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系统概述

1.1.1 系统的概念

追根溯源,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一词概念的是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1948年,诺伯特·维纳创立了“控制论”。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楔又尝试把控制论与信息论结合起来,并于1956年发表了题为《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的文章。1968年,贝塔朗菲在出版的《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动态开放系统的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为子系统)。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构成了物流系统。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般而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但各个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并不能成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有一定的目的性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

结构和功能是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的两种属性,物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改变结构就是改变功能。

1.1.2 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一个系统至少要有两个或多个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是这些要素的集合。作为集合的整体系统的功能要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的总和还大。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系统的各要素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相互作用。这里的联系包括结构联系、功能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些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这些联系是构筑一个系统的基础。

3.目的性

系统的各个要素集合在一起是存在预期目标即目的的。通常表现为系统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系统目的或功能决定着系统各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4.环境适应性

系统在环境中运转。环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系统。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相互之间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1.3 系统的基本模式

系统是相对于外部环境而言的,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劳力、手段、资源、能量、信息等,称为“输入”。然后,系统应用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对输入的元素进行转化处理,形成有用产品,再“输出”到外部环境供其使用。输入、处理、输出是构成系统的三要素。另外,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系统的输出结果可能偏离预期目标,所以系统还具有将输出结果的信息反馈给输入的功能。系统的一般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的一般模式

按照系统的一般模式,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是由输入部分、输出部分、转换过程(将系统的输入转换成输出)、处理、控制和反馈等环节构成的。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诸环节各自的顺畅、高效运作,以及相互之间的高度协同效果为前提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或当系统循环周期结束时,会有外界信息反馈回来,为原系统的完善提供改进信息,使下一次系统运行得到有效改进。如此循环往复,便可实现系统有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