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爆炸
造成信息流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我们创造的产品太多了。
以食品为例,在美国一家普通超市,大概要摆放1万种商品或品牌,令消费者应接不暇。实际上,产品爆炸正愈演愈烈。目前,欧洲正在建一些超大型自助商场(Hypermarkets),可以摆放3万~5万种商品。
20年来,超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一家普通超市可以摆放4万种商品(或品牌)。相比之下,普通人的词汇量只有8000个而已。
包装产品显然会持续激增。大部分包装盒侧面印有条形码,也叫通用商品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社会保险号码才有9位,而社保系统能满足2亿多人的需求。)
工业领域的情况类似。比如,在北美制造企业名录(Thomas Register)注册的公司高达8万家。随便挑其中的两类吧:离心泵厂有292家,电子控制器生产商有326家。
在美国专利局已注册的商标中,在用的大约有45万个。每年新增2.5万个。(此外,还有大量商品没有商标。)
在比较典型的年份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一年会推出5000多种“重要”的新产品。按理来说,那些不重要的新产品肯定要多得多。更不用说美国还有400多万家公司,提供上百万种产品和服务。
从“产品爆炸”的角度思考一下这些数字吧。
以香烟为例。目前市场上有175多个品牌。(要想容纳所有品牌,自动售货机恐怕得9米长。)
再以药品为例。现在美国市场在售的处方药大约有10万种。虽然很多药品是专用药,仅限于医学专家使用。但普通从医人员要想了解海量的在售药品,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
任务艰巨?不止,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就是赫拉克勒斯本人,恐怕也只能了解很少一部分。如果奢求太多,等于是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最聪明的大脑,能力也是有限的。
幸亏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实施了严格的药品审批制度,所以在售处方药的增加不多。真正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是非处方药市场。如今,仅泰诺就有50多种。
面对产品爆炸、媒体爆炸,普通人应对得怎么样呢?不太好。对人脑敏感度的研究表明,存在感官超载的现象。
科学家发现,人脑的感知能力有限。超过了临界点,大脑就会一片空白,不能正常运转。(牙医们就在利用这些发现。他们给病人戴上耳机,把声音一直往高调,直到病人感觉不到疼痛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