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就是新闻的天然属性
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白岩松专门用了很大的篇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谈舆论监督。比如,“在你们的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事,有人称之社会阴暗面,你们不认为这有可能让百姓丧失对社会的信心吗?”“我们发现,有很多问题一经舆论监督,事情就很快解决了,因此很多人习惯遇到问题就找你们,请问,你们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吗?”“你们的很多节目一播出,当地的领导便拍案而起,一番批示和督促,问题便得到解决,你怎么看待这种领导出面问题才得以解决的方式?”……
再次提及舆论监督,白岩松说,我一直期待舆论监督回到新闻本身,舆论监督就是新闻的天然属性。
舆论监督回到新闻本身
其实,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从来不认为舆论监督有什么特别。
这些年我很少提舆论监督,不是因为舆论监督不重要,而是我一直期待舆论监督回到新闻本身,舆论监督就是新闻的天然属性。但是在中国,它的成长和发展是需要有历史阶段的。
其实回头看,我并不喜欢《焦点访谈》那个时候舆论监督的位置,因为它是少数栏目的特权。只有《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在中央电视台是可以做舆论监督的,其他都不可以。但是,最初《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拉开了这个大幕,我能喜欢那个时代吗?当然不喜欢。可是我尊重一开始要可控,要有少数栏目去做拓荒者,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从《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开始,一直到1994年的《焦点访谈》,到1996年的《新闻调查》,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走,尤其是《焦点访谈》,承担了最大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所以,这是历史决定的。
《焦点访谈》下滑是时代的进步
那我觉得后来《焦点访谈》的影响不像最初那么大,两个因素造成的。
一个是《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属性越来越弱了;第二个是,随着新闻频道和全国海量的信息,舆论监督回到了新闻属性当中。你没发现舆论监督每天都在?尤其是互联网出现,舆论监督已常态化,就跟直播一样。《焦点访谈》的江湖地位和历史作用,没那么强了。
将来即便《焦点访谈》依然走回到舆论监督的主路上,也很难再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么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那是因为它垄断了舆论监督。我觉得这是进步,从某种角度来说,《焦点访谈》的下滑不是时代的退步,而是时代的进步。因为舆论监督成为所有新闻的共有属性,大家都可以做,而不是谁的特权。
但是,回头看这个历史阶段,从《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一直到《焦点访谈》的诞生,是石破天惊的。它代表着那个时代新闻的前行和改革的方向。
我觉得,这也是决策者思考的结果。大家总是会觉得,舆论监督是不是和上面对立的?我觉得《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都是在决策者的决策下出台的,否则不让你出台,不也出不来?我觉得这是“89风波”过去之后,整个社会决策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要让社会的能量、负能量,没有发泄和发散的窗口,它就犹如火山的能量慢慢累积一样,最后一定要造成火山喷发,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舆论监督难道不是让社会的怨气、不满意的地方,寻找到释放的窗口和改变的动力?
1998年,和评论部同事与朱镕基总理在演播室
要让人们看到信心
1998年,朱镕基总理来台里视察工作,那句话说到点上了。因为我就坐在他的斜对面,总理说,为什么要支持《焦点访谈》,要让人们看到信心啊。我觉着这是最本质的东西,舆论监督其实是一种改变的力量,大家看得到生活中的阴暗面、不足、缺陷。但是,如果媒体报道了,改变了,大家的信心就会增长。
你看我们现在社会上拥有的问题,比“89风波”之前的社会问题复杂多了,也大多了,可是并没出现像1989年那样大的爆发。就是因为,虽然离理想的民主和自由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有很多发散的空间了。大家有怨气,都有一些窗口,所以不断地被释放,不至于产生最后能量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