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要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要使产品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不仅要求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还要求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专业化协作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引起社会分工的发展,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机械工业的生产专业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以叫做“原始专业化”,机器制造业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但在一个机械工厂中生产各种机械产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发展到“门类专业化”,即一个机械工厂不再生产各种机械,而是专门生产一类或几类相关机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又发展到“产品专业化”,即一个工厂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其特点是整机的品种规格少而批量较大,但大部分加工过程是由一个工厂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到“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即一个工厂只是生产一部分关键件和总装,大部分零部件由专业部件生产厂协作供应,铸、锻、热处理、电镀等,也大多由专业生产厂提供工艺性协作。

我国目前大部分机械企业处于产品专业化阶段。所谓的“大而全”、“小而全”,不是产品品种规格的“全”,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全”,即从零部件加工到总装配,从冷加工到铸、锻、热处理等,绝大部分在一个工厂完成,基本上是封闭式生产。这种工业组织形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不利于采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装备,从而影响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生产内燃机的活塞销,采用冷挤压成型新工艺,同落后的车削工艺相比,活塞销使用寿命提高,材料消耗降低50%左右,工时消耗降低6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30%左右。然而在许多全能工厂内,仍然采用落后的切削工艺生产活塞销,自产自用,需要量不大,没有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的要求和可能。这是机械工业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也造成社会劳动的严重浪费。二是不利于发展新产品和进行多品种生产,从而影响企业适应社会需要变化的能力。“大而全”、“小而全”的工厂,产品改一次型,发展一种新产品,就要重新研究设计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零部件,改造和更换大量加工设备,而一个工厂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又有限,结果加剧了产品几十年如一日,工艺几十年一贯制。

国外机械工业专业化协作发展的过程和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结构的现状都要求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对于大多数工厂来说,要从产品专业化逐步发展为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当然,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不过是个代表性的说法,并不排斥设备维修专业化,更不排斥生产服务专业化。还要指出,发展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是一般要求,边远地区、工业不发达地区仍然要有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工厂。

二、机械工业推进专业化协作需要采取的政策

1977年,国家重新提出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的方针以后,五年过去了,总的来看有所进展,但进展不快。总结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1)主机厂和协作厂要做到利益协调。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工厂,过去虽然不多,但毕竟还有一批,除了像轴承、标准件这种加工工艺特殊的零部件外,多数不能取代分散落后的生产厂。原因有二:第一,尽管专业厂的生产成本低于主机厂的自制成本,但因按统一定价出厂,价格往往高于主机厂的自制成本。因此,主机厂如果放弃自制,从专业厂购买,不但分享不到专业化生产的好处,反而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生产厂零部件的成本再低,也取代不了主机厂自制。第二,过去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体制,大批量生产的专业厂不能向全国推销其产品;主机厂也无权超越地区和部门界限向专业化生产厂购置零部件。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方面,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工厂能力闲置,任务不足;另一方面,许多技术落后的生产厂又不能取消,继续生产。

可见,有计划地扶植一批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工厂,只是具备了取代分散落后生产厂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改革统一定价体制,实行浮动价格;二是改革产品计划分配体制,实行自由购销。各个国家的生产专业化,都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为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专业化改组很难避免“叫得响,走得慢”的结果。

(2)生产的专业化要与生产社会化和技术现代化相结合。一方面,专业化生产厂的零部件销售价格或工艺协作价格,必须低于主机厂自己生产的成本,否则主机厂宁愿自制而不愿外购;另一方面,又必须高于协作厂的生产成本,否则协作厂就无利可图。只有同时做到这两点,才能使主机厂和协作厂利益协调。

要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必须给零部件生产厂和工艺协作厂创造两个条件:一是加大生产批量,不能只为一个主机厂协作,而要为社会各方面协作,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二是进行技术改造,使之技术现代化。有了这两个条件,零部件和工艺协作厂的生产成本才能大幅度降低,也才有可能做到销售价格低于主机厂自己生产的成本,协作厂还有利可图。

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要靠各级主管部门在任务安排上有意识地组织集中大批量生产,但单靠这样自上而下地组织安排有很大局限性,既不能超越部门界限,主管部门也不可能把那样多的协作任务包起来。因此,还必须发展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具体办法就是给企业以自由购销权。

技术现代化,主要是在统一规划下对要发展的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工厂实行重点扶植的政策,包括优先安排技术改造,优先保证技术改造资金、原材料供应和电力供应等。如果主机厂的车间是计划扶植的专业化生产点,还要扩大其经营管理自主权,也可以划为相对独立的分厂,实行独立核算,直接承接社会任务。

通过重点扶植,实现技术现代化,通过组织集中生产,加大生产批量,就有可能使专业化生产厂大幅度降低成本,从而使降低价格成为可能,做到主机厂、协作厂都能够从专业化生产中得到好处。再加上改革不利于专业化发展的价格和产供销体制,先进的专业化生产厂就可以面向全社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逐步取代落后的生产厂。

(3)要调动专业化生产厂改进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零部件或工艺协作专业厂,国家花了投资,进行了技术改造,这几年实行市场调节,也可以自揽任务,但任务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原因是在“大锅饭”体制下,企业缺乏改进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缺乏主动承揽任务的积极性,因而生产批量小,成本降不下来,出厂价格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原来由这些厂协作的零部件和毛坯,主机厂也拿回来自制了。由此可见,不仅需要采取政策措施为发展专业化创造条件,还要调动企业的内在动力。重要政策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直至实行一定程度的自负盈亏。只创造条件,不调动内在动力,专业化还是发展不起来。

(4)国家为了发展专业化,已经确定实行增值税,这对促进主机厂减少自制,扩大外协,将起积极作用,应当坚决贯彻执行。

总的来说,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涉及面广,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治本措施,从思想认识到体制、政策,都要配合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原载《中国机械报》1984年2月17日第3版以“严求实”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