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古河文明之旅——人类文明的曙光(2)

我们能在生产剩余产品所造成的新环境中找到文字的起源,并且意识到文字的影响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文字能帮助人们记录和积累各种真实的情况并且世代流传,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样的,文字还让人们能用书面的形式记载社会风俗、宗教传统以及口头上流传的神话和传说,使它们以法典、圣书和古典著作的姿态永久地存在,让各种独特的文化更加鲜明和巩固。在人类各种文明的文化结合成一体的过程中,文字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苏美尔人在各种日益复杂的社会需要中,既发展了文字,还发展了数学和一些其他学科。在最早的数学文献中,他们记述了对家畜的计算、对谷物的计量和对土地的测量,发展了最早的计时、计量、测量距离和面积的各种方法,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贡献。而且,他们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便仔细地观察和记录了天体的运动,这是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他们认为,天体的运动由诸神的意志决定,人类只要弄清了天体运动,就能洞察神的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术家们耗费了许多世纪,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资料,这些资料后来被天文学用来发展科学。

吝啬鬼——赫梯王朝

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叶,赫梯形成为一个小国,后以哈图斯(今波加科斯)为中心形成联盟,最终统一。在古巴比伦的后期,逐渐强盛的赫梯经常向两河流域侵扰。公元前16世纪初发生了一次最大的入侵行动,赫梯军队击溃了古巴比伦王国,攻陷巴比伦城,满载而归。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开始了改革,他制定了“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无子归女婿”的王位继承法。这次改革巩固了赫梯的王权,国势日盛。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叶,赫梯最强盛的时期到来。在这期间,赫梯人毁灭了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在埃及埃赫那吞改革的时候,趁机夺取埃及的领地,与之争霸。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们都和赫梯交过手。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赫梯在卡迭什与埃及的军队会战,双方损失惨重。公元前1283年,两国签订和约。在这次争霸中,赫梯元气大伤,之后又发生了内乱,伟大帝国逐渐走向衰亡。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肢解了赫梯。公元前8世纪,亚述摧毁了残存的赫梯王国。

农业是赫梯古王国的主要生产项目。金属冶炼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文献记载,最早发明炼铁技术的就是赫梯人,赫梯王将冶铁技术视为不能外传的专利,导致铁的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可以说贵如黄金,所以称赫梯人是吝啬鬼一点不为过。当时,赫梯王朝的铁兵器曾令埃及等国家闻风丧胆。赫梯古王国是以一个哈图沙什为中心的城邦联盟,贵族选举产生国王,王位继承也须经贵族会议承认。国王把掠夺的土地分给王子治理,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有的被迫迁往他地,还有些则成为农业奴隶留在原地。一般来说,奴隶主将奴隶视为自己的财产。

天堂、地狱参半——亚述帝国

两河流域的北部名为亚述,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地区。那里河岸凸起、山多、矿产多,木材也多。居民大多数是讲塞姆语的亚述人,还有一些是逐渐同亚述人融合了的胡里特人。古代的亚述文明史可以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新亚述)三个阶段。

早期的亚述是一个城市国家(约公元前30世纪末-公元前20世纪中期),是在亚述城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实行的政治与苏美尔的城邦首领相似,权力有限,名为:贵族寡头。除此之外,还有名年官和乌库伦。名年官是指每年从长老会议的成员中选出一个人,用他的名字命名该年。而乌库伦是指长老会议指派的一个管理司法和土地的小官员。

沙马什阿达德(约公元前1815年-公元前1783年)在公元前19世纪末以暴力手段夺取了政权。夺取政权后,他继续向外扩张,很快就吞并了玛里,让他的儿子在那里担任统治者。紧接着,他把扩张的版图推进到了地中海东岸,逼迫周围的许多国家向他纳贡。他称得上是亚述历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别于伊沙库的国王。沙马什阿达德在位期间,曾为亚述城制定了物价,还将全国的领土划分为地区或者省。他死后,亚述出现动荡,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趁机沉重打击亚述。到了公元前的15世纪,小亚细亚东南部和两河西北部的米丹纪王国控制了亚述,让其沦为藩属达一百余年,早期亚述也就此结束了。

公元前15世纪初,赫梯沉重地打击了米丹尼,受创后的米丹尼日渐衰落。亚述趁机独立并得以复兴,中期亚述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9世纪)就此开始。独立复兴后的亚述不断对外发动扩张战争。到了公元前13世纪,中亚述一雪前耻,终于灭亡了米丹尼。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约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77年)统治时期是中亚述最强盛的时期。他曾率军攻陷劫掠了南面的巴比伦城,又血腥征伐了北部的小亚细亚与亚述之间的安那托利亚部落。有盛就有衰,到了公元前11世纪,亚述地区被大批游牧的阿拉米亚人入侵,弄得亚述领土四分五裂,中亚述就此走向衰落。

在中亚述时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出现了一部成文法典——《中亚述法典》。当时王权加强、君主制统治形式确立,经济得以发展。法典有关条文记载,土地可以买卖,这代表着土地私有制已经出现。而对于那些破坏田界或侵占他人土地的人将给予严重的经济处罚和身体惩罚。这时,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出现了,就是债务奴隶制。它与汉谟拉比时代那些关于“负债人质在债权人家只服役三年”的规定不一样,中亚述时期的负债人质在债权人家里服役期限是无期的。由此可见,中亚述时期的奴隶境况有多么悲惨。法典中还明文规定:如果奴隶从某个自由民的老婆手中得到任何一件东西,除了追回原物外,还要受割鼻耳之刑。

历经沧桑,起起落落,亚述终于在公元前10世纪末具备了再度崛起的条件。因为当时西亚和北非的一些强国先后衰落。此外,到了公元前9世纪,亚述经济的迅速发展,铁器得以广泛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述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也为亚述侵略扩张、建立帝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总算该我上场了——尼罗河文明

在很早以前,非洲北部就有居民居住。那里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足,是打鱼狩猎、耕种采集的最佳场所,自然而然,这些也就成为居民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再往前追溯到大约一万年以前,随着最后一次冰河期的过去,北非逐渐变成了干旱地区,因为环境、气候的变迁,居民们陆陆续续地迁移到了尼罗河的两岸,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铜石并用文化由此产生,尼罗河文明也由此发端。

说到埃及的这个铜石并用文化时代,历史上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一期和涅伽达文化二期。这三种文化前后承接,被称为“前王朝文明”。埃及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情况也在“前王朝文明”里得到了表现。

我们先来说说铜石并用文化的第一个阶段:巴达里文化。它开始于约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当时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从事农业耕种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并且已有自己固定的居所。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亚麻等,而畜牧则以驯养绵羊为主。为了更好地耕种,居民们在使用石锄、石刀和石铲之外,到了这一文化晚期的时候,还使用了少量的铜制工具,埃及由此进入铜石并用时代。除了耕种和畜牧渔猎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当时的埃及居民不仅能够烧制出质地良好的薄壁陶,而且还能够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黑顶陶。至于其他方面,如织布、缝衣、编篮等,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另外,这一时期的居民已经有了灵魂的观念,他们在埋葬尸体的时候,会为死者供奉祭品和用具。但是他们仍旧过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生活,因为他们墓葬的规模和殉葬的物品差别都不太明显。但是当时的妇女在氏族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这一点可以从遗址中发现的女性小雕像推断出来。

从公元前的3600年到公元前的3500年,是铜石并用文化的第二个阶段:涅伽达文化一期(也称为阿姆拉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除了在生产技术上比巴达里文化有新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就,那就是城市的出现,而且在居住地还出现了城堡建筑,涅伽达附近的南城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遗址。在这一时期,贫富分化出现,社会地位也逐渐有了高低之分,这一点从他们的墓地上就可以看出来,墓地的规模已经有了区别。随着商业的发展,原始公社制被私有制所取代,从城堡建筑较具规模和雉堞墙等情况看来,文明已经在此刻萌芽,这也代表着此时已经进入了军事民主制时期。

公元前3500年,涅伽达文化一期阿姆拉文化被涅伽达文化二期格尔赛文化所取代,标志着埃及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也进步明显。在生产技术上不仅发明了冶金术,还出现了刀、匕首和斧头等冶炼铸造的铜器工具和武器。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居民们在尼罗河的谷地挖渠筑坝,改进耕作技术。当时的人们非常重视水上交通和农业生产,这在他们保存至今的陶器上可以看出。在这些陶器上,最常见到的就是河上通行舟楫和水渠纵横、阡陌连绵的图画。此外,人们还开始与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区进行商业往来,不再仅限于国内贸易往来。至于墓葬的规模和殉葬物品较之前两个阶段又有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在有些物品上出现了私人印记。如在希拉康玻里发现的“蝎王权标头”图刻,图刻上蝎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执扇的侍者立于身后,从事劳动的奴隶和以田凫为代表的平民也在其中。从此画中可以看出当时埃及的阶级关系已经有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差别。最后,文明的显著标志——文字,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切都说明国家已经发展起来,氏族制度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法老的转世之梦——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举世闻名,几千年来依然矗立。美丽的尼罗河神秘而婉转,两岸居民安居乐业,在尼罗河下游的开罗附近的基泽和萨卡拉等地,大大小小79座金字塔与尼罗河风光交相辉映,也为这一景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古往今来,数不尽的游客慕名而来。站在神秘而庞大的金字塔前,人们不禁会问:这些金字塔究竟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在当时生产技术能力落后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众所周知,金字塔乃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但其实在古埃及早期,金字塔并不是法老们的灵魂安息之所。法老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权力并不是很大,因此在修建他们的坟墓时用的材料跟贵族一样,都是“马斯塔巴”(阿拉伯语,意即“凳子”,呈长方形,用泥砖建成)。到了第三王朝的第二个法老乔塞尔在位时,埃及国力强盛,而当时法老的权力也已经变强、变大,乔塞尔认为“马斯塔巴”完全不能体现出法老的尊贵地位,于是下令让杰出的建筑师伊姆荷太普为其修建一个高大而不朽的王陵。伊姆荷太普接到命令后,决定从山上采下方形石块用来代替泥砖,经过不断地修改建造陵墓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高达61米的六级梯形金字塔,它的外面被精致的白色石灰岩包裹着,高大的祭祀殿堂也在周围建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也算得上是最早的金字塔。金字塔之所以被称为金字塔,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高大的三角形锥体建筑物,每个侧面都是三角形,而底座呈四方形,看上去样子很像汉字的“金”字,所以在中文中就把它称之为“金字塔”。

随着建筑技术的日益精湛,到了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50年-公元前2500年),在开罗附近的基泽出现了三座规模较大的金字塔,他们就是分别由胡夫、哈夫拉、孟考拉祖孙三代法老建造的。

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所有现存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即使经过岁月的风霜雨雪,它的顶端被剥蚀了近10米,也仍旧高达136.59米。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高度,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直到1888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成,它才“退居二线”。胡夫金字塔的正方形底座,总共占地为5.29万平方米,足足比7个国际标准足球场还大一些。巨大的塔身大约由230万块巨大石块砌成,而每一块石头平均约重2.5吨,其中最大的一块巨石重约160吨,全部的巨石加起来,总重量达684.8吨。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巨大的石块之间居然没用任何的黏着物,完全是靠石块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但是塔身的表面接缝处却非常严密精确,至今为止,人们也很难在石块之间的缝隙中插入一把锋利的刀刃。如此精心完美的设计,怎能不让金字塔历经千年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