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蚂蚁和蟋蟀
炎热的夏天,蚂蚁们还是一大早就起床,辛勤地工作。蟋蟀呢?它成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过着悠闲舒适的日子。
有一天,蟋蟀忍不住问蚂蚁:“喂!蚂蚁,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呢?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也是很好吗?”蚂蚁回答说:“我们在为冬天储存食物呢,实在没有时间去唱歌。”蟋蟀听了很不以为然,接着唱自己的歌。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上飘着雪花。蟋蟀一点食物也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一天,饿得实在受不了的蟋蟀敲响了蚂蚁的门,有气无力地说:“请给我一点东西吃好吗?我快要饿死了!”蚂蚁们说:“来吧!吃点东西,等你恢复体力,再唱快乐的歌给我们听。”面对勤劳又善良的蚂蚁,蟋蟀惭愧极了。
麦穗
传说在很久以前,麦秆从头到脚都长满了麦穗,麦穗上结出的麦粒多得要命。可也许是因为粮食太多,人类就不懂得珍惜了。
一天,一位妇女领着自己的孩子从一片麦田经过。孩子不小心踩进了泥坑,把鞋和裤子都弄脏了。妇人看见后,随手就扯了一把麦穗,去擦孩子身上的泥水。上帝正好从这里经过,看到这一幕,他气坏了,大声说:“从此麦秆不再结穗,因为人类不配享有上天的礼物!”
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大吃一惊,纷纷跪下,祈求上帝不要让麦秆变得光秃秃的,多少留下一点麦穗,就算人类不配享用,那些无辜的家禽还是不该就这样饿死的。上帝答应了人们的请求,在麦秆上留下了一点儿麦穗,从此粮食的收成比以前少了很多。
盲人摸大象
从前有几个盲人,他们没有见过大象,很想知道大象到底长什么样。
一天,这几个盲人听说集市上来了一头大象,便急急忙忙赶来,想摸一摸大象。其中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长牙,他觉得大象就像一根大萝卜,又粗又长;另一个盲人也上去摸,他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觉得大象像一个大簸箕,又大又扁;第三个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所以他认为大象就像一条绳子,又细又长;第四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应该像一根长木头;第五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于是说大象像个舂米用的石臼;还有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脊背,觉得大象像一张床。最后,他们争吵起来,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的大象的样子。
路人看到他们争吵的情景,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因为他们谁都没有说对。
莽撞的鱼
一条鱼在水中碰到了一张网。网眼比鱼的身体要大好几倍,它可以在网眼中轻松地钻来钻去。鱼觉得很有趣,就问网:“喂,你在这里做什么?”网平静地回答:“捉鱼。”鱼听了哈哈大笑:“那你怎么不捉我呀?”网什么都没有说。
秋天来了,鱼又遇到了网。它想,自己小时候都没有被它捉住,现在长得膘肥体壮,就更没问题了,于是它决定再去戏弄网一次。
鱼找准一个网眼,一头就撞了进去。只见它的头和上半身钻进了网眼,可是肚子却比以前大多了,怎么也钻不过去。鱼想退出来,可自己的一对鳍卡在了网线上,根本动弹不了。就这样,鱼成了网的俘虏。网收紧自己的丝线,同时调侃了鱼一句:“时间可以让你长大,变得粗壮,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你败在了我的手上!”
猫儿念经
有个老奶奶每天早上都会念经,她一边念,还会一边转动手中的念珠。有一天,小孙女拿了老奶奶的念珠,学着她的样子念经,却一不小心把念珠掉进了鱼汤里。
老奶奶家的小猫闻到了鱼汤的香味,就跑了过来。它伸出小爪子在鱼汤里捞呀捞,却把念珠捞上来了。小猫看着念珠,觉得挺好玩,便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个没完。
这时,一只小老鼠看到小猫手里拿着念一条珠,赶紧跑回洞里,高兴地对同伴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猫开始念经信佛了!它可能开始吃素,不会再来抓我们了!”老鼠们一听,纷纷放心大胆地走出洞外。小猫见了,心想:“这些家伙居然没有把我放在眼里,还大摇大摆地走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结果,这些糊涂的老鼠都成了小猫的美餐。
毛空说大话
战国时期,有个学者叫艾子,他门下有不少学生。有一天,一个叫毛空的人跑来告诉艾子,说有户人家养的一只鸭子,一次下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毛空就改口说:“那可能是两只鸭子下的。”见艾子还是不信,毛空又说:“错了,是三只鸭子下的。”最后,直到毛空说那一百个蛋是十只鸭子下的,艾子还是不信。
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来一块肉,有十丈宽,三十丈长!”这回,艾子不愿再听他胡说下去,就反问道:“这些事是你亲眼见到的吗?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现在你说的那块肉又掉在什么地方了?”毛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说:“这些都是我在路上听别人说的。”艾子听后,转身对他的学生说:“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道听途说啊!”
猫媳妇儿
从前,有一个诚恳老实的农夫,他家里很穷,四十岁了还没娶到媳妇儿。
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农夫收留了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猫。从那以后,他就细心地照顾起了这只猫。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猫正在推磨,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那天晚上,农夫用猫磨的面做了香喷喷的面粉团子,吃得香极了。就这样,农夫不在家时,猫就替他磨面,还替他做饭。
一天晚上,猫突然开口说话了:“主人,如果我一直是猫的话,就不能充分报答您收留我的恩情。因此,我准备去神庙,求神灵把我变成人形,请允许我离开几天。”农夫答应了,还在它脖子上挂了个钱包,作为路费。不久,那只猫变成一个女子回来了,她当了农夫的媳妇儿。他们辛勤地干活,慢慢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木炭与沉香
从前,有位青年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一种树木。这种树木有十多米高,它的外皮烂掉后,里面的黑色木头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气。更神奇的是,把黑木头放在水中,它竟然会沉到水底去。青年想,这种木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说干就干,青年把散发着香味的木头运到集市上去卖,可是却没有人来买,他非常烦恼。在青年旁边有一个卖木炭的小贩,他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完了。于是,青年也把自己的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上卖,果然很快就卖光了。他高兴地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
原来,被青年烧成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木头——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儿磨成粉末,它的价值就会超过一车的木炭!
南郭先生吹竽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他还下令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南郭先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他为了得到丰厚的赏赐,就设法混进了这支吹竽乐队。实际上,他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为齐宣王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模仿其他乐工吹竽的样子,摇头晃脑,装得惟妙惟肖。由于是几百人的合奏,齐宣王根本没发现他不会吹竽,南郭先生就这样混了好几年。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即位。他同样喜欢听吹竽,但不同的是,他不喜欢听合奏,而是要求乐工独奏。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不附体。他知道自己犯了欺君之罪,一旦露馅儿,别说饭碗,就连脑袋都保不住了。所以,他趁齐湣王还没有叫他演奏时,赶紧溜之大吉了。
宁封子烧角
很久以前,有个叫宁封子的工匠。有一次,他从河里捉了许多鱼,放在火上烤着吃,可是鱼却被烧焦了。宁封子一气之下,就把剩下的几条鱼裹上厚厚的泥巴,直接扔进了火堆。就在这时,有人来找他出去办事。宁封子丢下鱼,匆匆忙忙地出了家门。
三天后,宁封子回来了,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扔在火堆里的那几条鱼。等他翻开土堆,发现里面只剩下了几个光光的泥壳。他拿着一个泥壳来到河边,用它盛满水,发现水一滴也没有漏出来。宁封子觉得这个东西很有用,可以用来装水。于是,他开始反复地做试验,以求得到更坚固的烧制品。
在这个过程中,宁封子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凭着一股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烧制出了一批精美实用的烧制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陶器。
农夫和魔鬼
有一天,一个农夫在自己的田里发现了一个魔鬼,它正坐在一堆燃烧的煤堆上。魔鬼对农夫说:“我这里有一堆宝藏,如果你在两年内把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分我一半,这些宝藏就全归你。”农夫很聪明,他说:“那好,凡是长在泥土上的东西都归你,长在泥土下的就归我。”魔鬼答应了。
第一年,农夫播下了萝卜种子。收获季节,魔鬼来取他的果实。可是,地上除了枯黄的叶子外,什么都没有,而农夫却在兴高采烈地搬萝卜呢。魔鬼气呼呼地说:“这次你占了便宜。下次我要地下的,地上的东西归你。”农夫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年春天,农夫在田里种上了小麦。到了秋天,他割走了地上的所有麦穗,魔鬼又是一无所获。它一气之下钻进石头缝里,再也没出来过。那堆宝藏从此就归了农夫。
努力的猴子
猴妈妈有两个儿子,她对猴哥哥抱有很大的期望,让他学习各种动物的本领,希望它将来能在动物界出类拔萃。
于是,猴哥哥每天早早起床,跟雄鸡学报晓,跟小狗学武术,跟马儿练习赛跑……虽然猴哥哥不喜欢所学的东西,但为了有个好前途,它仍然学得很努力,练得很用心。
猴弟弟则是学什么都学不会,妈妈干脆放弃了对它的培养。猴弟弟喜欢攀爬跳跃,他每天在树枝间蹦来跳去,玩得很投入,也很开心。几年后,动物界要举办技能大赛,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报了名。猴哥哥跟雄鸡比报晓,跟小猫比捉鼠……结果,他哪项都没取胜。而猴弟弟却获得了攀爬比赛的冠军。沮丧的猴哥哥和猴妈妈怎么也不明白,聪明又勤奋的猴哥哥,为什么竟然输给了猴弟弟!
皮鞋的来历
在很久以前,人们都是光着脚走路的,连国王也不例外。有一天,一个国王到偏远的乡村旅行。这里的路上有很多碎石头,国王的脚被扎得又痛又麻,实在太扫兴了。
回到王宫后,国王立刻下了一道命令,要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这样,不仅方便自己出游,还可以造福人民。这道命令可愁坏了大臣们——即使杀掉全国所有的牛,也凑不齐足够的牛皮来铺路啊!但是,国王的命令不能违背,百姓们只好忍痛献出自家的牛,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很快,一位仆人向国王建议说:“陛下,您不需要牺牲那么多牛,只要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走路就方便了。”国王听了很高兴,便采纳了仆人的建议。后来,用来保护脚的牛皮,就成了我们现在穿的皮鞋。
勤学好问的空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世人尊为圣人。孔子一生非常谦虚,他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一定要勤学好问才行。
有一次,孔子被派去参加祭祀,他不时地向人询问关于礼节的问题。有人看见后,就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丝毫没有把这些人说的话放在心上,他还说:“遇到不懂的事就问个明白,这才是知礼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大夫孔圉为人耿直,谦虚好学,所以名气很大。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贡很不服气,就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那么尊崇孔圉。孔子回答:“孔圉勤奋好学,又很谦虚,从不认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是一件羞耻的事,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尊敬他。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才对啊!”
三个和尚
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然后打坐念经,日子过得很自在。
不久,庙里来了个瘦和尚。他渴坏了,一进门就把缸里剩的水喝光了。小和尚说:“你再到山下挑些水来吧!”瘦和尚想,挑来的水又不是我一个人喝,自己去挑太吃亏了。于是他让小和尚和自己一起去挑水。过了几天,庙里又来了个胖和尚。他想喝水,可缸里一滴水都没有。胖和尚到山下挑来一桶水,一下子全喝光了。小和尚和瘦和尚很气愤,从此,他们三人宁可跑下山去喝水,也不肯自己一个人挑水给大家喝。
一天夜里,出来偷东西的老鼠打翻了烛台,引起了一场大火。三个和尚这才着了急,争先恐后下山挑水灭火。火扑灭了,三人都悟出了些什么。从此,他们轮流挑水,大家每天都有水喝了。
三个愿望
从前有一对老夫妇,他们虽然很穷,但却相亲相爱,过得非常幸福。
一个小天使见夫妇俩生活艰难,就允诺可以满足他们三个愿望。老婆婆很高兴,立刻说道:“真是太好了!我现在希望有根香肠做晚饭!”话音一落,桌子上就出现了一串香肠。老公公看到一个愿望只换回串香肠,气得说道:“你这个蠢老太婆!我希望这根香肠粘到你的蠢鼻子上!”香肠果然跳了起来,粘到了老婆婆的鼻子上。这回两人有些着急了,他们想尽办法也没有把香肠从老婆婆的鼻子上拽下来。
现在,夫妇俩只剩下最后一个愿望了。老公公叹了口气,大声说:“我希望香肠离开我老婆婆的鼻子!”香肠顿时掉下来了。老婆婆含着泪抱住老公公说:“虽然咱们还会像以前一样穷,但只要咱们的心在一起,就会幸福的。”
森林里的怪老头
一户人家有两兄弟,老大聪明伶俐,招人喜欢;老二却被人叫做“傻子”,处处受欺负。
一天,老大要上山砍柴,母亲让他带上了美味的鸡蛋煎饼和一瓶葡萄酒。在树林里,一个头发灰白的小老头向老大要吃的,老大粗暴地拒绝了。随后,他开始砍树,却失手砍到了自己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