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真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太极拳问答100条

一、太极拳基本知识

1. 太极拳属于何种拳系?

答:中华武术,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武当派亦称内家拳。其特点可概括为:

“圆”——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

“连”——势势衔接,连绵不断;

“慢”——练功以慢为本,呼吸自然;

“内”——内练精气神为主;

“柔”——以柔克刚,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

少林派亦称外家拳。其特点为:

“直”——动作走直线;

“断”——每势之间,劲断而不连;

“快”——练功以快为本,呼吸急促;

“外”——外练筋骨皮为主;

“刚”——主于搏人,以力取胜。

另有峨眉派者,佛道兼修,内外并重,自成体系。然而无论各家,艺臻上乘者,必以内外结合,刚柔相济为归宿。故有人否定内外分别之说。但就其总体特点而言,其区别显著,当宜划分矣。

太极拳与形意拳、八卦掌,被称为内家三拳。有人按步法分析,认为在太极图中,八卦掌走边,形意拳走径,太极拳处中。太极拳是内家拳中最主要的拳种。历史上把太极拳亦称内家拳。

张三丰是太极拳的直接发明者或集大成者,至于内外各家诸多拳种,并非一人发明。

2. 太极拳的名称有何含义?

答:有云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太极之理,已寓其中。太极拳之名,包含了中华民族久远高深的哲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混元一气,为之无极,乃天地本原,万物之基也。太极则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对立统一的原则。故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从太极拳艺上看,预备势,排除杂念,抱元守一,动静自然,此为无极势。继而动静开合,虚实刚柔,皆能以太极变化之理而贯通。两仪四象八卦,皆由太极而生,太极是一切的原动力,两仪、四象、八卦的动,悉是太极的动。按照道家的天人合一论,“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宇宙是一太极,人身亦一太极。人身之腹为太极,腰为两仪,两手两足(指臂与腿)为四象。两手两足各有两节为八卦。宇宙之原动力在于太极,人身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所以太极之动作,不是手足之动作,亦不是腰之动作,是腹之动作。腹为全身最中心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太极拳所以名为太极,即处处是太极的动作,处处是以腰腹为中心的动作。

关于用中国古典哲学对太极拳的解释,有各种不同说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并把它进一步科学化。

3. 太极拳的名称从何时出现?

答:太极拳之名由何时而始,诸说不一。有云张三丰所命,有云王宗岳所为。据历史记载及传说,太极拳、内家拳、武当拳、十三势,以及粘绵拳、软拳、先天拳、后天法、三世七等,先后出现,时此时彼,有时被视为同一概念而并用。皆为流传时间、地点不同所致,难以考实。然而此拳名绝非近代才有,绝不可求全责备而轻易武断。

4. 太极拳为何又叫“十三势”?

答:十三者,合八五之数,乃八卦、五行之综合;十三势,不是十三个姿势,而是十三种方法,即所谓八法五步。太极拳有八法或八门。以掤挤按四者,喻八卦中之乾坤坎离四正方,以采挒肘靠四者,喻巽震兑艮四斜角,此为先天八卦,亦有按后天八卦对应者。另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步”,喻金木水火土“五行”。兹将八方五步图分绘如下:

还有以蛇、鹊、熊、狮、猿、虎、鹤、马、鸡、猫、凤、龙、蟾十三种动物的形象,分别命名十三种姿势动作。亦称太极十三丹。有人认为它是太极拳的原始形式,也是十三势的名称来源。

此外,太极剑亦称十三剑,太极刀亦称十三刀,太极枪亦称十三枪。均有剑法、刀法、枪法的十三字诀。太极刀还以十三句话贯彻套路始终。太极粘枪也是十三个动作。但这些并非十三势的基本含义,不必拘泥于十三而硬凑八五之数。

5. 太极拳为何又叫长拳?

答:拳论有:“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各势相连,绵绵不断,柔如行云流水,无断续凸凹处,故亦称长拳。杨澄甫先师常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形容太极拳,且以此喻长拳之说。此外,尚有一种较快的套路,动作与太极拳各势基本相同,只是编排顺序不同,更接近实用,称为太极长拳。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长拳。

6. 太极拳共有多少流派?

答;关于太极拳源流,详见本书第五章。自张三丰之后,太极拳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以王宗岳为代表,南派以张松溪为代表。过去曾认为南派已经失传,且有人否认南派太极。近年出现数种松溪派传人的分支,其名有称内家拳,亦有称太极拳。故而南北之说断无疑意。此外尚有道内和民间一些并非王宗岳、张松溪所传之太极拳种,可见太极拳的分支已相当复杂。

王宗岳之后,流传已久而独具风格者,现有八个流派。杨式——杨禄禅所创;吴式——吴鉴泉所创;武式——武禹襄创而郝为真传,故有人称郝式;孙式——孙禄堂所创;李式——李瑞东所创;赵堡架——赵堡镇所传。在西安有两支,其一支亦称和式;陈式——陈家沟所传;国家套路——解放后国家体委创编各式。

有人武断陈家沟为太极之源,故将赵堡太极强加为陈式新架而长期排除于传统流派之外。陈式太极,实由王宗岳蒋发所传太极拳与陈家沟世传炮捶演变则成。近年已有许多资料否定“陈王廷发明太极拳”之说。国家体委套路主要源于杨氏,又与杨氏传统套路有别,故应作为新的流派对待。

7. 杨氏太极拳是否也分为多种?

答:杨氏太极拳,是近代传播最早、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流派。但由于杨氏各代研习过程中的演变,加之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因而也流传着许多不尽相同的套路。一般地说,凡有杨氏正宗师承关系者,皆属杨氏太极拳,大同小异,不再分类。但有两种情况另当别论。一种是确已形成独特风格而为武术界公认的,便为另一流派。如由杨氏小架发展成的吴氏,继承杨氏和赵堡架而成的武氏,综合太极、八卦、形意而成的孙氏,继承杨氏和甘氏而成的李氏等。另一种情况,是背离师传而擅自篡改甚至另立门户者,或以旁门邪道假借杨氏名义者,当不能予以承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习者应注意鉴别。

8. 何谓“正宗杨氏太极拳”?

答:广义地讲,凡是杨式各代弟子所传,都是正宗杨氏太极拳。这里所谓正宗杨氏太极拳,是指杨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师晚年定型的架子,它是经过多年实践,千锤百炼的结晶,本书对于先师定型的架子,决不敢擅自更改。一切以澄甫先师所传为惟一标准。

9. 杨氏太极拳包括哪些内容?

答:太极拳包括一个系列。有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等。太极推手又包括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推手及烂踩花等。

器械方面,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杆。太极杆即太极大枪。各种器械也有其相应的单练套路和对练方法。

太极拳套路练习也叫盘架子,是基本功。推手是太极拳技法的运用,但又不同于散打。它是太极拳特有的一种不用护具,安全而有兴味的对练方式。若不互相发放,也是很好的健身方式。

10.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

答:杨氏太极拳,具有内家拳及太极拳的共同特点,也有它的独特风格。其拳架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为便于记忆,赵斌老师将太极拳特点归纳为以下八句:

太极特点,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

速度均匀,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

11. 太极拳的功用若何?

答: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具有独特的威力和无穷的奥妙。其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它能以最巧妙省力的手段获得最佳的技击效果。当然,巧妙省力的手段,是以长期艰苦的锻炼和高深的功夫为基础的。

由于太极拳缓慢柔和的练法,适应面广,尤其发现习拳之人“瘠者肥,羸者腴,病者健”。其振衰起弱、祛病延年之功,渐被人们认识,故而传播益广,以至遍及世界。跟随赵斌老师习拳治愈各种慢性病者,不胜枚举。典型的例子,如藏族女职工扎西,因癌症切去两叶右肺,在走投无路之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练拳数月,症状由减轻而逐渐消失,病情痊愈。三年后开始设场授拳,1986年竟夺得全国首届太极拳比赛杨式银牌。

令人称奇的是,美国人也把太极拳作为宇航员肌肉和精神放松的最好调和剂。法国有个艺术团体,也把太极拳作为演员柔性锻炼的必修课。在我国,梅兰芳先生当年还向杨澄甫老师学过太极剑,以丰富其舞台艺术。

练太极拳,若能姿势正确,心静体松,长期坚持,自会有中正安舒,轻灵稳健,心旷神怡,欲罢不能之感。正如赵斌老师所描述的:

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

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

12. 太极拳的基本锻炼要领若何?

答:太极拳的要领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只有形神兼备,方可事半功倍。赵斌老师将太极拳要领概括为静、松、正、慢、匀、稳六个字,各含四句说明。它既是简明的入门之径,又是无尽的深造之阶。习者应不断体会和加深认识,提高拳艺。

静: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精神内敛,呼吸自然。

松:全身放松,经络畅通,由松入柔,运柔成刚。

正: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正中,松腰敛臀。

慢: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缓如抽丝,迈步猫行。

匀:速度均匀,上下相随,圆活连贯,绵绵不断。

稳:以腰为轴,虚实分明,轻而不浮,稳而不僵。

另外,赵斌老师还长期运用下面的顺口溜,来帮助学员记忆和掌握要领:

姿势正确意集中,进退转换虚实明。

动作协调体放松,前后连贯上下应。

速度均匀像抽丝,举止轻灵似猫行。

呼吸一任须自然,治疗保健太极功。

13. 太极拳是否也是一种气功?

答:然也。太极拳就是一种气功。属于动功之类。从原理上,太极拳基于道家理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强调“意气君来骨肉臣”,“气遍身躯不稍滞”。“先在心,后在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从要领上,要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与各种气功有共同性,从效果看更为气功上品。然而太极拳作为动功,还有易于掌握、不易出偏差及锻炼全面之优点。

14. 何为文武太极之说?

答:太极分文武,是指“文以养身”、“武以御敌”而言。练太极拳,能养身不能御敌者,文功也;能打人而不会养身者,武事也。既能养身也能御敌者,乃文武完全之太极也。这只是一种说法,实践中并不按此严格划分。

15. 什么是太极拳的“体”和“用”?

答:文功为体,武事为用,盘架子为体,推手为用。或曰精气神为体,筋骨皮为用,道为体,身为用。然而,体用之间又有密切关系。杨澄甫先师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其体用所指,乃为前者。“用”就是用法。

16. 什么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答:一般来说,太极拳的套路就是基本功。盘架子就是练基本功。也有将某些姿势作为站桩功来练习。如马步桩,近似起势;川步桩,形似提手上势与手挥琵琶。有人教拳时,让弟子于某势之定势停顿几分钟再往下练,一方面体会要领,同时有站桩之效。但太极拳并不强调站桩,在正式演练时也不应停顿。

另外,用某些拳势单练发劲,或练习抖杆,是为技击而用的基本功。

17. 太极拳的盘架功夫有几层?

答:就单人盘架子而言,太极拳的意境或者功夫,约为三步。第一步曰轻灵。能做到静、松、正、慢、匀、稳六字,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即为初步功夫。第二步曰贯串。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其中三昧,已可领受。第三步曰虚静,即至“得意忘形”之步。真正做到用意不用力,纯以神行,实中求虚,动中求静,动即是静,静即是动。此乃太极拳之最精微处。或以“体松、气固、神凝”描写此三步,意义相同。亦即所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

18. 太极拳推手功夫如何体现?

答:欲知太极拳的技击作用,请看杨澄甫先师对于太极推手的论述:“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而不可耐。”反之,“欲以力擒制太极拳能手,则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太极推手功夫,亦有招功、劲功、气功三步之说。招功者,懂得各势之功用,推手可以柔化自如,乃“招熟”阶段,入门功夫也;劲功者,即能以灵敏的听劲(皮肤感觉能力)随机应变,控制对方,柔中寓刚,具有发劲制人之威力,乃“懂劲”阶段,可谓登堂入室也;气功者,纯以神形,随心所欲,打不露形,挨着何处何处发。此乃“阶及神明”阶段,所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也。王宗岳拳论云:“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即此三段功夫之论述。

19. 对太极拳还有什么评价?

答:太极拳是“健康之花”,“长寿之阶”,“艺术之光”,“武术之诗”,“国家之宝”,“民族之傲”。

20. 为何杨氏太极拳的组织多冠以“永年”二字?

答:其一,杨氏太极拳的故乡在河北省永年县,不忘其根本;其二,太极拳可以永葆健康,益寿延年;其三,太极拳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扬光大,永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