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体育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体育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谋略和策划。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原国家体委提出“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战略发展规划,并首次以法律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确立了“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是适应世界体育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应变之举。特点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国家对体育的管理和支持,包括强化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的管理,从战略高度发展和调整项目布局等措施。进入21世纪,中国体育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出色地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抓住机遇,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从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到新时期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体育战略部署,这标志着中国体育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一)学校体育

王则珊教授(2005)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方案: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5-7.。毛振明教授(2003)根据目前学校体育中仍然存在的“灰色”状态,从一些新的视角对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进行了一番剖析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杨铁黎教授等(2005)从理论上解决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和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建立健全科学的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二)群众体育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5)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和工作构想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卢元镇教授(2005)根据休闲时代的到来,发展体育人口应做哪些战略性转变,对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体育组织应采取哪些措施增加体育人口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秦椿林教授(2006)根据群众体育管理方面缺乏伸展性与创新性,狭窄与陈旧,不能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不足,紧紧围绕一个“新”字进行铺展,定位于重点强调符合21世纪初的中国群众体育的国情,扣合新时代的脉动,反映出新时期市场经济下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秦椿林.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管理 [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李相如教授(2008)根据转型期以来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全民健身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全民健身理论的研究落后于群众健身实践需要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支持的问题,对“健身路径”“全民健身工程”“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群众体育品牌”等问题做出了初步探索。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群众体育课题组(1998)在通过全国性的社会调查,较完整地回答了有关我国群众体育现状的主要问题,它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利群众体育概念体系,对群众体育发展程度进行科学的描述与评价;有利于对我国群众体育现状进行综合分类研究,并探索其发展规律与趋势;有利于建立群众体育工作的调查网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追踪研究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群众体育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三)竞技体育

杨桦教授(2006)就竞技体育和奥运备战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力求以竞技体育和奥运备战实际为出发点,解决备战与参赛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视角看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思考、新方法。杨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钟秉枢教授在(2003)认真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式的演变,并客观评价其得与失,对于研究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问题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杨再淮教授(2006)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的具体实践来研究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投资与收益的量化评价方法、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奥运会项目中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市场动作的可行性、市场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以丰富、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为各省市、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提供服务,为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战略提供了参考依据杨再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此外,吴寿章等的“中国2000~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吴寿章.我国体育竞赛工作的经验与发展设想 [J].体育科学,2000(1):32-35.、李宗浩等的《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等国家哲学社会基金项目,以及汤起宇的“省区市面上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略”汤起宇.省区市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路 [J].体育科学,1999(4):29-32.等文章,均是遵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为基础,以进一步强化集中式“封闭式”训练方式为手段,以项目的适度调整和合理布局为途径,以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为保障,设计和勾画一定时间序列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和方法高雪峰.中国竞技体育管理变革之路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四)民族传统体育

王岗教授等(2005)探究了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文化成因,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同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的走向问题。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为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把体育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使体育的发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与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决策依据,全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快社区体育、农村体育的发展;力求以竞技体育和奥运备战实际为出发点,以新的视角看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思考、新方法,尤其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培养体制等方面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倡导和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体育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做出了贡献。

二、中国朝鲜族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005年7月,以“民族体育文化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首届中、朝、韩、日本体育学术交流会的顺利召开,是发展中国朝鲜族体育文化的里程碑。今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际体育学术交流将会更加频繁,这无疑对中国朝鲜族体育的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于中国朝鲜族体育的研究,我国体育学者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探索,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看,多数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朝鲜族体育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一)朝鲜族体育史研究

金龙哲等(1995)从历史学的角度把朝鲜族体育按照具有历史意义地划分为“九·一八”事变前的延边体育、“九·一八”事变后的延边体育、解放后延边地区的体育运动等三个部分金龙哲,朴京姫.中国延边体育运动史 [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李正花(2002)则进一步把朝鲜族体育划分为近代体育(近代体育分为三个阶段)和现代体育,从而实现了朝鲜族体育的阶段性划分。它的意义在于为今后朝鲜族体育文化现象研究提供了更加规范、清晰的理论研究思路,进一步解决了朝鲜族体育研究的历史上限问题李正花.中国朝鲜族体育社会文化发展史[M].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

(二)中国朝鲜族学校体育研究

李正花(1999)阐述了中国朝鲜族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和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朝鲜族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李正花.我国朝鲜族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D].延吉:延边大学,1999.。金青云(2004)把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率、频度、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方式、场所以及活动的参与形式与态度、活动项目的分布等方面作为评价中国朝鲜族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现状的指标进行调查研究金青云.中国朝鲜族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D].延吉:延边大学,2004.。同时,孙继新(2004)抓住国家全面实施课改的机遇,重新审视延边州学校体育教育。另外,石哲龙则探讨了在延边朝鲜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体育疏远化的现象,提出了疏远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石哲龙.延边地区中学生体育疏远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D].延吉:延边大学,2003.

(三)中国朝鲜族社会体育研究

姜允哲(1998)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健康的需要日趋强烈,从观念到行动上接受了体育锻炼的价值及作用,并强调应动员社会力量,加强体育教育和宣传力度,逐步改变消极的体育态度和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场地设施等锻炼条件,改变不利于身心发展的生活方式和余暇观念,逐步扩大体育人口,改善整个民族的体质水平姜允哲.我国城市朝鲜族社会体育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J].吉林体育科学,1998(3):47.。金春光(2005)则对延边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街道办事处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1)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2)加强体育场地资源的整合;(3)提高社区体育参与程度;(4)强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意识,扩大和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同时结合延边城市的情况,构建“渐进式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来建设延边城市社区体育金春光.延边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D].延吉:延边大学,2005.。车旭升(2005)提出延边城市朝鲜族老年人生活中,生活质量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改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车旭升.延边朝鲜族老年体育现状研究 [D].延吉:延边大学,2005.

(四)中国朝鲜族竞技体育研究

苗涛(2004)认为延边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六点:建议转变行政职能,促进体制改革,与国家体育机构对口衔接,多渠道争取资金,科学设置项目与布局,走体教结合之路,全面提高教练员素质苗涛.延边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D].延吉:延边大学,2004.。金青云(2006)对延边男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训练与竞赛管理、教练员队伍状况及影响延边足球后备人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构建延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一个新的设想,为延边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理论和决策依据。他提出:(1)必须把中国足协提出的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青少年足球”的决策落到实处,明确今后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是其首要职责、首要任务;要依靠教育部门和学校,依靠城市辐射,以扩大足球人口为目标,以提高青少年队员的身体素质为根本,促进延边青少年足球运动稳步、健康发展。(2)延边青少年足球工作要努力做好“一个依靠”和“三个抓好”方面的工作。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建造学校足球文化;抓好业余俱乐部和足球学校的自身建设和青少年足球普及所必须的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适合开展足球活动的场所,抓好业余教练员的培训工作。(3)延边青少年足球训练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要防止过早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要按照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足球运动员成才规律进行训练;二要防止轻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思想倾向,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家庭、俱乐部“四位一体”的合力,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4)根据延边足球教练员现状,足球管理部门通过严格教练员培训管理制度、定期培训,强化教练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金青云.延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体育科技,2006(4):34-36.

(五)中国朝鲜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金英雄(2004)在主要探讨中国朝鲜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普及与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普及与发展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持续发展的建议:(1)应该进一步明确对朝鲜族传统体育的理念问题;(2)正确处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关系问题;(3)正确处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发展和多元化协调发展关系问题金英雄.中国朝鲜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D].延吉:延边大学,2005.

(六)中国朝鲜族体育文化研究

姜成(2007)通过对朝鲜族体育文化的深层剖析,对朝鲜族体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获得这种理性认识后,使朝鲜族体育文化的定位变得有章可循姜成.中国朝鲜族体育文化审视 [D].延吉:延边大学,2007.。姜允哲(2007)则从文化学的视角对中国朝鲜族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探讨。他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开展,给中国朝鲜族体育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风格和特色。特别是通过与朝鲜半岛友好往来和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国朝鲜族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根据本民族的习俗和地域以及语言优势等特点,选择性地引进和接受了朝韩两国足球、跆拳道、剑道、拳击、射箭等优势体育项目,并通过相互交往,在训练内容和方法、技战术风格、执教等方面富有了鲜明的特色;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也引进了门球、大众健美操等项目,丰富了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表现出了体育文化在引进的路径、选择的项目、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以及相互交流上的二重性特征。”姜允哲.中国朝鲜族体育文化“二重性 [J].体育文化导刊,2007(4):134.

综上所述,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朝鲜族体育的现状、文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参考资料。但这些研究尚属于局部的、战术性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人系统、全面、科学地了解和评价中国朝鲜族体育的现状,总结出朝鲜族体育工作的经验,掌握和发现现阶段朝鲜族体育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新世纪将采取哪些有利措施和对策等问题,这些都将是今后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亟待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要充分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我国朝鲜族体育形成和发展入手,深入分析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朝鲜族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提出对中国朝鲜族体育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并科学地确定新形势下中国朝鲜族体育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朝鲜族体育的振兴和发展,提供参考理论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