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民间诸神(6)

古时候天津还流传着一种“拴娃娃”的习俗。相传天后宫中的道士们为前来求子的父母准备了很多用泥捏成的小娃娃。每个前来求子的妇女都会在祭拜之后用红绳拴住一个泥娃娃偷偷带回家。如果日后真的有幸生子,人们就让孩子将这个泥娃娃奉为大哥。随着孩子的成长,人们还会将这个泥娃娃送到手工艺人那里去,让他们为泥娃娃换上符合孩子年龄的装扮。今天人们还能在天后宫民俗博物馆中见到这种泥娃娃。后来这种拴娃娃的习俗还从北方传到了南方,得到了南方妇女的推崇。

助产神

由于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不少妇女因生产而死,因此民间出现了一类特殊的神仙——助产神。在我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助产神,但影响力最大的只有一位,即顺天圣母陈靖姑。陈靖姑又被称为陈夫人、临水妇人、顺懿夫人,是福建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女神,后来陈靖姑信仰还流传到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今有八千万人左右信仰这位女神。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陈靖姑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得知陈靖姑生活在唐朝,生前为人们降妖除魔,做了不少好事。后来她因难产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将她奉为能够“救产护胎”的助产神。

迄今为止,福建很多地方依旧有人在怀孕后供奉陈靖姑,每逢初一、十五人们还要焚香祭拜。相传陈靖姑十八岁出嫁,二十四岁因难产而死。因此福州地区又有了一个奇特的习俗,即女子不在十八至二十四岁时结婚,因为人们认为在这段时间里结婚是不吉利的事情。

据说旧时南方部分地区还要在陈靖姑诞辰日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在这一天中,人们要为供奉在庙中的陈靖姑换上“新衣服”,夜晚降临之后,还要抬着陈靖姑的塑像游街。古人将陈靖姑视为助产神既表达了他们对陈靖姑的怀念,也展现出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送子观音

观音的说法来源于佛教,中国古代的妇女们多笃信观音。在佛教之中观音的地位不如释迦牟尼佛,但由于妇女们的推崇使观音在中国的影响力要远甚于释迦牟尼。观音在正统佛教系统中全部为男性形象,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观音还保持着这一特征。但到了南北朝时期,观音逐步转变为女性形象。虽然这些观音被塑造成法力无边的大神,但人们并不看重这些,反而是因为女相观音多怀抱幼儿,让人们有了观音能够送子的想法,进而得到了妇女们的喜爱。

送子观音除了怀抱幼儿,送子观音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她专用的莲花灯。因此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习俗,就是“盗莲灯”。由于“灯”与“丁”读音相似,因此人们认为送子观音的莲花灯也有添丁的意义。据说古代妇女结婚之后,如果没有孩子就会到观音庙里“偷盗”供桌上的莲灯,以此获得添丁的机会。

在福建、江西等地流传着一个观音救儿的传说,据说人们就是由此开始笃信观音有送子的能力的。

相传古时有一个道士想要炼一种长生不老的丹药,其他的材料都备齐了,只差一百颗幼儿的心。于是道士下山掠来了一百个小孩关在道观中。

观世音菩萨路经此地,听到了山上道观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就下来查看。此时道士正在磨刀,准备将一百个小孩杀掉,观世音菩萨赶紧施了一个小法术,将道士支开。等道士再回到房间里,一百个小孩早就没有了踪影。

观世音菩萨虽然救走了这一百个小孩,但却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是谁,于是就将这一百个孩子送到了县官的府衙外。

这个县官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当地人都偷偷咒他“断子绝孙”。如今见从天而降的一百个孩子,县官心中十分高兴,他对夫人说:“养了,养了,这一百个孩子我们都养了。”夫人听后瞪了他一眼道:“说得容易,都养你哪养得起啊!我看不如贴出告示,让孩子的父母送十两银子领走自己的孩子。”县官想了想,觉得可行,就对夫人说:“嗯,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还是要留下两三个孩子给咱们当儿子。”说完县官就叫来衙役,让衙役写了告示贴到了县衙外。

第二天一早,县官和夫人还没起床就听到衙役大呼小叫地冲进里院,县官对着门外问道:“怎么回事?”衙役回答说:“大人,出事了。不知道是谁偷偷把咱们贴的告示给改成不要钱白领孩子了。”还没等县官反应过来,又有一个衙役前来报告说:“大人,有个年轻女子带着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都领走了。”县官听后气得大声叫道:“赶快把那个女子给我抓回来。”衙役回答说:“那个女子临走时让我转告您,如果想要抓她就到南海普陀去找她。”县官和夫人心想:这女子莫不是观世音菩萨?越想越怕的两人竟然就这样吓死在了床榻上。

观音救子惩恶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被传得沸沸扬扬,最后人们就将观世音菩萨视为送子观音。凡是没有子女的夫妇不是到寺中祭拜就是将观音佛像请回家中加以供奉,以求得到送子观音的保佑。

这个观音救子的民间传说无疑是佛教为了和道教争取信徒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送子观音在古人心中都是一位极重要的婚育神,其地位可与中国道教的子孙娘娘相媲美。

八、居家神

灶神

灶神灶神就是民间常说的灶君、灶王爷。灶神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本来只是一位主管饮食的神仙,后来灶神逐渐发展成了一位督察世间善恶的神。

民间的灶神信仰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据说商朝就已经有了灶神一说,到了战国时期,灶神甚至被人们奉为主管家庭和乐平安的五神之一,加以祭祀。

在民间信奉的众神之中,灶神的地位非常高。相传孔子的弟子就曾问过孔子,为什么民间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说法,孔子听后解释说,如果不讨好灶神,灶神就会到天帝那里告状,致使天帝惩罚世人。由此可见,很早以前世人已将灶神视为沟通天地的赏罚之神了。

民间流传的灶神版本甚多,有人说黄帝死后就是灶神,也有人说灶神是一个老妇人,还有人说灶神曾是人间的一名负心浪子,他钻入灶台下死去,就成了灶神。总之,灶神的来历在民间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不过,民间供奉的灶君形象一般为一对老夫妇,他们就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在古代无论贫富贵贱都要祭拜灶神,即使是一朝天子也不例外。人们将灶神像贴在灶台上方的墙上加以供奉。世人对灶神的恭敬程度已达到了罕见的地步,除了要在灶神面前谨言慎行,还要经常拿出上好的供品祭祀灶神。除此之外,灶神的禁忌也很多,例如不能用灶火焚香,不能将利器放在灶台上,更不能击打灶台。

据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回天庭做一年工作汇报的日子,所以人们在这一天要大肆祭拜灶王爷,意图阻止他对天帝胡言乱语,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祭灶”。人们祭祀灶王爷的祭品一般是关东糖和美酒。关东糖又称灶王糖,是用白糖和淀粉发酵而成的,吃到嘴里又黏又甜,人们认为灶神吃了糖,一般就不会在天帝面前说人们的坏话了。即使他还要说,黏黏的关东糖也会将他的嘴糊住,让他“难以启齿”。供奉美酒则是为了让灶王爷喝醉,迷迷糊糊回到天庭的灶王爷自然也就不会向天帝告状了。关于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民间还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因此官家一般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就要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述职了。

送走灶王爷之后,人们还要迎接灶王爷回来。相传灶王爷回到天庭后,要在天上“省亲”一段日子,在正月的时候才会重返人间。至于究竟是正月的哪一天,各地方的说法并不一致,不过一般认为灶王爷最晚不超过正月十五就会回来。为了讨好灶王爷,人们还为他准备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在“接灶”时,人们要在家中供奉新的灶王爷像,并摆上各式果品,焚香祭拜。据说如果有人在“接灶”的时候不认真,就会让灶王爷不高兴,他也会在玉帝那里说此人的坏话。因此人们在接灶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特别恭谨。

其实,古人的灶神信仰是由原始人对火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成的,并非真有灶王爷存在。但封建统治者却利用人们对灶神的信仰,禁锢百姓的思想,束缚百姓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灶神如今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门神

古人信仰门神一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山海经》中记载,上古时期黄帝派了一对名叫神萘、郁垒的神将兄弟主管人间的孤魂野鬼。他们领了差事后,常在一棵桃树下收拾那些在人间做坏事的恶鬼,每次见到恶鬼他们就会将其扔给老虎做食物。后来,人们觉得两兄弟勇猛刚毅,就在桃木板上画下他们二人的相貌,挂在家门上,用以辟邪。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门神信仰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门神的说法,“门神”一词出现在东汉。

在唐朝以前,人们信奉的门神一般只有神萘、郁垒两兄弟。后来门神家族不断壮大,逐渐有了新的成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朝勇将秦琼和尉迟敬德。

据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夜里经常做噩梦,还时常听见鬼魅的叫声。心神不宁的李世民只好将这件事告诉了众位大臣,大将秦琼听后自动请缨要和另一位勇将尉迟敬德一起为李世民驻门神守宫门。秦琼和尉迟敬德驻守宫门之后,李世民果然不再做噩梦了。但考虑到两位将军的劳苦,李世民就派了画师为两位将军画像,以画像代替他们本人,画像果然起到了相同的效果。此后,民间百姓们也画了许多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贴在自家门前,以求安泰。

神萘、郁垒和秦琼、尉迟敬德在门神中都属于武将门神之列,其实在武将门神之外,还有文官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文官门神就是包拯和文天祥。

包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他办案严明,惩奸除恶,匡扶正义,又因为他面色很黑,看起来甚至比一些武官更威严,从而被后人奉为门神。文天祥也是如此,作为宰相他忠贞不渝、宁死不屈,因而也以文官之相荣登门神行列。

古人对自然有着很深的原始崇拜,他们相信神灵与鬼怪之说,因而门神的主要职能被定为驱鬼避灾。门神作为世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保护神,后人还将一些其他的世俗信仰融合了进去。例如,一些门神的形象逐渐和吉祥神相融合,在保家护院之外又有了吉祥富贵的意义。在此类门神中,祈福门神最典型。祈福门神有时手持牡丹、仙桃等吉祥物,有时直接由文武财神“兼任”。

至今仍有部分地区的人保有这种门神信仰,贴春联、迎门神依旧是新年伊始必做的一件事情。

井神

井神井神也是一位居家神。因为古人用水多取自于井,民间就逐渐有了井神的说法。井神又称井神童子、井泉童子。在民间信仰中,井神属于水神的行列,虽然井神比起其他水神管辖的水域面积要小得多,但却得到了其他水神很难得到的尊荣。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神已经成了国家祭祀的五神之一。

井神是一种统称,根据所处地区的不同,世人信奉的井神也并不是同一位。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井神的神话故事。相传戏曲节目《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后来就做了洞庭湖的井神。

虽然各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井神,但民间祭祀井神的习俗却大同小异。人们供奉井神与其他的神仙不同,一般不会为他们建庙宇、造塑像,甚至也不在家中供奉他们的画像。人们只在特定的时期为他们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四、除夕和正月十五的时候点蜡烛,烧纸钱祭祀井神。据说大年初一的时候诸神要到凡间视察,所以不能到井中打水。在正月初二第一次打水时要在井边上三炷香,祭拜之后,才能提水回家。除此之外,人们在打了新井后还要举行“接井神”的仪式。由于井神属于居家神,因此娶妻生子之事人们也要向井神“报告”。

厕神

在古代,中国人信奉的神仙很多,厕神就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位。所谓的厕神就是古人供奉在茅厕中的神仙。

据说民间供奉的厕神是一位名叫紫姑的女子。相传紫姑是唐代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一个伶人。后来她的丈夫被寿阳太守李景害死,她也被李景纳为了小妾。李景的原配夫人见紫姑貌美十分妒忌,就借机害死了她。人们同情紫姑的遭遇就将她奉为厕神(也有人说紫姑一说只是讹传,真正的厕神是那位被吕后害死的戚夫人)。

后人传说紫姑是正月十五被李景的原配害死的,因此部分地区就有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会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紫姑娃娃,然后妇女们再结伴到厕所外迎接紫姑的到来。有人说在迎紫姑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不然紫姑就不会显灵。也有人在迎紫姑的时候,手拿簸箕,焚香祭拜。相传妇女们在迎到紫姑后,并不与她说别的,而是话家常,占卜问卦。

紫姑虽然作为厕神被世人供奉,但她的职责之广远在司厕之外。

床神

床神是古人最看重的居家神之一。床与灶、井一样都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因此古人逐渐有了床神信仰。

古床相传床神是一对夫妻,人们称之为床公、床婆。从宋朝开始,床神信仰已经流传开来,不少地区都有祭祀床神的习俗。民间祭祀床神的时间一般为正月十六,除此之外家中遇到婚丧等重大事件也要祭拜床神。传说床公、床婆夫妇两人嗜好不同,床公喜欢喝茶,床婆喜欢喝酒,因此人们在祭祀床神的时候,要同时准备茶、酒两种祭品。在祭祀床神的时候还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点蜡烛,要分别在床头、床尾焚香祭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