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993-1996好奇:命运的偶然转身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的开播到1996年第1000期后的第一次改版。这期间,随着《东方时空》的开播,我走上主持人位置,以《东方之子》为主要的栏目载体,主要身份是一个人物的采访者。我作为主持人的角色也在这期间逐渐清晰,主持也逐渐成熟。
印象最深刻的节目
1993年,在青藏高原拍摄电影放映员赵克清
1993年
我觉得1993年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毫无疑问有两个:一是,《东方时空》的第一期节目——“济南钢铁厂厂长马俊才”,因为我觉得第一期节目是一个符号性的标志,就是你亮相了,从此走上电视新闻节目主持这条路;二是,《东方时空》第100期的那期节目——“电影放映员赵克清”。
我个人认为“电影放映员”那期节目是最重要的一期节目。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让我的采访方式得到了周围尤其是业内的广泛认同。那期节目播出以后,有多少人去我的办公室,说你那期节目的采访真好。我也成为《东方时空》的第一个最佳主持人,它甚至让我意识到,我好像真要跟过去的生活说再见了,我真的变成主持人了。主持人,这是一个让我非常陌生的词语。
1994年
1994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后有两个月在日内瓦跟随龙永图在内的整个代表团报道中国的复关(后来叫入世)谈判。那是中国电视第一次报道龙永图他们整个的谈判进程。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国。
我记得1994年的春节刚过,就接到了孙玉胜的电话,他说你去瑞士吧。我当时一下就晕了:第一次出国,居然一下子就去了一个那么远的地方。当时所有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蒙的,没出过国啊,而一去就那么长时间。因为春天去拍了快一个月,到年底的时候又拍了好多天。但是,那次是我收获巨大的一次。
1994年在日内瓦采访中国的复关谈判,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总部大楼前留影
我觉得也不光是我收获了,因为那是第一次有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去拍摄整个复关谈判。龙永图在我们的节目里头贡献了像“双赢”等这样的概念,过去我们不了解什么叫“GATT”、什么叫“规则”、什么叫“双赢”,等等。这些都是从1994年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出来的概念。
当然,我在龙永图及整个中国代表团跟国外的谈判过程中,也看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这也是我个人第一次真正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了解国与国之间的这种博弈、谈判,然后“关税”、“市场”、“双赢”、“自由度”等无数的新概念扑面而来。到最后,我觉得对日内瓦的美丽景色反而印象不深,但是,整个跟世界的博弈,想想尤其是在1994年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觉得是印象深刻的。
1995年
我觉得1995年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是两个:
一个是《东方之子》的“长江人”系列,因为这个节目让我接了地气。对于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变革和那种泥土的味道,以及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变革的味道等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种接地气很重要。
二是“学者访谈”系列。这是我在1994年年底开始悉心准备、第二年年初完成的。我觉得学者系列让我接了心灵之气,了解了这些大师,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格是更高的学问,使我受益一生。我觉得我真正的、大的转变,是在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