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远古卷远古卷·扑朔迷离的大同社会(1)

(公元前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远古时期指的是人类出现到形成国家的那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当古猿能够直立行走,并用石块和木棒做工具时,人类就产生了。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社会组织发展成按血亲关系组成的集体——氏族公社,先是母系氏族,接着父系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当时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还创造了语言和象形文字。随着语言和文字的不断丰富,人类的文化也有了新发展。

最早禁止近亲结婚的酋长:有巢氏

距今约20万至5万年前,禽兽多而人少,有巢氏受鸟类巢居的启发,发明创造了人类巢居,他教会人们在高大的树上用树枝和藤条建造房屋,以避风挡雨,防御猛兽侵袭。《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有巢氏也称“大巢氏”,简称“有巢”,各部落的人们都认为他品德高尚,有圣王的才能,故推举他为总首领,即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年号为“巢皇”。有巢氏不仅是巢居的发明者,还是最早禁止近亲结婚的酋长。

有巢氏的时代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人类的婚姻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实行族外群婚。一个族团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只能与另一个族团的一群女子或男子互为夫妻。相对于血缘群婚,这种族外群婚有了很大进步,禁止了兄弟姐妹通婚和同一族内部的同辈男女通婚。

中国的第一女皇:女娲

女娲是中国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创造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发明了一种叫做笙簧的乐器,被后人奉为婚姻之神、生育之神和音乐女神。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和侗族还将女娲奉为本民族的始祖。研究发现,女娲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活动于黄土高原地区,其陵寝存在于三四千年以前,与黄帝陵一样,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据史料分析,女娲补天的神话很可能记载的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状况。

女娲的“娲”字,其形源自古代妇女做饭用的“呙”,其音似锅底摩擦刮过时的“嘎嘎”声,再加上女子符号而成“娲”字,俨然一个家庭主妇的形象。女娲时代是以陶呙或陶鬲为代表的陶器时代,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在这一时期,女性占领氏族的领导权,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亲,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转化。土地、房屋、森林等和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食品、衣服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也实行公有制和分配制。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集体进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氏族的宗旨,同时也存在着按年龄、性别等简单的不稳定分工。从女娲的各种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在母系氏族社会,受人尊敬的妇女领袖带领先民与自然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农耕社会创始人:神农氏

远古时代的人们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但是后来,人口增多,禽兽越来越少,人们所得的食物难以果腹。神农氏发明制作了木耒和木耜,他尝遍百草,发现五谷和药材,教会人们农耕,帮助人们医治疾病,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由此,中国开始从原始畜牧业向农耕社会转变。

当时的农业包括种植、收获储备和加工食用三个步骤。在此之前,人们收获储备和食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随着陶器的出现,人们才掌握了安全有效的贮藏手段,可长时间储备食物和水,将采集储备和食用结合起来,满足了植物种籽的需求。此外,神农氏还制定了历法,开通了九井相连的灌溉技术等。

第一位“龙的传人”:伏羲

伏羲是我国古籍记载最早的王,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伏羲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八卦正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他结绳为网,教会了人们捕鸟打猎。

伏羲又称宓羲,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始祖,后代称伏羲是第一位“龙的传人”。在古代神话中,华胥之国的华胥姑娘到雷泽去游玩,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就好奇地踩了一下,而后受孕,生下伏羲。这个巨大的脚印就是雷神的,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因此,伏羲是人首龙身,是第一位龙的传人。女娲是他的妹妹,同为华胥所生。所谓的蛇就是简化的龙。据史籍记载,龙是伏羲部落的族徽或图腾,而龙的原始形象是一种称为鲵的动物,是伏羲部族的图腾神。

除了是人文始祖之外,伏羲还是统治一方的帝君,被尊为“三皇”之首。他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的智者。他创造了用于记事的书契,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伏羲提倡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将血缘族改为族外婚,结束了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伏羲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作曲《架辨》,创作歌谣,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对社会进行管理,为后世提供借鉴。

伏羲创造和倡导的古代文明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其人面蛇身的形象转变成龙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伏羲也就成了华人的始祖、第一位“龙的传人”。

中国的爱迪生:燧人氏

燧人氏也称“燧人”,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的说法将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称为“三皇”,被后人奉为“火祖”。燧人氏处于新石器初期,是河套附近的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根据石块与山石撞击产生火花的原理,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会了人们吃熟食,结束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社会。这个以燧木取火的氏族也称为“燧明国”。人们将折下燧枝,发明钻木取火的圣人称为“燧人氏”。

大约三万多年前,燧人氏的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并建立婚姻的血缘联盟,称为燧人弇兹氏。在“钻木取火”之后,燧人氏又发明了“燧石取火”。燧人弇兹氏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开始为山川百物命名。兹氏织女发明了绳技术,并“结绳记事”。燧人氏以右枢天乙为北极星。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首次以“风”为姓氏。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燧人弇兹氏发明了大山榑木太阳历。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兹氏的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当时还出现了星象历和人类最早的符号文字。燧人氏发明了“陶文”,创造出“十天干”、八索准绳圭表纪历,发现了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大约在七千八百年前,燧人氏总结天道,有很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炎黄子孙一说的由来

炎黄子孙也称为“黄炎子孙”、“黄帝子孙”,出自《国语·周语下》。“炎黄子孙”是全世界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实际上,此语出现于清朝末年,其雏形是“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这些说法出自战国和秦汉时期。炎黄时代没有文字,炎黄子孙是出自后代的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国语·鲁语》记载:“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由此得知,舜和禹皆为黄帝之后。《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半个世纪后,齐威王铸敦铭记“高祖黄帝”,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

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曾经同属于一个部落,后来成了两个敌对部落,黄帝和炎帝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又融合成华夏族,汉朝时称为汉人,唐朝时称为唐人。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盟,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并形成中华主体,其文化影响周围的部落,并不断融合,进而形成中华民族的雏形。

涿鹿之战:催化了中华民族的大规模

涿鹿之战是中国史籍记载中最早的“战争”,距今约有四千六百多年,这场战争促使了古代华夏族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化,催化了中华民族的大规模。

在父系氏族社会,黄帝族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地区,与炎帝族融合后,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的西部地区发展。蚩尤九黎族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由东向西发展。中原地区适于放牧和浅耕,同时也是两大部落的争夺地带。两部落在涿鹿之野展开了长时间战争。涿鹿之野即浊陆,今涿鹿县矾山一带。蚩尤族的人勇猛而彪悍,多擅长角抵,联合了夸父部族和三苗部族后,战斗力更强。因此,在战争初期,蚩尤族驱逐了炎帝,后乘胜北进到涿鹿,向黄帝族发起进攻。蚩尤英勇善战,统领了72氏族,他利用浓雾天气围困住黄帝族。黄帝族统领以熊、罴、狼、豹、雕、鹖等为图腾的多个氏族,与蚩尤多次交战,没有取得胜利。后来,黄帝族得到玄女族的帮助,才冲破迷雾,进而将蚩尤击败,并在中冀之野将蚩尤擒杀。部落联盟的首领皇帝就成了华夏族的祖先。

涿鹿之战是炎黄文明的奠基之战,结束了远古部落时代的历史,各部落的人们都归顺轩辕,拥戴皇帝为盟主。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国家从此产生。中华民族形成,轩辕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炎帝、黄帝之间的腥风血雨

据说,在涿鹿之战以前,炎帝奉黄帝命令,前往少昊地区,蚩尤驻兵少昊后,假借黄帝之命,暴掠民财,逼迫当地百姓随其作乱。炎帝闻讯,率兵北上山东,筑邑空桑以监。后来,炎帝被蚩尤追杀,一直到涿鹿地区。黄帝为使骄兵之计,做好了战场布阵,但是仍按兵不动。被蚩尤追杀的炎帝为此心存怨恨,这也是酿成阪泉之战的原因之一。

在涿鹿之战后,加上内部人的挑拨,炎帝举兵向黄帝发难。炎帝驻守阪泉,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就此展开了阪泉之战。阪泉之战的地点是矾山镇西南、涿鹿山北的阪泉河谷中,面积不过八平方公里。黄帝率领“熊、罴、貔、貅、饕、虎”六个部落的军队攻打炎帝部落。炎帝在黄帝疏于防备之时,率兵用火围攻黄帝部落,以先发制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的轩辕城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带人用水熄灭火焰,黄帝率兵将炎帝击溃。最终,炎帝被黄帝打败,甘愿称臣,黄帝成为了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部落的神秘图腾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故黄帝为有熊。”《白虎通义·号章篇》记载:“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由此得知,黄帝部落的图腾为“有熊”,即熊。当时,每个部族都有图腾,黄帝部族的图腾是熊,西南各部族的图腾是虎,南方各部族的图腾是蛇,东方部族的图腾是鱼,还有一些部族的图腾是鹿、马、猴等。据考证,黄帝统一中原各部落之后,曾与各部落首领一起商讨,要统一部落联盟的图腾,让民众的意志统一,也统一行动。

也有学者认为黄帝的姓——“姬”来源于表示氏族图腾的象形文字。据记载,炎帝是姜姓,以羊为图腾;黄帝为姬姓,以熊为图腾。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臣字是竖立的熊的形象。《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教熊、罴、貔、貅、饕、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部落联盟中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占主要地位,可见,黄帝部落的图腾是熊。

杀身成仁的“战神”蚩尤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并将炎帝打败,后炎帝与黄帝联合在涿鹿之野与蚩尤进行长期战争,最终蚩尤战败。据说,当时蚩尤带领81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夺中原。传说中,蚩尤三头六臂,有八只脚,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他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至极。黄帝不能与之对抗,遂请天神相助,才得以胜利。蚩尤勇猛的形象让人畏惧,黄帝将其战胜之后,斩其首级而葬之,其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将蚩尤尊为“兵主”,即战争之神。黄帝在军旗上画上蚩尤像,以鼓励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到蚩尤像都不战而降。据说,蚩尤个性豪爽,刚直勇猛,充满武将帝王的阳刚之美,堪称一代豪杰。根据《封禅书》记载,在“齐祀八神”中,蚩尤氏以“三曰兵主,祀蚩尤”被奉为“东方战神”。

仓颉:黄帝的造字史官

据《说文解字》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造字史官,创造了我国的象形文字,草创官吏制度和形式,被尊称为“造字圣人”,后人将他奉为中华文字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