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唐词篇(4)

杨玉环乃是唐玄宗宠妃,史称其能歌善舞,妙解音律。此词实出自其手,似亦近理。词共四句二十八字,所写的都是舞态。除了首句系从正面直接描绘舞蹈动作外,其余三句均系运用传统的比喻、象征手法,多侧面地加以渲染,颇得斜阳草树、掩映生姿之妙。

歌衫舞袖,长袖善舞,足见,舞总是离不开袖的,中国古代舞蹈则更重视水袖的功能。故写舞必得先从衣袖写起。这开头一句的“罗袖动香香不已”,第一个“香”是名词,应是指长袖舞动时掀起的阵阵香风,又可理解为罗袖搅动了凝聚在舞女身上的脂香粉气。“动香”一词,形容舞态,形象生动而概括。“香不已”的“香”则是名词动用,有香飘或香满之意。盖舞袖在不断地挥动,香风也在不停地飘散。这里是以赋(即直陈其事、不无夸饰)的手法,写动态中的舞酣畅淋漓之状。

如果说,首句乃是重在写实,以下三句则全从虚处着笔。第二句“红蕖”,即红莲。“袅袅”,纤长的、柔嫩的样子。红莲,不仅色香俱全,而且亭亭出水,体态轻盈。以玉立于初秋的薄雾里、轻轻地摇曳着的荷花来比拟曼妙的舞姿,可谓贴切。此句是从另一角度,即在静态(相对静止)中刻画舞姿之美。

第三、四句是对偶句。“轻云”承上句“袅袅”,“摇风”与首句“罗袖”呼应,喻躯体和双臂的摆动,乃“动香”一词的具体化。此句言舞姿犹如出谷轻云,随风飘动,既潇洒,又舒卷自如。“嫩柳”与“轻云”对举,则在于形容舞女腰肢之细。“拂水”,承“摇风”,风摆弱柳直至低拂水面,在于形容舞女腰肢之柔。“摇”、“拂”之前加副词“乍”、“初”,表明舞姿因节奏缓慢而更显得轻灵柔和,荡人心魄。

总之,此词写舞,有实有虚、有动有静,笔力变化而有层次,描写时能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某些用语甚奇,如“动香”、“摇风”,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得,甚见匠心。

有人曾谓此词“既言秋烟芙蕖,又言嫩柳初拂,物候失序”,似有时空错乱之嫌。其实,这三句纯属虚写,无非在着重描绘舞姿之妙,所引用者未必都是眼前实有之物。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之类借助形象化语言,或运用比兴手法以烘托气氛、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是常见的、合乎创作规律的。倘一一坐实,反而会陷于胶柱鼓瑟,而有悖作者原意了。

一斛珠

江采蘋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目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蘋是在唐开元初,由高力士选来侍奉唐玄宗的,因善属文、淡妆雅服,而姿态秀丽,玄宗甚为宠爱。性喜梅花,所居悉植梅,明皇因戏称梅妃。后因杨贵妃宠爱日隆,被迁于上阳东宫。当时夷使在花萼楼向明皇献上珍珠,明皇就命人暗地里赠一斛珍珠给她。她拒绝接受,写此诗,并交付使者说:“为我进御前也。”明皇看到这首诗,心中怅然不乐,令乐府配曲,名曰《一斛珠》。

我们了解了作者其人及此词的产生背景,对我们理解这首词是有帮助的。

这首词描写了诗人被打入冷宫后的痛苦心情。失宠之后,她双眉也不描画了,每天以泪洗面,也不梳洗,同时也婉言谢绝了明皇赠送的珍珠。这是一位被废弃的妃子的血泪控诉,是对荒淫无耻的统治者的糜烂生活的揭露。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这开头两句,就描写出内心无比的痛苦,对生活的厌倦。她连美丽的眉毛也不描了,脸上残留的脂粉混和着泪水,滴污了美丽的衣服。通过“久不描”和“污红绡”,充分显示出她失去宠爱后的悲痛。“女为悦已者容”,既已失去宠爱,就何必再去描画眉毛,何必去涂脂抹粉,即使将美丽的服装弄污了,也不顾及了。这是一种多么悲苦的心理状态啊!“柳叶”形容“双眉”,言其眉毛之美也。一个“久”字,说明痛苦时间之长也,久也心灰意冷,绝望了。“泪污红绡”,说明泪水如雨,悲痛欲绝。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廖!”这三、四两句,向明皇表明:既已失宠,就不打扮,你何必用珍珠来安慰我呢?“长门”,原指汉长门宫,近人王宾鲁作《长门怨》,抒写陈皇后被汉武帝废弃长门宫时的哀怨情绪,此处“长门”指唐上阳宫,即江采蘋被废弃之所。“尽日”指全日,“尽日无梳洗”说明失宠而打扮无意义,不能取悦于君。“慰寂廖”,安慰她寂寞痛苦的心。全句意谓既不宠爱,又何必多此一举,赠送珍珠。结句十分干脆有力,不存幻想,言正辞严,也使明皇大为感动。

这首词似乎是梅妃的一封书信,向明皇诉说衷曲。词情婉转,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子的血和泪,表明她所追求的是人间的真正的情爱,而把“珍珠”视之为敝履。从这一点来说,是值得我们赞许的。

忆江南

崔怀宝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此词乃作者为了向宫妓薛琼琼表达爱慕之情,欲与之结秦晋之好而作的。《丽情集》云:“薛琼琼,唐开元宫中第一筝手。清明日,上令官妓踏青,狂生崔怀宝(一作”玉“)窃窥琼琼,悦之,因乐供奉杨羔潜得之。羔令崔作小词,方得见薛。崔乃吟曰:‘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一作”里“),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因各赐薰机酒一杯。崔后调补荆南司录参军,琼琼因理筝,为监军所取赴阙,明皇赐琼琼为崔妻。”

“乎生愿,愿作乐中筝。”这开头两句,就是向薛琼琼吐露衷情的,诗人因知薛善弹筝,为宫中第一筝手,因此就将自己比作筝。这是多么贴切的比喻,也颇能取悦于薛。平生的志愿,只愿作一把筝,让薛弹奏,那情意也够深了。“平生愿”《丽情集》作“今生无所愿”,词句异而意思同。

下面三句:“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说明为什么“愿作乐中筝”,衔接十分紧密。这三句也进一步向对方表白,愿意与之相亲相爱,永不分离,直到死去。这样的表白,可说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了。从“愿作乐中筝”,到“得近玉人纤手子”,到能在她的“砑罗裙上放娇声”,就把其依恋相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但诗人犹感不足以达其情,最后加上“便死也为荣”,真是似黄河、长江,热情奔放,一泻千里,能打动人心。“玉人”,美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纤手子”,一作“纤手里”,则容易理解。愿作美人手中之筝,真是奇思巧想,即景生情,何等机智。“砑罗裙”,指妇女所穿华贵之裙,以代薛琼琼。“砑”,碾,以石碾磨纸、布、皮革等物,使之光滑。“放娇声”,弹奏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字面上说“筝”,实则诗人自比,说明与之情投意合,为之倾倒,而为之死也为荣,则情深似海,无以复加了。结句情酣意足,山盟海誓,直表心中之愿。

这是一首抒情诗,情真意切,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它所抒发的感情是纯洁的,比喻是得体的。崔、薛最后成为夫妻,据记载是唐明皇赐琼琼为崔妻,但恐与此词不无关系吧。

丽人曲

崔国辅

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这首词依《词名集解》引《别录》云:“昔有丽人喜雅歌,后因以名。”意思说,《丽人曲》调名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位美貌的女子唱了一首幽雅的歌之后,才得的。这首词形式似五言绝句,入乐府,乃唐声诗。

此词歌颂一位举世无双的绝代佳人,诗人没有作外貌上的描写,也没有借景物去比拟,而只用“直陈”的方式,写出这ss 位女子的美貌。一般的说,这样的写法,形象性就显得欠缺。但是,诗人却用了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她无与伦比的美貌。“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这两句是说,这美貌的女子,当代独一无二、想找出一个一模一样来,实在是没有这样的人。这真是赞颂备至,无以复加了。“红颜”,指女子美丽的容颜。曹植《静思赋》:“夫何美女之烂妖,红颜哗而流光。”引申指美女。第一句就说这位佳人的美丽举世无双。第二句再补充第一句的意思,要“并”,即并比排列,真没有同伴。一个“真”字,强调了真实客观为信,其美并非主观的评价,情人眼里出西施。

“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这两句承接上两句,还是说这位“红颜”是绝代找不到第二人;只有在她照镜子时,那镜中之人,才可以与之相比。“由来”,从发生到现在。“相许”,允许,同意之意。由此可见,那位女子之美,确是称得上绝代佳丽了。诗人这样描写女子之美,虽然有点概念化,但也确实极尽描写之能事,使读者加以丰富的想像,使其绰约容姿,突现于眼前了。

阳关曲

王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阳关曲》又称《阳关三叠》,因至“阳关”句反复歌之而得名。也叫《渭城曲》,入乐府,作为送别时的歌曲。《王右丞全集》称为《送元二使安西》诗。阳关,即渭城,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阳关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这是一首送友人前往安西(今新疆省库车、和田、喀什噶尔等县一带,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使的诗,写得真挚、深沉、慷慨、苍凉,成为送别诗的千古绝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两句是写景,信手拈来,写出送别时的环境。渭城朝雨,城中的客店和草木,好像被洗过一般,一尘不染,春光明媚,柳色鲜嫩、苍翠欲滴。这开首两句,给本来显得黯然的离别场面,平添了一份欢快、明朗的气氛。“浥”又作“衷”,湿润。“浥轻尘”,谓轻尘因浥润而不扬,空气新鲜。“客舍青青”谓旅舍掩映于苍翠的柳树之中。“新”字则描写出柳树初吐新芽,鲜嫩可爱。上面这两句就描写出一幅明丽的自然风景画,点明了送别的典型环境,色调优美,风格明丽,似要将友人间离别的痛苦情绪为之一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写饯别宴会上的动人情景。是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友人的离去,毕竟是令人难堪的,所以这两句,笔锋一转,写出了主人惜别之情。全诗气氛亦由明朗欢乐转为沉郁低回。他设宴为友人饯行,再三劝酒,并且叮咛说:

“请您再干一杯吧,出了阳关,就没有知心的老朋友了。”这两句犹如一幅宴客图,把主人频频劝酒,亲切叮嘱,依依惜别之情,跃然于画面上,令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如历其境,不禁亦为之,而受到强烈的感染。“尽”,喝完。“西出”,安西在阳关之西,故日西出。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阳关已无故人,何况是安西,就更没有朋友了。因此就更难舍难分,对友人充满深沉的爱。这两句充满着真挚友情的诗句,脍炙人口,传颂千古,成为送别友人必唱之词。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即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可以证明,《阳关曲》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一首好的词,不仅要有高度的艺术技巧,还要有朴素、真挚、自然的感情,要有独创,而不可因袭。唐汝询说,李白的《菩萨蛮》是“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作意者正不能佳。”此言极是。陆时雍也说:“语老情深,遂为千古绝调。”他认为岑参《送殷寅》诗:“清淮无底绿红深,宿处津亭枫树林。驷马欲辞丞相府,一樽须尽故人心。”诗意相同,但优劣相差很远。因此,他认为作诗要做到“语老情深”,方为佳作。王维的《阳关曲》之所以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究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桂殿秋

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题为唐代李白所作的《桂殿秋》共有二首,这是第一首。但其实两首都不是李白所作,而是唐代另一诗人李文饶(李德裕)的作品,并且根本不是词,是两首七言诗,诗题分别为《迎神》、《送神》。后来把诗的第一句改为两个三字句,就作为词来传唱了。又可能由于李文饶的名气不响,就把它们挂到了李白名下。

古代的重大祭祀,都要奏乐。《迎神》、《送神》就是祭祀所用的乐歌。《迎神》为祭祀开始时所唱,《送神》则在祭祀临近结束时演奏,其内容都是表现对神的仰慕、向往。但在中国的古代文学里,原有不少神人恋爱的故事。从先秦著名诗篇《九歌》中的《山鬼》等篇开始,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这种传统一直没有断绝过。在这样的影响下,仙女对人来说并不是超凡绝俗的神灵和敬畏的对象,反而令人产生某种亲切感。也正因此,这两首祭祀所用的诗篇在改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后,倒也别有风味。董双成在传说中是个漂亮的仙女,但神仙也分等级,她的级别不高,常以高级神仙的侍女的身份出现,所以白居易《长恨歌》中还有“转教小玉报双成”的句子,——照白居易的想法,杨贵妃死后成仙,小玉和董双成两位仙女都成了她的女侍。又据《汉武故事》等书记载,汉武帝时,西王母曾经带着许多男女神仙降临皇宫。这首词所写的,就是董双成随着这些神仙降临汉宫的事。她在宫中吹笙,吹完以后,又随着别的仙官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