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民环保成痴 埋首十年试验“种房于”
在农村,别人都是种地、种树、种庄稼,而在浙江安吉县有一个人,竟然在“种房子”。这个人叫任卫中,他虽然不是建筑专业出身,却干起了连专业人士都无心从事的事情,自掏腰包,租地搞起了生态住宅实验。
任卫中说,他的梦想是造一片生态村,让农民过上真正美好的乡村生活,而不是住在劣质的山寨城市楼房,做“二手”的城市梦。
他的房子很便宜,200平方米的房子,造价只需要6万~8万元,而且是“零污染”,所用的材料是树木和泥巴。虽然这些看来都没问题,但他给农民造的房子却得不到村民们的喜爱。是他的房子不好,还是他的生态梦想在当今中国不切实际?
甚至有人质疑,这个农民花十年时间造生态村,是真的热衷环保,还是蓄意炒作呢?对于政府来说,任卫中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社会力量介入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恰当方式。
村民小王(化名)指着面前的四栋“土木房子”说:“这个房子,又老式又土,还是泥巴做的,会不会塌哦。就任卫中一个人愿意在这守候,神经兮兮的,我反正是不愿意住在这种房子里头。”然后,他和身旁一起做工的几个村民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得国际大奖的“神经病”
现在,他们正在给第五栋“又老又土”的房子改头换面,焊接电线。这个房子是任卫中的朋友(一个县城的经理)买下的,他想作为自己的乡村度假去处。
大家口中的任卫中,本是浙江省安吉县港航管理处的一名普通职工,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心环保,一直坚持到2011年。
这些年,任卫中成了安吉县的大名人,房子正是为他赢得名誉的重要见证。凭着几栋“土房子”,任卫中不仅获得了国内各项环保奖的认可,也多次受到国际知名环保大奖的青睐。
2007年,他获得“SEETNC”生态奖,2008年获得“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并连续两次获“中国建筑传媒奖居住建筑特别奖”提名。这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还曾受邀到同济大学给建筑系学生做讲座。
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何对于连城里人也接触不深的环保理念如此执着呢?任卫中说:“因为我是一个胆小的人”。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报上刊登了全球温室效应的消息,只是短短的一篇消息,却给任卫中留下了极为震撼的印象。他说:“我当时以为地球要融化了,我们人类要完蛋了。我觉得好害怕,希望能做点什么,让这个末日晚一点到来。”
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任卫中走遍了安吉县境内的各大水域,查看流向,收集数据资料,于1995年提出“黄浦江源头在安吉”,后经上海市地理协会论证,安吉龙头山被确认为黄浦江的源头。他说,此事让政府开始注意到他,才有了日后的“生态村”梦想。
后来,他又自掏腰包在村里种植树木,并给村民宣讲环保理念。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在家乡统理村进行试点,改造道路,绿化环境,清洁河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美丽乡村”的名号也越叫越响,上海市还把该村列为环境教育实验基地。
2002年,任卫中提出了建筑“生态村”的构想,他说:“现在的农村完全变成了城市的翻版,成了不伦不类的乡村,我要让这些 ‘建筑垃圾’都转换成美丽的乡村房屋。”
从生态1号屋盖到4号屋
车驶入安吉县,临河前行,入剑山村口,就看到了“美丽乡村”的路牌,任卫中的生态村基地就在这里。隔壁就是刚修建好的小别墅式的洋楼,他的房子确实像村民所描述的那样“又老又土”。
再往近处走,就看到了门口的水池和用木头搭建的过道小桥。墙壁上四处挂着他的“荣誉奖章”和环保界专家的合影、参加国外环保大会的照片,还有个人简介。他还在最显眼的地方,用毛笔写着几个大字:农民自助式建房技能培训。
如今,我们看到的房子,已经是经过多次“升级”后的成品。而任卫中放弃了钢筋水泥,甚至不用农村房屋最常见的砖头,转而采用最传统的夯土来做墙体,采用速生杉木来做屋体的框架结构。一“土”一“木”建起一座两层楼高的住宅,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房子造价只有6万元左右,四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
人们不禁会问:泥巴房子结实吗?为了节能,不使用空调,舒适度会好吗?为此,他在屋子北面开了小窗户,让空气对流,在天井下开挖水井,用玻璃温室和遮阳等简单可行的办法来调节屋内的温度。
当“生态屋1号”试验成功以后,任卫中开始慢慢地盖起了2号屋、3号屋、4号屋……每座房子的特性都不相同,1号屋用泥土做墙面,2号屋采用竹片做墙体外观,3号屋的外观是一块叠着一块的石头,4号屋是由老的农用住宅改建而成。
一般情况下,在农村建新房,都会把原来的老房子拆掉。而任卫中却用几千元买下别人不要的老房子,“搬回”自己的地宅基地“回收再利用”。
房子建好后,他起名为“农民会馆”,把这个会馆作为村民摆酒席、聚会的“活动室”,甚至准备了投影仪,希望在这里开“环保公益”课程。但开馆几年来,仅有的几次培训课也是任卫中硬拉来的人,大家对此都不感兴趣。
一个人的生态村
这些年来,任卫中一直在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执行方案,他曾规划两年内要建成一个“生态社区”,三年内在中国创建20个乡村工作室,协助各省市建造20幢示范建筑。可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安吉,唯一还有他建生态屋的地方就是四川的巴中。任卫中说:“这些计划已经无限期延长了,事情在不断地变化。”
任卫中本想凭一己之力实现理想,可现在,他感觉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他四处申请环保公益基金,希望能有民间团体注意到其项目,但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到目前为止,这里还只是他“一个人的村庄”。
任卫中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一个“有一定境界的人”。他的父母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住在更偏远的乡下。他说:“他们觉得这里太冷清,不懂也不理解我在干什么。”47岁的任卫中,前年才结婚,两人是在婚恋交友网站上认识的。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做环保耽误了个人问题。”他说:“因为我没有结婚,所以才可以一直做这些事情。”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被任卫中的“理想国”打动了,便给安吉县政府写下一封建议书,其中提到要把安吉进行“生态型规划”,在村镇的聚落方面进行群体规划;对周边地块,根据功能内容方面的策划和构想,进行基础设计规划;对生态屋的隔热、通风、采光、消防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来鼓励生态村的推广;南京大学可在今后持续地与安吉县在以“任卫中建造实验”场所为基地,长期合作,形成由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基地。
县政府称不能强力推行
对于任卫中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安吉县政府一直表示支持和鼓励,多次评选他为“环保卫士”。安吉县环保局党组书记王国明说:”任卫中作为民间环保人士,是不依附于政府的第三方存在,他这种更加生活化的方式,使公众更乐于接受环保理念,是对政府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补充。”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态村”还是任卫中一个人的,几栋房子也成了闲置品。对此,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指导中心主任楼成说:“任卫中的理念太现代了,过于前卫,也许文化层次高的人能欣赏,但安吉的老百姓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楼成还说:“在农村,大部分村民还是追求洋气的小别墅,做个泥巴的土房子会让人看不起。环保生态的理念,在中国农村的普及度和接受度还很不够。作为政府,我们也不能强力去推行,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过程。”
专家点评
国家与乡村之间需要中间角色,由于媒体的消息,很多人开始关注任卫中,一些建筑学界的专家对“生态屋”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甚而有高薪建筑师打算辞职跟他一起建设。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便是其中一个。
赵辰先后多次到安吉考察生态村,并将任卫中提名为“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候选人,认为这是“极其具有社会公众价值的中国当今建筑发展之良性现象”。
另一个提名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保峰则称:与科班出身的建筑师为政府做的大量“新农村”住宅不同,“民间建筑师”任卫中的生态建筑更像一个试验品,或“定制”的产物。建筑为谁服务,说到底还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追求,当这种意识是植根于乡野时,与公民个体意识的觉醒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2007年,任卫中荣获“首届建筑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奖项,同济大学《时代建筑》特邀点评人李立对他的评价是:新农村建设的“新”绝不是制造乡村的城市化景观,而应该是恢复乡村的“造血功能”,这种功能的获得必然要借助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才能实现。任卫中的乡村建造实践体现了一种社会力量介入乡村建设的恰当方式,他的行为也再次佐证了我们国家漫长历史上的一个社会学命题:国家与乡村之间需要一个中间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