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功法训练
一、站桩
1.养生桩
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
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两膝弯处成钝角。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图1)
图1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
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其它要求同三才桩。(图2)
图2
(3)休闲桩
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其余同三才桩。(图3)
图3
(4)提按桩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三才桩。(图4)
图4
(5)撑扶桩
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其余同三才桩。(图5)
图5
(6)托球桩
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合抱成圆形,两肘外撑。掌心向斜上方,指尖相对,距离两拳左右,高度与脐略同,做抱球状,有如托一极其珍贵之宝物般稳重及端正。其余同三才桩。(图6)
图6
(7)提插桩
两肘向上提并向外撑,放于身体两侧,手与脐高度略同,指尖向下,掌心向后,五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意如插于泥中不断插拔而体会其中阻力与力量。其余同三才桩。(图7)
图7
(8)按球桩
两手臂自然微屈向前伸出,手指分开亦自然弯曲,指尖向前,手心向下,手的高低约在脐上胸下的位置。双手意如按着水中木球,且随其起伏而调整之。其余同三才桩。(图8)
图8
(9)拧推桩
两臂在前,上抬呈环抱状,手与眉高,掌心向外,两手相对,指尖斜向上方。两手相距为两拳,手指分开自然弯曲,两腕向外撑,向内裹,两肘向外指,两掌向外推,又向上托。此桩不可太用力,以防身体僵硬。(图9)
图9
2.技击桩
大成拳的技击桩功法是在养生桩的基础上,意念与姿势稍加改变演化而成。技击桩法仍然有养生祛病之功效,但其主要功能还是在于实搏技击。故在养生桩法的训练有一定成效体认之后,为进一步研究技击之术,便可以进行技击桩法的练习。技击桩设置了不同种类的桩法训练各种不同的劲力,如六面争力、惊力、弹力、爆炸力、螺旋力等。但从某一种桩法中也能细致地体认出许多不同的力量,故练习技击桩也不必贪多求广,认真掌握好两三种桩法,足以练出应敌制变之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性强的桩法供初学者选择参考。
(1)矛盾桩
以右式为例。首先立正站好,平心静气,迈出右足成稍息姿势。然后左脚跟稍向外扭,两脚站成半丁半八姿势,谓之丁八步。左脚大拇指向里拧,膝眼向外拧,意向上提,向前上方指,大腿根部位置侧向里拧裹,提胯。右腿膝眼亦向前指。前足着地,足跟虚起,前足有提、蹬、拔、缩、踩等几种力。抬起右臂成半圆形,右手五指分开,自然弯曲,高度不要超过双眉,掌心向后。左臂置于体侧,自然伸直,左手五指自然弯曲,指尖对准右手腕部,掌心则要求对着左侧身体,两手距离一尺七八。扭转项部使鼻尖对准右手手腕。双目自右手腕上方远视,但神光内敛,漠然视之,意如将光线收回(此谓之坡视),技击桩训练切不可闭目。前腿虚后腿实,力量比例为前三后七,或前二后八,上肢力量运用为撑四抱六,上下盘比例为上三下七。此桩意念是前手为盾,后手为矛,前臂有拧裹提拔之意,如欲将千年老树连根拔起,后手更有无坚不摧之意,故名为矛盾桩。(图10)
图10
(2)托婴桩(又称托宝贝桩)
以右式为例。下肢姿势与矛盾桩相同。头、目、胸、腿的肩架同矛盾桩所述,两手迎面伸出,右手在前,左手稍后,两手相距两拳距离。右手略低于眉或与肩齐,左手稍低于右手。十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指向前下方,掌心相对,内收且微微上托,大拇指根节及腕部均向上挑。两肋、两肘微微外撑,两手犹如托一婴儿,既不可用力又不可放松。既抱又撑,既托又按。因婴儿又称为宝贝,故此桩又有托宝贝桩之名。(图11)
图11
(3)抓球桩
以右式为例。下肢姿势与矛盾桩相同。两手上抬,掌心向下,两手相距约一尺左右。两手虎口与头部之距离约三拳。两手之高低范围在眉肩之间,两肘下垂,两腕上屈,手指自然弯曲,双手如抓铅球。意念中手中之球可轻可重,可大可小,有拉之不开、推之不动、砸之不落之意,故名抓球桩。(图12)
图12
(4)鸟难飞桩
以右式为例。下肢姿势与矛盾桩完全相同。此桩肩架与托婴桩极其相似,所不同者唯两手须成半握拳状,大拇指与食指略成环形,意如拢住雀头,手掌则虚握,意如拢住鸟身,意念中不可握紧但又不可太放松,以防将雀握死或逃脱而飞去。持此桩者还需假想鸟在手中不断挣扎欲飞之感,故全身亦随之时紧时松,从而达到松紧之锻炼。习此桩须有一定基础方可练习。(图13)
图13
(5)浮云桩
下肢姿势与矛盾桩完全相同。浮云桩间架为上位桩法,其肩架舒展大方,是今后单操手及试力功法的基础功。以右式为例,先以斜面丁八步站好,右手慢慢抬至头部正前方,掌心向下,手指指向身体左侧,手比头略低一些,齐眉为好,手距头部为30 厘米左右。左手则抬至身体左前侧,掌心向下,手指指向右手的方向,与下巴同高,肘部关节弯曲,肘弯处大于90度。手高于肘,肘高于肩,手离头部约为一尺左右。两手指尖距离以一尺七八为宜。右手护住自己中线,两目平视,视线由右手腕部上方注视前方目标。头顶上悬,上身往后虚靠,松肩坠肘。(图14)
图14
(6)降龙桩
将丁八步尽量前后扩大,前腿弓,后腿蹬并微微弯曲,其形为弓蹬步,前脚足尖横踩,前腿呈钝角。后腿亦弯曲,弯曲度为大钝角。头颈向后拧,目视后方。前手横掌向前推,后手横掌向后推,后手比前手略低,手指自然撑开并微微弯曲,有降住毒恶凶龙之意。此桩与下述伏虎桩均为大步桩。练功者习之增长功力较快,亦有伸筋拔骨之功效。(图15)
图15
(7)伏虎桩
此桩同样将丁八步扩大到最大限度。臀部下蹲,上身直立,略向前倾。两肘向外撑,两手向前伸,一前一后,两手相距一手之距,前手略高于后手,掌心相对,指尖下插,手指自然分开,微微弯曲,呈掐虎颈之状态,有制服猛虎之神意。(图16)
图16
(8)子午桩
子午桩是一脚着地,另一脚抬起搭于高度与脐相平的物体之上。以右式为例,左腿直立要有曲折,右腿高抬脚由膝部向左侧形成大钝角,将脚慢慢抬至事先放好之物体上,如椅背、栏杆之类。脚尖回勾并且上翘,产生拉挂之力,身体稍向左转,有拧身之意,头部反向右转。上身手臂姿势如浮云桩,但上身斜转角度比浮云桩稍大。上身与下身之间要有争力,头与脚要有争力。总之头、手、足、胸、腰、膝、胯等三段九节要节节相争。(图17)
图17
二、试力
经过一段站桩功训练之后,可进行试力训练。试力训练是大成拳重要且艰难深奥的功法。
试力属微动功,是通过头、手、肘、肩、胸、腹、胯、膝、足等部位和关节在一定范围内将桩的意念扩大化,以动的形态表现出来。即在符合桩法要求的情况下,缓慢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关节,使之在微动中不失桩功要义。站桩为静功,与试力结合便为动静双修。站桩只有加上试力训练,动静之功才会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另外,试力又是下一步功法——发力的基本功,也可以说它是通向实战技击的重要步骤。试力要得劲,劲由试而得,由得劲才能知道怎样去用。试力不是身子耍手,而是手耍身子,要用局部的手臂将身子运动起来。试力包括定位试力、动位试力、操拳试力等几类。另外,试力又分平步试力和斜步试力、手与步相配合的综合试力等。下面介绍几种大成拳中重要的也是常用的试力功法供大家参考。
1.钩挫试力
两脚站成丁八步,右脚在前,左脚居后(此为右式)。双膝微屈,肩膀要松,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双手距肩七八寸,前后距离约两拳左右。用身体推手前行,两臂需保持弯曲,不能伸直。推时掌心向下,手指向前指,如推水中木球,向前推的程度,以勿使身体失去平衡为准,前腿膝盖不能超越前足尖。随即变成两掌心相对,用身将双手拉回,身体前后的程度仍以不失中和均为准。再使双手掌心向下,向外推。如此反复练习。左式与右式要交替练习。试力的要求是:以身体带动双手,绝不是手和臂的局部动作。要学会手耍身子,而不是身子耍手,手不空出,意不空回。训练时要使神意不断。向前推和身子回拉,均不许用拙力,推时如按住水中浮着的木球向外推出,向回拉时如把木球拉回。练到一定程度,意念中的水中木球逐渐变为泥中木球,以后逐渐变成铁球,但仍不要用拙力。手往回来力向前指,手往前推力向后收,双肘横撑,手上要有拧、裹、提、拔、插、顿、挫之力(即所谓钩挫刀叉)。(图18~21)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2.揉球试力
以右式为例。两脚站成丁八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双手抬起横撑,掌心向下,如在水中按一浮球,此球在水中时起时浮,旋转不停,双手并随之转动。同时意念中这个浮球有时要用手推出,有时要用手吸回,有时可以拉长,有时可以压扁,甚至可以变成两个小球,一手一个,有时两个小球又可合为一个大球,双手随之反复揉动。(图22-~25)
图22
图24
图23
图25
3.前后平推试力
以右式为例。站成半丁半八弓箭步,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手左右相距两拳,前后相差一手。两肩关节肌肉放松,膝盖微屈。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并微微弯曲且向前指,然后用身体催手往前推,臂部要有屈伸动作,但要保持弯曲状态成钝角,始终不能伸直。意念如推海中巨轮,当前膝与足尖快要与地面成垂直线时,即需用身体将手臂慢慢拉回。此时两手掌缓慢向内微转,但不露形,身体向后,背往后靠,后腿弯曲但臀部不能过后脚跟。再向前推,用身体催手前进。如此周而复始,如推拉大船一样,切不可用拙力,亦不能轻浮做作。拳论云“手不空出、意不空回”就是此意。(图26~29)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4.波浪试力
以右式为例。此试力与平推试力大致相同,不过是在平推试力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意念。设想大船在海中遇风浪而随波起伏,故双手随之推拉,亦随船而做波浪起伏状,在随波浪起伏中亦有平抑之念。(图30~33)
图30
图32
图31
5.弹簧试力
亦以右式为例。站成丁八步,双手抬起,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向下,指尖朝前。意念中如双手各按一大弹簧,一按一弹,一起一伏,时重时轻,快慢不定地反复按下和抬起。从动作中体会弹簧之力对身体与手臂的反作用。同时注意切不可用拙劲。切记用意不用力,意力要切实。(图34~37)
图33
图34
图36
图35
图37
6.风帆试力
此势与上面几种试力有许多近似之处。首先站成丁八步,两臂位于身体两侧,两臂弯曲,两手抬起,其高度与肚脐齐。两肘要横撑,掌心向前,手指微屈,指向斜下方,用身体推手臂,前后摆动,意如风帆一般,在风的作用下身体动荡不已。(图38-~41)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三、试声
试声是试力、发力等功法的检验与补充,是试力的辅助功法,也是训练发力的先决条件。在试力训练有了一定体认之后,为了检查自身之力是否充实,并及时对欠缺之处给予适当调整,就可以用试声功法加以验证。试声与试力这两项功法仅有一字之差,但所试之内容却不同,但又有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在试声练习时,利用声波及波的鼓荡原理,使浑身各肌体脏器同时调动激起,做到声力并发,声由内转,以养成周身浑圆均整之力,同时也减少由于发力所产生的内应力,这就是试声功夫。如果身体发出的力不均整,声也不可能发得圆润充实。试声不是从咽喉发出声音,而是以丹田之升降鼓荡而发出的天籁之音,故而声音圆润,宛如幽谷撞钟。初试之声,应似有若无,最终达到无声之声。气不可外泄,习时用手在口边试一试,不得有气撞在手上方可。发力,是以试力、试声为条件的,所以不会试声就不会发力。试声是用以补充试力、发力功法不足的极妙功法,也是极其细微而不能缺少的功法及手段。它与技击实战时无的放矢地高声喊叫以吓对方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四、步法
1.摩擦步
大成拳的最基础的步法叫摩擦步,也叫擦拉步。此种步法由两种步法即磨胫步和躇步组合而成。磨胫步是起手步法,躇步是落手步法。
在练习摩擦步前要先站一个桩,名叫鸡形桩。鸡形桩有两势:①一腿提起,脚趾斜角度上翘,脚跟绷紧,全身重量放在着地的一条腿上,上身是矛盾桩姿势;②一脚着地,另一脚为脚尖点地,两胫相靠相磨,上身仍为矛盾桩姿势。第①个桩是龙形基础桩,可适当站,第②个是磨胫步的基础桩,要多练习。歌诀云:“躇步鸡行,起手磨胫;前趋后蹬,步法六争;步似水中,提蹬而行;三七分明,二五要清。”(图42~43)
图42
图43
摩擦步其实是腿的试力。练习时应先定位成丁八步。以右式为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然后徐徐将两手抬至身体两侧前方齐肩高度。手指朝前,掌心相对,两手一前一后。再将左脚用胯慢慢提起,微动前移,脚不要紧着地面,但也不能离地太高,要若即若离为妙。移动左脚时要略向左前方徐徐送出,用小腹催步前行,然后再用右胯将右腿提起,同样用小腹催步前行,如此反复练习,就像在泥雪冰水中行走一般。身体各部肩架应与站桩相同,要在缓慢的运动中体会身体各部位合适与否,是否不丢劲。(图44~47)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2.陆地行舟步
首先定位于丁八步,两臂慢慢抬起至胸前,掌心朝下,指尖朝前。两臂一前一后,前手略高,后手略低。用小腹催前腿前进,后腿紧跟其后前行。陆地行舟步就像拉一粗绳带动全身前行一般。(图48~51)
图48
图49
图50
图51
3.三角步
此功法因其脚步的进退挪位及着陆点之间形成三角形而命名。三角步在大成拳中有着很显著的实用效果,所以我们把它作为最基础的功法来进行训练。
首先站好丁八步,然后两眼前视意中之外物,左腿向前左方微微迈进一步,右腿立即跟进。当左脚站定后,右脚随即用前脚掌着地,右脚尖在左脚中部点地,两脚之间要有一拳之距离。左腿微进,右腿关节亦有曲折,右脚后脚跟不要着地。然后向右拧身,同时右脚转向右前方并迈出一步,左脚亦随之迈进。右脚着地时,左脚前脚掌着地,左脚尖位于右脚中心。此时右腿上蹬,而左腿关节弯为钝形三角形。然后向左斜前方转体,向左前方进步。重复练习上述动作。(图52~55)
图52
图53
图54
图55
4.蛇形步
下盘动作与摩擦步近似,只是双足出步后指向前外侧,头顶亦随之转向足尖之方位。双手向前伸出,与胸线持平也可以高于胸线。手无定位,随机而动,神意似草中受惊之蛇。行踪无定,变化无端,但其肩架范围应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远可过尺,近不贴身,上肢切不可伸直,应保持含蓄待发之意。此即拳论中手无定位、足无定步、身无定踪之真意,主要训练本能警觉活力以及突发性袭击和突然进攻敌人的能力。(图56~59)
图56
图57
图58
图59
5.鹤形步
双足以半丁半八弓箭步站好。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重心置于双脚中间略偏后侧,两脚相距一尺七八。然后双手抬起,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出,掌心朝前,微呈斜面,十指自然分开,指向外前方,双手略高于肩,肩撑肘横,双肘意向下坠,并向外指。神意似白鹤蹬地振翅腾跳之状,如是须存意片刻。右脚徐徐提起,要领是以胯带动下肢运动,脚底与地面要有角度,一是脚尖上跷,二是脚尖向下,脚在空中呈弧形之路线。当脚抬至最高极限时,大腿与地面微显角度。当右脚落地后,左脚再抬起做同样动作伸出,反复向左前、右前,正前行进,也可做退步练习,但要练好正面为基础。(图60~63)
图60
图61
图62
图63
6.鸡行步
首先站好丁八步,右腿在前,足尖略内扣,双膝弯曲,右手在前与眉同高,但不许过眉堵住自己中线。手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前,松肩坠肘,身体微呈斜面,右肩在前,左手放于腰际,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随后以右脚催动左脚向前方迈出一大步,右脚并随之跟进,右脚跟微离地面,使双脚位置还原到起始状态。如果不停地向前行进,亦可一进一退做原地练习。主要要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形成整体运动,与鸡之迈步提跨相近似,所以取名为鸡行步。(图64~67)
图64
图65
图66
图67
7.圈步
圈步近似于八卦掌走圈转步,故有人亦称之为八卦步。此种圈步功法,能有效提高身法步法的本能活力。经过多年修炼,活动起来身如云雾中的游龙,千折百回,双臂及身法、步法如巨蟒翻身,杀机四伏,在大成拳中是比较高深的步法之一。当年王芗斋先生曾经见过人称“眼镜程”的程延华先生演练这一步法。据王先生回忆,程先生舞动起来两条臂膀如两条欢龙相似。后来王先生与“翠花刘”刘凤春先生为好友,尽得此步之奥妙,故大成拳保留了此种功法。圈步训练种类很多,可采用矛盾桩为肩架走圈,也可用金刚大力桩、浮云桩肩架及撑托桩为肩架走圈。走步时头顶项竖,发挺腰松,含胸拔背,提裆溜臀,裹胯屈膝。练时可绕树走圈,也可在地面上画两三米直径的圆圈走步。以后腿催前腿,前腿带后腿来行步,如此前后腿反复交换,不断前行。走数十圈后,可换掌变步走反圈。(图68~71)
图68
图69
图70
图71
五、推手
大成拳推手又称搭手。推手是在站桩、试力、试声、走摩擦步等功法有了一定认识和提高之后方可练习。大成拳推手是学员由单人练习至技击实战之间的过渡功法,是双人试力,也可以说是自身空练到接触实作的过渡性训练。不经过推手训练很难真正摸到拳劲,搭即是断,断即是搭,推手是人体点上的实验过程。在推手划圈的练习中,双方经过训练可以感觉到点上的虚实、强弱与刚柔,力量的方向及快慢、远近、长短等点上的变化,而这些东西正是今后断手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大成拳推手可分为单推手与双推手,下面先说一下单推手的训练方法。
1.单推手
敌我双方以技击桩之丁八步站好。以右式为例,双方以右小臂相接触,手形为半握拳,左手护住自己脸部。然后双方各自由左向右慢慢地做弧形运动,运动轨迹为椭圆形。右手出手时手臂要有曲折,角度要大于90度,回手时不可有断劲,力量不可外掰,身体后拉时应略向左倾,以达到身体均整周正。然后右手翻腕,手掌由向外变为向下,小臂同时随身体向外翻转,产生螺旋力,这时敌方的手臂被挂偏于自身中线以外,自己右手可扣住敌方手腕向敌方中线进攻。训练时应做到动作缓慢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力量也要均匀,不可忽强忽弱。如速度力量不匀,力量就会出尖,意就会露形,容易被敌方控制,产生顶掰现象,时间长了味道就变了。(图72~75)
图72
图73
图74
图75
2.双推手
双推手大多为活步推手。双方推手划圈时要结合各种步法如三角步、十字步、转步、圈步、鸡行步、鹤形步以及变点如滑点、转点、等点、让点以及抢点。初级训练方法是敌我双方各自以两小臂相接触,可一上一下,亦可双双在上或在下。拳中行家曾说手在上为搭,手在下为接。然后由自身中线部位向对方左右外侧由上向下慢慢地划弧形,同时利用摩擦步及三角步做前进后退的练习。训练双推手应注意守中线的原则,随着日久功深,所学之各种步,均可派上用场。在护住自身中线和不失重心的前提下,步法及身法可随意而行,与实际技击时的放慢动作相近似,到那时习者自会认识到双推手是唯一通向断手的桥梁。(图76~79)
图76
图77
图78
图79