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备势的两手掌位置
做预备势时,两手掌有3种姿势:其一,指尖朝前,掌心朝下;其二,指尖朝下,手背朝前;其三,指尖朝下,掌心朝里。愚以为第三种练法较为适宜,理由有5条。
1.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杨澄甫师公的前期弟子多按第一种练法,而后期的弟子多按第三种练法。对于一个拳师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有所发展,产生前后不同的领悟和练法,这是极为自然、正常的现象。同时,一般来说,宜以拳师后期的练法为准。
2. 的确,在杨公(1883~1936)1934年出版《太极拳体用全书》的第一张拳照中,指尖朝前,掌心朝下;同时拳照下面的文字为“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立定时,头宜正直……两手指朝前,掌心朝下。”但请拳友们注意两点:其一,这是《太极拳体用全书》的第一节,其名称为太极拳起势,而不是预备势;其二,这一节接下来的动作不是两臂前举至肩平,而是第二节揽雀尾掤法“将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内,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因此,《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第一节是起势,而书中的第一张拳照系杨公起势后的定式照片。至于第一节“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中的“预备”二字的含义,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起势一式乃全套太极拳最主要一式揽雀尾的预备动作。
3. 太极拳套路一般均由无极起,最后至收势(或称合太极)后,仍回到无极状态。无极式对两掌的要求为自然下垂,而手心朝里较手背朝前更为自然,更易放松。
4. 第三种姿势(手心朝里),在下接起势的动作过程中,才有可能符合“臂要旋”的拳理,即两臂徐徐边内旋边向前边略向中间(以确保两臂平举时两掌与肩同宽,并有利于向上发掤劲)提起至与肩同高,两手心朝下略向里。
5. 再从技击要求来分析,假设对方在前面用双手握我两腕下压,我则顺势略向下,随即双臂向前提起,这时以第三种姿势,虎口向上提起时,掤劲的质量相对较高。同时,由于手臂内旋,有利于解脱对方握我之腕和产生螺旋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