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传记袖珍馆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初入官场——春风得意马蹄疾(2)

曾国藩在用人上有三个原则和四个标准。三个原则即选人切勿眼光过高,首选忠义血性之人,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四个标准即有治民之才、不怕死、利心不能太强、能吃苦。像陈升这样的人,根本达不到他用人的标准。

陈升走后,曾国藩填补了银两,拿起信和银两来到长沙会馆,麻烦会馆的茶房跑一趟。

次日便是官休,老翰林陈公源来到曾国藩府上。此人和曾国藩比较投缘,且他也一个人在京城居住,所以每到官休之日,二人便相互走动。陈公源是个爱吸烟之人,曾国藩吸纸烟也是受了他的影响。

陈公源走后,翰林院的梅曾亮、邵懿辰、胡林翼等人也前来给曾国藩道喜。曾国藩为了做到既不失信于自己,又不得罪其他官吏,他费尽心思,想出了这样一条妙计,可谓双管齐下:他不收礼金,让翰林公们每人写一副对联当礼物,这样既不失面子,又有意义。

很快,曾国藩这种参加宴会,题写对联的方式在京城变成了一种时尚,因为这件事,道光帝更加器重曾国藩了。

3.官运亨通,春风得意——十年七迁

曾国藩在京为官的十几年生涯中,也算得上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了,不得不让人称奇。1838年中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1847年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1849年迁礼部右侍郎(兼任兵部右侍郎),1850年迁工部左侍郎,1851年迁刑部左侍郎,1852年升吏部左侍郎。曾国藩从翰林院检讨的七品,升到礼部侍郎的正二品,可谓平步青云。他曾写信对亲友说:“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清朝的官制是“九品十八阶”,每一品级都分为从品和正品两级。如此一算,曾国藩从七品到正二品,连跃十级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整个大清朝的官员也没有像他升得这么快的,《曾文正公家书》中也有记录,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信中写道:“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总体来说,曾国藩飞升之快,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方面,他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人际交往方面,他结交的都是京城名流,缔造了很好的人脉;生活方面,他节俭朴素,作风正派,得到道光帝的赏识;为人处世方面,他正直、谦虚、彬彬有礼、虚心向上等等。

当然,一个从翰林院出来的检讨如果没有像穆彰阿这样的参天大树做靠山,是很难被提升的。正是因为穆彰阿的扶持和提携,才有了曾国藩的十年七迁。

穆彰阿,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翰林出身。于道光七年(1827年)入军机处学习行走,次年授军机大臣,蝉联十年,至道光十七年又升任首席军机大臣。“终道光朝,恩眷不衰”,前后担任军机大臣凡二十余年。自嘉庆至道光两朝,穆彰阿控制了中央科举考选拔官员的大权,他参与并主持了进士考试、殿试、朝考、庶吉士考差、翰詹大考。所有有功名之人都把穆彰阿当老师,而且穆彰阿一生备受敬重。他的门生众多。因此,穆彰阿又是道光帝最信任的大臣,所以许多官员想仰仗他提携。一时间,“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由此可见,当时除了道光帝,数穆彰阿的选官权最大。只要是他想推荐的人,均会成功。

曾国藩就是最好的例子,穆彰阿听说有个湖南考生,此人文章出众,很有才华。当朝考结束后,担任会试总裁的穆彰阿特意找出曾国藩的试卷进行阅读,之后不禁大吃一惊。此人言语中显露着大志,如非功底深厚,是写不出如此好文章的,的确是一位可造之才。他认为曾国藩的文章应该名列前茅,于是穆彰阿决定取曾国藩为一等第三名。当道光帝审核朝考时,穆彰阿又在皇帝面前把曾国藩的文章大大称赞了一番。这一称赞,皇帝就特别重视,于是将曾国藩的文章拿来细细一看,直点头称其是个人才。于是让人意外的结果出来了,曾国藩的名次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下子成了朝考一等第二名。曾国藩对穆彰阿感激不已,因此他决定登门拜谢。

曾国藩知道穆彰阿是朝中重臣,初次相见难免有些紧张,所以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穆彰阿见此情况,为了缓和一下气氛,便对曾国藩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你进了翰林不要松懈,应该更加努力,这里是你事业的起点,好好努力,朝中的重臣都出自翰林。只要你努力,我保证你前途无量!”

曾国藩听完此番,备受感动和鼓舞,他知道这位在朝中数一数二的大臣对自己寄予了厚望。于是他动情地说:“您的大恩大德我永远铭记在心,我一定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以报答您的知遇之恩,恩师请受学生一拜。”说完他便双腿一跪,头伏在地上。

穆彰阿相信这个年轻人说的话,因为他的眼神和表情,那么的朴实、敦厚。接下来,穆彰阿和曾国藩讨论了一些学术及政界上的问题,曾国藩的观点总能与穆彰阿不谋而合。所以穆彰阿对曾国藩更是器重,此刻就下定决心要提拔他。曾国藩走后,穆彰阿自言自语地说:“此人年轻有为,将来官居一定不在自己之下。”

有了这次的相见,曾国藩拜访穆彰阿的次数便越来越多。曾国藩的仕途得以飞速前进,穆彰阿起了重要的作用。有一次皇帝召见曾国藩,曾国藩不知何事,难免有些惊惶,于是便向穆彰阿请教。穆彰阿便把皇帝此次召见的目的告诉了曾国藩,同时让曾国藩送一些银两给内监,便可得到皇帝此次召见的内容。于是,曾国藩按照穆彰阿所说办妥了此事。当皇帝召见曾国藩时,所问内容果然是花银两买来的“历朝圣训”中的内容。经过这次召见,皇帝对这个湖南人更加赏识了。在穆彰阿的指点和扶植下,曾国藩步步高升。

因此,曾国藩这份感激之情一直深深埋藏在心里。当穆彰阿被咸丰帝罢官后,曾国藩每次经过穆彰阿的住所时,心情都会异常沉重。事隔二十年之后,当赴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进京陛见时,再次来到穆府,专程拜访了穆彰阿的后人。并让儿子曾纪泽和穆彰阿的儿子穆萨廉相互交往,而曾穆两家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虽然曾国藩的成功离不开穆彰阿的扶植,但是,穆彰阿的扶植也不是促使曾国藩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曾国藩的个人努力——他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疏忽,即使以后官至二品他依然坚持每日自修、自省、自律,从不停止。

曾国藩著名的五箴:《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被许多文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等当做座右铭。大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把曾国藩的五箴作为立志、奋斗、修德、养性、做人、处世的准则。毛泽东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提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4.官场如战场,出差除贪官

道光帝在给曾国藩的圣旨中写道:“内阁奉上谕:钦命翰林院侍讲、钦点四川乡试主考官曾国藩于入蜀途中,考察当地吏治民情,便宜行事。有贪赃枉法者,有权请旨革除。钦此。”接到圣旨后,曾国藩就开始准备起程。这一次,道光帝还特地派了两名侍卫保护曾国藩。

次日起程,曾国藩坐轿,两名侍卫骑马,大家都穿便服。两日之后,他们到了保定城。曾国藩见天色已晚,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二十天后,曾国藩一行出了直隶,进入山东的平原县。当他们来到平原县县衙门口时,却连个衙役的影子也没有。这令曾国藩百思不得其解。他正要前往询问,却被侍卫叫住,于是曾国藩只好继续赶路。曾国藩等人行到县衙附近的龙门客栈时,便决定住下。此时的曾国藩再次觉得奇怪的是一路上其他县城的客栈都满满的,为什么这里却冷冷清清?

吃饭期间,曾国藩便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问店家为什么没有人来这里打官司?其他县衙门口都排成长龙。店家只唉声叹气一番。这时旁边一位中年人哼一声。曾国藩循声望去,看见那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破衣服,正在用力咬煎饼。于是曾国藩便招手让他过来一起吃饭。那人却冷冷地说道:“我这四川巴蜀人要能顿顿吃上大煎饼,又何至于来平原天天挨板子!”

这时店家急忙过来劝那个人,让他不要再说了,不然走不出平原县。店家还告之他们现在的平原县和以前的平原县不一样了。

那个人听店家一说,便不敢再说话了。这时只听店家吆喝道:“各位吃完饭早点休息,平原县天黑不许走夜路,如果被官府抓到,轻则罚钱,重则挨板子。”曾国藩和两个侍卫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心中满是疑惑。此时,曾国藩想起大汉皇叔刘玄德曾在这里做过县令,于是便想一探究竟。侍卫长顺便随同曾国藩一前一后走出客栈。他们发现街上果然没有百姓,只有衙门的人在巡街。曾国藩和长顺(保护曾国藩的两名侍卫之一)只走了几步,便被几个衙役围住。

其中一个衙役用链子把曾国藩和长顺套住,还笑着说:“这回总算有米下锅了。”这时,又有几个衙役跑过来,要求和他平分。最后,几个衙役互不相让,争来抢去的。曾国藩和长顺都对此疑惑不解。长顺就问他们,为什么抓人?衙役二话没说,掏出一张纸,塞到长顺的手里。长顺打开这张纸给曾国藩看,上面写道:

安民告示

因旱灾匪乱,防流民窜境,为安全计,本县全境酉时净街;净街后有胆敢游玩闲逛者,处以杖二十,罚银十两,老幼不论,按人头算。若想免杖,添银五两。皇亲国戚,一律平等。

平原县正堂启

曾国藩看完之后,明白了在平原县的大街上为什么看不见一个老百姓。之后,二人就被衙役们带到县衙。此时只见墙根处有几名犯人跪在地上,曾国藩和长顺便被衙役推着跪在了地上。紧接着,县太爷就开始审案子了,他什么也不问,上来就扔下一支签,然后衙役把人犯摁倒在地,重打了二十大板,最后让人犯画押。就这样,县太爷一个接一个地审下去。不一会儿便轮到曾国藩了,曾国藩正琢磨这二十大板挨在身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正在此时,突然从门外跑进来一个衙役,他兴冲冲地跑到太爷面前,对县太爷说道:“昨晚大人看过的那个美人,小人给弄来了。”那县太爷听后激动得跳了起来,立即将官服、官帽脱下,便兴冲冲地跑了出去,并将审案的任务交给了师爷,他简直肆无忌惮。曾国藩心想:堂堂一位县太爷品行竟如此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