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五、按式后接做单鞭时如何做到“实脚转身”?

众所周知,按式定势时的太极步型——弓步,其基本要求如下:

前腿屈膝,脚尖朝前(正西方)不外撇,膝盖与涌泉穴(位于脚底心,当卷脚趾时呈现凹陷处)上下相对,即小腿与前方地面的夹角小于90度,但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以免身体失去平衡和导致膝关节受损;后腿自然伸直莫弯曲,脚掌外缘不要掀起,以影响劲力的产生;两脚的横向距离与肩同宽。(详见第四十五)

此时,右腿承担着身体大部分的重量,称为实腿。当开始做单鞭身体左转约135度时,目前有两种练法,一种是虚脚转,即重心后移至左腿,然后以右虚腿的脚跟为支点,右脚掌随转腰内扣;另一种是实脚转,即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右脚尖微翘,以右脚跟为轴随转体尽量里扣、踏实。那么,对于这两种练法,究竟应以哪一种为宜?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重申一个笔者10年前的论点:目前流行的传统杨式太极拳是由杨公澄甫定型的,但杨公之拳应分为两个时期(宜以1928年左右为界),其拳照和练法自然会有所不同,诚如杨公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指出:“翻阅十数年前之功架,又复不及近日。”对一个拳师来说,不断提高拳艺、改进拳技是非常正常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现象,但它们都是真正的杨式太极拳,因此不宜说谁对谁错,更不宜说“实脚转是杨式太极拳正宗与否的试金石或分水岭”。因为虚脚转和实脚转都是杨祖师传下来的练法,只不过是虚脚转在前、实脚转在后而已。

的确,虚脚转有其方便灵活、虚实分明的优点,但实脚转更有它的好处。

①弓步时重心在右腿,转身扣脚时重心仍在右腿,抬左腿迈步时重心还在右腿,直到左脚跟落地后,重心才逐渐左移,在此期间,实腿一直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增加了运动量,增强了腿部力量,大大提高了锻炼效果。

②从生理学来说,实脚碾转脚跟,具有防治痔疮和生殖器官疾病的功效。

③实脚转易生缠丝劲,使下盘稳固,“植地生根”,如果在泥地上走架后,会在地上留下一个个圆形的脚印,前辈称之为“落地梅花”。

④实脚转能很快地做到劲从脚起,并使劲力连绵不断,其练功效果显著。

⑤重心不后移立即转变方向,使身法灵敏、快捷,令人防不胜防。如果重心移来移去,易延误战机。

⑥从用法上讲,设敌人从身后击来,我立即转身避过来拳,如果后坐,岂不挨打。因此,笔者认为身体改变方向时(例如做提手上势、左右搂膝拗步、进步搬拦捶、斜飞式、撇身捶、上步揽雀尾、云手、进步栽捶、右打虎、双峰贯耳接左蹬脚、野马分鬃、玉女穿梭、转身白蛇吐信、转身摆莲等式),以实脚转为宜。

在练实脚转身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技术要求:首先,收沉实腿之胯,膝盖随沉胯稍稍后移,小腿垂直于地面,着力点在脚跟。也可以这样理解,重心从实脚的涌泉穴微微后移到脚跟。这样,不仅有利于实脚碾转,而且小腿垂直时,膝关节受力不大,不易产生膝关节劳损;其次实脚尖微翘,随转腰胯与膝盖上下对齐,如同户枢,一起转动,此时大腿与实脚脚掌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切切不可膝盖在先、脚尖在后,用扣膝来带动实脚碾转。实践表明,在实脚转身时,只要方法对头,并且符合上述两条要求,就不会扭伤韧带和肌腱。

最后,根据傅师的遗言,在此指出:流传甚广的《杨式太极拳》一书(由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阅)中的(图18)是虚脚转,应改为实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