样地回答,可是当寒暄问候一番过后,对方就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想找理由离开。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形,你会如何应变呢?
特别是像演说家等这类人经常需要跟很多人接触,虽然别人对他们了如指掌,但是他们却经常无法一下子就叫出别人的名字。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通常都会很自然地、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请教,比如:“请问您尊姓大名?”或说“您是哪位呢?”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开门见山式的问话,好像叫人无法开口。因此,当叫不出对方的名字时,既不敢开口请教,又害怕被对方看穿真相,所以心虚不安,就想要尽早离开。
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那位李老师,有可能就是心虚而想离开。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怎么回应呢?这时,你就应当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夹在谈话中。比如:“最近偶尔也会碰到当时跟我们在一起的同事,他们还是老样子,仍然取笑我叫小鸟。回想从前,那时真是多亏了您的照顾……”这样说对方可能就会比较安心,至少不会急着想要打退堂鼓。
人难免会有忘记别人名字的时候,所以,当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当将心比心,要体谅别人的处境,尽量避免让别人出洋相。相反地,如果自己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了,那该怎么办才好呢?这时你可以这样去说:“对不起,您是否可以给我一张名片呢?”“哦!名片吗?”“是的,拜托!”也许一开口就跟别人要名片,会让人感到唐突,所以你要表现出很不介意的表情,等接过名片后再继续说:“以后有机会,我就可以很快地凭着这张名片和您联系了……”这样你就可以按照名片上的姓名来称呼对方了。
第5招:随机应变打圆场
在打圆场时,作为圆场之人应当理解争论双方的心情,辩证地看待问题,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得体地“扬长避短”,用巧妙的语言去作解释,通过“扬长”引领别人换个视角,对先前不满意的事进行一番变位思考,让对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体会佳妙之处,从而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生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尴尬的场合,在这些场合中,如何去很好地打圆场,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但能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还能让大家气氛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