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1 单片机概述
1.什么是单片机
单片机这个词大家可能听说过很多次了,那到底什么叫单片机呢?
大家应该都接触过微机吧?大家知道微机是由主板、CPU、内存、硬盘等设备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而单片机将所有的这些设备集成在一块芯片内,所以称它为“单片机”。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MCU)”。中文“单片机”的称呼是由英文名称“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直接翻译而来的。
2.单片机的主要分类
(1)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家电类,工控类,通信类,个人信息终端类等等;
(2)按通用性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
通用型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是:内部资源比较丰富,性能全面,而且通用性强,可适应多种应用要求。所谓资源丰富就是指功能强。性能全面,通用性强就是指可以应用在非常广泛的领域。通用型单片机的用途很广泛,使用不同的接口电路及编制不同的应用程序就可完成不同的功能。小到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大到机器设备和整套生产线都可用单片机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专用型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某一种产品或某一种控制应用而专门设计,设计时已使结构最简,软硬件应用最优,可靠性及应用成本最佳。专用型单片机用途比较专一,出厂时程序已经一次性固化好,不能再修改。例如电子表里的单片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生产成本很低。
3.单片机的发展
自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依靠微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样的发展路线,使得其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特别是最近20 年时间里,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在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是体现一个国家现代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像Fairchild公司研制的F8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当时的产品。所谓单片机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中央处理单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即所谓的CPU)和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及其他I/O通信口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构成一个最小的计算机系统,而现代的单片机则加上了中断单元,定时单元及A/D转换等更复杂、更完善的电路,使得单片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更广泛。
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集成电路处于中规模发展时期,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尚未成熟,单片机仍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元件集成规模还比较小,功能比较简单,多数公司均把CPU、RAM(有的还包括了一些简单的I/O口)集成到芯片上,像Fairchild公司就属于这一类型,这种芯片还需配上外围的其他处理电路方可构成完整的计算系统。类似的单片机还有Zilog公司的Z80微处理器。
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48单片机,并推向市场,这个时期的单片机才是真正的8位单片微型计算机。它因为体积小,功能全,价格低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单片机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其后,在MCS-48 的带领下,各大半导体公司相继研制和发展了自己的单片机,像Zilog公司的Z8 系列。到了80 年代初,单片机已发展到了高性能阶段,像Intel公司的MCS-51 系列,Motorola公司的6801 和6802 系列,Rokwell公司的6501 及6502 系列等等,此外,日本的著名电气公司NEC和Hitachi都相继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专用单片机。
80年代,世界各大公司竞相研制出多种功能强大的单片机,约有几十个系列,300多个品种,此时的单片机均属于真正的单片化,大多集成了CPU、RAM、ROM、数目繁多的I/O接口以及多种中断系统,甚至还有一些带A/D转换器的单片机,功能越来越强大,RAM和ROM的容量也越来越大,寻址空间甚至可达64KB,可以说,单片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应用领域更广泛,许多家用电器均走向利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化发展道路。
1982 年以后,16 位单片机问世,代表产品是Intel公司的MCS-96 系列,16 位单片机比起8 位机,数据宽度增加了一倍,实时处理能力更强,主频更高,集成度达到了12 万只晶体管,RAM增加到了232 字节,ROM则达到了8KB,并且有8个中断源,同时配置了多路的A/D转换通道,高速的I/O处理单元,适用于更复杂的控制系统。
90 年代以后,单片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世界各大半导体公司相继开发了功能更为强大的单片机。美国Microchip公司发布了一种完全不兼容MCS-51 的新一代PIC系列单片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精简指令集只有33 条指令,吸引了不少用户,使人们从Intel的111 条复杂指令集中走出来。PIC单片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业界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随后更多的单片机品种蜂拥而至,Motorola公司接着发布了MC68HC系列单片机,MC68HC05系列以其高速低价等特点赢得了不少用户,日本的几个著名公司也都研制出了性能更强的产品,但不同于Intel等公司投放到市场的通用单片机,日本的单片机一般均用于专用系统控制。例如NEC公司生产的uCOM87系列单片机,其代表作uPC7811是一种性能相当优异的单片机。
Zilog公司的Z8系列产品代表作是Z8671,其内含的BASIC Debug解释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COP800系列单片机则采用先进的哈佛结构。Atmel公司则把单片机技术与先进的Flash存储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发布了性能相当优秀的AT89系列单片机。包括中国台湾的Holtek和Winbond等公司也纷纷加入了单片机发展行列,凭着它们廉价的优势,分享一杯美羹。
1990 年美国Intel公司推出的80960 超级32 位单片机引起了计算机界的轰动,产品相继投放市场,成为单片机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此期间,单片机园地里,单片机品种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有8 位、16 位甚至32 位机,但8 位单片机仍以它的价格低廉、品种齐全、应用软件丰富、支持环境充分、开发方便等特点而占据着主导地位。而Intel公司凭着他们雄厚的技术,性能优秀的机型和良好的基础,其生产的单片机目前仍是主流产品。只不过90 年代中期,Intel公司忙于开发个人电脑微处理器,已没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发展自己创导的单片机技术,而由Philips等公司继续发展C51系列单片机。
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单片机的研制厂家有如下几家:
Intel公司(MCS51系列,MCS96系列)
Atmel公司(AT89系列,MCS51内核)
Microchip公司(PIC系列)
Motorola公司(68HCXX系列)
Zilog公司(Z86系列)
Philips公司(87,80系列,MCS51内核)
Siemens公司(SAB80系列,MCS51内核)
NEC公司(78系列)
Epson公司(EOC88系列)
4.单片机的兄弟姐妹
MCS51是指由美国Intel公司(对了,就是大名鼎鼎的Intel)生产的一系列单片机的总称,这一系列单片机包括了很多品种,如8031, 8051, 8751, 8032, 8052, 8752等,其中8051是最早最典型的产品,该系列其他单片机都是在8051 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减、改变而来的,所以人们习惯于用8051来称呼MCS51系列单片机,而8031是前些年在我国最流行的单片机,所以很多场合会看到8031的名称。
1)MCS-51系列单片机
MCS-51系列单片机分为两大子系列,即51子系列与52子系列。
51子系列:基本型,根据片内ROM的配置,对应的芯片为8031, 8051, 8751。
52子系列:增强型,根据片内ROM的配置,对应的芯片为8032, 8052, 8752。
这两大系列单片机的主要硬件特性如表1-1-1。
表1-1-1 常用型号单片机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8031, 80C31, 8032, 80C32片内是没有ROM的,而且我们可以发现,51系列的单片机的RAM大小为128B,52系列的RAM大小为256B;51系列的计数器为两个16位计数器,52系列的计数器为三个16位计数器;51系列的中断源为5个,52系列的中断源为6个。
2)8051与80C51的区别
80C51 单片机是在8051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在单片机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8051,然后才有80C51的。
8051 单片机与80C51 单片机从外形看是完全一样的,其指令系统、引脚信号、总线等完全一致(完全兼容),也就是说在8051 下开发的软件完全可以在80C51 上应用,反过来,在80C51下开发的软件也可以在8051上应用。这两种单片机是完全可互相移植的。
既然这两种单片机外形及内部结构都一样,那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8051 与80C51 单片机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芯片的制造工艺上。80C51 的制造工艺在8051 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8051系列单片机采用的是HMOS工艺:高速度、高密度;
80C51系列单片机采用的是CHMOS工艺: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
也就是说80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单片机。
Intel公司将MCS51 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了很多其他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在做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当然,功能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中AT89C51 就是这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的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高性能单片机,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它是由美国Atmel公司开发生产的。以后我们将用AT89C51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