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实践与理论探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

目前,关于“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在我国,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1)农村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贾善刚.金农工程与农村信息化.农业信息探索,2000(1):5~10.。(2)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信息网络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梅方权.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多元化社会化网络化.农业经济问题,2007(4):44~46.。(3)农村信息化是指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4)农村信息化是指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等),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黄志文,杨立新.中部农村信息化探索.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5)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及社会消费等各个方面实践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

上述第一种观点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应用,但将这一“过程”仅限于农业领域——相对于工业领域其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显然将“农村”的外延限定得过窄,严格地讲,应该是农业信息化的定义,而不是农村信息化的定义。

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修正了第一种观点外延过窄的缺陷,将农村信息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去定义其内涵,强调了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对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支持,应该说触及到了农村信息化实质。但这一观点重点强调农村信息化“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而且在列举的“种差”全部为农业经济领域,只是在最后的“归属”中将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并列,具有较明显的“以农业信息化来涵盖农村信息化”的意思,至少给人感觉是农村信息化的核心内涵是农业信息化,而农村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则是由此派生的。这显然也是有缺陷的。

第四种观点则从信息技术与其他农业资源有机融合的视角,阐述了信息化对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进步的进程所产生的划时代的内在影响力,进而较深入地表述了农村信息化的实质内涵。故而,此种观点得到的认可度相对较高。但这一观点将农村信息化的核心内容确定为“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似乎又陷入了“工具决定论”的偏颇之中,同样有着较明显的缺陷。

第五种观点从体系化和系统化的角度,将信息“工具”的功能定位于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供有效手段,进而精辟、深刻地揭示了农村信息化的手段与农村信息化的实质间的内在关系,为人们科学理解农村信息化的内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然而,此观点将农村信息化目的或最终评价依据,归结为“农村的各个方面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和过程”,显然未能真正触及到农村信息化的根本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在此,我们汲取以上有关农村信息化定义的合理内容,摒弃其缺陷部分,从农村信息化的核心、手段、目的等多重视角,对其内涵与外延作出如下定义:农村信息化就是在农村实施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依托,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质性内容:(1)农村信息化的核心是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所有与“三农”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得以最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并获得大大高于传统的物质资源、能源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农村信息化的手段是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普及应用,为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必备的“硬件”、“软件”设施基础。(3)农村信息化的直接目标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动力。(4)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转化,以信息化促进广大农村早日、全面实现现代化。

由此,农村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子系统之一。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要看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是否顺畅有序。农村现代化是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诸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而这些方面的现代化均离不开信息化这一必备子系统,离开了信息化,广大农村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农民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相应的信息化制度和标准等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渐形成后,顺应时代潮流,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

其二,农村信息化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发挥综合效益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与普及,还包含着广大农民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普遍提高,更包含着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与普及。一句话,农村信息化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最广泛地渗透到“三农”领域的方方面面,使这一战略性资源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切实发挥“加速”、“倍增”效益的过程。

其三,农村信息化的中心任务是面向“三农”,广、快、精、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引自人民邮电,2006.05.11.。同样,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充分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大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就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而言,信息资源的匮乏与浪费并存,是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故而,无论从农村信息化的主旨,还是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来讲,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为提升“三农”的现代化水平而开发利用广、快、精、准的信息资源,则是农村信息化的中心任务。

其四,农村信息化的实现手段是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在广大农村的全面普及。要有效实现农村信息化的主旨,必须以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在广大农村的全面普及为基础性建设工程。否则,农村信息化就会成为海市蜃楼——看得见目标,但没有达到目标的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在广大农村的全面普及,是承载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必备载体,离开了这一载体,农村信息化的“躯身”便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