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篆刻章法总论
在中国艺术的百花园里,篆刻应算是一种小巧玲珑型的艺术。言其小,是相对印章面积而言;就其包含的要素讲,却一点也不少。篆刻一艺传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文字发展演变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古老的篆刻艺术没有停滞在秦汉印的基础上,徘徊不前,她在与时俱进,通过融合书法、美术、雕刻等众多姊妹艺术,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内涵。
篆刻构成有三大要素,即篆法、章法和刀法。所谓篆法,即设计印稿时准备用哪种篆书,如甲骨文、金文或小篆等等。无论用何种篆书,都要保证篆法准确无误,弄不懂的字一定要查字典。再一点,讲篆法就是要保证书体和风格的统一,不能一枚印章,就几个字,大篆、小篆同时出现。
刀法,如同写字的笔法一样,书法讲中锋与侧锋,而篆刻则讲单刀与双刀,一方印里面可以是单刀,也可以是双刀,根据设计的印风去决定用刀的方法。但是现在的篆刻艺术,大多突破了这一界线,单刀与双刀并用,甚至辅之以其他手段,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每位学习篆刻的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印刻得生动感人,每位搞书法创作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几枚好的印章去点缀,当然名家名印更好,可是殊为难得。搞书法的朋友自己也拿起了刻刀,操刀上石,这本身是好事,如果朋友们用自己多年来在书法创作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比如对线条的把握,对章法的把握等等,来观照篆刻艺术,那将是事半功倍。篆刻艺术虽然高深,但并不神秘,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学习积累,刻出优秀印章,还是可以做到的。
本书着重讲述篆刻的章法问题。因为章法在篆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怎样在方寸之间,表现万千气象,首要的就是章法,一枚印章的成败得失,章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历代印人都对印章章法极为重视。吴昌硕先生说“刻印犹如造屋,在凑刀之前,必须做到全屋在胸,预先打好完整的图样。何处为庭堂,何处为侧屋,何处开门,何处启窗,应当一一作最恰当的布署,达到无可移易的境地,才可以动手造屋,否则倾欹草索,顾此失彼,就难以构成完美无疵的房屋。”吴昌硕的家人说他“每作一印,必先静坐默思,反复构思,必俟心有所得,然后再在纸上起稿,在起稿时还得再三修改,有时甚至数十次,直到完全惬意时,才摹写到印石上去。下面三印“泳翊大利”即为吴昌硕先生的三方不同的表现方式,大家可以比较。
泳翊大利
泳翊大利
泳翊大利
作为一代印坛大师,对待一印的认真态度,尚且如此,我们做为初学治印者,更应不厌其烦地设计、修改,力求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下面,着重探讨印章章法的几大特征。
(一)血脉相联,突出整体特征
一方篆刻作品,不管有多少字,都应当在“全局上下一盘棋”的总体指导思想下去设计章法。经常对奕的人都知道, “车”、 “马”、 “相”、 “仕”、“炮”所有这些棋子活动都是陪衬主帅的,不管怎么冲杀,最终目的是为将死对方。一枚印章章法设计时就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展开。每个字的大小,粗细曲直,离合向背等,都应相互关联,团结一致。
怎样才能使印面具有凝聚力,这一点跟书法完全相通。书法上讲一字乃一行之准,一行乃终篇之准。就是说第一个字落笔即定下基调,然后应围绕这个字的风格特点去完成一行的创作,一行完成之后,通篇都应围绕这一行的风神、气韵去创作,这样作品才能前后统一,相互穿插、揖让、整齐划一。篆刻也是这样,怎样在印面上设计,使其虚实相生,对角呼应,刚柔相济,需要反复琢磨。比如齐白石的“借山门客”一印,他就充分运用大疏大密、相互穿插等手法去表现这四个字,具有较满意的视觉效果。
借山门客(齐白石)
(二)敢于求变,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同样是一个汉字,为什么经不同人的处理,有的安排的非常巧妙,而有的则非常平庸呢?这里就有一个富于变化的问题。循规蹈矩、按步就班,刻出的东西就无生气,缺乏个性。
明代篆刻家林皋说“技虽小道,然别之以正其体。审之以善其势;离之以发其韵;合之以完其神;纵之欲其肆;收之欲其藏;开之合之而不悖于理;变之化之而不诡于道;非是不是语于斯也。”林皋这里就给我们指出了怎样变化的方法。
序文铭心之品(赵时木冈)
左边这方印是近代金石家赵时木冈的一方圆朱文印。
这方印章法上安排的细致入微,布白均衡、稳定,方中寓圆,圆里见方,显得神情轩昂,俊挺秀美。该印最成功的要数方圆变化。细加品味,如和风扇树,缤纷偃仰,不愧大家之作。难怪出其门下的陈巨来、方介堪、徐邦达等也不同凡响。
(三)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要把印刻好,首先要把章法设计好。设计就有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篆刻章法由点、线、面三大部分组成。总的章法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多个字,但具体到细节时,要在每个字上进行推敲,这是局部章法问题。章法安排就好比一块布料,设计好的话,就能成为一款时装,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但是,我们在设计印稿的时候,既要兼顾到章法和形式的完美,还要保证整个印面气韵流畅。印的章法是以字为基础,不能完全照搬,印形不同,字势也会迥异,要能活学活用。
“千寻竹斋”是吴昌硕的斋号,此印他曾刻过数方。这里选其三方,可以发现,他在章法上的苦心构思和不同变化。
他先后采取“二二式”, “一二一式”和“三一式”三种方法进行处理。把字或拉长、或缩短、或增减笔画,但是不管怎么安排,三印看起来都舒展流畅、疏密得当。吴昌硕刻这三印时,肯定他都不想让其雷同,虽然煞费苦心经营,依然保证其浑然无迹,这才是高明刻的刻手。如同一个演员明知道是在演戏,但他能当哭则哭、当笑则笑,丝毫看不到他是在做作,这就成功了。
二二式
一二一式
三一式
(四)制造矛盾,化解矛盾
文学创作,在作品进入高潮时,也往往是矛盾冲突最剧烈的时候。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吸引观众,就是因为编剧在不断地制造矛盾冲突的戏剧效果,一旦这个高潮过去,这个矛盾也就化解了。下一集(部)还会是这样。一件优秀的篆刻作品,也是这样,在章法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哪里设计矛盾,又在哪里进行协调、化解。任何一件好的艺术品,凡包含的矛盾的多样性越多,越具有感人的魅力。
右边这方汉印的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就因为里面包含着大红与大白,大疏与大密,作者敢于将印面中心部分留下,作为空隙,一是需要胆量,二是需要解决章法的松散问题。这些无疑此作都做到了。 “客”字两个长画向右伸, “玺”和“栗”字都不同程度地压缩外围,向中心突出部分笔画,使字与字之间不再孤立,相互倚存,也使章法更具血脉关系。
郢粟客玺(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